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芙蓉印社篆刻试题题库
【《印学史》,沙孟海著,西泠印社出社】
1.“鉨”字入印,多用在哪个时代的印章中?( A )
A 先秦 B 秦朝 C 新莽 D 明清
2.下列哪一种印章体制是战国鉨所不具有的?( D )
A 官鉨 B 私鉨 C 吉语印 D 鉴藏印
解:鉴藏印在唐代才开始出现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也是小篆的整理者和推行者,对后世文化发展功不可没的人是谁?( C )
A 仓颉 B 太史籀 C 李斯 D 赵高
解:仓颉是传说中造字的人;太史籀一般认为无此人,太史官名,籀诵读,此为最早见诸著录的书名,供古时孩童学字;
4.半通印通常是下层官吏所使用的印章,形制为正常官印的一半,多作日字形或是长方形。那么,半通印是是哪个时段的官印呢?( B )
A 战国 B 秦汉 C 魏晋 D 唐宋
解:半通印秦统一以前就有,但不常见,不是正规体制,随后秦统一,规定用印习惯,定下规矩,随后汉服秦制,沿用。
5.汉朝时期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D )
A 西汉 B 东汉 C 新莽 D 魏晋
解:西汉后期王莽篡权,称新莽时期,后被绿林赤眉起义所覆,继之以东汉。
6.汉印用字当中,一般哪一些可以使用“章”这一词?( C )
A 帝王 B 县尉 C 列将军 D 平民
解:帝王称玺;2000石以上的大官用章,1000石及以下称印,此为官印体制,与平民无关。
7.秦汉印从文字上来说,是以什么形式为主?( B )
A 朱文 B 白文 C 朱白相间 D 图案印、肖形印
8.下列风格中一般不属于铸印的是?( C )
A 制作工整 B 书体方中有圆
C 刀劈斧砍,老辣苍劲 D 多匠心独运之作
解:老辣苍劲类的不是铸印,而是凿印。凿印中还有称“急就章”的,时间紧,制作稍滥,却也得老辣和不拘一格的态度。
9.古印中,使用材质“各服所好”,官方并没有做出具体规范要求的是哪个时期?( A )
A 先秦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解:自秦朝以后,国家颁布规定限定官印的使用,包括材质、印纽、穿带等都有规定,而秦以前没有,汉朝继承秦制并有改进。
10.顾从德不是印人,但是在印章史上却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汇集自己搜集和自己从别人那儿接过的印章,用原印敲出了20本印谱,导致随后整个印章艺术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印章第二次高峰的到来。那么,他编撰《集古印谱》应该是在何时?( C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1.汉印是篆刻学习的宝库,那么,泛指的汉印当中,不包括下列的哪个时期?( A )
A 秦印 B 西汉印 C 新莽印 D 三国印
解:三国时印体无大的变化,因而顺承包括在汉印中,而秦印则多与汉印并列。
12.元代兴起的所谓元朱文(亦称圆朱文)印,一般认为是谁倡导出的风格?( B )
A 吾丘衍 B 赵孟頫 C 鲜于枢 D 黄公望
解:吾丘衍对印章的教学和传播方面有较大贡献,鲜于枢黄公望打酱油的,不是篆刻领域的人。
13.谁在其作品《印品》一书中首先认为,古鉨印等是“商周迨先秦”的作品?( C )
A 顾从德 B 甘旸 C 陈介祺 D 朱简
14.明代篆刻艺术的兴起,是我国篆刻史上一次划时代大变化,下列不是其标志的是( D )
A 大批卓有成效的篆刻家纷纷涌现 B 印学流派的形成
C 篆刻理论取得长足进展 D 印集开始出现
解:印集在宋朝就已经开始出现。
15.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D )
A 唐伯虎 B 祝枝山 C 文征明 D 周文宾
解:周文宾未见诸史书,不知此人为谁。剩余一个人应该是徐祯卿,四人又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人。
16.一般被称为“徽派”鼻祖的印人是谁?( B )
A 文彭 B 何震 C 朱简 D 汪关
解:文彭为吴门派开山;何震略有歧义,亦将其划为“皖派”创始人,而认为程邃创徽派,而何震创所谓新安派的,新安派亦称做黄山派、徽派、皖派、皖宗,为印学两大派系之一(另一派为西泠印派,亦称浙派,浙宗);汪关属娄东派;朱简未开门派,但也是明朝著名印人。
17.石质印材的真正开始大范围推广使用是在哪个时期?( D )
A 由汉墓发掘出的寿山石器物来看,是在汉代
B 宋朝米芾自作用印开始
C 元朝王冕引花乳石入印
D 文彭用灯光石入印以后
解:印章到明朝,有一个大的繁荣期,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石质印章的大量使用,之前偶有,都只是作尝试,及至文寿承偶得青田灯光冻石,方才推广开来。
18.浙派始祖是谁?( B )
