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的中心主题是(C).
[A] 理想主义
[B] 英雄主义
[C] 爱国主义
[D] 浪漫主义
2。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以(B)来反对没落的封建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
[A] 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B] 理想化的骑士精神
[C] 宗教幻想
[D] 神秘的幻想主义
3.古典主义喜剧三一律运用的最严格出色的作家是(B)。
[A] 莫里哀
[B] 拉辛
[C] 高乃依
[D] 让·拉封丹
4。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诗人(A)和(),后者被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
[A]拜伦 雪莱[B]柯利律治 雪莱
[C]拜伦 柯利律治 [D]柯利律治 拜伦
5.(B)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A] 巴尔扎克
[B] 斯丹达尔
[C] 梅里美
[D] 福楼拜
6。《人间喜剧》的主体部分是(A).
[A] 风俗研究类作品
[B] 哲学研究类作品
[C] 分析研究类作品
[D] 私人生活场景作品
7。狄更斯反映劳资矛盾、批判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重要作品是(D)。
[A] 《荒凉山庄》
[B] 《伟大的期望》
[C] 《小杜丽》
[D] 《艰难时世》
8。易卜生中期创作的两部史诗剧是(B)。
[A]《玩偶之家》、《比尔·金特》
[B]《比尔·金特》、《布朗德》
[C]《人民公敌》、《群鬼》
[D]《建筑师》、《布朗德》
9。开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先河的是(A)。
[A]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
[B] 邦达列夫《最后的炮轰》
[C] 巴克拉诺夫《一寸土》
[D] 西蒙诺夫《生者与死者》
10。法国自然主义小说最早的实践者是(A)。
[A] 龚古尔兄弟
[B] 左拉
[C] 莫泊桑
[D] 萧伯纳
11。尤普敦·辛克莱以创作(D)而闻名。
[A] “虚拟小说”
[B] “硬汉性格”小说
[C] 揭露“美国生活方式”的作品
[D] “揭发黑幕”小说
12。“介入文学”的立论是(C)提出来的.
[A] 阿拉贡
[B] 布莱希
[C] 萨特
[D] 马尔克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3.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包括有(ACD)。
[A] 忠君
[B] 禁欲
[C] 护教
[D] 行侠
14。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ABC)。
[A]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B] 思想上崇尚理性
[C]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D] 形式上采用民间文学风格
15.果戈理在《死魂灵》中塑造的地主形象有(ABCD)。
[A]玛尼罗夫[B]科罗皤契加
[C]梭巴开维支 [D]泼留希金
16.苏联文学中“红色的30年代”出现的重要作品有(BD)。
[A]《毁灭》[B]《苦难的历程》 [C]《误会》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7。“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全名《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由狄德罗和达朗贝任主编。狄德罗把编辑工作变成一场反封建的战斗,组织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总结了启蒙运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对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发动了一次全面的攻击。他的编辑出版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而狄德罗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
18。哲理小说:
是十八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颖独特的文学体裁。它既具有一般小说的虚构性,但又缺乏其生动的情节和性格丰富的人物,而是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精致的分析,体现作品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以达到启蒙的社会功用,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成为作者政治、哲学思想的代言人,缺乏艺术感染力。但是,哲理小说的手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语言简洁,精辟警策,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哲理小说的代表作为《老实人》、《拉摩的侄儿》等。
19。市民剧:
又称严肃喜剧、正剧,是启蒙文学的一种形式.狄德罗《论戏剧艺术》系统地论述了启蒙戏剧的理论主张,其要点是:戏剧要有教育作用,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描写现实社会的生活和斗争,要塑造新的人物,以第三等级的普遍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打破古典主义把悲剧和喜剧截然分开的清规戒律,用散文取代传统的韵文。代表作有《私生子》、《费加罗的婚礼》等。
20.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德国的异常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反封建和强调民族性方面比启蒙时期更向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狂飙突进运动作家崇尚感情,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叛逆精神.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这场运动只局限于文学领域,没能发展为政治运动,因此到八十年代就低落下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神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①梦幻与现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诗人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斗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也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结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调阴暗,浓淡不匀,自然景象也仅作为刑场的陪衬;“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调则柔和爽目,自然景色也明朗可观;“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③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到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奇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三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的许多人物也有寓意.比如诗中的尤里西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不折不挠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④《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22.《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珂赛特痛苦的童年,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街垒战等等,都写得比较真实,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也十分鲜明,雨果笔下的一些人物不同寻常,如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还有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不少“非凡”的事件等,都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②政论性.雨果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社会讲坛,不是地站出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③语言极富特色.小说的语言高昂、激烈、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富有隐喻性.小说的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第相应题号处)
23。《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答:《堂•吉诃德》是一部反对封建的杰作。他以深刻的内容、典型的人物和辛辣的讽刺,抨击和嘲笑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生动地表现出骑士的长矛、甲胄已进了历史陈列馆,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事实上,小说问世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就销声匿迹了.
