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总第238期/2023/5教学互动数字化环境下的高职艺术设计基础教育革新孙 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摘要:在当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环境对高职艺术设计及其基础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分析研究艺术设计的职业导向、生源构成和教育目的等,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作用和教学过程等进行调研思考,反思当今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手段、师资结构和创意结构达成等,并予以变革与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变化,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关键词:数字化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计
2、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VR)、人机交互(HCI)、多媒体终端(MMT)、人工智能(AI)等数字化应用多维度深入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经济的持续推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技术进步也成为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促进艺术设计的形式语言、表现力度、传播复制等产生根本飞跃,对人才培养、职业导向、教育目的、评价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随着数字化环境的深入影响,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重点考虑创意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的职业导向、学生构成、教育目的等,反思当今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手段、师资等方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
3、养,为今后的职场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切实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一、数字化环境下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作用从传统意义而言,艺术设计与绘画艺术一脉相承,所以历史上很多知名艺术家也是某个设计领域的专家,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不但绘画、雕塑技艺非凡,而且是建筑设计、器物发明的行家里手,相关设计可谓十分卓越。究其原因,艺术和设计都探求艺术造型规律,追求艺术美学,遵循艺术的原创性内核,并使功能效用和创新思维应用完美结合。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可谓是革命性的发展,使设计从手工模拟演进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甚至是虚拟空间产生和多媒体、多维度的应用,从操作工具、传播渠道、应用范围等的革新,
4、到艺术设计新领域、跨行业的成果,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另外,数字化技术应用也降低了艺术设计的门槛,数字化专业软件的便捷操作和专业资讯的便捷获取,互联网的开放性、草根性、多元化和大众化特点,都为艺术设计的应用和学习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设计基本功能,同时也充斥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无用论等思潮。很多学生认为艺术设计基础已经过时,设计不需要造型基础训练,直接用计算机建模生成即可;认为色彩不用基础调色练习,直接利用 PS 软件选择填充即可;认为视觉传达不需要再作字体构架基础学习,用计算机直接生成多种文字字体即可。数字化环境下艺术设计基础真的无用或少有作为了吗?基础对艺术设计专业和今后的职
5、业发展有何作用?笔者经过多年艺术设计实践,结合相关的专业基础教育认知,认为数字化环境下的艺术设计基础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原因如下。其一,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对于艺术设计而言,造型和色彩的研究与训练依然是重要的艺术设计基础,这个可以从视知觉的理论角度入手,通过观察与反馈认知,发现和研究物像造型的形式规律,通过观察与反馈其造型和色彩变化等内容,知晓物体造型与色彩使用规律,再结合自身的思维与情感,通过想象、思绪反馈等精神因素,表现出整体与局部的形体、空间和色彩等。在造型基础的针对性训练中,用眼、脑、手相协调的造型色彩练习,对应艺术设计观察、思维和操作三者能力的综合协调与提高,正是设计造型的重要基
6、础,深入影响着各艺术设计门类今后的良性发展。其二,一个艺术设计项目从无到有、从雏形到成熟进化的发展过程,不是凭空而来的,其包含着设计思维、设计审美,涉及创造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等内容,需要经过一定的针对性训练,逐步开拓艺术设计眼界,加上一定的感悟能力予以提升,训练设计的整体观、良好的判断力和对设计对象的思辨能力,提高设计感悟力和良好的表现力。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难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实施,需要利用设计思维的草图形式,来记录灵感,论证思维构想;利用设计草图不断推动设计思维深入,用草图来推敲优化方案,发挥艺术创新能力,这也是设计沟通与交流的一种便捷手段,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使用价值,而这些手绘图形和思
7、辨表达的能力也是设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其三,在职场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将内容显示在狭小的屏幕上,因受视野的制约,关注的往往是设计的局部,对于掌控综合设计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会对设计整体的把握、总体设计尺度及比例的掌控、灵感发掘和创意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艺术创意与设计思想受到束缚,这些都需要通过基础131总第238期/2023/5/教学互动训练予以实践和提高。一般所谓的设计基本功,包含设计思维、设计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等内容,需要经过一定的针对性训练,逐步开拓设计视域,再加上一定的感悟能力予以提升。设计者如果过早依赖计算机操作,而忽视对设计素养和设计基础技能的培养,会使设计审美和创新、创
8、造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在学生阶段,若只重视计算机应用,轻视设计基础素养的提高,长此以往,会使设计思想变得平凡,弱化设计手段,缺乏创新能力,不利于今后职场专业能力的再提升。正如德国设计教育家克劳斯雷曼教授所说:“基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论技术、市场与潮流如何变化,它们可以持续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设计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各种当下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1二、数字化环境下高职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现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受到各方的重视,艺术创意设计产业也迅速发展,现在几乎所有的综合类高职院校都设有相关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按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分析,近年来,生源以应届生为主,不管是普高还是职高。众所周知,相关
