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07746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2 期2024 年 3 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25 No 2Mar 2024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张 敏 李 冉摘 要 通过对观念论建制的颠覆和瓦解,费尔巴哈摧毁了德国形而上学的神秘基础,并将哲学从超感性的天国唤回到了感性的现实之中。他以直观中的自然和人作为“未来哲学”的出发点,并构建起了一种以自然主义为根基的人本学。然而,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哲学的这一构想尽管恢复了感性自然的本体论意义,但同时却使人沦为非现实的抽象物:一方面,直观中的自然只

2、是以自在存在的状态与人相对立;另一方面,人在“自在自然”中仅仅具有对自然的纯粹依附性。一言以蔽之,自然与人在本质上相分离而失却了彼此间的内在同一。与之相异,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同一性出发,在批判直观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将自然把握为与现实的人密切相关的“人化自然”,并揭示了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三重内在构境。据此,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关键词 自在自然;人化自然;马克思;费尔巴哈;自然主义人本学中图分类号 B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01(2024)02-0051-08收稿日期 2023-12-31DOI 10 19669/j issn 1

3、009-5101 2024 02 006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共同价值 基础研究”(22CKS059),吉林大学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态文明意涵研究”(20220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张敏,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伦理学研究;李冉,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伦理学研究。(长春 130012)引引 言言在经历了德国形而上学漫长的思辨旅途后,哲学最终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在感性中重生,这就是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人本学。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以下简称 手稿)中指出费尔巴哈之于哲学的伟大功绩之一在于:重新建构起感性确定性的真理并使之赋性于自然,即以“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1200而同一切思辨幻想相对立。由此,费尔巴哈使自然界恢复了自身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而不再只是“关于理念的异在的学说”2223。他将直观中的感性自然视为哲学的真正本原和出发点,并且将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感性存在顺理成章地归属于自然之中。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这将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降格为外在的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直观中的明证性又将遮蔽人所具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不同于费尔巴哈,马克思选择在人改造自然的现实活动中考察自然,继而将自然理解为“

5、人化自然”。他发现,随着人的活动的不断展开,自然本身将依次展现出三重内在构境,人与自然之间是内在同一的关系。就此而言,“人化自然”对“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中实质上蕴15藏着由“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的哲学原则的变革。一一、费费尔尔巴巴哈哈“自自在在自自然然”及及其其理理论论困困境境费尔巴哈对自然主义人本学的构建始于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在黑格尔那里,自然界按其本性来说只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异化,是精神为了实现自身而设定出来的一个“跳板”,而当其通过这一“跳板”实现了自我复归之后,“被遗弃的自然界就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死尸”2224。也就是说,自然本身一旦从精神的运动环节中被抽离出来就没有了任

6、何意义与价值。费尔巴哈对这种作为思辨假象的自然作出了凝练的概括:“黑格尔关于自然、实在为理念所建立的学说,只是用理性的说法来表达自然为上帝所创造亦即抽象的实体所创造的神学学说。”3114由此可知,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关于自然的看似理性的哲学建构实则仍是一种上帝创造自然的神学说教而已。而在谈及自己的自然主义思想时,他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歌德在浮士德 中的诗句并由此发出感慨:“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3115这表明,在消解了思辨的神秘性后,费尔巴哈逐渐认识到自然界在哲学中的根基意义,并且坚定地认为哲学的真理内容实质上就存在于作为本体的自然之中。正如列宁写道,费尔巴哈“把自

7、然界当作基础,而没有任何的 代换”4231。自然是唯一的本原性存在,它不可能由精神衍生而来,它是从自身而来,其本身即为自在存在的基础。简而言之,费尔巴哈的观点是哲学应从自然出发。除此之外,他又进而指明:“自然是与存在没有区别的实体,人是与存在有区别的实体所以自然是人的根据。”3116毋庸置疑,费尔巴哈不仅确立了自然本身的意义 人存在的根据,而且也确立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差异,即具体的感性存在与存在本身之间的差异。即是说,自然是人的根据和人存在的前提,自然统摄了人的存在。故而,纯粹的自然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固定的、完整的、不可改变的实体,人最多只能利用它们的规律,最多只能了解它们的结构,但绝不能推

