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白皮书.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67503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要5G 致力于应对 2020 后多样化差异化业务的巨大挑战,满足超高速率、超低时延、高速移动、高能效和超高流量与连接数密度等多维能力指标。FuTURE 论坛 5G 特别兴趣组(SIG)围绕着“柔性、绿色、极速”的 5G 愿景,以“5+2”技术理念,重新思考 5G 网络的设计原则:1)2)3)4)5)6)7)香农理论再思考(Rethink Shannon):为无线通信系统开启绿色之旅蜂窝再思考(Rethink Ring&Young):蜂窝不再(no more cell)信令控制再思考(Rethink signaling&control):让网络更智能天线再思考(Rethink antennas

2、):通过 SmarTIle 让基站隐形频谱空口再思考(Rethink spectrum&air interface):让无线信号“量体裁衣”,以及前传再思考(Rethinking fronthaul):通过下一代前传接口(NGFI)实现柔性无线接入网(RAN)协议栈再思考(Rethinking the protocol stack):实现差异化接入点灵活配置以及 BBU 和远端无线系统功能优化围绕上述理念,FuTURE 论坛 5G SIG 在 5G 网络架构、RAN 和空口研发方面的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白皮书对相关成果做出总结,特别介绍了用户中心网络(UCN)和软件定义空口(SDAI)两个核心概

3、念。UCN 架构有如下四个特征:RAN 重构:为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接入技术组合、提升组网效率,传统的蜂窝边界将允许动态重构调整、传统的协议栈以及基带功能将被切分并以最优的方式分布在重构的 RAN 网络节点和相关子系统上;边缘提升:以支持超低的端到终端延迟(低至 1ms),高效的数据分流、分发、本地移动性、各种边缘业务(包括 RAN 上下文开放使能的跨层优化),以及移动边缘云;CN-RAN 再划分:以支持融合多制式技术、低的端到端延迟(不超过 10ms),并充分利用控制转发分离(SDN)和软硬件解耦(NFV)的优点;网络切片即服务:支持通过 SDN/NFV 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并能够通过一种更强大

4、的水平平台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的融合;对于有效地满足“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意义。SDN,NFV,C-RAN,NGFI,UDN,Multi-RAT/RIT,D2D 和灵活网络切片是 UCN 核心技术。大数据分析也是 UCN 动态特性不可缺少的部分。2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与以前的空口制式不同,SDAI 不是单一的基于参数化 AMC 的空口,也不是针对不同用户场景而独立设计的多个空口的简单合集。相反,SDAI 通过物理层不同功能模块的可配组合来满足多样化需求。这些功能模块包括帧结构、双工模式、波形、多址方案、调制编码和多天线空域处理方案以及频谱策略等。SDAI通过优化的定制能力满

5、足增强移动宽带(eMBB)、低功耗大连接(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uMTC)三类典型场景需求,具备如下两个鲜明特性:1)敏捷:SDAI 通过可编程可配置功能,实现空口技术灵活构造及针对用户和业务模式的参数裁剪能力。2)高效:SDAI 尽力构建统一的构架,最大化共性功能,最小化满足定制需求的特殊能力,支持不同场景和接入技术,同时在保持最小化特殊功能情况下,提供特殊定制化服务。统一自适应帧结构、灵活双工、灵活多址、灵活波形、大规模天线、新型调制编码以及灵活频谱使用目前被认为是 SDAI 的关键使能技术,而协议栈重构对 SDAI 同样不可缺少。5G 将与 4G 演进技术以及其他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6、WALN 演进)在长时期内紧密共存。4G 在 6GHz频段以下的增强可以满足 5G 部分场景需求,而 5G 工作频段包括高频与低频,满足所有场景需求。在频谱策略方面,低频段重点仍是覆盖与移动性增强,2.6GHz,3.5GHz 和其他 6GHz 以下频段可针对容量需求设计。同时,6GHz 以上频段可用来支持更高带宽业务。安全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对 5G 而言同样重要。本白皮书(版本 v2.0)将与 7 个专题技术白皮书(版本 v2.0a 到 v2.0g)共同发布,这 7 个专题白皮书分别是大规模天线技术、双工技术、高频段通信技术、新型多址技术、超密集网络技术、5G 物理层安全技术和5G 测试测量技