9、艺术设计基础的训练时间不长,专业造型、色彩方面的教育普遍是应付考试,考前采用范例或者以照片临摹为主,照着范本死记硬背,以这种“机械训练”方法来短期提高考试成绩,只为通过考试关,而不对画面进一步研判分析,导致学生对艺术设计的造型原理理解不深,往往缺乏设计观察、鉴赏能力与表现能力,基础能力普遍比较薄弱,难以衔接由绘画思维上升到设计思维、由基础课程到专业设计课程的转变。由此反映出目前设计类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较为薄弱、艺术审美与修养方面较为欠缺、缺乏基本的艺术判断和经验积累、有对专业的兴趣逐渐减弱的倾向。如果不予以正确的引导,从考前训练的模式和心态中走出来并转换思路,不利于日后
10、专业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提高。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带有传统本土工艺美术相关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和方式着重于绘画造型类的传统路子,带有再现表达的绘画式教学痕迹。这种课程设置由于缺乏与专业设计课程的关联,教学目的不够清晰,特别是在数字化大环境下,设计基础和专业课程之间缺少基础设计作为过渡,设计基础课程只是机械性的手工重复劳动,没有考虑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下创意设计职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断层情况,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较少重视设计思维的训练与引导,也缺乏从设计的角度思考设计专业造型训练。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逐步成熟,学生热衷于计算机操作而走上了学习“捷径”,在
11、基础无用论思潮渲染下,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减弱,无心于基础的探索与提高。另一方面,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着重于对造型对象“再现”与“还原”的技能训练,陶醉于物像的立体感、光影感的塑造,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和运用长短、繁简、宽窄、平斜、强弱这些惯用的造型比对方法,更不要说注意物体间的正负形关系、图底关系和造型张力等,造成学生基本的视觉理解力较弱,缺乏抽象造型意识,缺失造型基础能力,进而影响后续专业设计的学习。另外,在相关课程的传统师资配置方面,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教师基本“各司其职”,基础课程教师一般以绘画类教师为主,授课只管素描、色彩等基础的“绘画再现”训练,不涉及或不懂后续设计应用的渗透,
12、造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的割裂。在以前基础课时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学生还有大量时间调整,这一问题不甚显现,而现在课程、课时大幅压缩,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不能给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学习这类基础,不强调所学内容与专业设计的关联性,忽视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就会造成学生设计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困惑,将对学生未来专业的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三、数字化环境下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变革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但获得艺术造型表现能力,而且要促进设计审美经验和艺术素养的提升,最后达到艺术理念、想象力、创造力等设计思维的全面提升。在数字化环境影响下,有目的地变革基础教学内容,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多媒体、互
13、联网的数字技术优势,调整教学手段和应对方法,最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变革。(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内容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相对于原来侧重于绘画再现的基础训练,逐步导向对艺术形式语言和形式美法则的教学研究,提倡抽象、多元表现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有意识的训练。设计表现与创意思维拓展,重点在于从具象中解构出抽象元素,进行形式的重构变化,引导学生选择和整合素材,合理运用取舍、修改、象征、节奏等变化产生蜕变的艺术效果,并结合情感化的主观意愿,大胆创新,从基础训练到设计创新思维递进转变。在基础设计造型训练方面,造型速
14、写能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形象的捕捉力、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的概括力,对造型表现中的透视、构图、空间等元素,进行必要的研究与磨炼,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多练习不同题材、形式的手绘速写草图,以直观生动、快速、灵活的表现方式,训练短时间造型概括和灵活表现能力,把视觉形象和思维运作结合起来,锻炼眼、脑、手三者的协调能力,倾向于造型表现和设计草图表现相结合,基础训练兼顾设计思维塑造,发挥其在收集设计素材、捕捉设计灵感、深化设计构思和推敲设计方案中的作用,用演变的图形来记录创意灵感,弥补计算机辅助设计后的造型与构思短板。这种基础训练贯穿于艺术设计全过程,是推动设计创新思维不断深入的捷径。数字化应用给艺术设计
15、的创作思维和表现形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也应该紧跟发展潮流,研究数字化应用特点、形式与艺术设计关联点,针对性调整课程内容与训练。比如,像素化设计练习,像素(Pixel)是计算机位图的图像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为有色的小方块拼合视觉构思,演变成了一种数字艺术创作风格,称为“像素艺术”(PixelArt),既有数字化、网络化的视觉符号特征,又有像素的模块化和局限性特性,作为一种艺术造型表达语言单纯明快,具有韵律之美,结合创新构思进行训练,既有趣味,又可拓展设计表现形式,对初学者而言,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要鼓励教师多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和尝试,围绕观察与感受、认知与表现、
