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64171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胡启洋(1988),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周义杰(1971),男,汉族,湖南祁东人。-58-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胡启洋 周义杰(通讯作者)王树青 廖美容 蒋文贤 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摘要:耳石复位治疗技术是治疗 BPPV 患者时效果最为显著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在完成复位后,其症状均可得到有效缓解,然而部分患者在成功地结束复位操作后,仍旧会受到漂浮感、行走不稳、头晕等残余症状的持续困扰。为明确 BPPV 复位完成后的残余症状形成原因

2、,实现对其的有效治疗,本文首先对基础疾病、年龄、BPPV所属类型与持续时间、手法复位次数以及心理状态等因素对 BPPV 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进行总结,而后提出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补充维生素与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干预方法,以此为残余症状高发群体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实现康复目标。关键词: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残余症状;影响因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6 0 引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别称为耳石症,属于出现率相对较高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主要特征为患者经常发生的位置性头晕或者眩晕,当患者头

3、部变位到达特定位置后,将会在短暂时间内发生旋转性头晕或者眩晕,伴随特征性眼震的表现。现代人具有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诊疗技术也在不断获取进步,BPPV 的发病率与检出率也随之显现出递增的变动趋势。其发病率会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主要发病年龄段为50 岁至 70 岁,病情容易反复。耳石复位治疗是当前临床使用得较多的治疗方法,其以耳石理论为基础,能够帮助 BPPV 患者减轻眼球震颤与位置性眩晕等症状。患者在接受手法治疗后,其眼震与眩晕症状逐渐消失,但是可能会长期遭受残余症状的困扰,包括不稳感、非特异性与持续的头晕等症状。现围绕 BPPV 复位后出现的残余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治疗技术研究成果展开综述

4、。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 1.1 基础疾病 耳石器与内耳半规管内部都存在为其提供发育、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血管,内听动脉的主要来源为小脑前下动脉系统,偶尔有源自基底动脉的情况1。若患者身患糖尿病,则会因感染以及代谢等问题而导致内耳血管与神经受到损伤,进而出现耳供血量不足的情况。若患者有高血压的基础疾病,其内听动脉与分支系统将会有动脉痉挛、狭窄与硬化的情况,以此造成患者内耳微循环系统处于缺血状态2。患者在上述基础疾病带来的影响下,其内耳受损后的恢复速度极为缓慢,内耳损伤不断加重,最终引发耳石脱落的情况。当 BPPV 患者出现了合并基础疾病的情况后,其耳石重塑与吸收将

5、受到阻碍,残余症状发生风险也因此而增加。1.2 年龄 老年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的发生率与头晕等症状的复发率均比较高。患者年龄不断增长,其微循环系统障碍将会导致其前庭器官的多项功能发生退化,破坏了内耳吸收与生成耳石之间的平衡,中枢系统相适应所需要的时间也将被延长3。同时,其本体感觉与视觉也在持续减退,再加上前庭整体遭受的损伤,平衡能力越来越差,残余症状极易出现。1.3 BPPV 的类型与持续时间 相比嵴帽结石患者,患有管结石病症患者出现残余症状的可能性更高。据相关研究可知,后者的血清25(OH)D3 浓度低于前者4。BPPV 患者复位之前的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59-晕症状持

6、续发生的时间与残余症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仅通过复位,难以实现对中枢前庭的完全化代偿。若患者眩晕症状存在的时间较长,其中枢前庭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导致头晕等残余症状存在的时间被延长。通过及时有效的复位能够降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1.4 血清维生素 D 水平 处于血淋巴液内部的低浓度钙与前庭器官对于钙代谢活动的调节共同促成了耳石复合体的有效形成,上皮钙通道与维生素 D 存在关联,其也会参与到前庭器官进行的钙代谢活动之中并发挥作用5。耳石发育时需要血清维生素 D 提供支持。当患者处于维生素 D 不足的状态下,其可能需要面对前庭器官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情况,由此可知,耳石功能障碍与维生素 D间的联系

