1、100/总第244期/2023/11学人问津数字时代雷锋精神的艺术传播路径研究潘晓霞 樊明焱(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摘要: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旨在探讨数字时代雷锋精神的艺术表达和传播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创作雷锋精神艺术化作品;提高雷锋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借助媒体平台打造雷锋 IP 系列品牌,创新雷锋精神的表达方式。数字时代为雷锋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多元的方式,以实现雷锋精神艺术传播的多元化路径研究。关键词:数字时代;雷锋精神;艺术传播雷锋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
2、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长期艰辛探索而形成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激励中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意义上的雷锋精神,主要是指雷锋同志在生前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新时代雷锋精神始终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需求,强调的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追求。在数字化时代下雷锋精神的艺术传播路径也应该相应地发生改变,以确保雷锋精神能够在新时代下更好地发扬光大,继续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风气。一、雷锋精神相关概述(一)雷锋精神基本概念雷锋精神是中国社会中一个深受人们尊敬和传颂的精神
3、品质,它起源于 1960 年代初的一位普通士兵雷锋。雷锋生于1940 年,在短暂的 22 年生命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的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他总是心甘情愿地为他人着想,无论是帮助老人过马路,还是在寒冷的冬夜中修理公共设施,雷锋都毫无保留地付出。他坚信,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哪怕是微小的贡献。在他短暂的人生中,雷锋留下了众多的日记,记录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日常生活。这些日记后来被发现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得“雷锋精神”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雷锋精神不仅是个人的品质,还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它揭示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相互帮助、无私奉献的理想状态。在现代社会中,雷锋精神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4、。它鼓励人们在自我中心的社会氛围中,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对公益、对人民的服务。不仅是在中国,这种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世界各国都是应该追求和尊崇的价值观。(二)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雷锋精神,自其形成之初,就是中国社会文化中深厚的代表,它寄托了人们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和纯洁性格的向往。传统上,雷锋精神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雷锋个人的生活信仰,还是他所在的时代背景下的共同追求。他始终坚信,人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和社会的无私贡献中,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雷锋的实际行动,如助人为乐、持续学习和低调务实,都成为雷锋精神的传统核心内容。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给雷锋精神带来了新的内涵。在
5、日益现代化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雷锋精神变得更加注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同时,对环境的关怀和保护也成为雷锋精神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日益关注。更进一步,当科技日新月异时,雷锋精神也鼓励人们将科技与人文结合,用技术手段服务人类,确保科技的发展真正惠及每一个人。无论是在传统时期还是在新时代,雷锋精神都代表了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态度,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精神指南。(三)研究综述1.关于雷锋精神的基础研究张华在雷锋精神与当代青年价值观中指出:虽然雷锋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他的精神价值仍对当代青年有深远的影响。雷锋精神可
6、以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和挑战,坚守自己的初心,为人民服务。李明在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分析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雷锋精神也需要进行时代的更新和升华,通过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新时代中的指导作用,引导人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王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的融合研究中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的融合点。她认为,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都强调了人的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公益作出贡献,通过深入挖掘两者的融合点,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群众
7、中的普及和实践。可见101总第244期/2023/11/学人问津我国专家和学者对于雷锋精神以及其价值都是高度肯定的,并且非常重视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工作。2.关于传播雷锋精神的研究刘勇在雷锋精神的现代传媒传播策略中研究了雷锋精神在现代传媒背景下的传播策略。考虑到现代社会传媒手段的多样性,他强调利用多种渠道,尤其是新媒体工具,如社交媒体、网络短视频等,为雷锋精神找到新的传播途径,使其更为生动、贴近现代青年。陈瑞在新媒体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与接受中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方式与公众的接受态度。文中指出,新媒体为雷锋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更快速的平台,但同时也面临信息过载和受众分散的挑战,
