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087627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Ⅲ、aVF导联最明显.2。在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起始P波指数IPI>0。03 mm。s. 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Ⅰ、Ⅱ、aVL导联较明显.2.在V1导联上,Ptf≤—0。04mm.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 左心室肥大:1RV5≥2。5mV;RV5+SV1>4。0mV(男)或3。5mV(女)。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0.11s,v5导联VAT≥0。05s.3ST—T段改变:V5、V6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RV1+SV5〉1。2mV,RaVR>0。5mV.2 QRS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R/S〈1.3 心电轴右偏,尤其是>110者。4 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型Q波改变(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心肌缺血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左右,面对缺血区出现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下移。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下移,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幅度≥0.05mV。2,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尤其是先负后正)、倒置.3,U波持续倒置。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频率大多为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频率多在140—200次/min,室律可略有不齐;2,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窦性P波,可见窦性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缓慢,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室速最可靠的依据。 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不匀齐的房颤波(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V1导联最清楚,其次是Ⅱ、Ⅲ、aVF。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3,QRS波群形态正常。 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A,Ⅱ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出现一次心室漏搏。B,Ⅱ度Ⅱ型: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恒定;QRS波群成比例地脱漏,形态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距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M)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S—T段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呈宽而有切迹的S波,时间≥0.4S。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V1、V2导联常呈rS型或QS型,Ⅰ、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呈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 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P波一般为窦性型;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所谓的预激波;继发性ST—T段改变. 血钾过低或缺钾:S-T段压低〉0。05mV,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以V2、V3明显,可达0。1mV以上。 血钾过高:1,最初表现T波高尖,基底狭窄,双支对称而呈"帐篷样”;2,血钾>6。5mmol/L时,QRS波群增宽,R波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3,血钾>7。0mmol/L时,P波消失(窦室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P—R延长,心室率缓慢。血钾过高的最后阶段可发生室速、室扑、室颤甚至心室停搏。 低血钙: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高血钙:S—T段下垂、缩短,Q—T间期缩短,偶可出现室早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洋地黄效应改变:1,ST—T改变:最先表现为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降低,继之S—T下垂型下移,T波双向,斜行下垂的S—T段与T波倒置部分融合成为倒置而形状不对称的ST—T图形,其下行支在到达最低点时与突然上升的上升支几乎成直角而呈“鱼钩状”。2,Q-T间期缩短。 洋地黄中毒:主要是以心律失常1,室性早搏;2,阵发性心动过速,室速较多见;3,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4,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5,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窦房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QRS电轴显著左偏,达—30— —90,超过—45则诊断价值更大;2,I、aVL导联呈qR型,q波时间≤0。02S;Ⅱ、Ⅲ、aVF呈rS型;QRS波群≤0。11S。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1,QRS电轴右偏,超过+110;2,I、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呈qR型,q波时间≤0.02S;QRS≤0。11S。须除外肺气肿、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梗、垂位心脏等可引起电轴右偏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