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李娟,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大学本科,河北省平山县妇幼保健院,中级内科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诊断。-136-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李 娟 平山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石家庄 05040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10 月在本院收治的 68 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两组,即异常组(n=36)和正常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
2、般资料、心电图参数、心功能等指标,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住院次数、死亡率等。采用 t 检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比较(P0.05)。异常组患者的心率、QT 间期、QT 离散度、心率变异性等心电图参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随访期间,异常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3%vs 9.4%)、住院次数(1.60.8 vs 0.70.5)和死亡率(16.7%vs 3.1
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态心电图异常是心律失常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7,95%CI=1.35-13.51,P=0.013)。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动态心电图异常是心律失常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监测和干预,以改善其预后。关键词: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预后;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541.7 0 引言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患者的心脏结构、神经内分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1
4、,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是必要的,能够获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无创、连续、长时间的心电监测技术,能够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心电变化,反映心脏的电生理特征和自主神经调节状态,及时诊断各种心律失常,评估心肌缺血、心功能、药物疗效等2。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的技术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在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一些动态心电图参数已被证实与心律失常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 2022 年 6 月至2023 年 10 月在本院收治的 68 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
5、相关因素,为心律失常患者的风险干预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在本院收治的68 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两组,即异常组(n=36)和正常组(n=32)。动态心电图异常的诊断标准为: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单个或成串)、房性心律失常(单个或成串)、心房扑动、心室颤动、心脏停搏、窦性心动过缓(心率100次/分)、ST段移位(0.1mV)、QT 间期延长(男性0.44s,女性0.46s)、QT 离散度增加(0.08s)等任何一种或多种情况。动态心电图的分析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心电技师进行,如有分歧,由一名资深心电医师
6、进行裁决。纳入原则为:(1)年龄 18 岁以上,性别不限;(2)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并有心律失常的症状或体征;(3)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37-排除原则为:(1)有严重的心脏结构性病变,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感染性休克等;(3)有影响心电图参数的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如抗心律失常药、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利尿剂、镁剂等;(4)有影响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因素,如体位不稳、运动不规范、记录仪故障等;(5)拒绝参与本研究或中途退出本研究。1.2 方法
7、1.2.1 收集资料 从本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检索出 2022 年 6 月至2023 年 10 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入院诊断、出院诊断、随访情况等。根据纳入原则和排除原则,筛选出符合条件的 68 例患者,将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两组,即异常组(n=36)和正常组(n=32)。1.2.2 测量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测量:(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2)心电图参数:心率、QT 间期、QT 离散度、心率变异性等;(3)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
8、SVI)等。心功能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测量,仪器为纳龙健康记录仪,测量方法参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的指南。1.2.3 测量步骤 采用 12 导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为 24 小时,记录仪为纳龙健康的记录仪。选择合适的导联位置和数量,根据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心律失常选择不同导联进行监测。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在开始测量前,应该检查仪器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和深度,调节增益和滤波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和频谱。同时,应该让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进行至少 30 分钟以上,保持患者平卧或侧卧,一定要避免患者有体位变化或呼吸运动。另外,应该让患者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
9、同意,并让患者脱去上衣和首饰,戴上电极片,连接导联线和记录仪。(2)录制数据。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的指南,应该采用标准的超声心动图切面,包括心尖四腔、心尖五腔、心尖二腔、胸骨旁长轴、胸骨旁短轴、胸骨上窝和胸骨下窝等,对心脏的各个部位进行扫描,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血流情况。在每个切面上,应该使用彩色多普勒模式,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取样,记录血流的速度、方向和分布。同时,应该使用脉冲多普勒模式,对特定的血流进行频谱分析,测量血流的峰值速度、平均速度、加速时间、减速时间等参数。在录制数据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如 5 分钟或 10 分钟)进行,以避免数据的丢失或重复。同时
10、,应该记录下每次采集数据时的时间、位置、导联状态等信息,以便于后期的分析和比较。(3)分析处理。在完成数据的采集后,应该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专用的软件,对图像和频谱进行优化、测量、标记和存储。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可以计算出心脏的各种功能指标,如心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肌收缩力、心肌舒张功能、瓣膜返流量、压力阶差等。同时,应该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排除测量误差和伪影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准确性。1.2.4 观察预后 随访方式为电话或门诊复查,对所有患者进行 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住院次数、死亡率等。1.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