小说为后人提供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生活的广阔图画,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骄奢淫逸,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人民的苦难。
小说在典型人物塑造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全书中的人物只有两个:堂•吉诃德与桑丘,可说是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但反映的生活却非常广阔、深刻。虽然主人公盲目蛮干,但同时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为实现正义理想勇往直前的性格,又使他成为可爱的人,尤其值得肯定的可贵品质.他和桑丘都不是类型化的人物。
24。阐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长篇政治抒情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代表作,是他讽刺诗的顶峰.诗人1831年迁居巴黎,1843年10月回国探亲,长诗便是这次“旅行”的成果。
长诗用光怪陆离的梦境、幻想、童话和传说等方式,抨击了德国封建割据政权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反动性;批判了反动阶级庸俗猥琐的市俗习气,揭露了所谓“反政府”的自由主义派别的反动实质;表达出诗人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长诗将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和生活的真实画面结成一体。使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浪漫主义因素相结合,强烈的抒情性以及精美、生动、韵律铿锵、节奏感强的语言,构成了长诗艺术方面的特点。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第I卷相应题号处.
1。世界第一部军事题材巨著是(A)。
[A] 《伊利亚特》
[B] 《奥德修纪》
[C] 《埃涅阿斯纪》
[D] 《阿卡索人》
2.《神曲》幻游三界的构思是(B).
[A] 借宗教幻想反映宗教的荒谬[B] 宗教观点的直接表现
[C] 反映了但丁对宗教观点认识的矛盾性[D] 对宗教道德的否定
3.桑丘·潘沙是一个西班牙的(B)。
[A] 市民形象[B] 农民形象
[C] 骑士形象 [D] 人文主义者形象
4.《浮士德》在艺术上的一个主要特色是(B)。
[A]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以现实主义为主体
[B]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
[C]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两者都是主体
[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第一部以浪漫主义为主体,第二部以现实主义为主体
5。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是(C),与他同时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库柏,是“纯粹美国式"长篇小说的首创者,有( )之称。( )则是美国短篇小说的开创者,也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A] 爱·伦坡 美国的司格特 华盛顿·欧文[B] 华盛顿·欧文 美国的维尔特 爱·伦坡
[C] 华盛顿·欧文 美国的司格特 爱·伦坡[D] 爱·伦坡 美国的维尔特 华盛顿·欧文
6。在俄国文学史上塑造了第一个职业革命家拉赫美托夫这一典型形象的是(D)。
[A] 屠格涅夫的《前夜》
[B]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C]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
[D]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
7.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表现了贵族阶级衰亡的历史趋势的人物形象是(D).
[A] 拉斯蒂涅和高老头
[B] 拉斯蒂涅和伏脱冷
[C] 伏盖太太
[D] 拉斯蒂涅
8。《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是(D)。
[A] 农奴主的典型
[B] 破落贵族的典型
[C] 资产者的典型
[D] 农奴主兼资产阶级投机商人的典型
9。别林斯基在总结了当时俄国文学实绩后,把(C)称为“俄国的自然派”.