A 何震 B 丁敬 C 邓石如 D 赵之谦
解:何震是新安派之首,邓石如开邓派,赵之谦为清朝中后期引领印坛风尚的人物。
19.西泠八家之首,一力发扬切刀刀法的篆刻家事谁?( A )
A 丁敬(钝丁) B 黄易(小松) C 蒋仁(阶平) D 奚冈(纯章)
解:此四人均为浙派人物,合称西泠四家,亦称“前四家”与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四人合称西泠八家。但引首者为丁敬。
【《篆刻浅谈》,姜仪生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1.“印”字,从“爪”从“卩”,一为手,一个是符节的象形,那么这样说来,“印”字是一个什么字“( A )
A 象形字 B 指事字 C 会意字 D 形声字
2.秦朝以前,无论官私印章,一般称为( A )?
A 鉨 B 玺 C 印 D 宝
3.秦始皇做出规定,只有皇帝所使用的印章才能使用一个字那么,皇帝用的章一般用什么字?( B )
A 鉨 B 玺 C 印 D 章
4.从明清以来的古今篆刻家对于篆刻的初学,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那么,一般认为,初学篆刻,是以什么时代为宗?( B )
A 战国鉨 B 秦汉印 C 唐宋九叠文 D 明清细朱文
5,。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武则天认为帝王玺印用“玺”字,字音与“息”字相近,息同死,意思不吉祥,于是把“玺”字改成了什么?( C )
A 印信 B 印章 C 宝 D 记
【《中国印章艺术史》,刘江著,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版】
1.新时期时代,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母系氏族社会开始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这一时期,手工业逐渐发展,有了陶器制作,有了牙雕、骨雕和泥塑,这些均与印章艺术的形成有重要关联,那么,下列文化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A )。
A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 B 河南渑池“仰韶文化”
C 淮海地区“大汶口文化” D 苏南浙北的“良渚文化”
解: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
2,。公元前771年,都城镐京被少数民族西戎攻破,当时王朝被迫迁都洛邑(洛阳),迁都后,该时期称为( C )
A 殷商 B 西周 C 东周 D 战国
解:商朝时是由盘庚迁都到殷地,也就是现在河南安阳地区,现在彼处还有殷墟,有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周朝迁都以前称西周,迁都以后称东周。战国是东周的一个时间段。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是在以哪个时代为代表的时期使用的?( B )
A 夏朝 B 殷商 C 西周 D 东周
解:甲骨文发现地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当地称之为殷墟,也就是甲骨文有殷墟甲骨之称(当然,还另外周原甲骨)。殷为商朝都城。
4.殷代印章金属材料主要是( A )
A 青铜 B 红铜 C 黄铜 D 金银
5.古代所称的“三公”中,不含下列哪一个?( C )
A 太师 B 太傅 C 太尉 D 太保
6.秦汉时期被称作“三司”或是“三事大夫”的官职中,不含下列哪一个?( D )
A 司徒(农) B 司空(工) C 司马(军) D 司寇(司法)
7.春秋战国时期职官印中,司寇执掌刑律立法,宗伯执掌文教,宰管行政事务,司空掌工,司徒掌农,司马掌军,那么出土的有一枚“大府”鉨,那么大府一职应当是归属哪一个管理?( B )
A 司寇 B 宰 C 司马 D 宗伯
解:大府玺所对应的大府一职,原印印文府字下从贝,掌财货,故,应当是归管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宰”管。
8.印章中,颇多“司马”印,无论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左右司马、舆司马、都司马等,那么,司马一职是管什么的呢?( A )
A 军事 B 司法 C 文教 D 行政
解:司法由司寇管理;文教由宗伯管;行政由“宰”负责。
9,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玺印纷杂,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区别,那么,文字当中,用“攻”而不用“工”字,且“攻”字上从“工”,下从“攴”,与别地不同,玺印印面上方也多一凸起成“凸”字形的印章是哪一个国家呢?( A )