7、。维生素 D 是耳石形成与发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物质,在 BPPV 发病与预后阶段皆有重要影响6。1.5 手法复位次数 BPPV 患者在手法复位中,需要转动头部,从而确保脱落的耳石借助重力作用,顺沿预设方向抵达椭圆囊之中。不少研究都表明,复位实施次数与残余症状的出现存有关联7。复位次数过多时,耳石器也将随之受到更多的损伤,从而使患者在复位后承受多种残余症状。1.6 焦虑心理状态 BPPV 患者在长时间存在的眩晕症状的影响下,生活质量相较过去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经常发生跌倒事件,以此引发了抑郁、紧张与焦虑等心理精神障碍,也因此产生了不稳感。虽然患者在完成手法复位后,其 DHI 分数得到显著改善,但是残

8、余头晕症状并未被有效消除,DHI 分数中,功能与躯体分数均有大幅度降低,但情绪分数变化幅度较小。这也表明患者情绪症状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若患者处于高度焦虑的精神状态,即使消除急性眩晕症状以及其他的前庭、耳石障碍,其同样还会有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残余症状8。1.7 其他影响因素 BPPV 患者的残余症状与复发情况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BPPV 患者产生残余症状后,复发率也随之提升。BPPV 患者在复位结果显示为成功后,还有一定概率出现与复位前症状相似的症状。复发原因可能是其耳石原本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生理循环遭到破坏,致使耳石吸收效果变差,脱落数量过多,仅借助次数较少的手法复位治疗无法确保全部的耳石

9、都能够顺利抵达椭圆囊内部。BPPV 症状复发后,患者需要再次接受复位治疗,耳石功能受损程度加重,残余症状问题的发生概率也因此而提高。交感神经功能障碍与 BPPV 复位后的多种残余症状存在一定的关系。BPPV 患者面临较大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风险,其收缩压也大幅降低。耳石结构是影响前庭交感反射活动的关键因素,耳石功能障碍会给心血管反射带来负面影响。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为 BPPV 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后,可进行以倍他司汀为主的药物治疗,该治疗方案在症状改善方面的表现优于联合应用安慰剂或者单独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案。倍他司汀属于组胺类药品,有助于实现对前庭、迷

10、路微血管以及椎-基底动脉的有效扩张,调节循环系统,使患者前庭迷路、内耳与大脑的血流量有效增多,并使毛细血管形成更强的通透性,改善淋巴液吸收效果,确保内淋巴压力得以减轻。外周前庭系统也会受到组胺的积极影响,对感觉编码进行调节后,Ca2+细胞浓度得到有效调节,前庭器官原本存在的不对称性被减轻,症状改善效果较为显著。该药品可使成功完成手法复位的 BPPV 患者的头晕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缩短,减轻头晕程度9。前庭功能障碍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障碍,而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则会诱发前庭症状,使 BPPV 患者陷入恶性循环,前庭疾病与精神疾病都将朝着严重化的程度发展。可针对BPPV患者复位后形成的残余症状情况,为

11、其提供抗焦虑药品,以此来避免头晕正常持续过长的时间,并将此类残余症状程度切实减轻。患者的情绪在药物作用下得到改善,舒适度随之提升。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可知,BPPV 患者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往往在 6d 至 20d 之间,部分患者需要的恢复时间较长,甚至在 30d 至 60d 后仍旧存在一定的残余症状。借助多酚类化合物药品可帮助年龄较大的 BPPV 患者增强症状改善程度,加快恢复速度,规避频繁摔倒的风险,药物成分有蜂蜜、生姜、维生素 B6,胞磷胆碱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60-2.2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系统、视觉系统与本体感觉系统可对机体平衡进行有效维持,其中前庭器官主要在维持周围