7、术。3GPP 已经启动了 5G 标准化工作并计划在 2019 年左右结束。本白皮书以及 7 个相关专题技术白皮书将为 5G 设计提供参考,并推动 5G 标准化。我们期待着“柔性、绿色、极速”的 5G 网络在 2020 部署,带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目录摘要.11.2.2.12.22.32.43.3.1引言.55G 总体目标与框架.55G 总体需求.5设计框架.8频谱策略.9测试需求.11用户中心网络 UCN.12UCN 总体目标.123.1.1.3.1.2.端到端总体架构与目标.12无线接入网总体目标.133.2无线接入网框架.143.2.1.3.2.2.3.2

8、.3.3.2.4.无线接入网重构.15增强边缘.16核心网与接入网重分.17网络切片即服务.183.3关键使能技术.183.3.1.3.3.2.3.3.3.3.3.4.3.3.5.3.3.6.3.3.7.3.3.8.UDN.18C-RAN/NGFI.20SDN/NFV.21灵活的网络切片.24网络能力开放.27多连接与多空口.29D2D.31动态网络.334.4.14.24.3软件定义空口 SDAI.36SDAI 总体目标.36SDAI 总体框架.36关键使能技术.384.3.1.4.3.2.4.3.3.4.3.4.4.3.5.4.3.6.4.3.7.统一自适应帧结构.38灵活双工.40灵活多

9、址.41灵活波形.43大规模多天线.44新型调制编码.46灵活频谱使用.475.5.15G 安全技术.485G 安全架构.48345.2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终端安全技术.505.2.1.5.2.2.安全需求.50关键技术.515.3空口安全技术.535.3.1.5.3.2.安全需求.53关键使能技术.545.4数据处理和传输安全技术.545.4.1.5.4.2.安全需求.54关键技术.555.5应用层安全技术.565.5.1.5.5.2.安全需求.56关键技术.575.6物理层安全技术.575.6.1.5.6.2.安全需求.57关键使能技术.586.6.16.25G 智能终端.60智

10、能终端通信需求.61智能终端通信能力.616.2.1.6.2.2.6.2.3.6.2.4.个人信息中心.62可穿戴设备.63智能机器设备.64微型传感器.657.总结.66参考文献.67缩略语.67致谢.69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1.引言5G 致力于应对 2020 后多样化差异化业务的巨大挑战,满足超高速率、超低时延、高速移动、高能效和超高流量与连接数密度等多维能力指标。FuTURE 论坛 5G 特别兴趣组(SIG)围绕着“柔性、绿色、极速”的 5G 愿景,重新思考 5G 网络的设计原则:香农理论再思考:为无线通信系统开启绿色之旅;蜂窝再思考(Rethink Ring&Young):蜂

11、窝不再(no more cell);信令控制再思考(Rethink signaling&control):让网络更智能;天线再思考(Rethink antennas):通过 SmarTile 让基站隐形;频谱空口再思考(Rethinkspectrum&air interface):让无线信号“量体裁衣”。围绕这些理念,FuTURE 论坛 5G SIG 在 5G 网络架构、RAN 和空口研发方面的取得了显著进展1,2。在 5G 业务场景与需求、关键技术逐渐明晰,以及 5G 标准化即将开展之时,迫切需要给出 5G 系统设计框架以及面向标准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本白皮书(版本 2.0)基于之前的设计原则

12、,进一步对前传链路和协议栈再思考,聚焦用户中心网络(UCN)和软件定义空口(SDAI),重点关注如下内容:5G 总体框架与目标UCN 架构与关键使能技术SDAI 与关键使能技术5G 安全与智能终端技术本白皮书(版本 2.0)于 2015 年 11 月发布,目的是统一共识,凝聚力量,应对 5G 标准化。后续版本根据 5G 研发进展情况适时更新。2.5G 总体目标与框架2.1 5G 总体需求根据图 2.1 中业务预测报告显示:2014 到 2019 年全球 IMT 流量将进一步快速增长,总的流量上涨倍数达到几十到 100 倍 3。另外,我国“互联网+”国家战略需求中明确指出:未来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

13、服务要在国民经济中下沉,满足农业、医疗、金融、交通、流通、制造、教育、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教育和能源等垂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改变传统行业,促生跨界创新。因此,未来 5G 网络不仅需要继续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来的挑战,例如: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速率的提升,时延的减少,移动性的增强等,同时还需要满足物联网多样化的业务需求。56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从信息交互对象不同的角度出发,目前 5G 应用分为三大类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eMTC)。eMBB 场景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还是追求人与人之