A 齐国 B 楚国 C 燕国 D 魏国
10.古鉨印中,多用于佩戴,小巧轻便制作精良的多是( B )。
A 白文印 B 朱文印 C 朱白相间印 D 图像印
注:此题图像印也有此特点,为严谨。故,慎选题。出此题为说明先秦朱文印的特点以及与下一题白文印相呼应。
11.古鉨印中,多用于钤盖于泥土之上,故为笔记清楚便于识别,则印面文字多为( A )。
A 白文 B 朱文 C 朱白相间 D 图象
解:白文印亦称阴文印,钤盖于印泥上以后凹痕就变成凸起的阳文,能够比较清楚地辨识,尤其是满白文一类的。
12.一枚朱文巨鉨,在中国印章史上占据了较大的地位,叫做“日庚都萃车马”的印,这枚印印面巨大,字的结构也非常精妙。而这枚印一般被认为是用来干嘛的?( D )
A 封泥 B 佩戴 C 殉葬 D 烙马
13.秦朝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那么,下列碑刻当中,不是秦朝所刻的是哪一个?( D )
A 《泰山石刻》 B 《琅琊石刻》 C 《峄山碑》 D 《三坟记》
解:《三坟记》是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作品。
14.从哪个时代开始,玺印印面用字当中,不再篆文用“鉨”、“ 土尓”等,而单单只写作“玺”字,从玉不从金、土?( C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汉
解:秦始皇规定,玺字只能是帝王才能使用,同时,帝王之玺印用玉,故此。
15.在一些印章当中,“印”字的末笔在写到一半时往往就向下折垂,但从一个时期开始,横行一半折垂改成了横行到底后再折垂,这是什么时候?( B )
A 战国 B 秦朝 C 新莽 D 东汉
16.汉朝时期,为避某位帝王的名讳,以“国”代“邦”字,这个皇帝是( B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高祖 D 汉文帝
解:汉高祖叫做刘邦。
17.秦代低级职官印,主要呈长方形,多为官印大小形制的一半,此类印章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 A )?
A 半通印 B 俾官印 C 日字印 D 界格印
18.中国的哪个时代,突出宣传儒家文化,甚至借用政治力量“罢黜百家”,导致了中国整个思想领域发生重大的变化,甚至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思想的格局?( B )
A 秦二世胡亥 B 西汉武帝 C 王莽执政 D 东汉
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
19,汉武帝时,典章制度更为完备,体现在官印上,不仅有等级之分,在质地、钮制、绶色等上面都有明确规定和区分,则,印绶是指的什么东西?( A )
A 系在印纽上的穿帛 B 印面文字
C 印章侧面记叙刻制者、年代、官署等的边文
D 印章制作的材料,如金、银、铜、玉等
20汉印名称上较秦印放的稍宽,则“淮阳王玺”一印可能是哪个时代的?( C )
A 齐桓公时 B 秦始皇时 C 汉武帝时 D 开元年间
解:“淮阳王玺”一印,玺字作玺,而不作鉨,故应为秦朝以后,但秦朝除了皇帝不能用“玺”字。
21.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印章以五字”。《集解》:“汉土德,土数五,故用五为引文也,若‘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可见,印与章是区分官品高下的标志之一。则汉朝下列职官中哪一个不能使用“章”字?( D )
A 丞相 B 大将军 C 御史 D 县丞
解:丞相,金印紫绶,两千石、大将军银印青绶,两千石、御史银印青绶,两千石,都是拿国家给的最高俸禄的高官,而能用章字的也都是此类大官,县丞,铜印黄绶,四百石到两百石,地方官。
22.西汉中期,印文排列进一步规律化,四字印右起上下读,作一顺印,五字印基本上三行竖排,第三排单字单排,篆文上,字体已经基本摆脱秦篆圆转体态的影响,形成方正宽博、布局平匀刚劲的风格。则下列当属此类的印是哪一枚?( C )
A 皇后之玺 B 日庚都萃车马 C 石洛侯印 D 七十二峰深处
解:皇后之玺,秦印;日庚都萃车马,战国烙马印;七十二峰深处,传为明朝文彭刻,若非,则文彭之后某人冒文彭之名刻。
23.西汉也有半通印,《汉旧仪补遗》说:“二百石以上皆通印”。则下列当属汉朝半通印的是( A )
A 正置(图) B 厩印(图) C 泰仓(图) D 曲池(图)
解:当从印面文字上着手看。
24.王莽时期,封爵位五等,但与《孟子万章篇》的“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的五等爵位不同。那么,汉朝爵位无下列哪一等?( D )
A 公 B 侯 C 伯 D 子男
25.为了把姓与名分作两行,印文以逆时针读,此印被称作( B )?
