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yfng jibiyobinchzhyy第1页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故乡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第2页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传说。据南朝梁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通知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靠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黄昏,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第3页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第4页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第5页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健康高兴晚年。.第6页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7页回想一亿第8页异异同同导导游游第9页佳佳节节挂挂图图第10页相相逢逢峰峰顶顶缝缝补补第11页加加倍倍部部分分第12页遍遍地地篇篇幅幅骗骗人人第13页插插花花播播种种第14页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客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碰到节日就愈加地思念家中亲人 第15页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释:我在遥远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弟兄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地方,遗憾是单单缺乏我一个人。第16页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地方,想到自己故乡弟兄们此刻一定正在_。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第17页 诗人漂泊异乡,平日里经常思念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他感到非常_。当他人一起出去看热闹时候,而他却_;当他人约了亲朋挚友欢聚畅饮时,他想起了_。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第18页 本诗表示了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思想感情第19页夜 书 所 见 板 书夜书所见梧叶送寒声 郁闷、孤独秋风动客情儿童挑促织 亲切之感篱落一灯明作业设计:一、结合诗句,写出以下词语意思。萧萧:_ 促织:_ 挑:_ 篱落:_二、用自己话,写出下面诗句意思。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三、默写夜书所见 同学们要细心哦!第20页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孤寂: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想象:弟兄登高遍插茱萸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板书作业设计:一、连一连。正月初一 重阳节 吃元宵、闹花灯 五月初五 中秋节 贴对联、拜年 八月十五 元宵节 吃月饼、赏月 正月十五 端午节 插茱萸、登高 九月九日 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二、搜集与秋天相关诗句,背一背。三、书法作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请以它为内容 写一幅书法作品。增加一下见识吧!第21页秋 月 程颢清 溪 流 过 碧 山 头,空 水 澄 鲜 一 色 秋。隔 断 红 尘 三 十 里,白 云 红 叶 两 悠 悠。第22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飛书于零九年教师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飛书于零九年教师节第23页 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正确,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有写江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有写田家生活片段,平易涵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游园不值最为著名,从来为人们所传诵。第24页夜书所见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远处 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想起自己故乡和童年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个亲切之感所代替。第25页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萧萧:风声客游在外诗人不禁地想起自己故乡。第26页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篱落:篱笆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地方叫蛐蛐第27页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习俗。第28页王维:写诗背景,十七岁他,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荣热闹帝都倍感孤独,非常思念故乡亲人。第29页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碰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故乡亲人。独:单独;异:别,其它;逢:碰到,碰到;倍:加倍。第30页 我想远方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一人。遥:远;茱萸:一个有浓烈香气植物。第31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