[A] 自然主义文学团体
[B] 注重描写自然风光的一派作家
[C]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
[D] 古典主义作家群
10。“他人就是地狱"这句揭示西方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名言出自萨特的(C)。
[A] 《恶心》
[B] 《墙》
[C] 《禁闭》
[D] 《苍蝇》
11。左拉称法国小说家(B)是“自然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
[A] 巴尔扎克
[B] 福楼拜
[C] 罗曼·罗兰
[D] 萧伯纳
12.(A)是“战壕真实派”作品。
[A] 《一寸土》
[B] 《短路》
[C] 《一去不返》
[D] 《战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文学有(BCD)。
[A] 英雄戏剧
[B] 封建文学
[C] 人文主义文学
[D] 民间文学
14。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 《浮士德》
[B] 《赫尔曼与窦绿苔》
[C] 《少年维特的烦恼》
[D] 《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15.福楼拜小说的艺术特色是(ABC)。
[A]结构精致严谨[B]描写客观真实 [C]精雕细刻 [D]异国情调
16.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表现为(ABCD).
[A] 对安娜的不幸给予深切同情[B] 对她的道德原则和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有所谴责
[C] 认为世人无权谴责她[D] 认为只有上帝才有权谴责她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7。颓废主义:
十九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资产阶级没落文学流派。他是一些资产阶级作家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面前,感到恐惧不安,陷入精神迷惘的产物。颓废主义流派众多,名称不一,而且相互之间还有矛盾,但其共同的特征是:接受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影响,以“为艺术而艺术”为创作纲领,否定理性认识对文学的作用,散布消极厌世、悲观失望的思想情绪。
18.社会问题剧:
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十九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目的在于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他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表,揭示其中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抨击资产阶级的市侩意识,争取民主独立,主张妇女解放,等等。其目的是在呼吁进行社会革命,带有改良主义色彩。
19。托尔斯泰主义:
指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人类之爱”等三个方面,而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长篇小说《复活》形象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
20。“解冻”文学
指前苏联50年代后出现的以暴露社会阴暗面为主旨的文学作品,因爱伦堡的小说《解冻》而被西方评论界命名,以映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春天就在眼前”,因而这个名词带有政治色彩.苏联评论界认为这些作品是“丑化现实”,予以否定.代表作《日瓦戈医生》《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它创作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迅捷性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的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
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这两个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桑丘从头脑简单到复杂.这些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
第三,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讽刺艺术,采用了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如在人物设置上富有对比性,主仆两人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从年龄、外貌到性格、语言都作了鲜明的对比。作品把平凡的生活细节和富有奇特幻异的想象、滑稽夸张的闹剧场面和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英雄和丑角、智者与疯子、悲剧与喜剧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幽默讽刺风格.
第四,是语言的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小说的语言形式多样,有时庄重,有时诙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一扫骑士小说惯用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它采用了西班牙人民通用的口语,特别是出自桑丘口中的那些民谚俚语,体现了西班牙的民族风格.
2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①强烈的主观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出于对庸俗丑陋现实的不满,一般不喜欢如实的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浪漫主义作家十分注意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他们喜欢是自己的理想人物置身于未被工业文明浸染的,充满原始色彩的雄伟奇异、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以此衬托出现时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想的美好。因此对自然的描写和歌颂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极感兴趣。很多浪漫主义作家是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者,更多的人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利用民间文学题材进行创作。④注重艺术效果。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中注重效果的体现.这种效果体现为:异国情调、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超凡性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3。浅谈《钦差大臣》的艺术特色。
答:果戈里著名喜剧《钦查大臣》不仅深刻地揭露和鞭挞了农奴制的腐朽和官僚统治的罪恶,而且在艺术上也极有特色:1)双重的戏剧冲突.喜剧一方面写了市长为首的官僚集团和钦差大臣的矛盾,另一方面还写了小市民和官僚的冲突.前者贯穿于全剧,后者则通过所有上场的人的语言来表现。这样的手法,使得情节引人入胜。2)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作者致力于典型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摒弃了外在的浅薄的滑稽,剧中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而是特定的、活生生的性格.而这些也是靠人物自我揭露来完成的。3)哑剧收场。这种结尾新颖独到,别具匠心,加深了观众对喜剧人物的认识,强化了喜剧的讽刺效果。
24。什么是“拜伦式英雄"?