A 半通印 B 回文印 C 朱白相间印 D 一顺印
解:所谓一顺印,就是指印章文字从右到左,从上到下顺次排列。朱白相间印不是以读的文字顺序命名,而是以印文内容命名。
26.“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则刊刻其人表字的印称作什么?( B )
A 姓名印 B 表字印 C 表信印 D 臣妾印
27.汉印中,三字印,除去复姓及无“印”者,都不是名印,但却又是说的所佩戴之人的名讳的,这个是什么?( B )
A 姓名印 B 表字印 C 表信印 D 斋号印
28.印章本身就是用来表示信用的凭证,汉印中多用字如“私信”、“印信”、“信印”、“完封”、“印封”等的如“孙钦印信”、“新安私信”、“成济信印”者,此类印章称为( B )。
A 表字印 B 表信印 C 姓名印 D 花押印
29.汉初提倡黄老之学,东汉时,道教兴起,同时佛教传入中国,道释两家所用印一般称呼有多个,除了下列哪一个?( C )
A 宗教印 B 道释家印 C 吉语印 D 辟邪印
解:吉语印是指印面文字多为祈福纳祥之类的寄托佩戴者的一定愿景的印章,。而辟邪印则是刊刻佛道之文,以期驱鬼辟邪用。
30.汉代图像印有较大发展,其门类当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类?( D )
A 社会省会类 B 动物类 C 神话传说类 D 名姓类
31.中国古代有四灵,《三辅黄图》说,“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本为指示方向的星辰,后作为吉祥的守护者。则下列几种传说中的动物中,谁不是四灵之一?( A )
A 麒麟 B 白虎 C 朱雀 D 玄武
解:四灵为,东方,木,苍龙;西方,金,白虎;南方,火,朱雀;北方,水,玄武。
32.图像印中,也有不少是图象与文字想结合,其中四灵文字印一类的文字图案印一般用作什么用?( A )
A 辟邪求平安 B 玩赏 C 纯装饰性 D 作为其中某个字
解:汉人以四灵为守护神,以为祥瑞。传说四灵不仅可以正方位,还可以辟邪镇魔。故多用在肖形印中以辟邪。
33.封泥在秦汉玺印当中占了相当的比重,这是由当时印章的使用所导致的必然,不少封泥是汉代精制官印所抑出,为汉印之宝者。不少印章未能留存下来,导致封泥成为了直接参考资料,那么,结合印文内容和官印体制判断,下列哪一枚封泥不是汉朝时期的?( A )
A 皇帝信玺 B 菑川王玺 C 河间王玺 D 淮阳王玺
解:皇帝信玺是秦朝所谓“乘舆六玺”之一。此印文字与秦代诏版文字和秦代刻石文字如出一辙,断为秦朝受命玺之一。
34.汉朝时期,在下列列举出的条目中,印章一般不被用来干嘛?( D )
A 凭信 B 殉葬 C 装饰 D 礼品赠送
35.汉印印面的文字制作上,从手段方式来说,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D )
A 铸印 B 凿印 C 琢印 D 磨印
解:铜印有铸印凿印法,玉印有琢印之法,磨印则是刻印之前的准备。
36一般情况下,汉朝及以前的凿印不是以下列哪一个为原因的?( C )
A 军中急于封拜官吏,没有时间精细刻制
B 凿印较铸印省事、省时,也可根据需要灵活临时镌凿
C 人死殉葬,不以原印,而另刻一枚印陪葬
D 铁等坚韧器物流行,创造客观条件
解:当时人死,印章会随同下葬,等到隋唐以后,官用一印,方才将原印留下。
37.从考古发掘等得到的消息是,印章蘸红色在纸上按压钤印已经发现可确定的年代当是( A )。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38.印章钮制中,狮子和有翼兽的图象因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而从古波斯国传入,而此时也正是我国某一次与西方诸国较大规模的交流的时期,此时是( A )?