12、环境与机体之间的平衡中发挥作用。BPPV 患者可借助躯体、颈部、头部的康复训练来强化自身平衡系统的可塑性与适应性,对受到损伤的前庭功能进行有效补偿,尽快使两侧前庭重新进入平衡状态。患者可进行的康复训练项目有前庭习服训练,动态、静态姿势稳定性训练,眼平视训练等。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在残余症状缓解方面效果存在差异性,其中家庭自主化康复训练能够取得优于Brandt-Daroff 习服训练的疗效,主要是由于其中的训练项目种类丰富,持续时间也更长,进而使前庭代偿速度加快。与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围绕前庭系统进行的康复训练可避免药物给 BPPV 患者带来的副作用,也更具有便捷性与经济性10。2.3 补充维生素 D

13、 尽管手法复位能够使BPPV患者脱落后的耳石再次抵达椭圆囊之中,然而半规管中仍残留了一定数量的耳石碎片,若维生素 D 浓度较低,Ca2+在内淋巴液中的浓度也将继续保持异常状态,残留耳石碎片无法得到有效吸收与溶解,尽管壶腹毛细胞的兴奋程度不会造成眼震症状,但是却会给患者带来程度轻微的眩晕的残余症状。考虑到维生素D这一残余症状影响因素,可为患者补充维生素 D 营养元素。2.4 中医治疗 从中医药学角度来解释BPPV患者产生的眩晕症状,其病因主要为患者体内发生气机受阻的情况,水液大量汇聚,形成痰液,阻碍体内正常循环,逐步郁积成邪,抵达清窍后,诱发眩晕症状。肾、肝、脾与该病症相关,病理方面的变化涵盖实

14、与虚两方面。在制定中医治疗方案时,可发挥出党参、白术、茯苓具有的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与利水健脾的药用功效,并借助生姜、橘皮与枳实来达到止吐温胃与化解痰邪的治疗目标11。若联合应用党参与红景天,可强化益气效果,使患者有效排除体内痰邪。患者的抑郁状态会给其带来气机失调、巅顶受扰的问题,以此使其眩晕症状加重。遵循阴阳调和、泻实补虚的治疗原则,基于患者的体质与证型来为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中药治疗。3 结语 BPPV 患者在复位治疗后的多种残余症状的影响下,面临较高的跌倒事件发生风险,老年 BPPV 患者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出现骨折的危险情况。针对 BPPV 患者的残余症状,为其提供治疗方案时,需要全面关注

15、其年龄、心理状态、基础疾病维生素 D 指标、BPPV 持续时间等危险因素,利用药物、营养元素、康复训练以及中医药治疗技术来使 BPPV 患者尽快摆脱残余症状的影响。参考文献 1陈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24):13-16.2Ding L,Lin T,Zhou XC,et al.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recurrence in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 pilot

16、 studyJ.Acta Oto-laryngologica,2020,140(1):8-13.3周志强,张兴梅,阎春雷,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26-1728.4Han K,Yun YM,Moon SG,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in subtypes of idiopathic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Americ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201

17、9,41(1):102-103.5黄爱萍,顾东胜,冯爱凤,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及 oVEMP 分析J.浙江医学,2020,42(23):2511-2515.6李溪,陈钢钢,曾玮,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36(03):228-23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61-7蔺耐荣,李国徽,杨安石,等.稳石针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1):49-52.8毛正盛,李睿,曾晓云,等.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口服黛力新对多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

18、疗效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04):669-673.9 舒 福,石 磊,张 琦,等.不 同 干 预 措 施 治 疗 良 性 阵 发 性 位 置 性 眩 晕 的 疗 效 观 察 J.北 京 医学,2021,43(06):573-575.10邱锦华,陈青,黄晓聪.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10):105-107.11李金飞,翟玉燕,张丽,等.柔行功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2,41(06):674-678.基金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桂科 AD20238028),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011208-4),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项目编号(GZZC2020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