14、间极致的通信体验。mMTC 和 uMTC 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但各自侧重点不同。mMTC 主要是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而 uMTC 主要体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a)全球不同区域业务增长趋势(b)全球业务类型增长趋势(c)全球终端及连接数增长趋势图 2.1 全球移动业务 2014-2019 增长趋势5G 网络关键能力指标(KPI)在不同场景下侧重点不尽相同。本白皮书第一版(版本 v1.0)2 定义了两类 KPI:一是速率、时延、密度和移动性等性能指标,二是频谱效率、能效效率以及成本效率等效率指标。本白皮书与 ITU 4 相比,两者定义的 KPI 指标基本一致。但前者定义了 ITU 没有定义

15、的端到端时延和成本效率指标,对于频谱效率的指标要求也要高于 ITU。图 2.2 给出了具体的 KPI 目标值,可见为了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有些如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对于 5G 部分 KPI 指标要求极具挑战性。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7图 2.2 5G 能力 KPI(引自 Future-Forum 第一版白皮书 2 及 ITU 愿景报告4)为了满足 2020 后的 eMBB 需求,一方面,4G 空口将持续演进和增强:通过更多的载波聚合(如 32载波)和多天线增强,如 FD-MIMO,Massive MIMO 等实现更高吞吐率;通过多连接、多 RAT 融合持续增强技术实现更好的异构组网

16、和用户体验;通过更加灵活的频谱使用增加可用频率总量和频率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为了达到 5G 部分极高 KPI 指标,如 10Gbps 峰值速率,需要引入 5G 新空口和新技术特性。为了满足 mMTC 场景需求,基于 4G 的 M2M 特性将在技术和实现上持续演进和增强,满足一定场景的需要。更重要的,需要设计全新的针对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深度覆盖的 5G 物联网新空口,针对物联网业务特性设计全新的系统带宽,选择合理的载波设计,优化实现信令过程和业务过程,以极低的成本满足未来千亿连接的物联网广泛普及使用的需求。为了满足 uMTC 场景需求,拓展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场景,一方面可以基于现有 LTE

17、-A 系统,进一步扩展和增强 D2D 特性、群组通信特性等支持更多行业的扩展,另外可以在后向兼容的基础上设计新子帧结构和传输过程,缩短端到端时延,提升用户体验。但是 4G 增强很难满足 5G 提出的 1ms 空口时延以及 99.999%可靠性的需求,所以需要设计 5G 新空口,引入新的载波设计,缩短子帧长度,支持新的调度和资源分配模式,新的组网形态和端到端传输方式等以缩短时延,同时引入先进的编码调制,先进的传输方式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由于支持的场景众多,频率范围广,5G 空口设计上应尽量灵活可配置,避免多网络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整网成本。尽量统一灵活空口设计将成为 5G 空口重要目标。综

18、上,在 5G 演进路线上,4G 及其演进系统与 5G 系统将长期共存,并与其它无线宽带技术(如下一代 WLAN)紧密融合,如图 2.3 所示。4G 演进主要面向 6GHz 以下频段,满足部分 5G 场景和需求,5G新空口则同时工作在低频段和高频段,满足全部 5G 场景和需求。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图 2.3 5G 技术路线图2.2 设计框架5G 设计框架包含了 5G 愿景、5G 场景、5G 能力、设计理念、核心技术、测试评估和 5G 方案等多个要素。网络愿景是“柔性、绿色、极速”2。目标场景是 eMBB、mMTC 和 uMTC,包括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以及其他具体场景4。为实

19、现愿景和场景目标,图 2.2 清晰的定义了 5G 能力。如图 2.4和 2.5 所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能力,5G 设计理念从香农理论再思考、蜂窝再思考、信令控制再思考、天线再思考、频谱空口再思考 2,到前传再思考和协议栈再思考,全面定义 5G 设计原则。基于这些理念,UCN和SDAI两个核心概念被明确作为5G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这里UCN通过RAN架构和功能重定义,尝试提供一个拥有公共的高层协议的统一的无线接入架构,而 SDAI 通过空口不同功能模块的重定义,提供一个具备面向各种差异化业务和场景的定制能力的统一空口。UCN 和 SDAI 中关键使能技术的性能将被评估和测试,同时考虑频谱策略和