A 两汉 B 魏晋 C 隋 D 唐
39.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频繁,军事居于首要地位。故身任要职的多半带有将军封号,不一定统兵,只为提高地位。将军以征、镇、安、平为序,以示尊贵,特别尊贵的再加“大”字,但某一称为是把持朝政最有实力的权臣的称呼,不在此列。则,下列称呼中,谁最显贵?( A )
A 大将军 B 征西大将军 C 征西将军 D 平西大将军
解:顺序排列,由大到小,大将军,征西大将军,征西将军,平西大将军。
40魏晋以降,纸张、绢素作为书写材料应用日益广泛,代替原用的竹木简,导致封泥逐渐废止,而以印色钤盖。钤印之“印色”后也称作“印泥”,但此印泥与秦汉不同,秦汉是指封泥而言,南北朝以后是印蘸色而印于纸帛。则现代印泥成分一般不含下列哪一项?( D )
A 蓖麻油 B 镜面朱砂 C 艾绒 D 蜂蜜
解:唐代印泥后用蜂蜜的,但易被擦掉,不易保存,故舍弃。现代印泥一般都是朱油艾三者,再加一些配料,但配料都很少。三者比例约为8:1:1.
41.魏晋南北朝印章承汉制,人死后往往以印殉葬。东晋安帝时,有个叫孔琳之的人奏请“官用一印”,主张前后任移交印章,不另刻铸,以节省经费。此主张当时未被采纳。如果此条被采纳,则下列可能的变化是?( A )
A 人死后殉葬印不以原职官印而死后临时赶制陪葬,导致殉葬印质量降低。
B 同一名称官印数量极多
C 原职官印卸任不上交,佩戴回家,死后入土。
D 官印与姓名印同署一印之内。
42.印章使用上,按抑在泥上时,印出来的文字是凸起的,则印章印面是( C )?
A 朱文印 B 朱白相间印 C 白文印 D 阳文印
43.在纸帛上以印章蘸上朱色或墨色钤盖,由于材料及印面文字限制,导致漶漫、字不清楚,则印面为此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D )?
A 印形较以前为大 B 使用朱文
C 印背改钮为柄 D 印面小巧化、精致化
44.唐朝官印印章的艺术价值下降,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B )
A 实用书体与印章文字之间的矛盾
B 各门艺术如书法、美术、音乐等极大发展的挤压
C 物质材料变化,导致印章制度变革,但尚未成熟,还在摸索
D 治印工匠因为由专人改成徭役之人代工,工艺水平下降
45.古代“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C )
A 尚书省 B 门下省 C 秘书省 D 中书省
46.唐代私印在内容方面,除姓名等印章外有更加广泛的涉及。则下列各类印章中,不是此时才兴起的是( D )?
A 年号印 B 斋馆印 C 藏经印 D 表字印
47.“端居室”一印被称为( A )印的鼻祖。
A 斋馆 B 年号 C 藏经 D 鉴赏
48.唐代开始用印色钤印,故印章称谓上多了一个叫( C )。
A 图书 B 宝记 C 朱记 D 关防
49.宋朝官印形制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B )
A 印面较大,印背凿有年款
B 印纽形制多样,如螭虎纽、博古纽、瓦纽、台纽等
C 篆文笔画曲折婉转,字与字相连较多,甚至屈曲盘折号九叠
D 边栏线宽较笔画略宽一倍
解:宋代官印印背一般都凿刻年款,钮上多刻上字,无穿孔。
50.宋朝官印中使用文字上,一般是( D )?
