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下列矿物质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B ).A. 伊利石 B。 蒙脱石 C。 高岭石 D。 石英29. 土的自重应力随深度( A )A。 单调增加 B。 单调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有极大值30. 基底压力的实际分布为 ( A )A。 曲线分布 B。 三角形分布 C。 梯形分布 D。 均匀分布31。 均布条形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最大剪应力在( B )A。 基底中心线 B。 基础边缘处 C。 基底中心线以下某一深度处 D。 不确定 32。 可按平面问题计算附加应力的均布荷载分布区域为( C )A.圆形 B。正方形 C。条形 D。矩形33。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可应用(C )A。材料力学公式
2、 B。条分法 C。角点法 D。分层总和法34。 计算地基附加应力采用的外荷载为( B )A.基底压力 B.基底附加压力 C.地基压力 D。地基净反力35. 有面积相同的矩形基础和正方形基础,其基底附加压力均布且大小相同,地基为均质土,在基础中点下同一深度 d ( d 0 )处,二者中产生较大附加应力的是( D )。A. 可能是正方形基础,也可能是矩形基础 B。 矩形基础C. 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 D。 正方形基础。36。 某柱下方形基础边长2m ,埋深 d=1。5m ,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 F= 800kN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 处,则基底压力等于( C ). A。210 kPa
3、B。 215 kPa C。220kPa D. 230kPa37。 地基表面作用着均布的矩形荷载,由此可知,在矩形的中心点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B ) .A.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B。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C。 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 D.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38。 一矩形基础短边尺寸B,长边L,在长边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载为F+G,试问当基底最小压应力等于零时,最大压应力等于( B )。A。 B。 2 C。 3 D。 439。 在相同的基底附加应力作用下,均布方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比条形荷载( D )A.稍大 B。稍小 C。相
4、等 D。小得多40。 某均值地基土,重度,则深度1。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等于(A).A. 25.05 kPa B. 21。5kPa C。 32。65kPa D. 24。9kPa41. 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是、的函数,其中是( B)。A。 矩形荷载短边长度 B。 三角形荷载分布方向的边长 C。 矩形荷载长边长度 D。 三角形荷载最大值所对应的边长 42. 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同,问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下产生的附加应力大(A).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 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43.
5、 自重应力在均匀土层中呈( C )分布A折线分布 B曲线分布 C直线分布 D均匀分布44。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 ,重度;第二层粘土,厚5m ,重度为,饱和重度 ,地下水位距地表5m ,试求地表下6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 ).A。 99.8 kPa B。 109.8 kPa C. 111 kPa D。 109。2 kPa54。 常以局部倾斜为变形特征值的结构是 ( D ) A。 框架结构 B。 排架结构 C。 高耸结构 D. 砌体结构 55.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耸结
6、构应由倾斜控制 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 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56。 在同一均质土场地有埋深相同的两矩形基础,其基底压应力相同,长宽比相同,但基础尺寸大小不同,则两基础沉降量的关系是( C )。A。大基础和小基础的沉降量相同 B.小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大基础的沉降量C。大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小基础的沉降量 D.无法判断 92。 一矩形基础短边B ,长边L ,在长边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载为F+G ,试问当基底最小压应力等于零时,最大压应力等于 ( B )A. B。 C。 D。93。 计算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内力时,荷载采用 ( B )A。基础压力 B。地基净反力 C。地基反力 D。地基附加压力
7、94. 以下基础形式中不需要按刚性角要求设计的是( D )。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 墙下条形砖基础 C毛石基础 D。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95. 对无筋扩展基础要求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是因为( D )。 A。 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 B限制基础底面宽度要求 C地基承载力低 D。 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较低96。 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是由于( A )。 A. 柱周边处基础高度不足 B地基承载力不足 C基底面积过小 D。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97。 各种型式的刚性基础的共同点在于( D ). A。 均为墙下条形基础 B均为柱下独立基础 C均由砖、毛石砌筑而成 D. 均由脆性材料组成98。 某中
8、心受压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传至设计标高处竖向轴压荷载,基础埋深d , 地基土重度。地基净反力是(B )。A B C D。 99。 某柱传给基础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200,基础埋深为1。5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 则该柱下基础的最小底面积为( A )A. 1.54m2 B。 1。62m2 C。 1.3m2 D. 1.8m2100。 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标准值,基础埋深,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则该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为( A )A。 1。125m B。 1.2m C. 1.1m D。 1.0m101. 可具有补偿作用的基础是( D )A。单独基础 B.条形基础 C。交梁基础