20、测试测量技术,以验证技术 UCN 和 SDAI 的 5G 解决方案是否能达到5G 能力目标,这是一个闭环设计过程。图 2.4 从 5G 愿景到研发理念 28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图 2.5 5G 设计框架2.3 频谱策略上述对 5G 总体需求的研究表明无论从增强的移动宽带的业务需要还是海量的机器类通信的人与物和低时延高可靠的物与物的通信需求,都需要有未来对新的频谱、更大带宽的频谱的要求,特别是用户业务需求和应用的增长、以及设备连接数的百亿级需求对于无线新技术和新频谱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U-R 在 WRC-15 研究周期里(针对 WRC-15 AI1.1),对满足未来 2020 年以

21、前的频谱需求和候选频段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开展了如图 2.6 所示候选频段的共存分析和频段使用的研究:图 2.6 ITU-R 研究的 6GHz 以下候选频段在 2015 年 11 月即将召开的 2015 世界无线电大会上将完成对新的 IMT 候选频段的确认分配工作。我国也积极开展了 IMT 候选频段的研究,提出了 3300-3400MHz,4400-4500MHz,以及 4800-4990MHz的候选频谱的支持意见。但从目前的各国提出的候选频段在 ITU 和各区域组织的讨论上看,各地区、国家候选频谱的提出比较分散不统一,并且距 ITU 研究组测算的频谱需求总量还有比较大的缺口,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22、支持产业界的910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努力,在 WRC-15 的后期准备和大会期间,积极推动满足未来频谱需求预测所需的额外频谱的确认工作,来满足未来移动通信 2020 年以前的业务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 2020 年及以后移动通信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ITU-R WP5D 完成了 IMT.VISION 的研究工作,制定了 5G 发展的愿景和需求,并明确了 5G 的命名为“IMT-2020”。目前全球各地区的研究机构以及工业界也都开始了有关 5G 相关技术和频谱的研究工作,因此各区域无线电规则组织也都在考虑为下届大会 WRC-19 建立 IMT 相关议题,目标是在下届大会上确认 IMT 全

23、球统一的 5G 频谱。由于 5G 需要更高的速率和带宽,6GHz 以上高频段成为研究的热点。技术方面,ITU-R WP5D 已经完成了 IMT.ABOVE6GHz 的研究报告,研究 6GHz 以上的频段用于 IMT 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相关的使能技术,如,有源和无源部件、天线技术、部署架构和仿真、特性测试的一些结果。该报告在 2015 年 7 月的 SG5 的会议上得到通过。频率方面,目前部分地区和国家已积极支持 WRC-19 为 IMT 成立相应的议题,研究未来 6-100GHz频段 IMT 的候选频段,满足 2020 年以后到 2030 年的 IMT 的频谱需求,并在 ITU 下一研究周期展

24、开相应的候选频段、共存研究分析的工作。这里列出全球频率划分均为 MS 主用划分的频段,如图 2.7 所示。图 2.7 6-100GHz 频段 IMT 的候选频段未来移动通信论坛,支持在 WRC-15 大会上为下届大会 WRC-19 确立 IMT 新的议题,并积极开展 5G相关技术和频谱的研究,特别是在 6GHz-100GHz 频段用于 IMT 的可行性和信道测量与建模方面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也对未来 5G 频率部署展开了技术讨论,基本观点为满足未来 5G 的业务需求,需要有低频段的覆盖,还需要像 2.6GHz、3.5GHz 这样的满足容量要求的频段,同时需要 6GHz 以上

25、的高频段的部署,并通过波束赋形等 5G 技术,支持更高要求的宽带业务需求。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将后续研究高频段的技术特性,对高频段使用的候选技术、频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11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2.4 测试需求5G 与现有的 3G/4G 技术相比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性能要求。需要巨大的改变和更多的新技术来满足 5G的需求。因此,为了验证这些改变和新技术与 5G 需求相匹配,相应的测试测量技术不仅对研发很重要,也对未来的网络部署也很重要。5G 新技术很大的可能性将会包括毫米波频率,超宽的带宽,和大规模多天线技术。首先最重要的是用户和设备之间的空间信道的测量,建立信道性能的数学模型,并使用它们来定

