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卢浩(1978),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安国市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28-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析 卢 浩 安国市医院,河北 保定 071200 摘要:摘要:目的 评估神经外科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 2022 年全年在我院神经外科中随机挑选 5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随机数表将 25 名患者分入手术组,另外 25 名患者分入穿刺组。手术组患者接受经小骨窗的开颅手术,普通组患者接受微创穿刺抽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独立生
2、活能力。结果 手术组患者表现出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均优于穿刺组,而且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经小骨窗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机能。关键词:关键词:经小骨窗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抽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651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高危高血压患者当中常见,而且通常病情比较复杂,在小脑、大脑、脑桥等大脑任意部位均可发生,对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如果此类症状没有得到及时缓解,不仅原发病灶会有扩散的风险,而且患者部分身体机能会因
3、病灶中神经长期处于压迫状态而发生坏死而丧失,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此次研究着重探讨不同临床治疗手段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一共收入了 50 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 25 名患者分入手术组,接受经小骨窗的开颅血肿取出术,另外 25 名患者分入穿刺组,接受微创穿刺吸取术。手术组中有 17 名男性患者和 8 名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 53-71 岁,高血压病程范围在 517 年,出血量在 28120ml;穿刺组中有 15 名男性患者和 10 名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 52-69 岁,高血压病程范围在 418 年,出血量在 21110ml。年龄、病程、
4、性别比例等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均没有表现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穿刺组患者接受微创锥颅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准备:在术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透过 CT 或 MRI 图像确认血肿位置和大小。手术台上,患者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此时,头部固定在手术床上,确保手术的稳定性。(2)切口和穿刺:医生选择切口点,通常是通过头皮和颅骨的微创路径。切口长度约为 23 厘米,最小化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穿刺点的选择通常依赖于血肿的具体位置。针对穿刺,使用专用的导管或穿刺针,并在 X光引导下确保准确进入血肿内。(3)引流管放置:一旦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医生会引入一根导管,直接
5、进入到血肿内。这个导管通常是留置一段时间,以便进行抽吸和引流。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可能根据血肿的性质和大小而异,通常在数小时到一天之间。(4)抽吸过程:通过导管,医生引入抽吸器或相应的抽吸工具,逐步抽取血肿内的血液。抽吸的速度和程度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抽吸。(5)手术结束:在手术的最后阶段,医生会仔细检查抽吸效果,并确保没有其他并发症。如果需要,可以进行适当的止血和修复颅骨创口。整个手术过程可能需要 12 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血肿的复杂性和大小。(6)术后观察和康复: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观察和康复。定期进行 CT 扫描以监测血肿的变化和患者的康
6、复情况。手术组患者则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通常会接受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期间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此外,医生会进行头部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2)切口和小骨窗设计:医生选择一个合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9-的切口点,通常在头部的侧面或顶部。切口的长度通常在 35 厘米之间,具体取决于手术的复杂性和患者的解剖结构。切口类型可以是线性、弓形或其他形状,以便更好地暴露目标区域。(3)颅骨切开:一旦切口完成,医生会小心地切开颅骨,通常使用电锯或其他专用工具。颅骨切口的尺寸通常在2.53.5厘米之间,以确保足够大的工作空间,但又
7、要最小化对正常颅骨的损伤。(4)小骨窗制备:切开颅骨后,医生会小心地移除骨片,以形成小骨窗。小骨窗的尺寸通常在 23 厘米左右,以便医生能够访问目标区域,同时确保足够的骨头剩余,以保持颅骨的结构完整。(5)手术操作:一旦小骨窗准备就绪,医生可以进行具体的手术操作,如肿瘤切除、出血减压或脑内引流。手术过程可能会涉及显微镜或其他放大工具的使用,以确保高精度的操作。(6)颅骨修复: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会使用专用的固定装置将小骨窗安全地重新放置,并用钢丝、钛板或其他材料固定颅骨。这有助于维持颅骨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7)术后观察和康复:患者在手术后会经过严密的监测,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通常,
8、术后住院观察的时间会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而定。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是治疗后,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两周的血肿大小;第二个是整个观察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占比数。独立生活能力将以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进行评估,一级代表患者能够完全独立进行自主活动;二级代表患者需要他人的指导才能够进行自主活动;三级代表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才能够完成活动。等级越高说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越差。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将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记录计量资料。利用 T 检验来分析两组别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若 P 值0.05 则说明两组存
9、在统计学差异。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一周以及治疗后两周的血肿体积,手术组患者均小于穿刺组患者,而且手术组患者的血肿缩小幅度大于穿刺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手术组患者也是小于穿刺组患者,而且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详细情况见表 1。2.2 两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手术组患者处于独立生活能力一级的人数比穿刺组患者多,三级独立生活能力的患者人数则是穿刺组较多。详细情况见表 2。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重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 50 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男性患病率稍高。高血压
