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
2、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康、梁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运动夭折。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运用西方国家学说,实行王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
3、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特点: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充满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经济上:洋务运动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主题提示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是一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史。学西方,就是学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
4、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新旧之争;有吸收,也有拒斥;有拿来主义,也有先入为主;有水乳交融,也有囫囵吞枣。 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人民学西方,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三个层次:技术成果(器物层);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层)。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概况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 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5、 结果 背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目的: “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外国书报;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他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军事技术(器物层次)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启迪作用,但没有付之于实践。 2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什么
6、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60年代,由于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清政府内忧外患,急于寻求出路。而慈禧太后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中央洋务机构的建立为洋务派学西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的:具体目的“剿发捻”(镇压人民革命);“勤远略”(抵抗外来侵略);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经济:创办近代企业; 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 文教: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器物层次) 是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晚清政府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20世纪初,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
7、团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又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目的: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实质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从1901年开始实施“新政”,从1905-1911年进行“预备立宪”,但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经济:奖励实业;军事:编练新军; 文教: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政治:“预备立宪”,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内容较全面,但却是骗局(主要是后者)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最终破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成熟的客观革命形势,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 1早期维新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
8、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并宣传自己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理论上还不成熟,更未付之于实践,实际影响不大。但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康、梁维新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19世纪90年代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成为高潮。 政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
9、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制度层次) 昙花一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孙中山革命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学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国家学说,并把它发展为三民主义。 (制度层次) 功败垂成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最终失败。 4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的
10、黑暗统治,国家一天天还下去;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与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目的: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思想文化层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运动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无产阶级学西方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义在中国传播的提供了思想条件。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实践: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
11、命、反对美蒋的反动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影响:历尽曲折坎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4农民阶级对西学的态度 (1)太平天国运动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并没有吸取西方的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却从西方寻来了已经腐朽没落的中世纪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糅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实现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愿望。 B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
12、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由于社会条件不具备,农民阶级不欣赏,根本未得到实施。说明农民领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农民阶级却不赞同。 (2)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在反侵略的同时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见,固守传统 是农民阶级的本性,他们只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一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
13、想。 2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在宣传西方文化方面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 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并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 激进派: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中体西用”与回归“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思想分析 含义:按照当时洋务派的主流观念的认识,所谓的“中体西用”,简单说来就是要以中国
14、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文化、以“伦常名教”作为思想基础,以向西方学习技艺为主,而对于封建君主的专制制度是不可动摇和变更的。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统治阶级开始寻求出路。 实质:利用西方科技以维护封建统治,即“师以长技以制强”。 地位: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思想的层面来看虽然洋务运动中作为指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兴起,它的作用和影响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它毕竟为中国近代化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史学界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三个层次的表述,它是说在中国近代化识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洋务运动作
15、为第一个发展阶段,它的作用是对一个封建帝国产生具有现代化启动的关键作用。假如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还要延迟一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也就不会有近代化常说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以及以后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就会失去发起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的洋务运动的实践,才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拥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奠基石。 (2)回归“中体西用” 在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中,强调民族特色,也即重视现代化模式与特定文化传统的关联的倾向,开始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政治口号的文化意义, 正是在
16、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凸显,并与学术思想界的所谓“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形成呼应的。 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学习西方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起来。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是中国进步的两大障碍,中国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必须来一场“根本的解决”,即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任务由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 5. 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中国进步思想演变的进程及其主要特征。 演变过程: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90年代以后维新思想成为中国进步思想主流,以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进步思想主流,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战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较彻底批判了封建传统文化。 特征: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反侵略反封建特征。由于历史演变剧烈,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以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主流,没有为中国找到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