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74647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1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于金环(1993),女,汉族,泰山医学院,影像技术专业,影像科技师,研究方向为影像技术。-38-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 于金环1 王增振2 杨厚伟3 赵福民2 孔令镇4 1.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 济南 250117 3.济南市机关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4.山东省电力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开展 CT、磁共振的成像特征和病理表现

2、。方法 将 2021 年 1 月到 2023年 10 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 125 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开展 CT 和磁共振检查,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 CT 和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面的价值,总结 CT、磁共振成像的特征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联。结果(1)125 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80 例,而经过 CT 检测 61 例,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 78 例,CT 检出率低于病理诊断率和磁共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诊断和磁共振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

3、脂肪瘤有较高的价值和各自的成像特征;(3)CT、磁共振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能为诊断提供依据。结论 采用磁共振成像相比 CT 而言可以更加精准的检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成像特征可以为临床的检出和诊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关键词:关键词: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病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5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背景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 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方法成为了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和治疗的

4、重要手段1。CT是一种常用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检测方法,其优点在于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而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创性,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学和内部结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CT 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肿瘤信息,有助于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2。此外,这些影像学方法还可以用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研究 CT 和磁共振成像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成像特征,并分析该疾病的病理情况,希望所得结果能为有关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详情见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5、2021 年 1 月到 2023 年 10 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25 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中男性 63 例,女性 62 例,最大 67 岁,最小22岁,均(44.655.27)岁,BMI最大27.1kg/m2,最小 23.1 kg/m2,均(24.480.81)kg/m2。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2)年龄、性别不限,确保研究的广泛适用性;(3)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4)肿瘤直径适合进行 CT 和磁共振成像检测的患者;(5)均具备开展病理检

6、查的条件。1.2.2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患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39-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对 CT 或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过敏的患者;(4)无法配合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患者,如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1.3 方法 1.3.1 CT 诊断 CT 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时,选用 Philips 256 层 Brillance CT 机,该型号以其高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受到广泛认可。扫描参数如下:电压设置为 120 kV,电流采用智能毫安技术,根据患者的体型自动调整,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扫描层厚及间距均为 5mm,保证了图像的连

7、续性和细节展现。诊断过程中,首先进行平扫,随后立即进行增强扫描。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我们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对比剂。在注射后的 25 秒、60 秒和 120 秒,分别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这一步骤有助于捕捉到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不同时期的特征性表现。过细致观察 CT 图像,分析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1.3.2 磁共振诊断 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时,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 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主要参数包括:最大梯度强度为 80 mT/m,切换率为 200 T/m/s,确保了高质量的图像获取。同时,配备了 16

8、通道的相控阵体线圈,优化了信噪比和分辨率。诊断过程中,首先进行平扫,随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使用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注射速率控制在 2 mL/s,剂量为 0.1 mmol/kg。在注射对比剂后的 20s、60s 和 180s,分别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扫描序列包括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序列,层厚设置为 5mm,层间距为 1mm,FOV 设定为 38cm38cm,矩阵为 256256。为确保诊断准确性,还采用了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病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1.3.3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时,首先,进行组织活检

9、,通过细针穿刺或手术切除获取病变组织样本。活检过程中需确保取样位置准确,避免误伤周围正常组织。其次,对获取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和染色处理,以增强其可视化和保存质量。常用的固定液为甲醛或乙醇,染色方法可选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或特殊染色技术。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寻找平滑肌、血管和成熟脂肪细胞的典型形态学特征。确认这些成分的存在是确诊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依据。最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排除其他潜在病变。病理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4 观察指标(1)诊断结果:统计 CT、磁共振、病理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检出情况。(2)诊断价

10、值和成像特征:以病理诊断为依据,统计 CT、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漏诊率。总结 CT 和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成像特征。(3)关联性:总结 CT 和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成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的关联和相关表现。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7.0 实施统计学分析,经n(%)对计数资料实施表达,并开展卡方检验,获得“2”值;经 Logistic 对有关回归资料进行检验,并获得 B 值、Wald 2值、S.E.值、OR 值、r值,95%CI 值。均计算“P”值,以“

11、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对比 125 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 80 例,而经过 CT 检测 61 例,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 78 例,CT 检出率低于病理诊断率和磁共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诊断和磁共振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表 1 CT、磁共振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项目 检出 项目 检出 项目 检出 CT 61(48.80)CT 61(48.80)磁共振 78(62.40)磁共振 78(62.40)病理 80(64.00)病理 80(64.00)2 4.6827 2 5.8722 2