8、翻它们”5。至此,这种自然主义人本学的基本原则已经浮现:一方面,这里的自然是自在存在的绝对基础,是独立的、只由自身派生出来的封闭性实体,这是费尔巴哈关于“未来哲学”之构想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这里的人只是归属并且依附于自然的“无力的”人,仅仅是从自然界中产生出来同时凭靠自然维持自身肉体生存的人,而不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据此可知,在费尔巴哈看来,人和自然并非处于平等地位,自然在他看来是凌驾于人之上的,而人的生存却是同动物的生存一样,只是受动地局限于自然之中,人只是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僵化的人,而不是具有自由特性的活动着人。可以肯定的是,人的确如动物一般不能够脱离自然而存在,然而“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

9、动是直接同一的”,它不会对此加以区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1162。也就是说,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的活动本身是具有主体性的、有意识的,他不会囿于自己的肉体生存境况 自然界 而不能自拔。诚然,费尔巴哈也曾经明确提到过人并不只是自然的纯粹产物:“能够把人从自然界中抽出来吗?不能!但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247可见,他并非一直困于把人只看作自然中的人这一“围城”之中,而是同时试图去说明:人不只是作为肉体存在的、仅仅是从自然界中诞生出来的个人,与之相反,人因其具有和动物完

10、全不同的“类意识”而能够将自身提升到普遍性的高度,从而把握向社会性过渡的必要。但是这些散发着光芒的尝试性观点在费尔巴哈的直观头脑中只是一闪而过并且仅仅占据着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他既没有进一步说明人如何从自然的产物过渡为社会存在物,25张 敏等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也没有说明人何以是文化、历史的产物,更没有将文化、历史本身同人类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也就未能揭示出人的社会本性。在文化、历史的层面,他仍旧沉湎于唯心主义的温床之中。就此而言,从根本上看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人本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一,他所描述的感性自然本质上是孤立的、静止的并且高居于一切现实发展过程之上的自

11、然。这种自然只存在于纯粹的原始状态之中,“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1530其二,他所描述的人同样是僵化的、未展现出丰富的生命力的抽象的人。由于费尔巴哈忽视了人自身的生成过程,即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因此人的本质力量只能同低等动物一样被限定在纯粹的生存行为之中。据此可知,“抽象的人”与“自在自然”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内在同一性关系的错失:人必须且只能服从于自然,人和自然在原初意义上不必发生交互性关系,即不涉及人对自然的有意识的改造。上述不足之处表明:费尔巴哈并未将自然本身看作一个发展的过程,未能站在人的实践活动的视阈中理解自然,因而也就未能把握到自然本身正是随

12、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展开而改变自身这一事实。而究其根本,是由于费尔巴哈固守于直观哲学范式而缺失了活动原则,从而将人“只看作是 感性对象,而不是 感性活动”1530。但真正的事实却是这样在马克思的头脑中展现出来的:尽管人不能脱离于自然,但自然的真正本质在现实性上亦无法离开人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马克思解蔽了人的抽象存在并发现了其现实存在,同时也把握到了人与自然之间超出片面依附关系的内在同一性关系 人通过改造自然而得以与之相生共存,即人在自然界中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日益改变自然使之为“我”所用。正是由于看到了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界本身的呈现方式的重要影响,马克思实质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

13、象的人”与“自在自然”,转而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论断。二二、马马克克思思“人人化化自自然然”的的内内在在构构境境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在“如何解构黑格尔哲学”这一问题上有着相似的思路,他同样试图从感性的现实性入手来消解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思辨神学性质。然而马克思此时基于实践的感性现实性所把握到的自然和人的内涵及其本质性关系已经完全不同于费尔巴哈基于直观的感性现实性所把握到的“抽象的人”和“自在自然”。根据前文描述可知,“自在自然”尽管以唯一的、绝对的现实性而孤立自居,但是,抽离了自身发展过程的自然界却无关于现实维度中真正的自然;并且,“抽象的人”看似已经超越了“自我意识”并承认了人的肉体存在,但还远没有