答: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经在一些具有抒情格调的叙事诗和富有哲理色彩的诗剧中塑造了很多具有非凡性格和鲜明特征的英雄形象,这些人物被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具有许多共同的精神风貌。他们不满“文明”社会的现实,敢于蔑视一切现存的制度与丑恶的势力,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有的还是决不妥协的复仇者。但是他们的反抗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性质,目的不外是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和爱情幸福.他们既倔强高傲,又孤立无援,既脱离群众,又脱离社会斗争,因而最后不免于失败的结局。
在“拜伦式英雄”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体现了拜伦世界的矛盾.他们的绝不屈服的性格,表现了拜伦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与坚决反抗;他们傲世独立的思想作风,表现了诗人蔑视群众,落落寡合的贵族偏见。在“拜伦式英雄"的身上,诗人还常流露出无政府主义思想和悲观、忧郁的情绪.从康拉德到曼佛雷德再到该隐,“拜伦式英雄”的性格也是在发展的,这表现了诗人自身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荷马时代是指(B)。
[A] 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
[B] 荷马史诗形成的时代
[C] 荷马生活的时代
[D] 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繁荣期之后
2。教会文学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是(B)。
[A] 浪漫
[B] 象征
[C] 对比
[D] 夸张
3.中世纪市民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法是(D).
[A] 梦幻
[B] 夸张
[C] 象征
[D] 讽刺
4.《巨人传》中描绘的理想社会——“德廉美修道院"的根本信条是(D)。
[A] 畅饮知识[B] 畅饮理想 [C] 畅饮爱情 [D] 做你所愿意做的事
5.“狂飙运动”时期席勒的主要戏剧是(A).
[A]《阴谋与爱情》[B]《威廉·麦斯特》 [C]《华伦斯坦》 [D]《修女》
6。在《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一生经历的四个典型场景先后是(C)。
[A]维立叶尔市、侯爵府、贝尚松神学院、监狱[B]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监狱、侯爵府
[C] 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侯爵府、监狱[D] 维立叶尔市、监狱、贝尚松神学院、侯爵府
7。表明于连的平民意识和反抗性格发展到达高峰的是(D)。
[A] 他与市长夫人发生私情[B] 他征服侯爵小姐玛特儿
[C] 他在贝尚松神学院装扮成虔诚的教徒
[D] 他被判死刑后拒绝上诉,营救和赦免,无畏就刑
8。《双城记》把得伐石太太写成一个嗜血的复仇者,表现了作者(B)。
[A] 对革命原因的否定
[B] 对革命暴力的否定
[C] 对革命目的的否定
[D] 对革命对象的否定
9。“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句话概括了(D)。
[A] 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社会特征
[B] 19世纪50年代俄国的社会特征
[C] 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社会特征
[D] 19世纪70年代俄国的社会特征
10。美国作家辛格的文学创作的主要的独特的贡献是(B)。
[A] 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下层人民形象[B] 用印地安语写作,拯救了一种古老文明
[C] 发扬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D] 开掘了精确的细节描写方式
11.高尔基的小说中,概括了俄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的作品是(B)。
[A]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B] 《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C] 《夏天》
[D] 《母亲》
12。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最有名的作家是(B).
[A] 佩特
[B] 王尔德
[C] 狄更斯
[D] 乔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3。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最著名的有(ABCD)。
[A]《罗兰之歌》[B]《尼伯龙根之歌》
[C]《熙德》 [D]《伊戈尔远征记》
14。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强烈的主观色彩 [B]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C]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
[D]作品中充满生动的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
15。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的诗篇有(ABCD).