11、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探讨动态心电图及其他因素对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以预后为因变量,动态心电图结果及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计算比值比(OR)和 95%置信区间(95%CI)。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心电图参数 异常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可以看出,异常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与正常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如在心率方面,异常组患者的心率比正常组患者高,同样在 QT 间期和 QT 离散度方面,异常组组患者比正常组组患者高,而心率变异性值,异常组患者比正常组患者低,详细数据见表 1 所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38-
12、2.2 心功能指标 异常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存在严重的心衰或其他疾病,详细数据见表 2 所示。表 1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比较 指标 异常组 正常组 t P 值 心率(次/分)78.412.3 68.710.4 3.26 0.001 QT 间期(s)0.460.04 0.420.03 3.91 0.002 QT 离散度(s)0.090.02 0.070.01 4.12 0.003 SDNN(ms)98.625.4 132.828.7 4.83 0.001 SDANN(ms)89.423.7 121.526.3 4.71 0.001 表 2
13、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指标 异常组 正常组 t P 值 LVEF(%)54.26.8 62.57.3 4.51 0.001 CO(L/min)4.60.9 5.41.1 3.11 0.002 CI(L/min/m2)2.60.5 3.10.6 3.38 0.001 SV(mL)59.312.4 78.614.7 5.08 0.001 SVI(mL/m2)33.87.3 45.28.6 5.22 0.001 2.3 预后情况 随访期间,异常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次数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 3 所示。表 3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指标 异常组 正常组 X
14、2 P 值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3 9.4 6.87 0.009 住院次数(次)1.60.8 0.70.5 5.32 0.021 死亡率(%)16.7 3.1 5.18 0.023 2.4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详细数据见表 4所示。表 4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因素 OR 95%CI P 值 动态心电图异常 4.27 1.35-13.51 0.013 年龄 1.06 1.01-1.11 0.020 心功能 0.82 0.69-0.97 0.030 心肌梗死史 3.14 1.12-8.81 0.030 3 讨论
15、 动态心电图能够反映心脏的电生理特征和自主神经调节状态。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参数与其预后密切相关3-4。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参数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如心率、QT 间期、QT 离散度、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具体结论分析如下:一是,心率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指标,也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当患者的出现心率过快或过慢的情况时,均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发现,异常组患者的心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预后呈正相关,预示心率控制是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前提。二是,QT 间期反映心室复极化的均匀性,同样作为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QT 间期延长可导致心室早搏、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16、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研究结果发现,异常组患者的 QT 间期显著长于正常组,且与预后呈正相关。QT离散度是 QT 间期的变异程度,反映心室复极化的不均匀性。同时,QT 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心室复极化的不同步,增加心室早搏、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研究结果发现,异常组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预后呈正相关。三是,心率变异性是心率的变化幅度,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心率变异性降低可导致心脏的刺激和抑制失衡,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结果发现,异常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正常组,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心率变异性降低
17、是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四是,心功能反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心功能下降可导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增加死亡率。研究结果发现,异常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且与预后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异常是心律失常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心功能、心肌梗死史等。动态心电图能够诊断和分析心律失常的程度,为心律失常患者的风险干预提供依据。除了上述心电图参数外,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心肌损伤的程度:心肌损伤越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越高。心肌损伤的程度可以通过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
18、、心肌活检等方法评估;(2)心脏结构的改变:心脏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心脏电生理的异常。心脏结构的改变能够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心脏 CT 等方法检测;(3)遗传因素的影响:部分心律失常是由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所致。综合征的特点是心脏结构正常,但心电图异常,有较高的猝死风险。遗传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家族史调查等方法评估;(4)药物和电生理治疗的效果: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药物和电生理治疗是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39-用的治疗手段。而治疗手段的效果判断,可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方法监测。本文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和长期的随访,探讨了动态心电
19、图在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为心律失常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新依据。但在研究中面临样本量较小的局限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在后续的研究中也就需要更多的研究案例来验证结果。综上所述,探讨了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发现动态心电图异常是心律失常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住院次数和死亡率均呈正相关,而与心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进而为心律失常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新依据,但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不仅与心电图参数有关,还与心肌损伤、心脏结构、遗传因素、药物和电生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其预后风险,采取个体
20、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参考文献 1吕华芳,吴红梅.24h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3,30(03):161-164.2 李 碧 云.动 态 心 电 图 对 频 发 室 性 早 搏 患 者 心 率 变 异 性 的 诊 断 价 值 研 究 J.中 国 现 代 药 物 应用,2023,17(17):68-70.3刘艳,林继华,赵纯.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 ST 段变化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关系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15):1865-1867.4 胡 萍,吴 志 红.动 态 心 电 图 在 冠 心 病 伴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中 的 诊 断 价 值 分 析 J.中 国 医 学 工程,2023,31(06):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