9、 D。箱形基础102。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 D )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 B边跨跨距 C地基承载力 D基础底板厚度103。 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A )。 A1/6 Bl/3 Cl/10 D l/2104。 以下不属于浅基础的基础型式是( D )。 A柱下条形基础 B筏板基础 C柱下独立基础 D沉井105。 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B). A基础底板被拉裂 B柱子周边沿45度斜面拉裂 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 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106。 在计算( C )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 B验算地基承载力 C基础底板配筋 D地基
10、变形107. 计算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C)控制.A沉降量 B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08. 计算框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B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09. 单层排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A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10。 在进行扩展基础结构计算,确定基础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应该采用( A )。 A基本组合; B标准组合; C准永久组合; D短期效应组合。111。 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 D ). A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墙下条形砖基础 C墙下毛石条形基础 D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112
11、。 在荷载和地质条件相同时,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相比不能做到“宽基浅埋是因为( A )。 A受到材料刚性角的限制 B基底附加应力较大 C地基承载力低 D材料的抗压强度低113。 柱下条形基础不具有( C )的特点。 A基础刚度较大 B对柱子荷载起一定调整作用 C补偿性设计 D调整地基变形114.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115. 按地基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时以( A )为前提条件。 A基础底面处传至软卧
12、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前后数值不变 B附加压力在传递过程中数值不变 C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减小D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增大116. 在( C )情况下可不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A基底宽度大于等于3m B基础底板高度按构造设计 C基础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D基础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上117。 以下(D )不是柱下条形基础的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的条件。 A地基土均匀 B梁高不小于1/6 柱距 C上部荷载分布均匀 D梁的翼板宽度不小于1/6 柱距118. 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减小地基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下列何种措施( C ) 是收不到预期效果
13、的? A减小基底附加压力 B增加房屋结构刚度 C增加基础的强度 D设置沉降缝119。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伸缩缝不能填实 C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D伸缩缝的宽度小120。 由( A )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无需进行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A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B地基载荷试验; C规范承载力表格; D以上均不对。121。 计算地基变形时,施加于地基表面的压力应采用( C )。A基底压力; B基底反力; C基底附加压力; D基底净压力。122. 关于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当地基中存在承压水时,可不考虑其对基础埋置深度
14、的影响;B。靠近原有建筑物基础修建的新建筑物,其基础埋置深度宜小于原有建筑物基础埋深;C。当存在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在水位以下;D。如果在基础影响范围内有管道或坑沟等地下设施时,基础应放在它们的上面.123。 当新建筑物基础深于旧建筑物基础时,新、旧建筑物相邻基础之间应保持的距离不宜小于两相邻基础地面高差的( B ).A. 0。51倍 B. 12倍 C。 23倍 D。 34倍124。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若要显著减小柱下扩展基础的沉降量,较可行的措施是( D )A。增加基底面积 B。减小基底面积 C。增大基础埋深 D。减小基础埋深125。 当大面积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时
15、,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增大是因( B )为。A. 由天然重度变为浮重度 B。 由浮重度变为天然重度 C。 由天然重度变为饱和重度 D。 由饱和重度变为天然重度126.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底板配筋的设计截面位置选择在( D)处.A。 基础对称轴 B.过墙形心 C。 基础边缘处 D. 墙边截面处127。 新老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净距,根本原因在于( B ).A。附加应力沿深度由上而下逐渐减小B附加应力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相当大的范围之下C。增大老建筑物的沉降D避免引起老建筑物的倾斜128. 可不做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是( C)。A甲级建筑物 A乙级建筑物 A部分丙级建筑物 A
