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增强车站现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的用工制度、分配机制、专业管理、队伍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但归根截底讲,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作业现场的受控。落实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最终都要体现在现场岗位负责上。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在于影响安全的因素纷繁复杂,诸因素与安全结果之间不存在准确的数学模型,更不能进行实证试验。因此,从事安全管理尤其是现场安全管理只能在预防上下功夫,调动所有资源,采取各种手段阻断事故苗头的发展。下面,笔者从现场生产要素的分析入手,谈谈如何增强现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一、车站现场生产要素的构成一般的车站包括客、货、运、装4个部门,每个部门又
2、有多个作业现场.但仔细分析,任何一个作业现场都是由人、机、料、法、环、信息等6个生产要素构成的。人就是从事具体操作的职工。机就是操作者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如线路、信号、控制台、无线电台等。料,就是我们加工的产品,如客运服务的旅客、调车组调动的车辆、行包房发送的行包等.法,就是操作者在作业时必须遵守执行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运行图、施工计划等。这些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在作业现场看不到,但存在于作业者的头脑里。环,就是作业的空间环境,如机具物品的摆放,天气、温度、照明、风霜雨雪等。信息,就是在作业过程中,作业现场内部成员之间和现场内外作业人员之间的各种与作业有关的计划、指令、用语,作业区域内各种信号仪
3、表的显示、读数等.二、车站现场生产要素的特点和必须注意的事项1、人是现场生产要素中最大的变量。(1)、对目前职工队伍的基本判断铁路是大工业革命的产物,大部分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其中,行车工作要求职工具备熟练的技能、迅速的反应、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铁路职工尤其是行车职工的进入理应设置一定的门槛。由于历史的原因,接收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人员相对偏少。经过多年的“应知应会”教育和“两年十天”培训,职工业务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安全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全员的素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运用,部分职工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开始显现。面对参差不齐的职工队伍,要保证安全的长期稳定,现场管理者的任务十
4、分艰巨。(2)、对职工作业行为的分析由于性格、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上的差异,车站的每一个职工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需求和价值取向。作为现场安全管理者,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要把单位内部人员各不相同的目标凝聚成一个大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拿遵章守纪来讲,有的职工有理想有道德,爱岗敬业自觉自愿;有的职工年龄大了,爱面子怕别人讲,出格的事情不会做;有的职工迫于考核压力但内心并不情愿。而大部分职工是出于职业本份,服从领导,服从管理。职工违章违纪原因也很多,如责任心不强、对规章标准不清楚、图省事简化作业程序、想出风头、跟领导班组长赌气、从众心理作怪、生理上承受不住、班前娱乐过度等等.(3)、现场安
5、全管理者可以和必须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安全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因此,现场安全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要利用形势任务、案例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增强对安全事故的敏感性。二是深入调查摸底。通过各种手段掌握车间班组所有成员的性格脾气、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心理特点、身体状况及其家庭成员的情况。方法有列表调查、个别谈话、向其他人员了解、家访等。这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但必须要做,因为带兵者必须了解兵的情况,方能指挥得当.三是健全信息系统。通过开展“创岗建区”活动,发挥好“五大员作用,全面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作业情况和休息情况。四是人
6、员搭配使用。性格上动与静,年龄上老与轻,业务上高与低,相互补充制约。要防止一团和气互相隐瞒违章,又要防止矛盾激化相互看笑话.五是把握重点人头。家庭闹矛盾离婚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快要退休的,刚刚顶职单干的特别要注意做好思想工作。对此,有的要当面指出,有的要背后谈,有的工会、共青团出面效果更佳。六是控制关键时段。由于身理心理的原因,人在有的时段容易情绪不稳、动作失控.例如,快要交班时抢,下半夜困盹时坚持不住,刚接班还未进入状态等等.这就需要现场安全管理者肯吃苦,在职工容易出错时到现场检查督促。七是重视利益驱动。对于班组长和关键岗位职工在分配上必须到位,疗养、评先、提干时必须优先,必须让这些职工
7、感觉到辛苦与利益对等。八是考核一视同仁.大家都知道在规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然而要真正做到却非常之难。有时要不畏邪头,有时要不怕蛮缠。只有这样,管理者才有威信,其他职工才会服气。对于一贯表现好的发生违章违纪,也不能手软,因为在安全上功不抵过。作为一个现场安全管理者,在其管辖的区域内,如果做不到令行禁止,安全是没有把握的。2、先进的设备更要加强管理作为现场安全管理者,首先要做设备更新改造的积极拥护者,树立保证安全最终要靠先进设备的观念。因为人总是会发生失误的.我们采取人力联控,可以大大降低错误的机率,但要从根本上消除失误是不可能的.美国人曾经做过电梯试验,电梯工按梯层号码这样的简单动作,重复几万
