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
2. 主要任务:测定,测设,监测
3. 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叫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 大地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唯一性,不规则性
5. 重力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无数,不规则形
6. 通过重力方向的线是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7. 定位方法:单点定位(简单),多点定位(精确)
8. 三北方向:真北,经线的切线;磁北,磁针针指北方向;坐标北
9. 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出来,作为施工依据。
10. 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绝对高程,或海拔.
11. 取海水的平均高度作为高程零点,通过该点的大地水准面称为高程基准面
12. 形状→规则化→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位
13. 水准测量误差的校核:⑴计算校核
⑵测站校核:改变仪器高法,双面尺法
⑶路线校核: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14. 水准尺误差:有些尺子的底部可能存在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测段中使用测站数为偶数的方法消除。
15. 距离影响,半径10km,面积320k㎡以内 忽略不计;水平角影响,在100平方千米时,对角度的影响仅为0。51″(秒),忽略不计;高程的影响,在高程的测量中,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6. 测量工作的原则: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步。步步检核.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17. 测角、量边、测高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18.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19. 地面点的位置由平面坐标和高程来表示。
20. 地球的形状用参考椭球体来表示。大小用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来表示。
21. 高程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物理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
22. 水准仪的使用四步:粗平(圆水准器)、瞄准、消除视察(目镜和物镜)、精平与读数(水准管)水准尺读数保留3位 0。825m
23. 测量取位:四舍六入五单双
24. DJ6光学经纬仪构造:基座、水平度盘、找准部
25. 水平角0度到360度,竖直角负90度到正90度
26. 测回法:盘左位置,瞄准左方A目标,使度盘读数略大于0度
读数,记录.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侧方向B,读数记录。以上称上半测回.松开望远镜螺旋,纵
转至盘右位置。先瞄准右方目标B,读数记录。④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左方目标A,读数记录。以上是下半测回。为了减少读盘刻画不均匀的影响,各测回间应根据测回数n,按180度/n变换水平读盘位置。
27. 坐标方位角:正反坐标相差180度
28. 真北方向可用来观测北极星,三北方向并不重合。
29. 测量的高斯直角坐标系 与 数学的笛卡尔坐标系 相反。
30. 竖直度盘:随着望远镜在数值面内转动。不确定顺逆时针,竖盘的0度在目镜为顺时针。指标Index处于正确位置时,读书应为90度的整数倍。
31. 用测绘法测角度的时候,上下半测回角度之差应不大于40度
32. 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的北端沿顺时针到达目标方向所形成的水平角。
33. 地图是具有一定的数学法则,通过制图语言,经过制图综合,表达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在时空中发展状态的图形。
34. 测距变长的改正计算:仪器常数改正 气象改正 倾斜改正
35. 比例尺精度:P159
36. 地物符号: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不考虑其大小的)
半比例符号(线形符号) ④地物注记
37. 等高线: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38.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等高距
39.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40. 等高线的特性:同一等高线的点高程相等
高程相等的点必在相邻图幅闭合
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叉
④等高线越密集说明越陡峭
⑤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成正交
⑥悬崖和绝壁的等高线相交
41. 小地区:120平方千米
42.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环境条件
43. 测量误差的种类: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44. 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方法:测定系统误差的大小,对观测值加以改正 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 检校仪器
45. 水准测量时,采用前后视距相等的对称观测,以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46. 经纬仪测角时,用盘左、盘右两个观测值取中数的方法可以消除视准轴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影响
47. 最接近未知量真值的观测值,称为最或是值
48. 评定观测结果的精度,称为平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