A 摹印篆 B 鸟虫书 C 殳书 D 九叠文
解:摹印篆汉印用之,鸟虫书亦然,殳书则为秦汉及以前兵器上的文字,殳为兵器,以此指代所有兵器。
51.南宋有一方别致的印叫“一贯背合同”的,此印是用在何处?( B )
A 税收凭证 B 会子(一种纸币)背面的印章
C 商铺凭证印 D 当铺信用时使用
52.押是一种近于草书的签名,故人谓之“花书”,将押书镌之于印始于宋朝,称为( A )
A 花押印 B 元押 C 画押 D 画押印
53.瓷印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可能原因当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 C )
A 宋代制瓷业发达,各阶层的需要量也打,导致瓷器产量大增
B 对质量要求精益求精,制瓷技术飞跃式的发展
C 金属产量下降,金属更多地供应兵器生产,印章材质寻求替代品
D 瓷器在生活中几乎替代掉了金属和漆器的相关产品,
54.历来印鉴多用篆书,目的在为防奸辨伪,但笔书总有一定规律,别人总能仿制,于是宋朝产生一种新的印式,并在元朝大兴,这是( C )。
A 画押 B 花押 C 元押印 D 押书
55.元朝时期,印文方面不用八思巴文而仍然坚持沿袭秦篆,文以朱文为主,用笔细劲圆转,姿态柔美,世称“圆朱文”,此书画家是( A )。
A 赵孟頫 B 吾丘衍 C 钱舜举 D 王冕
56.圆朱文的特点是( C )?
A 用刀猛利,老辣苍劲
B 以铁条焊接,圆转流畅,但对入印的文字不够讲究
C 线条遒劲,结体婀娜,转折多作圆势,气势内敛,秀逸多姿
D 形象生动,随物变化其结构外形
解:用刀猛利的这个,汉凿印多如此,以铁条焊接,这是唐代蟠条印,形象生动一般是图像印。
57.元朝印人中,与赵孟頫齐名的吾丘衍有印论行世,书名叫做( A )
A 《学古编》 B 《金石录》 C 《印隽》 D 《集古印谱》
解:《集古印谱》编者太多,《印隽》为明朝梁袠的。
58.王冕在印章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D ).
A 整理治印技法理论,提出较为系统的见解,为印学复兴打下基础
B 提倡恢复“汉魏质朴之意”,开辟印学史上审美观念的新篇章
C 研究金石,精于考据,故印文功力深厚
D 引花乳石入印
解:A选项为吾丘衍编《学古编》,B是赵孟頫提出的,元人中,吴叡擅此。
59.下列不是元朝印学的成就的是( D )
A 赵孟頫《印史》及其序文
B 吾丘衍《学古编》及其中的《三十五举》
C 杨遵汇录《集古印谱》
D 顾从德编撰《集古印谱》
解:顾从德编《集古印谱》是明朝的事儿。
60.明朝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论算是下列哪一个理论的延续?( B )
A 汉朝马融郑玄等汉儒思想 B 宋朝程朱理学
C 魏晋玄学 D 清朝乾嘉学派
61.下列叙述中,属于明朝为印章的发展做出的革命性的进步在于( B )
A 西洋科学传入 B 引叶腊石石质石料入印
C 崇尚理学,讲究实用 D 佛道思想影响
62.官印文字有差异,文渊阁用玉箸篆,征西将军等用柳叶篆,挂印将军九叠篆等是哪个朝代?( C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63.明朝印章当中,有一类是一些人本无此物,却刻一牙章以寄托的是什么印?( C )
A 姓名印 B 字号印 C 斋馆印 D 别名道号印
64.汉代有谦称印,元明之际却有美称印,则下列为谦称印的是( A )
A 臣妾印 B 职官功名印 C 先生称印 D 父称印
65.下列印文中,不属于鉴藏印的应该是( D )。
A 安山严子珍藏 B 米氏秘玩 C 子子孙孙永保 D 项圣谟翰墨记
解:“项圣谟翰墨记”为书印。
66.长于书画诗文篆刻,尤以篆刻见长,后人举为篆刻的开山鼻祖的是谁?( C )
A 赵孟頫 B 文征明 C 文彭 D 何震
67.文彭在印学史上的贡献颇大,但下列有一项不是,是( D )。
A 崇尚汉印,力矫时弊 B 广用石章
C 印壁作款,开拓新面貌 D 集印成集,扩大宣传
解:文彭治印,但是惜无印谱传世。
68.刻印早期流传着一句名言,说:“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这句话是出自谁人之口?( B )
A 文彭 B 何震 C 苏宣 D 梁袠
69.何震除了继承文彭“秀润”、“雅正”的风格之外,更参之以“猛利”之气,故一变时风,并开一派风气。此派为( B )