8、次后就会出现按错的情况.其次必须熟知先进设备性能.不仅要知道如何使用,而且要对其工作原理也要有所了解。不然就无法对职工实施指导指点。过去我们干调车,用的是信号灯、信号旗,经常因信号中断造成司机超速撞车。现在用上了灯显无线电,机车速度受到信号的控制,超速撞车大大减少。无线电调车当然好,但无线电信号会受到电池电量、地形地物的影响和同频电台的干扰,因此要重视充电管理、作业前试验和作业中插话的控制.第三要对先进设备的薄弱环节有充分的认识。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先进的设备越脆弱,对环境和其它条件的依赖性越强。例如,DIMS实现了站间透明和车次跟踪,但电脑经不住24小时不间断使用,偶尔会发生死机。由于车站值班
9、员取消了行车日志,遇到停电和死机,信号员日志的认真填写和与邻站、调度、司机的认真核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过分依赖DMIS,时间一长肯定要出问题。第四要对先进设备投产后作业方式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例如,过去人工抄收日(班)计划,因为车站值班员要亲自抄收,对重要事项的印象当然深刻.现在改DMIS传送,鼠标一点就会打印出来,如果不制定严格的日(班)计划接收交接制度,车站值班员很容易漏交重要事项,导致接发列车错误的严重后果。3、加工产品的变化要引起高度的警觉作为现场安全管理者,无论是从事行车、调车管理还是从事客运、货运、装卸管理,当现场接发列车的种类、调动的车辆、旅客的构成、装卸的货物品名等发生变化
10、时要有高度的敏锐性,有的要利用点名会反复交待注意事项,有的要亲自到现场监督把关。否则,现场职工极容易因为对产品的特点、构造、性能、性质不熟悉凭经验办事出问题.例如,接发超限列车要注意固定进路、区间交会;机械保温车手闸在车厢中部下方,新职工可能还未见过;25T客车手把脚蹬在顶端,连挂、推进时人身安全要当心;学生客流站台送客多,列车启动后会跟跑,站台力量要加强。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新的列车品种、车辆品种、新的装载方式不断涌现,作为现场管理者必须先学一步,弄清弄懂,方能有的放矢,控制到位.4、作业标准要严密且有可操作性铁路在长期的运营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它们是实施现场安全管理的依据。作为现场安
11、全管理者,不仅要确保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而且要把上级的规章制度与现场岗位具体的作业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既严密又有可操作性的作业标准。必须让每一个岗位的职工知道怎么干才算到位。这就要求现场管理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现场经验,还要有刻苦钻研、不厌其烦的精神和一定的文字能力。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字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因为一旦发生事情,首先要看作业标准是否存在问题。近来,新的作业设备、作业方式、作业内容不断出现,在急剧的变化中,由于时间仓促,由于不使用问题不会暴露,上级部门专业管理很难一步到位。这就需要现场安全管理者主动负起责任,结合实际,勤于思考,勇于摸索,面对新情况,采取新措施。
12、5、要重视环境对作业者多方面的影响现场的任何作业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完成的,空间环境的好坏必然对作业者的身心产生影响,这也是铁路历来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工作的原因.例如,迷雾天看不清信号,穿上雨衣动作不利落,霜雪天容易滑倒,高温下长时间作业可能会中暑,噪音会使人烦躁。还有现场物品的摆放是否方便使用,现场照明是否符合劳动卫生要求,职工是否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等,都是现场安全管理者日常必须关注的。针对季节、天气、温度的变化,现场安全管理者必须提前考虑,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设备配置、物资准备,同时要发动职工进行预想预防,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职工的合理要求,要尽最大努力满足。总之,要让职工感到受尊
13、重.6、信息传递准确及时极其重要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许多人共同劳动相互协作满足运行图的要求。因此,现场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由于作业者是根据信息指令操作的,因此,漏传、错传信息就很有可能出问题。因此,车站现场安全管理者在信息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施工计划摘抄编制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就会准备不足,手忙脚乱,漏把关。二是接发列车、调车、车机联控、内部联控等用语要标准,要讲清讲明并听取复诵.三是客车进路、调车计划变更要按规定程序传达到位,这方面教训很多.四是日(班)计划中的超限、军运、图外临客开行等重要事项交接要彻底,作业人员必须心中有数。由于职工技能的逐步提高,近年来因为不会干而出问题的明显少了,大量的事故是由于信息传递错误脱节造成的。综上所述,要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增强车站现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具体到车间、班组,就是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针对现场生产力要素(人员、设备、作业对象、运行图规章、环境、信息)的变化,预想在前,采取措施堵塞所有隐患和漏洞。从“亡羊补牢向“曲突徙薪”转变。虽然这种努力不会立竿见影,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出事故的概率肯定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