10、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患此病的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亚洲地区高发。遗传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和吸烟,也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壁的结构改变,使其变得脆弱。在高血压情况下,动脉壁的小血管(微血管)易于破裂。此时,血液迅速涌入脑组织,形成出血灶。血液的释放对周围脑组织造成直接损害,引发局部炎症和细胞死亡。出血还可能引起颅内压升高,影响脑功能。此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也参与出血过程。高血压脑出血通常发生在基底神经节等血管密集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组别 血肿体积(mL)并发症 治疗前 治疗后一周 治疗后两周 人数
11、发生率(%)手术组(n=25)26.3412.21 18.028.89 11.846.57 2 8.00 穿刺组(n=25)26.5312.11 23.3810.45 18.578.45 10 40.00 P 值 0.05 0.001 0.001-0.001 表 2 两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对比结果 组别 独立生活能力 一级 二级 三级 手术组(n=25)19(76.00)5(20.00)1(4.00)穿刺组(n=25)10(40.00)6(24.00)9(36.00)P 值 0.001 0.05 0.001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30-的区域。综合来看,长期高血压引起脑动脉结构和
12、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微血管破裂,形成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过程。高血压脑出血的直接原因主要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病理特征:(1)脑动脉壁改变:持续的高血压使得脑动脉壁经历结构性的变化。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弹性纤维增加,导致血管壁变得僵硬和不灵活。(2)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引发动脉硬化,即血管壁的钙化和斑块形成。这使得脑动脉失去弹性,容易发生破裂。(3)微血管病变:高血压还可导致微血管的病变,包括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病理性变化。这使得这些微血管更容易受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4)血管壁脆弱性增加:脑动脉壁的脆弱性增加是高血压脑出血的直接原因之一。这种脆弱性使得
13、动脉壁更容易受到压力的损伤,进而发生破裂。(5)血小板和凝血异常:高血压状态下,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增加,促使血管内血栓的形成。这增加了血管破裂和出血的风险。(6)局部炎症反应:高血压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也可以损害脑血管壁,加剧其脆弱性。这种炎症反应可能与动脉壁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高血压脑出血源于长期高血压引发的脑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使其变得脆弱、硬化,最终导致破裂出血。这一过程伴随着血液进入脑组织后的炎症和水肿,对周围脑组织造成直接损害。患者常表现急性症状,如剧痛性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例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同时,颅内压升高可引发呕吐、眼球运动异常
14、等症状,甚至导致昏迷。脑脊液异常和生命威胁也是常见特征。早期识别和迅速处理至关重要,紧急控制高血压、及时手术干预等措施有助于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预后。高血压脑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和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破坏了脑组织,并对周围神经结构造成直接损伤。如果不及时处理,脑损伤将进一步恶化,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可能经历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失去部分或全部的感觉功能,甚至出现认知和记忆问题。脑出血引起的血液堆积会增加颅内压力。如果不及时减压,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脑疝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影响脑灌注和功能。脑出血后,血液的存在会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和毒性效应,引发脑组织
15、水肿。脑水肿会进一步增加脑内压力,并对周围正常脑组织产生压迫和损伤。忽视治疗的话,脑水肿可能发展为恶性脑水肿,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灶本身通常具有导致再出血的风险。如果治疗不及时,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病灶区域的血管继续受到高压的影响,可能导致出血再次发生。再出血会使患者原有的症状加重,并加剧脑组织损伤。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治疗或是药物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对于开放手术来说,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康复周期较长。由于手术需要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组织,可能引起感染的风险,增加了手术的并发症概率。而且开放手术对患者的生理负担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
16、患者,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另外,开放手术的恢复期相对较长,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康复。除此之外,开放手术通常需要全身麻醉,而全身麻醉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只需通过制作较小的骨窗来进入颅内,减少了对患者皮肤和组织的创伤。这有助于降低手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创口感染的风险,加快术后康复。小骨窗开颅手术使用显微镜和特殊导引仪等可视化技术,提供了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精确定位和处理脑出血病灶,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伤害,并尽可能地去除血肿。高血压脑出血常导致颅内压升高,进一步损害脑组织。小骨窗开颅手术可通过清除血肿和减轻脑
17、组织水肿,有效降低颅内压,减缓脑损伤的进展。相对于传统的大开颅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的风险较低。它对患者的生理负担较小,并减少了全身麻醉和手术时间,有助于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恢复期较短,通常只需要短暂的住院观察,而不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这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更快地康复和回归正常生活的可能性。在本次研究中,手术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消散程度要比穿刺组患者更加理想,而且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中优于穿刺组患者。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手术组患者的机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穿刺组。总的来说,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若在早期阶段能够及时检测并且进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
18、版)医药卫生-31-行小骨窗开颅手术,则能够让患者体验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也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到正常的身体机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李锦晓,项朝晖,晁先礼.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疗,2023,42(22):90-93.2 郑 晓 磊,成 毅,王 光 明.谈 神 经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的 临 床 疗 效 J.医 学 食 疗 与 健康,2021,19(15):45+51.3徐子寓,童刚,王琼.手术治疗高原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J.西藏科技,2021(05):63-66.4王志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