14、触及到人的真正存在方式和人的真正本质,即感性实践活动,这是费尔巴哈哲学未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马克思对于自然的现实性的肯定和确证正是以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分析开始的,自然界本身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在这种感性活动的关系中,人被理解为“现实的人”,自然则表现为“人化自然”。“现实的人”与“人化自然”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 手稿 中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同一关系的分析论述之中,通过这一系列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费尔巴哈直观中的自在存在着的、离开人的现实活动的孤立自然界只是一种自认为具备现实性的空洞的“幻想界”。这同时也印证了学界的普遍看法:尽管 手稿 中的马克思基本上沿用了费尔巴35北华大学学报

15、(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2 期参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1984 年第 144145 页)之论述:“理论之立场,就意味着与世界和谐相处。在这里,只有感性的想象力,才是主观的活动,也即人于中满足自己、让自己自由地活动的那种活动。在这里,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人也让自然安静地存在下去。”哈的哲学术语和范式,但是,他的一些思想实际上已经暗含着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微妙”的批判和实质性的超越了。在 手稿 中,马克思指出真正的人的存在活动不仅仅包括受制于自然界的、满足生理需要的那种单一的、匮乏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还包括能动的、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即改造现存感性自然界的活动。由此,马克思发现了人和自然真正

16、的内在构境,即二者在原初意义上是内在同一的,继而通过彼此并且以彼此为目的,从而不断实现和发展自身,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更高层次的同一。这一内在构境的现实内容体现在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为逻辑线索的“人化自然”的三重维度之中。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是现实的人,正是由于他们不断展开着的感性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最初是直接发生于自然之中的,是同自然融为一体的;随着这种活动在范围和深度上的不断延伸,人的活动愈发超出自然的原始限制,并逐渐赋自然以人化的特征;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随着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展开而逐渐将自身的“人化特性”表征出来,最终使得自在自然和人为社会达至统一,人和自然重新复归于本质上的同一性。在“人化

17、自然”的第一重维度中,自然只是原初意义上的、尚未与人的生存活动明显区分开来的自然。在这个意义上,人的活动还不是真正属人的感性活动,而只是同动物的生存行为相一致的生存活动。此时,人尚未意识到自身的能动性和本质力量,即从自然的限制中脱离出来的可能性,因此他只能像动物那样与自己的生存活动融为一体;为了能够果腹、取暖、繁殖 一言以蔽之,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们必须直接地依赖于自然,必须直接在自然之中实现自己生命的持存性。正如马克思在 路易斯亨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一书摘要 中所描述的人类社会初期的特征,“人类的童年;人类生活在他们最初居住的有限地区里;以水果和坚果为食物”6,这一时期人与自然尚未诞生出实际的

18、区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在这里,人对自然的关系同动物对自然的关系并无本质性的差异:“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1534此时,自然和人具有最初的同一性,由于“这时的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1534,所以,这时人同自然的关系只是一种狭隘的依附关系。在这一维度上,人和其他一切自然物以及自然界本身都是融为一体的,这里还没有诞生出任何实在的区分,因为人还没有把握到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能动的和自由的。在第二重维度中,自然本身同人的纯粹生存活动逐渐区分开

19、来。在持续地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时,人开始意识到他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着的能动的和自由的特性,并因此将“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1162。人与纯粹自然物的实质性区分开始显现,即人在依赖于自然从而不断实现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能够在意识中反思到自然界本身被加以改造和变革的可能性,由此,人开始进行生产活动而不再满足于动物式的存在方式。这时的人会逐渐把握到,在自己的生存需要维系的地方,自然界正是作为这种维系的客体和对象而出现的,而并非作为与自身融为一体的抽象同一性而出现的。一旦达到这一反思阶段,人也就真正摆脱了那种动物般的、仅仅作为生命活动本身的被动性存在,而是开始从事改造自然