A 吴门派 B 新安派(皖派) C 浙派 D 岭南派
70.何震主要印学贡献和成就挺多,但下列哪一个不是?( D )
A 虽“各体无所不备”,但主要贡献在于创新
B 创单刀刻款法 C 自成流派 D 革新印章材料
解:明朝革新印材最突出的是文彭引灯光石等石质印材入印。
71.篆刻与文何并举成鼎足,承汉平正之气、方圆相兼,影响后人,并形成“泗水派”的人是( A )。
A 苏宣 B 朱简 C 汪关 D 梁袠
72.明朝印人历时数年以原印钤盖印谱二十部传世,轰动印坛,对明代印章的勃兴起到不小的推力,这部印谱叫做( A )。
A 顾氏《集古印谱》 B 范氏《集古印谱》
C 《松谈阁印谱》 D 《印薮》
73.传世有一方叫做“水晶宫道人”的朱文印章,此为谁的?( A )
A 赵孟頫 B 吾丘衍 C 文彭 D 何震
74.明朝印人,多文人、书画家,他们将书法、绘画、是个等其他艺术的审美观移入篆刻,撰述成文,由此导致( C )。
A 印文内容增加 B 印章形式、风格拓展
C 促进印论的发展 D 印章大行其道,超越书画
解:撰述成文,为印论等文论行世。
75.篆刻艺术史字法、刀法、章法三者相结合的艺术。下列明代的著述中,重视印印章文字之真伪的是( A )。
A 何震《续三十五举》 B 周应愿《印说》
C 周公谨《印说》 D 沈野《印谈》
76.由于过去的材料“用力多而难成”,影响文人参与治印,这个情况因为什么材质的逐渐推广流行而被打破?( C )
A 骨质、牙质 B 瓷印 C 叶腊石石质印材 D 竹木入印
77.下列四大石印材中,产于福建的是( A )
A 寿山石 B 青田石 C 巴林石 D 昌化石
解:青田产于浙江青田县,巴林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昌化镇。
78.下列石料品类中,属青田石的是( A )。
A 灯光冻石 B 田黄石 C 芙蓉石 D 鸡血石
解:田黄石和芙蓉石为寿山石之最上品,鸡血石寿山、昌化、巴林诸石均有,但惟青田不得。
79寿山石按出产地分为三大类,下列哪一个不是?( B )
A 山坑石 B 老岭石 C 水坑石 D 田坑石
解:老岭石是山坑之一类。
80.石中之帝、寿山石之最上品者,田黄石出现在下列哪一处?( A )
A 田坑 B 坑头 C 老岭 D 都灵坑
解:田黄为田坑出。各坑石头,总体而言,田坑优于水坑优于山坑。而田坑又分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其中又以中坂最佳。坑头为水坑之一种。老岭石是山坑的分类之一种,而都灵坑是以产地名,山坑之一种。
81.印款在明朝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原因是( D )
A 镌凿制作年月和颁发机构以备案
B 印文不识,故加刻释文
C 指示印面方向,防止印章盖倒。
D 文人引容易受刀的石料入印,随手镌刻以“寄兴”,表达情思和审美意趣。
解:A选项为宋朝官印的做法,然后为后世沿用。B选项为元朝特点,由于元朝多用八思巴文,汉人多不识,故加刻汉文作释文。
82.清朝印坛一个显著的发展方向是“以书入印”,这个得以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D )。
A 士大夫逃避现实,提倡复古
B 继承汉印基础,着重对运刀的探究
C 古文物出土日多,文人对文字训诂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就
D 嘉庆、道光以后,书法界从帖为主转到了以碑学为主的局面,书家们由唐碑上溯六朝,乃至三代、秦汉、魏晋,书法上结合碑刻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83.清朝的官印没有太大的艺术成分,清朝的印章艺术是私印的时代。则下列特点不是清朝私印所具有的是( A )
A 在制度和制作上越来越细致、精密,风格大而板
B 入印内容极大地丰富
C 印章形制、印文书体更为丰富
D 开拓出不少新的内容和视野,为丰富印章宝库增添素材
解:此为清朝官印特点,且大而板中,板为板滞,贬义。
84.清朝收藏印洋洋大观,不仅有藏书、藏画、藏金石、藏石印、综合印等,印文也多样化,下列印文文字中,不被用为收藏印的是( B )。
A 得 B 关防 C 聚 D 买
解:关防用于官印,收藏印为私印的一大类。