8、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有针对性地传播雷锋精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李婷在雷锋精神的数字化传播策略研究中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要关注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传播雷锋精神。论文中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如 VR、AR 和互动多媒体在传播雷锋精神时的应用可能性,这些技术可以使雷锋精神的传播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上述文献可知,在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的传播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现代化技术被应用于雷锋精神的传播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二、雷锋艺术作品创新设计与传播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雷锋精神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或地区,成为普遍都能理解、接受和推崇的价值观念,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创
9、作雷锋艺术作品,通过创新设计和数字传播推动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一)创作雷锋作品,融入雷锋精神内涵雷锋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和高尚情操的战士,他的行为和言论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创作雷锋作品时,应注重对雷锋精神进行解构和重新理解,将雷锋精神的内涵融入其中,对单一的表达形式进行改进创新,用新的设计手段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展示形式,创作出具有美术价值和人文情怀的作品,使雷锋精神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出雷锋种种令人感动的瞬间,或者表现出他对于集体主义、共同利益等重要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这些作品既可以在艺术上表现出高质量的审美价值,又可以在思想上表现出
10、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核心。近年来,许多经典人物和故事都被重新设计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呈现给大众,雷锋精神的优秀作品也层出不穷,由近百件优秀创意海报作品组成的“2023 雷锋精神优秀创意设计作品展”在多地展出,用创意设计作品展的形式讲好新时代学雷锋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故事,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热情。同时,各类设计大赛也积极举办关于“雷锋精神”的设计作品比赛,不仅能够吸引年轻一代设计师关注雷锋精神,创作出更多雷锋精神相关作品,还能够让他们在娱乐中了解并接受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实现艺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二)创新雷锋文创,提高产品实用性与美观性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雷锋文创产品已经不
11、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创新设计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使之更好地符合当代审美和生活需求。将雷锋形象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雷锋文化衫、饰品等产品;将雷锋精神与环保、绿色生产等新型消费理念相结合,设计出可降解、环保的雷锋文创家居用品等。比如在传统文创中,一款印有雷锋头像的便携式水杯,在设计上融入雷锋的经典语录和动人故事。当人们在使用这样的产品时,不仅可以满足日常的饮水需求,还可以深切感受到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亮点。再如,一款雷锋主题的文具套装,包括笔记本、钢笔、便签纸等,每一件都融入雷锋的形象和语
12、录。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满足学生和上班族的日常需求,又可以成为他们的心灵鸡汤,激励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扬雷锋精神,努力奋斗。近年来,雷锋精神已成为许多企业和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探索的重要方向。以湖南雷锋纪念馆的“雷小锋的朋友圈”文创店为例,该模式首次将“望城青年、长沙伢子、湖南好人、中国榜样”等核心元素置于设计之中,其中“锋杯雷锋主题暖心杯”“锋火雷锋精神代代传”“锋潮雷锋家乡学雷锋”“锋景新时代雷锋精神公益广告”等系列作品成为创意类文创的重点,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此外,还推出了公务用品、学生用品、旅游商品、城市礼品和非遗工艺五大品类的近百款产品。将雷锋精神与现代文创设计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产
13、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深入人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这种融合不仅符合市场需求,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三)打造雷锋 IP,借助媒体艺术形成品牌效应在信息爆炸和媒介融合时代,大众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打造雷锋 IP 并利用线上营销渠道进行宣传,已成为提高雷锋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长沙作为雷锋的故乡和雷锋精神的发源地,开发出了雷锋IP 形象雷小锋,旨在进一步展示湖南精神的高度,并呈现湖南文化创意领域的新思路、新语言和新魅力。经过三年多的规划和探索,湖南成功构建了一个名为“新时代雷锋品牌文化”的顶层设计系统。该系统以“