16、丙级建筑物129.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为( A )。A。d10mm 200mm B。 d=8mm 200mmC. d8mm =200mm D。 d8mm 200mm130。 某混合结构多层房屋墙体出项倒八字形裂缝,表明其地基沉降变形( A)。A.两端大、中间小 B。 两端小、中间大C.比较均匀 D.沉降差超过容许值131. 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减小地基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下列何种措施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 C ).A.减小基底附加应力 B。增加房屋结构刚度 C。增加基础的强度 D。设置沉降缝132。 高层建筑为了减小地基的变形,下列何种基础形式较为有效( B )A钢筋混凝土
17、十字交叉基础 B箱形基础 C筏形基础 D扩展基础133. 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C ).A仅当基础宽度大 3m 时方需作宽度修正 B需作宽度和深度修正 C仅需作深度修正 D仅需作宽度修正134. 振动沉管灌注桩按成桩方法分类应为( B )。 A。 非挤土桩 B挤土桩 C部分挤土桩 D摩擦桩135。 设置于深厚的软弱土层中,无较硬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或桩端持力层虽然较坚硬但桩的长径比很大的桩,可视为( B)。 A。 端承桩 B摩擦桩 C摩擦端承桩 D。 端承摩擦桩136。 群桩基础中的单桩称为( D )。 A单桩基础 B桩基 C复合桩基 D。 基桩137。
18、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使桩的竖向承载力(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138。 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 )A。 15 B。 20 C。 30 D. 40139. 负摩阻力的存在对桩基础是极为不利的,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其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C )A。 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B. 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C. 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D. 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
19、层的自重湿陷性140。 桩的间距(中心距)一般采用( C )倍桩径。 Al 倍; B2 倍; C 34倍; D6 倍141。 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使桩身轴力(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142. 当桩径( C )时,在设计中需考虑挤土效应和尺寸效应。 A。 D 250mm; B。 250 D 800mm; C。 D 800mm; D。 D 1000mm.143. 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是( A )。 A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下位移时; B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上位移时; C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与桩沉降相等; D桩穿越较厚的砂石土层。 144. 桩基承台发生冲切破坏的原因是(
20、 B ). A底板配筋不足; B承台的有效高度不足; C钢筋保护层不足; D承台平面尺寸过大.145。 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桩身刚度和强度; B.桩侧土质条件;C.桩顶约束条件; D。桩的施工方法。146. 条形承台和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厚度为( A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147。 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B )。A100mm ; B5Omm ; C 7Omm ; D150mm。148. 安全等级为( C )的建筑桩基可采用承载力经验公式估算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各种安
21、全等级的桩基。149. 在不出现负摩阻力的情况下,摩擦桩桩身轴力分布的特点之一是( A )。 A桩顶轴力最大; B桩顶轴力最小;C桩端轴力最大; D桩身轴力为一常数。150. 沉管灌注桩质量问题多发的基本原因是( A ). A缩颈; B振动效应; C测量误差; D混凝土搅拌不匀.151. 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 A ),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A现场静载荷试验; B理论公式计算; C估算法; D室内土工试验。152. 属非挤土桩的是( C ).A。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B.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C。钻孔灌注桩 D。沉管灌注桩153。 摩擦桩和端
22、承桩是按( C )。A。荷载的性质与大小 B。桩的成型方法 C。荷载的传递方式 D。桩的截面尺寸154。 在( B )情况下不宜采用静压预制桩.A。桩身穿越淤泥土层 B。 桩身穿越碎石层 C.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土层 D. 桩位于地下水位以下155。 对桩的布桩方案无影响的因素是( D ).A.桩的中心距 B.桩群的承载力合力点位置 C.上部结构布置及分布 D。承台标高和材料强度156. 在( C )的情况下应按摩擦桩设计.A。 L/d较小,桩端进入密实砂层 B. L/d不太大,桩端进入较密实粘土层C。桩端清孔不净,留有较厚虚土的灌注桩 D.桩端进入基岩足够深度157. 柱对承台的冲切计算,冲切
23、椎体计算截面应取( A )至相应桩顶内边缘连线.A。柱边或承台变阶处 B.柱中心点 C.承台顶面中心点 D。柱边158。 以下内容( C )是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A。承台高度计算 B。承台配筋的确定 C.甲级建筑物的沉降验算D.位于坡地岸边的建筑物桩基整体稳定性验算159. 在( A )地基中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A。自重湿陷性黄土 B.单桩承载力大的桩基 C。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粘性土 D。含水量大于40%的粉质粘土160. 柱下桩基承台由于配筋不足将发生( A )A.弯曲破坏 B。冲切破坏 C.剪切破坏 D.局部压坏 161。 砂井真空预压属于( C )A.换土垫层法
24、B.挤密振实法 C.排水固结 D。胶结加固法162。 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 C ).A垫层土的承载力 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163。 下列地基中,不适用于深层搅拌法处理的是( B )A. 淤土、淤泥质土 B. 松散的砂土 C. 粉土D. 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164. 判断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换土垫层,其厚度需经计算确定,从提高效果和方便施工出发,一般可取( C )A. 小于0。2m B。 大于4m C。13m D。 24m165. 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A )。A预压荷载下的排水通道 B