85.清朝对私印的一大类分的更为细致,收藏印、所得印、鉴赏印、审定印等,各个不同,需要详察。则吴昌硕“园丁真赏”一印应当是什么印?( C )
A 收藏印 B 所得印 C 鉴赏印 D 审定印
86.有一枚叫做“之翼”的两面印,印文用飞白体,此印应当是作于何时?( D )
A 两汉 B 宋元 C 明朝 D 清朝中期后
解:飞白书等一些新书体入印时在清朝中后期邓石如提倡以书入印和赵之谦提出印外求印之后的。
87.明末清初,以碎切法矫文何之风,与继起的汪肇龙、巴慰祖、胡唐等人,由于均是安徽歙县人,故合成“歙四家”或“歙四子”的是( A )。
A 程邃 B 丁敬 C 吴熙载 D 黄士陵
88.一首论印诗说:“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如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这是谁说的?( D )
A 何震 B 丁敬 C 邓石如 D 吴昌硕
89.世以为浙派印赖以延续的基础,是由丁敬根据前人成法改进的一项篆刻措施,是( B )。
A 继承传统,但不墨守成规 B 改进刀法,善用切刀
C 取法汉摹印篆,但不囿成法 D 章法上承汉印工稳之意
解:切刀法为浙派一大特色。
90.下列哪一个不是西泠后四家中人?( A )
A 蒋仁 B 陈鸿寿 C 赵之琛 D 钱松
解:蒋仁为前四家之一。前四家分别为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后四家分别为陈鸿寿、陈豫钟、赵之琛、钱松。
91.赵之谦在《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中说:“浙宗见巧莫如次闲,曼生巧七而拙三,龙泓忘拙忘巧,秋庵巧拙均,秋堂则九拙而孕一巧。”由此话在无形中成为后人对西泠诸家的艺术评论准则的是( A )。
A 以拙行世 B 承汉印 C 有个性 D 有朴茂雄健之风
92.乾隆年间,安徽除了一位名叫邓石如的篆刻家,在“歙”、“浙”之外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影响深远。邓石如的篆刻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B )
A “印从书出” B 讲究“印外求印”
C 印面布局“计白当黑” D 融会贯通“用我法”
解:印外求印是赵之谦的主张。
93.下列不是邓石如的代表作的是( B )
A “我书意造本无法”印 B “二金蝶堂”印
C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 D “燕翼堂”印
解:二金蝶堂为赵之谦斋室名。赵之谦自治。
94.邓派诸家中,谁不在其列?( D )
A 包世臣 B 吴让之 C 徐三庚 D 金农
95.《二金蝶堂印谱》是谁人所编?( B )
A 高风翰 B 赵之谦 C 吴昌硕 D 黄士陵
解:赵之谦斋室名为二金蝶堂,期望“述祖德也”。
96.明清篆刻发展的又一座高峰,吴昌硕的印章风格特点不包括( C )。
A 气势雄强 B 韵律生动 C 对印文印款大胆革新 D 印面残损有致
解:清朝对印文印款的革新上,赵之谦最为突出。
97.印学史上一大创举是清人周亮工编撰的关于印人传记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做( A )。
A 《印人传》 B 《印典》 C 《飞鸿堂印谱》 D 《印拓》
98.清朝中后期篆刻领域因为某人总结出的“印外求印”四个字而又有较大突破,此人是( B )。
A 邓石如 B 赵之谦 C 赵之琛 D 黄士陵
99.赵之谦除了在印文上有不小的推力之外,在印章边款上更有颇为突出的贡献,可以说,赵之谦是晚晴最富有创造性的篆刻家之一。关于他的边款,下列不算是他的成就的是( D )。
A 以魏书入印 B 阳文刻款 C 图象入款 D 单刀刻款
解:单刀刻款是明朝何震先行。
100.晚晴印款拓制上技艺也更为精湛。其中,墨色淡而匀净,呈半透明状的拓制方法称为( B )。
A 乌金拓 B 蝉翼拓 C 朱拓 D 蜡拓
101.可以施于石印印钮上的雕刻中,布局清新雅致,富有境界的是( C )
A 钮雕 B 圆雕 C 薄意雕 D 微雕
102.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是( B )
A 叶为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