14、撸起袖子加油干”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为主题,借助卡通化手法创造了独立知识产权的“雷小锋”IP 形象。重点突出了雷锋人生的五个阶段,即“好学生、好公务员、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以此呈现新时代的五大雷锋精神,包括“热情、信念、大爱、忘我、进取”。这些内容充分展示了“湖南雷锋”的形象。同时,长沙作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拥有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场馆,为雷锋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创新创意的舞台。马栏山的“中国 V 谷”与社会各界共同合作,致力于雷锋影片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他们采用 4K 全彩数字技术对经典的红色影片雷锋进行修复,使
15、其焕发新生,并将雷锋叔叔可亲、可敬、可爱和可学的形象再次呈现在屏幕上,让人们感受到雷锋精神的鲜活与感染力。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来推广关于雷锋精神的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人对雷锋精神进行关注和学习。此外,在电商平台上推出具有创新设计和美观性的雷锋文创产品,提高产品的留存率和销量效果。这些互联网营销手段不仅能更好地传递雷锋精神和其所代表的价值观,还有助于形成一种集品牌效应、口碑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于一身的“雷锋 IP”。102/总第244期/2023/11学人问津三、数字赋能雷锋精神传播模式(一)依托数字时代多媒介传播雷锋精神创新数字化设计技术,结合新生代审美,充分利用 AR、V
16、R、人工智能、3D 影像、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强化视觉感受,以丰富的视觉化形象、动态视频充分调动观者感受,为同类型的精神文化作品创作提供路径参考。借数字媒介向大众传播雷锋精神。利用数字媒介的直观性、便捷性、沉浸式特点,借助社会新闻、报纸等媒体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雷锋数字化创作相关内容,将雷锋精神嵌入多元化传播媒体,利用数字传播的高效性、互动性,有效扩大雷锋精神的受众群体,多层次推广弘扬雷锋精神。例如长沙学院联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 VR 雷锋数字展馆,可以让受众身临其境地体验雷锋在军营的日常生活,感受他的真挚情感和奉献精神。通过生动的场景再现、真实的人物对话和
17、丰富的互动环节,成功地将雷锋精神传播到了大量年轻用户中。许多用户表示,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他们对雷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他的精神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敬意。(二)完善红色基因库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对“红色文化”相关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将图书文献、修复并分解后的电影片段等资源整合后,作为数据载体,通过相关事件、人物关系等属性进行提取,通过信息的整合、链接与合并,搭建一站式知识平台,形成知识集合及共享,实现“红色文化”的全方位展示和交互式查询,平台整合多元传播媒介渠道,深化湖南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建设,打造湖南红色文化融媒体立体传播体系。在平台上可结合全省乃至全国的爱教基地数字化宣教资源,提供统一在线宣传、线
18、上线下同步实时呈现的数字化展示解决方案。平台信息集合,数字化内容更新与时俱进,解决信息资料更新慢、更新时效性差等问题。知识图谱平台建设基于国家红色基因库的建设要求,满足当下国内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查询检索日益剧增的时代需要。比如近年各个省份积极推出了契合本省情况的“红色基因学习平台”。平台不仅包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引入了互动教学、游戏化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使学习过程更为生动有趣。其中,与雷锋有关的内容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和展示。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日记和文章,同时还可以参与与雷锋精神相关的线上活动和比赛,赢取奖励和荣誉。红色基因学习平台得到了广大用户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19、为雷锋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三)联合高校打造艺术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培育高水准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雷锋精神实践活动。制定并完善志愿服务团队日常规章制度与实践规范,通过开展线上宣讲会、交流分享雷锋影片修复过程的收获等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坚持打造“艺术化”的志愿服务模式,将专业技能结合志愿实践。通过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避免雷锋活动无意义、形式化,让更多群体在艺术专业视角下体悟雷锋精神内涵,淬炼雷锋精神传播实体,输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化”服务方法。四、总结在数字时代,雷锋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中深深植根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面临全新的传播挑战与机遇。雷锋精神强调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和持续学习
20、等核心内容,在传统艺术形式中,如文学作品、电影和音乐中已有广泛传播。数字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数字艺术等技术的出现,为雷锋精神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和形式,如数字艺术展览、VR 体验、互动游戏等。结合时代背景,为了确保雷锋精神在新的环境下得到有效传播并激发更多人的共鸣,我们需要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和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能深入人心的新型传播路径,确保雷锋精神在数字时代依然光芒四射,与时俱进。参考文献:1 陈众.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价值引领与传播路径 N.新华日报,2023-08-11(014).2 张静.雷锋班第 11 任班长宋若波走进敦化雷锋小学 传播弘扬雷锋精神 J.雷锋,2022(8):89.3 胡启明.“雷锋精神”新媒体传播的异化倾向及对策 J.青年记者,2019(35):23-24.4 李强.切实提升传播弘扬雷锋精神的能力 J.雷锋,2019(2):14-16.5 陈曦.雷锋精神的自媒体传播困境及突围策略 J.新媒体研究,2017,3(12):43-45+56.6 倪大伟.在红色基因源头扩大雷锋精神的传播力影响力雷锋杂志社上海工作部成立揭牌仪式侧记 J.雷锋,2018(12):34-36.作者简介:1.潘晓霞,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虚拟仿真与大数据展示;2.樊明焱,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