26、义 5G 新的空中接口标准。5G 空口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来满足 5G 的性能要求。包含软件定义的新空口概念,新的空口技术包括Massive MIMO,高频段通信,新的波形和多址技术等。每项新技术需要专门的测试解决方案,验证这项技术实际能够达到的性能,并验证性能优化解决方案。例如,Massive MIMO 测试解决方案需要扩展到多通道来测试 TX/RX 性能指标,并采用 OTA 测试来测试系统性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5G 网络发生非常大变化来满足 5G 网络性能要求:高的数据速率,高容量,低延迟等。专用的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来验证新的网络体系的性能,也有助于优化 5G 网络部署。5G 网络测试的

27、挑战主要在于这些测试解决方案需要:支持分布式的测量,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测试,能够仿真实际的信令业务和数据业务来实现网络的压力测试。同时与现有多种无线接入网络的兼容性测试是测试方案的另外一个挑战。作为未来论坛 5G 兴趣组的一部分,5G 测试测量小组致力于 5G 测试技术的研究并力求为测试方案提供指引。在测试专项白皮书中,上文所提到的测试方向都做了广泛的讨论和严谨的论证。通过白皮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期 5G 的测试方案是可行的,但也面对着从方法论到具体实现的巨大挑战。在未来,5G测试测量小组会继续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5G测试技术。通过跟踪最新的测试测量方案,小组会吸收更多的对 5G 测试感兴趣的伙

28、伴,从而推动 5G 测试产业链的发展。同时通过白皮书的持续更新,发布最新的测试方案和测试成果,可以为 5G 测试提供参考并加速 5G 测试的标准化过程。12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3.用户中心网络 UCN3.1 UCN 总体目标3.1.1.端到端总体架构与目标在提升移动网络的性能,以及支持更多样化应用场景的同时,5G 网络架构的目标是:更简单、更高效、更灵活、更开放。简单:功能、接口和协议可以进一步简化、融合,或者设计更简单的替代逻辑,例如,跨网的互操作可以通过更扁平、更简单的功能和协议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网络部署、高效的流量转发,以及优化的业务路由能够提升业务提供的有效性,降低业务成

29、本;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去耦合,能够独立灵活演进;灵活:网络功能可以及时进行更新,能够灵活构建以及迁移;网络能够识别用户和业务场景的差异性,并提供相应的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开放:网络的状态信息和网络的功能信息可以开放给第三方的应用,提高用户的体验,拓展网络生态,提升网络营收。面向上述抽象的网络设计准则,5G 网络架构可以设计成若干层,即,接入层,汇聚层,控制层,服务层,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和应用层,如图 3.1 所示。接入层,包括多种无线接入技术(RAT),4G、5G、WiFi 等。汇聚层,允许传统的核心网功能下放到接入网位置;汇聚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多 RAT 管理,本地转发,本地数据处理、

30、本地数据感知。控制层包含了网络的核心控制功能,包括网络策略控制、业务会话、移动性管理、集中数据网关;同时,控制层能够灵活地管理配置汇聚层的本地用户面功能。服务层提供增值业务服务,比如,流量优化(例如,视频优化加速),类似防火墙的安全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开放式 API 可以管理和调用网络关键功能块提供的信息和能力,并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应用层包括来自 OTT 服务商、企业以及移动虚拟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应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图 3.1 5G 端到端网络架构示意图总结起来,5G 网络架构需要实现如下架构特征: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分离,网络功能虚拟化,灵活的网络业务流程,网络的开放性,多

31、网多制式融合,本地化缓存/处理/转发,灵活组网。这些特征依赖如下相对应的技术趋势:软件定义的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SDN/NFV)技术,网络切片技术,融合多制式网络技术,超密集网络实现技术,C-RAN/下一代前传接口(NGFI)。值得一提的是,SDN/NFV 技术有助于建立一个通用、可管理的网络基础设施框架;并且,基于这个设施框架,能够实现软件定义、可编程的网络功能和网络分片。SDN/NFV 技术促成了一个全新网络理念的诞生、加速 5G 网络迈向绿色和柔性。3.1.2.无线接入网总体目标截至目前,无线接入网络面向所有用户提供无差别的一致的网络架构和服务。然而,在 5G 时代,不仅业务将会更加多