25、。提供复合模量C起竖向增强体的作用 D形成复合地基166。 砂石桩置换法适用于处理( B )类地基土。A杂填土 B饱和软粘土 C碎石土 D素填土167。 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的桩,( A )属于散体材料桩.A。砂桩 B.土桩 C。钢渣桩 D。石灰桩168。 振冲法是振动水冲法的简称,其在粘性土地基中的主要作用是( C )。A振冲挤密 B排水固结 C振冲置换 D振冲固结169. 水泥土搅拌桩属于复合地基中的( B ).A刚性桩 B半刚性桩 C散体材料桩 D竖向加筋材料桩170. 对于较深厚的软粘土,为提高排水固结的速度,应采用措施( B ).A超载预压 B排水井 C真空预压 D人工降水171. 在
26、某些复合地基中,加有褥垫层,下面陈述中,( A )不属于褥垫层的作用。A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B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C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D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172。 在CFG桩法中褥垫层的作用是( C )。A利于排水 B抗震,减震C调整桩土竖向和水平荷载分担比 D不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173. 强夯法不适用于如下哪种地基土?( C )A松散砂土 B杂填土 C饱和软粘土 D湿陷性黄土174。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浅层处理宜采用( C )。A预压法 B强夯法 C换土垫层法 D。 深层搅拌法175. 淤泥的孔隙比( D )。A等于1。0; B大于1.0; C等于1.5; D大于1.5176。
27、 在排水砂井的布置中,井径与间距的关系应以什么为原则,( A )A细而间距合理 B粗而密 C细而疏 D粗而疏177。 在换填法垫层厚度(Z)的公式Pz+Pczfz中,Pcz是指( D )A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B垫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C下卧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 D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178。 预压法的排水体系包括( B )A堆载预压排水体系和真空预压排水体系; B水平排水体系和竖向排水体系 C径向排水体系和竖向排水体系; D超载预压排水体系和真空预压排水体系179. 井径比是指( A ) 。A有效排水圆直径与砂井直径的比值; B砂井直径与有效排水圆直径的比值 C砂井直径与井间距的比值; D井间
28、距与砂井直径的比值180。 压实系数是指(B )。A土的平均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B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C土的最大干密度与平均干密度的比值; D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控制干密度的比值181. 在换填法施工中,为获得最佳夯压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C )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含水量. A最低含水量 B饱和含水量 C最优含水量 D临界含水量182. 在水泥土搅拌桩法中,形成水泥加固土体,水泥在其中应作为( B )。A.拌合剂; B.主固化剂; C。添加剂; D.溶剂;183。 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和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分别为( A )。
29、 A0, 1.0 ; B1.0,1.0; C1.0,1。2; D根据土的类别而定.184。 在地基处理方法中,当场地允许时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厚度较大的松散砂土地基较为有效和经济( A ) A强夯法 B。旋喷法 C换土垫层法 D堆载预压法185。 预压法适用于处理( A )地基。A碎石类土 B砂土 C饱和的粉土 D淤泥、淤泥质土和冲填土186. 砂井堆载预压法适用于处理( A )地基。A。 饱和的粘性土地基 B松散的砂土地基C杂填土地基 D。湿陷性黄土地基187。 在基础下,紧挨基础的土层是( A ).A持力层 B下卧层 C受力层 D换填层188。 挤密砂桩主要适用于处理( C )地基。 A淤泥
30、 B淤泥质土 C松散砂土 D冲填土189。 某种土的自由膨胀率等于30 ,对该种土正确的判定是_ A _。A。不属膨胀土; B。弱膨胀土;C。强膨胀土; D.中膨胀土. 190. 膨胀土的特性指标之一膨胀率是( B ). A人工制备的烘干土,在水中增加的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B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试样增加的高度与原高度之比; C原状土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 1 的竖向线缩率; D在一定压力下,烘干后减少高度与原有高度之比. 191。 黄土地基湿陷程度是根据下述何种指标进行评价( C ) A。湿陷性系数和总湿陷量; B。湿陷性系数和计算自重湿陷量C。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 192
31、. 红粘土的工程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 ):A.高塑性和低孔隙比、土层的不均匀性、土体结构的裂隙性;B。高塑性和高压缩性、结构裂隙性和湿陷性、土层不均匀性;C。高塑性和高孔隙比、土层的不均匀性、土体结构的裂隙性;193。 (A )不存在冻胀问题A粗粒土; B细粒土; C粘性土; D粉土。二、填空题1203. 已知某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埋深。由上部结构传下的竖向荷载=, 则基底压力为297。1。204。 基础及其台阶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取20 _kN/m3。205. 地下水位下降可引起自重应力增加.206。 计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应取有效重度 209. 在偏
32、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的压应力分布不均匀,当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计算公式为210。 计算条形基础的基底压力时,在基础的长边方向通常取1m计算.211。 土体的压缩性是由于土体中 _ 孔隙体积 _减小的结果。236。 如果基础附近有管道或沟、坑等设施时,基础底面设置一般应低于这些设施的底面.237. 地基基础设计首先应保证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不至于发生剪切破坏而失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因而,要求基底压力不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38。 一般砌体承重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太大,变形特征以局部倾斜为主,应以该变形特征作为地基的主要变形特征值。239。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条件下,基础