[A]《异教徒》[B]《海盗》
[C]《柯林斯的围攻》 [D]《莱拉》
16。狄更斯在《大维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两类人,他们是(AB)。
[A]资产阶级制度的捍卫者
[B]乐于助人的下层人民
[C]小人物
[D]革命家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7。三联剧: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三个剧本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三个剧本各自有自己的剧名,内容上也能独立成篇,但三者又合成为一组悲剧,有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如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即是由《阿加门侬》、《奠酒人》、《报仇神》三个剧组成的三联剧。
18。硬汉性格:
海明威作品中一批主人公的性格。他们中有斗牛士、拳击手、猎人、战士、渔民,其共同特点是,以沉着、坚毅、勇敢的态度对待各种困难甚至死亡的威胁,并在失败时保持风度。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概括其精神特征:“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19。荒诞派戏剧:
二十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西方戏剧界的一个流派。最初称“反戏剧派",1961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出版《荒诞派戏剧》一书后,才正式定名。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荒诞手法表现非理性世界和个性化人物,荒诞的内容和荒诞的形式达到了统一。它一反以情节和对话为基础的戏剧传统,思想混乱,形象支离破碎,对话语无伦次,以表现荒诞的人生,透露出作家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代表作《等待戈多》等。
20。表现主义:
20世纪初至30年代产生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首先出现于美术界,波及音乐、文学等领域.表现主义文学主张用主观的真实去代替客观真实;强调表现“精神",以“展现永恒的真理,普遍的本质";常使用怪诞的形式、扭曲的形象,象征性的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代表作家是奥地利的卡夫卡,美国的奥尼尔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双城记》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小说结构复杂严谨,有三条独立而又相互交织的线索组成,体现了结构的丰富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的统一。浪漫色彩与现实手法有机结合。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而富有戏剧性,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在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时,又采取写实的手法.大笔勾勒吻合精雕细琢有机结合。在描写巴黎人民起义等场景时,气势宏伟,雄浑有力。而在描写人物肖像、心理以及叙述事件是,又常以细腻的笔触和凝练的语言,精雕细刻。
22。《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它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体裁。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家很少像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大师那样用许多具体的细节去描写主人公的外部特征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是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对种艺术手段,去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又奔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即一生精神探索的曲折历程)。同时,作家的心理描写,不只是为了在更深的层面上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是为了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中心去看客观世界,即以心灵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小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他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同时,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克利斯朵夫可谓这部音乐中的主音,处于核心的地位;奥里维、安多纳德和葛拉齐娅则是其余的基本音,他们都倾向并围绕着主音。更重要的是,音乐是主人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是生活在音响的宇宙中的,只要是颤抖的、震荡的、跳动的东西,在他听来都是音乐”.这种无所不在的音乐。正因为此,评论界一致公认他是一部音乐小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在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巨大.虽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带有不同的特点,但它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调反映当代生活,主张描写事物的本来面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作品成为反映时代的镜子,反映广阔、具体的现实生活,深刻、有力地揭露社会矛盾。
(2)在创作思想上,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出发点。
人道主义曾经是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战斗旗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以人道主义思想观点看待一切社会现象,揭露地主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凶残,也更能深切同情地位卑下、生活悲惨的劳动人民。文学作品的主题中出现了许多“小人物",加强了文学同普通社会底层人的联系。
(3)创作方法上,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把典型人物的塑造放在首位,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力图把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具体,而且人物性格发展过程明晰,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从机械的唯物论出发,对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不能辩证地看待环境和人物的关系,不能显出人物对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24.为什么说《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答:《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第一部.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典型性,是莎士比亚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
《哈姆雷特》最能体现莎士比亚悲剧的基本主题,即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位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崇尚人性自由,追求美好的爱情。当他看到社会的黑暗后,决心起来扭转乾坤,与封建势力作殊死斗争。可以说,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积极进步的精神。但同时,哈姆雷特性格特点以及悲剧的结局又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可以说,这两个方面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总结。
《哈姆雷特》在创作上也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特点,是莎士比亚的最高艺术成就。
首先,《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化”创作的典范,他严格地、真实地再现生活,人物的塑造没有“越过人情的常道”去作“不合情理的过分描写”。《哈姆雷特》完美地处理了事件、环境和任务的关系,并从“演变发展的”过程加以把握。哈姆雷特在上大学时是积极乐观的,对人类充满了溢美之词,但在冲突、矛盾无法解决时,他的性格就变得较为忧郁,转为对现实的否定。所以说,哈姆雷特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变化的.
其次,《哈姆雷特》在情节线索上的安排很有特色。悲剧的中心情节是哈姆雷特为父报仇,同时又引发和描述了两条类似的线索,一是贵族青年莱阿替斯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所杀,一是挪威王子的父亲被哈姆雷特的父亲所杀,两人都有为父复仇的义务.这三条线索主次分明,主要情节引发次要情节,次要情节围绕主要情节,为它的发展服务。三者交汇在一起,造成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三,语言的丰富有力,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动人力量所在.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也在于戏剧语言的改革。他拒绝正宗戏剧的清规戒律,而用韵散杂揉的文体,特别是运用了大量的无韵诗。可以说,莎士比亚剧作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而《哈姆雷特》就是一篇悲剧形式的诗章。
28/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