32、样化、网络的接入点以及网络的拓扑都将更加复杂。因此,UCN 接入网络(RAN)需要具体实现如下目标:UCN RAN 应该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支持所有 5G 用例,包括高密度流量,超低成本,超低延迟。UCN RAN 应该实现高效率,这意味着:需要面向不同业务和网络场景,提供场景相关的效率最优化的网络服务。为了实现网络的简化操作,网络中所有的业务场景对应的多有的网络服务,需要通过一个灵活可伸缩的网络架构框架统一地进行管理。该架构框架需要能够感知业务需求和网络状态,决策以及提供最优的网络服务和网络配置。13eMBBmMTCuMTC关键性能指标(KPI)用户感知数据速率;高移动性海量连接;低成本超低时延

33、;超高可靠性技术引擎超密集网络;多连接;多网多制式融合;移动边缘计算动态网络移动边缘计算;D2D;V2X;动态网络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3.2 无线接入网框架表 3-1 列举了 3 个 5G 关键场景的核心性能指标以及2中发现的一些相应的技术的映射关系:表 3-1 应用场景和技术引擎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四个 UCN RAN 目标,UCN RAN 主要包含如下四个架构元素:RAN 重构:在 5G,无线网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将包括多样的接入点和拓扑。为了提升网络整体效率,UCN RAN 将打破传统蜂窝小区的边界。通过将 RAN 功能分配到不同的最佳承载的接入点,以及通过接入点间的协作配合,U

34、CN RAN 将充分利用不同网络接入点的差异性、通过节点间协作,实现优化的网络效率;边缘提升:如表 3-1 指出的,网络应该部署融合的边缘服务,以支持最低 1ms 的端到端网络延迟。与此同时,考虑到移动宽带将持续作为网络的主要驱动业务,可以通过部署边缘数据中心以及边缘控制器,实现有效的数据分流、分发以及本地移动性支持,从而增强移动宽带用户的体验。此外,边缘服务还包括 RAN 上下文信息以及 RAN 能力的开放,可以用于支持包括跨层优化等业务提升技术。CN-RAN 再划分:从表 3-1 可以看到,已有网络架构需要更加扁平化,以便支持多 RAT 融合,以及不超过 10ms 的端到端时延。因此,UC

35、N 将重新划分核心网络(CN)和接入网络(RAN)的功能、简化网络功能、接口和协议,以实现高效扁平的架构逻辑;网络切片即服务:不同于传统的所有场景通用的一样的网络架构和流程,UCN 将面向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高的网络效率。网络服务的选择和提供将通过一个通用的、可管可控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这种设施可以实现软件定义、可编程的网络功能和网络服务,从而,可以帮助实现灵活和可扩展的 UCN 网络。图 3.2 是 UCN RAN 的框架示意图。其中,集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支持多 RAT 的融合、多连接的协调和边缘控制;无线数据中心面向终端用户提供边缘数据业务。1

36、4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5GWiFi4GSignalingCentralized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广覆盖通用信令层Macro signalling(data)layer本地数据接入点Local Data AccessDataD2DInternet/AppRadio Data CenterHSS/AAA/PCCCN EntityRAN EntityIncluding C-RAN(Centralized and Cloud)Next Generation Fronthaul Interface(NGFI)Smart OperationCN-RAN Repart

37、itionRAN RestructureTurbo Charged EdgeNetwork Slice as a ServiceuMTCmMTCMobileInternet图 3.2 UCN RAN 框架示意图3.2.1.RAN 重构RAN 重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随着 UDN 和 C-RAN 被确定为 5G 关键使能技术,传统静态的蜂窝边界将被打破以支持平滑的移动性体验。在异构网络,控制平面可以始终由宏站承载、用户平面可以由集中控制面进行协调调度。特别地,通过在多个小蜂窝的协作,实现控制信令的分集传输,可以构造虚拟的控制面。除了业务的 KPI,网络效率也被确定为 5G 重要指标。在 4G

38、,每个基站是一个独立小区、具备完整的接入网络功能。每个小区独立地广播专属的存在信息、系统信息和同步信号。但是,相同的独立广播机制应用到 UDN 或重叠覆盖的多制式多接入场景,容易造成广播风暴;同时,大量的广播信息,一方面造成网络干扰,另一方面,减少了可用的数据传输资源,降低了系统性能。因此,5G UCN 网络传输,包括绝大多数的网络广播信息,将只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发生。具体地,可以搭建一个极简广播层,保证网络可用信息的发送、进而保证用户可以随时找到可用网络;这个广播层可以为多个接入制式多个接入网络所共用。非广播层的接入点仅在有数据要发送的时候激活。1516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如