12、0.0688 P 0.0305 P 0.0154 P 0.7931 2.2 诊断价值和成像特征 2.2.1 诊断价值 CT 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阳性预测值为90.16%55/(55+6)100%、阴性预测值为 60.94%39/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40-(25+39)100%、敏感度为 68.75%55/(55+25)100%、特异度为 86.67%39/(6+39)100%、准确度为 75.2%(55+39)/125100%、约登指数为55.42%(68.75%+86.67%)-100%、误诊率为 13.33%6/(6+39)、漏诊率为 31.25%25/(55+25

13、);磁共振诊 断 肝 脏 血 管 平 滑 肌 脂 肪 瘤 的 阳 性 预 测 值 为98.72%77/(77+1)100%、阴性预测值为 93.62%44/(3+44)100%、敏感度为 96.25%77/(77+3)100%、特异度为 97.78%44/(1+44)100%、准确度为96.8%(77+44)/125 100%、约 登 指 数 为94.03%(96.25%+97.78%)-100%、误诊率为 2.22%1/(1+44)、漏诊率为 3.75%3/(77+3)。详见表 2。表 2 CT 和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阳性和阴性情况 病理诊断 CT 诊断 磁共振诊断 阳性 阴性

14、合计 阳性 阴性 合计 阳性 55 25 80 77 3 80 阴性 6 39 45 1 44 45 总计 61 64 125 78 47 125 2.2.2 成像特征 CT 成像上,病灶多呈现均匀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明显强化,而中心部分则呈现出相对低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逐渐变为等密度或高密度,显示出血供丰富的特点。而磁共振成像上,T1WI 上病灶多表现为低信号,T2WI 则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现出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随着时间推移,病灶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逐渐减退,呈现出“快进慢出”的强化模式。两种成像方法均可清晰显示肝脏血管平

15、滑肌脂肪瘤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各有优势。CT 成像速度较快,适合用于大规模筛查;而磁共振成像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内部结构和性质。2.3 关联性 CT、磁共振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 CT 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依据。增强扫描进一步揭示了病灶的血供特点,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为 0.5816,Wald 2为 29.1181,S.E 为 0.1413,OR为1.7889,95%CI为0.05323.0059,r为0.6979,P为0.0736);磁共振成

16、像则以其出色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其多序列、多参数的成像特点为病理诊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为 0.8419,Wald 2为 20.1153,S.E为 0.2046,OR 为 2.3208,95%CI 为 0.01223.4722,r为 1.0103,P 为 0.0203)。3 讨论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尽管较为罕见,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这种良性肿瘤的发生往往与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这增加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目前,常规采用的病理诊断方法对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仍存在一些

17、不足。由于该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很多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的情况3。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样本的显微镜观察,但取样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此外,病理诊断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于需要及时治疗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除此之外,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不同的生长方式、细胞组成和血管形态等,这增加了病理诊断的难度4。同时,该肿瘤与其他肝脏肿瘤的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容易造成混淆,进一步加大了确诊的难度。因此,针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发病现状和病理诊断的不足,有必要加强医生的专业培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同时,推动医学影像技

18、术的发展与应用,如 CT、磁共振等成像技术,以辅助病理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5。此外,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深入探索该肿瘤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采用CT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 125 例患者进行了诊断。结果显示,经病理诊断确诊的患者有 80 例,而经过 CT 检测确诊的有 61 例,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的有 78 例。从数据上看,CT 的检出率低于病理诊断和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病理诊断和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CT 和磁

19、共振成像在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成像特征。CT 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41-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在检测钙化和脂肪变性方面具有优势。而磁共振成像则以其出色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深入分析讨论发现,CT 和磁共振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提供依据。虽然 CT 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尤其在对于钙化和脂肪变性的检测上具有优势。而磁共振成像则以其高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成像的特点,在判断肿

20、瘤内部结构和性质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综上所述,采用磁共振成像相比 CT 而言可以更加精准的检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成像特征可以为临床的检出和诊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参考文献 1范敬敬,任刚,蔡嵘,汪心韵.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17):1304-1309.2陈莹,张涛,张学琴,蔡健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及 MRI 诊断分析J.交通医学,2022,36(05):491-493.3钱晓东,杨朝辉,唐亚琴,郭俊林,邓绍强,黄鑫.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 MSCT MRI 扫描影像表现分析J.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1,19(08):104-105.4许东,张道强,张秀美.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恶性肿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比较J.肝脏,2019,24(03):286-288.5魏佳璐,沈进,何波,张洪,张佳.肝脏富血供良性占位 CT 及 MR 征象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4(1):26-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