16、体验与创造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创新元素和综合交叉化表现的特征,深化基础训练与设计创新思维的紧密联系。(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师资结构调整教师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需要拓宽教学思路,突破专业的固有形式,将不同设计专业中所132/总第238期/2023/5教学互动包含的知识有机融合,开拓学生在基础训练中的思路,提升其创造能力,为之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惯常的基础教学中,基础课师资一般以绘画类教师为主,强调设计基础造型与表现技法教学,较少拓展专业设计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相反,专业课教师则注重于专业设计类课程应用,二者各有侧重,往往造成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脱节,形成为基
17、础而基础的能力训练现象,没有使基础训练更好地与专业设计领域相结合,使学生不清楚所学技巧以后如何应用,对专业设计有何作用2。所以,为保证今后更好地递进发展,应打破这种师资结构,使基础课程更顺利地衔接到专业教学中。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对师资结构调整进行了如下思考:一方面,基础课教师应该厘清设计基础培养目标和职场需求,要让专业素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多途径积累设计实践应用案例,能够给学生多引导职场应用,使其在专业学习中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基础课程和设计专业双导师授课制度,弥补专业方面的不足,提供专业延展性的思路引领,帮助学生熟悉内容应用,发挥个性潜力,拓宽设计视野。高职院校的双师建设是一个重
18、要目标,但因为历史原因和学科条件的制约,比较难以实现,为此应该鼓励企业资深设计师加盟基础课程教学,充实职场第一线资讯,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基础教育效率的提升。为提升设计基础的素养,可让设计类专业教师更多地参与基础课程,不但能达到基础训练的目的,经过针对性基础能力的培养,还能让学生提早熟悉设计应用环节和职场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也要允许教师进行合理的教改探索,开展结合实际需要的基础能力训练,使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设计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设计实践应用能力。(三)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手段变化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使教学手段有了空前的发展,信息化课程、多媒体应用、“互联网+”等教学资源被运用到各教育门类,这些教学
19、资源的开放性、个性化、多元化、草根性和大众化特征,缩短了传播距离,对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3的论断。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也应该重视信息化发展的变化,结合教学目标和需求,提高教育效率,创新教学理念。但不能盲目使用数字技术,应该合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数字化应用课程的优势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综合多媒体的使用弥补传统教材存在的资源量和信息表现单一等问题,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采用线上方式传播信息内容,打破时空的束缚,给艺术设
20、计教学带来了福音,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多途径合理搜集教学素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讲授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教学课程,随时随地利用开放便捷的通道,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合理运用“互联网+”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学习者时间和地点的制约,不但能够改变教学过程主要依赖教师在学校课堂上的传授,使学习过程更灵活,兼顾学习条件的不足,降低学习成本,而且可以突破不同教育阶层的有形围墙,实现在不同高校、群体共享,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资源的获得范围。在教学实践中,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要做到教学各环节紧扣学生需求和职场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线上线下教学互为补充,有利于移动化、自主化和碎片化
21、的学习,使互动交流摆脱时空的限制。在线下面对面教学中,也要重视现场示范讲解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内容真切、灵活应变和即时交流的优势,探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开展学习互动、团队协作、灵活演示等教学活动,促进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和专业课程紧密衔接。在教育应用中也存在盲目应用数码设备作为教学资源、手段等情况,笔者不赞成设计基础造型一开始就利用数码设备进行绘画造型训练,因为设备的硬软件投入不是小数目,会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初学者在观察、理解和比较造型规律方面的能力还较为薄弱,对造型表现中的比例关系、线面结构、繁简取舍和强弱构成等惯用的造型比对方法尚未合理掌握,只是面对小的屏幕作
22、画,严重影响观察、思考、操作三者有机协调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打好艺术设计造型基础,可以在基本具备基础造型能力后,再合理穿插应用数码设备的训练作业,补充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当代数字化技术发展迅猛,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发展期,设计基础教育是创意专业发展的塔基,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对设计人才的全面良性培育、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础教育需要突破专业学科的固有形式,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手段,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全面提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意设计产业的繁荣。参考文献:1 克劳斯 雷曼.设计教育 教育设计 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49.2 孙浩.对台湾职技类大学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以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为例 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6-59.3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技 2012 5 号:1.基金项目:2021 年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重点项目“数字化环境下的高职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创新研究”(jg20210071)。作者简介:孙浩,男,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