39、上所述,融合多制式多空口技术以及多连接技术,是 5G 的关键技术,能够满足无缝用户体验以及有效网络资源利用。然而,多制式多连接的协调很难有效地在完全分布的 4G 架构逻辑上实现。NGFI 技术致力于支持不同程度的接入集中模式;它通过重新定义 C-RAN 架构中的集中基带单元(BBU)和远程射频单元(RRU)之间的功能切割、分布,能够很容易地支持网络的互操作。适配不同的前传能力和不同的业务,网络支持灵活的 RAN 功能切分。NGFI 支持的网络架构能够有效支持包括 RAN 控制面/数据面分离、多制式多接入融合以及多连接技术。3.2.2.边缘提升边缘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5G 时代,在网络

40、边缘,比如基站上,可以部署无线数据中心,以解决业务分流出口。同时,RAN边缘控制器可以为某个第三方应用的某个 IP 业务流选择最佳路由,导向本地或者远程网关。此外,边缘控制器需要能够有效地处理用户在多个网关之间的移动性,包括本地网关之间,以及本地网关和远程网关之间的移动性。无线接入网络能力和网络的上下文可开放给第三方业务提供商,使得服务的提供可以适配网络能力和网络条件进行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举个例子,用户的 MAC 或者 RLC 层的吞吐量可以开放给业务侧的 TCP 窗口控制,进行 TCP 业务分发优化。除了通信网络能力,无线接入网络也可以开放边缘计算能力。这种边缘计算有助于提高要求严苛的业务

41、的服务质量,比如对延迟和带宽要求很高的业务类型。举个例子,本地数据中心的部署对于提升基于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的交互在线游戏的用户体验非常有效。而网络能够适配不断涌现的新的业务类型伸缩地生成新的网络功能块。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图 3.3 边缘控制的灵活网络路由3.2.3.核心网与接入网再划分CN-RAN 的再划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5G 网络需要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支持毫秒量级的端到端网络延迟。因此,网络接口和协议将被重新设计,使之更加简洁、高效,从而降低网络延迟。网络需要减少通信链路必须经过的网元节点和必须激活的网络功能。举个例子,通过将传统的分级映射的网络承载,进行扁平化的重新设

42、计,潜在可以缩短网络的时延。5G 需要支持融合多制式多接入技术,使得所有的无线网络资源能够统筹调度,实现最优化的用户体验和最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然而,在传统的蜂窝网络,多个不同制式的协调是在 CN 实现的;层次化的网络架构导致难以实现跨制式的平滑互通。因此,UCN RAN 将支持多种制式多种接入方式在 RAN 侧进行有效融合,在上层面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无差别的通信链路,实现网络服务和空口接入方案的解耦。一旦网络业务通过边缘提供,需要有新的方式来定义 CN 和 RAN 的边界。同时,网络潜在需要定义新的功能以及接口来支持边缘网络架构。17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3.2.4.网络切片即服务5G

43、 网络可用为特定的业务和网络场景提供定制的网络切片服务。为了实现这种“网络切片即服务”,需要进一步完成如下工作:为每个垂直行业的业务用例设计最优网络切片方案,包括网络拓、网络架构和网络协议。支持基于业务上下文感知的动态控制策略,支持最佳网络切片的决策。逻辑上分离的网络切片可以共存在同一个共享的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上。支持各个网络切片的类似功能,比如各个切片的物理层功能、MAC 层功能等,在相同物理设施的共存问题需要进行仔细研究,包括通过简单的参数配置实现灵活切片功能以及通过完全垂直的网络功能实现不同切片等。图 3.4 一个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通过网络切片支持不同应用用例3.3 关键使能技术3.3.1

44、.UDNUDN 是满足 2020 年后超高流量通信的需求,将成为一种关键技术。通过在 UDN 中大量装配无线设备,可实现极高的频率复用。这将使得,在热点地区系统容量获得几百倍的提升。典型的 UDN 场景包括:办公室、聚居区、闹市、校园、体育场和地铁等。但是持续的网络密度提升将带来新的挑战,如:干扰、移动性、回传资源、装置成本等。为满足典型场景的要求,并克服这些挑战,虚拟小区技术、干扰管理及抑制技术和协作传输及反馈技术将是 UDN 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虚拟小区技术包括用户中心虚拟小区技术、虚拟分层技术和软扇区技术。用户中心虚拟小区的目标是实现无边缘的网络结构。由于用户覆盖范围及服务要求的限制,