33、埋深应尽量浅埋240. 桩侧存在负摩阻力时,在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量相等, 该处称为中性点。241。 对长径比较小(一般小于 10 ) ,桩身穿越软弱土层,桩端设置于密实砂层、碎石类土层、中等风化及微风化岩层中的桩,可视为端承桩。242. 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243。 摩擦型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244。 桩基承台配筋应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45. 为满足承台的基本刚度、桩与承台的连接等构造需要,条形承台和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246. 桩按承载性状分类可分为摩擦型桩 和; 端承型桩两类24
34、7。 按施工方法不同,桩可分为_ 灌注桩和_ 预制桩_两大类。248.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取决于桩身的材料强度 ; 与地基土对桩身的支撑能力两个方面。249。 单桩的破坏模式有屈曲破坏、整体剪切破坏 和 刺入破坏.250. 桩基础一般由桩 和 承台两部分组成。251。 摩擦型桩一般通过桩身侧面 和桩端传递荷载252。 按设置效应,可将桩分为挤土桩、非挤土桩和 部分挤土桩三类。253。 按承台底面的相对位置,桩基础分为高承台桩基 和低承台桩基两种类型.254。 矩形承台边缘至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 ,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 150 .255。 摩擦桩一般通过桩身侧面 和 桩端传递荷
35、载。256。 灌注桩可归结为沉管灌注桩 和钻孔灌注桩两大类。257. 桩基承台的构造应满足:承台宽500mm,承台厚300mm。258。 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承载力特征值。259。 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 ,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260. 桩基承台厚度应满足柱对承台的冲切 和基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261。 用于控制填土压实质量的指标是 _ 压实系数 _。262。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各类软弱土层,其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范围内,较为经济合理。263. 软土的成分以粘粒和粉粒为主,常呈絮状结构264。
36、 采用砂垫层处理地基时,垫层顶面每边宜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 ,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开挖基坑经验的要求放坡。265。 淤泥和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266.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浅层处理宜采用换土垫层法。267。 在同样的荷载条件下,对于含水平砂夹层的粘性土,其固结过程比纯粘土层的固结过程快.三、计算题277。 某住宅承重砖墙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墙厚度,采用砖砌条形基础,基础埋深,其台阶宽高比允许值。地表以下为深厚的粉土层,重度,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基础尺寸.(粉土,).277. 解: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分)条形基础底面宽度 (2分)取,因其小于3m,确定承载力不需
37、进行宽度修正.(1分)砖砌基础的高度 (2分)由上确定基础尺寸为:基础地面宽度 b=1。1m,高度H0=0。55m。(1分)278。 某柱下承台埋深1。5m,承台下设置了5根灌注桩,承台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框架柱作用在地面处的荷载标准值为:竖向力,弯矩(沿承台长边方向作用),水平力。已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试验算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278。 解:基桩承载力验算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2分)桩顶竖向承载力验算: (2分)(2分)满足要求基桩桩顶水平承载力验算: (2分)满足要求。279。 某建筑场地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达到450kpa,C
38、FG桩单桩承载力为7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300mm,桩间土折减系数为0.90,试求桩间距. 279. 解: 四、判断题344。 计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修正特征值时,仅需作深度修正,不作宽度修正。T345。 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的原因是底板钢筋不足。 F346。 由偏心受压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条件,可得到偏心荷载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0%的结论。F347.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无需再作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 T348. 地基承载力验算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的计算常采用角点法。F349.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
39、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T350。 按地基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时以基础底面处传至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前后数值不变为前提条件。F351。 柱荷载较大或地基条件较差,如采用单独基础,可能出现过大的沉降时,可采用柱下条形基础.T352. 设置圈梁可以减小基底的附加应力。F353. 可采取设置架空地板代替回填土的措施,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T354。 同一承台下n3根的非端承桩,当单桩与基桩受荷相等时,基桩的沉降量等于单桩的沉降量 F355。 桩是通过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来承担桩顶竖向荷载的。对于单根桩来说,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之间的相对位移无关.F356. 非挤土桩由于桩径较大,故其桩侧摩阻力常较挤土桩大。F357. 地下水位下降有可能对端承型桩产生负摩阻力。T358。 在有门洞的墙下布桩时应将桩设置在门洞的两侧。 T359. 沉管灌注桩不属于挤土桩。 F360。 对于端承桩,不考虑桩基的承台效应.T361。 对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可对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T362. 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F363. 对承台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