45、虚拟小区随着用户的移动而不断更新,并在虚拟小区及用户终端之间保持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质量(QoE/QoS),而不必考虑用户的位置。虚拟小区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小区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小区化网络,此时的用户周围的接入点组成虚拟小区并联合服务该用户,并以之为中心。随着用户的移动,新的接入点18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将加入小区,而过期的接入点将被快速的移除。图 3.5 表示了用户中心化的虚拟小区的工作原理。具体来说,用户周围大量的接入点构成虚拟小区,以保障用户处于虚拟小区中央。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将被新的接入点替换,这意味着随着用户的移动,新的接入点将加入移动小区的边缘。这种虚拟化小区的主要优点

46、是保持较高的用户体验速率。图 3.5 用户中心式虚拟小区虚拟分层技术是基于由虚拟层和真实层构成的多层架构网络。此时,虚拟层用于广播、移动性管理等,真实层用于传输数据。在相同的层内,不再需要小区重选和切换,因此用户体验将极为可观。对于软扇区技术,多个扇区有中心控制单元生成的多个波束形成。软扇区技术可以对真实扇区和虚拟扇区提供统一化的管理,减少操作复杂度。干扰管理和抑制技术可分为两种:基于接收机和基于发射机。对于下行链路,基于接收机的干扰消去技术需要用户的基站之间的协作。在用户端,须要使用一些非线性算法,如 SIC 和 MLD 等。在基站端,各相邻小区间须交互干扰信息。对于上行链路,基于接收机的干

47、扰消去技术几乎只需在基站端进行操作,与 CoMP 类似。在基站端,中控设备可实现小区间的信息/数据交互。基于发射机的干扰消去,通常被传统的 ICIC 技术采用。更进一步的说,下行链路 CoMP 可被认为是 ICIC 的一种实现方式。相比于分布式协作,中心化协作的增益要更高,收敛速度更快。在 UDN 中,各小小区协作是一种典型场景,该场景更适于设置一个中心控制器。在另一方面,NFV 是一种网络架构的演变趋势,其将平滑的提供一种中心化的协作方式。接入和回传的联合优化包括以下几种技术,级联回传技术和无线自回传技术。在级联回传架构下,基站端将进行层标号。第一层由宏小区和小小区组成,由有线链路进行连接。

48、第二次的小小区通过单跳无线传输与第一层的基站相连。第三层及之后各层的与第二层的情况类似。在此框架下,有线与无线回传向结合,实现即插即用的网络架构。194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5G 白皮书自回传是无线回传的主要形式。自回传技术的明显特征是接入和回传链路通过时分/频分复用共同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时,接入和回传链路的资源分配更加灵活,因此,接入回传联合优化可大幅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一些自回传的增强技术可显著提升自回传链路的容量,包括和 BC+MAC 技术和虚拟 MIMO技术。在 BC+MAC 方案中,在第一阶段,主 TP 向各从 TP 和用户广播信息;然后,在第二阶段,用户通过空分多址的方式自主 T

49、P 和从 TP 接收不同的信息。虚拟 MIMO 技术使用多个中继节点或协作用户构建一个类似于 MIMO 的网络。根据图 3.6,在粉色的簇中,个中继节点将合作构成一个 8 天线的虚拟 MIMO,其中 DeNB 拥有 8 天线,各中继节点包含 2 个天线。因此,虚拟 MIMO 的最主要优点是,其可以利用更高的自由度进行干扰抑制。图 3.6 虚拟 MIMO对于具体的技术描述请参考白皮书 2.0-E,一些加强 UDN 的关键技术,包括动态簇优化、动态多连接优化和基于 BS/UE 比的基站密度优化等,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3.3.2.C-RAN/NGFI面向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和 5G 关键能力需求

50、,C-RAN(Centralized,Cooperative,Cloud RAN)是未来无线接入网演进的重要方向。NGFI 网络用于连接无线云中心(Radio Cloud Center,RCC)和远端无线处理系统(Remote Radio System,RRS),定义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前传网络是 5G 的必然需求。首先,在 RCC引入资源调配控制单元进行分层协作化,可有效地解决高容量和高密度网络中的干扰问题。其次,基于NGFI 的 C-RAN 可实现 BBU/RRU 功能重构,从而更好地满足未来网络 C/U 分离、Massive MIMO 等新技术要求。最后,面向低时延和高带宽的上层业务需求,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