20、活动的能动存在。举例而言,一方面,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发挥能动性的人不再只是采集野果或茹毛饮血,而是逐渐发展出“人的饮食”。另一方面,人将整个自然界“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 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1161。这种取自自然并通过人的劳动所制造出的工具,为人的身体机能带来了质变。这意味着人已经通过自己的活动现实地改造自然,使自然不断的人化。在这里,自然已经是到达物质生产活动层面的自然,成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和中介,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的现实确证。由此可以看到,纯粹的自然界即“自在自然”从理论45张 敏等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上而言已经不再稳固了。第三重维

21、度中的自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是第二重维度中的自然的完全展开,即真正实现了人化的自然。这种人化自然,意味着人与自然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内在同一,意味着彻底的自然主义与彻底的人道主义的完全统一。依据马克思在 手稿 中的论述,这种同一和统一只有在扬弃了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阶段才是具备可能性的。在工业和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现实发展过程中,自然为人所变革的部分将不断地扩大,费尔巴哈直观中的“自在自然”将愈发失去其所谓的本原地位。凭靠人的活动,自然界在这里真正地显现出了自己具有的、一度潜藏着的人化特征,这种显现是人类进入共产主义阶段的现实表征。共产主义,作为人的现实活动愈发展开的阶段性成果,

22、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187,是人同自然界所实现的和谐一致的统一。它将最终表明,孤立存在着的自在的自然界只是僵死的表象,其本质上正是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使自身不断达到人化自然的高度。随着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认识自然,并在观念价值层面赋予自然以“人性”,在根本上有利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7不难看出,“人化自然”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使人与自然的内在同一性不断显现出来的辩证运动,其所具有的三重维度实则暗含了正题、反题与合题的辩证统一。第一重维度即原初自然或自然实体,作为辩证法的正题,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最初的纯粹无差别的同一,人尚未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

23、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因而只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存在着。而第二重维度即人化了的自然或者人类社会,作为辩证法的反题,实质上是自我否定的阶段,即人从自然界中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活动与自身生存行为的不一致性,因而实现了自我判分并反思到自身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同时也开始将自然本身视为自己的“无机身体”,并对其加以赋性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社会生活本身依然带有自然性的规定,改造自然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扬弃这一规定。最后,人化自然的第三重维度即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真正统一或者实践人道主义意味着将前两重维度作为中介环节包含在自身之内,实现正题与反题的“否定之否定”的统一,是体现着人与自然真正达到同一的合题。在这里,

24、人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得到全面确证,自然界也将自身的人性彻底释放出来,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中达到了一致。在这种同一分化再同一(或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本身,都互相在对方的存在中确证自身的存在,即在对方那里实现自身,这有利于消解人与自然的疏离和对峙。8经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马克思而言,自然界之所以是“人化自然”,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仅仅立足于自身的存在,而是在同人的活动的现实对象性关系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因而,马克思真正站在了人与自然内在同一的高度之上,以自然-人道主义实质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狭隘的自然主义人本学。因此,马克思的

25、“人化自然”思想既不是以人为主体而忽视自然的存在,也不是以自然为中心而片面弱化人的主体性。“人化自然”所强调的正是人与自然在和谐、同一的基础上所达至的良性互动,所以,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贯穿的不是一般人类中心主义意义上的人本主义,而正是生态主义意义上的人本主义;因而马克思的生态主义也不是狭隘的自然主义意义上的反人类中心主义,而正是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生态主义。”9三三、批批判判性性超超越越的的内内在在逻逻辑辑:从从“感感性性直直观观”到到“感感性性活活动动”的的变变革革结合上文,我们发现“自在自然”在现实中未能真正开显出人的本质和自身的本质。所以,55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26、024 年第 2 期尽管费尔巴哈对传统形而上学采取了严格意义上的批判态度,并在肯定感性的意义之上架构起自然主义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但是这种唯物主义观点在人同自然的关系上却最终采取了对立的态度,人同自然的关系视域被限制在纯粹的依赖关系之中。基于此,或许会有人提出假设,如果费尔巴哈能够以另一种全新的关系视域看待自然和人,即将自然把握为与人发生现实的交往活动的自然,他是否就能先于马克思而更早一步提出“人化自然”的思想?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学说上的实质性变革和超越并不仅仅在于如何界定自然、人以及二者的关系,而在于追溯它们是如何实现出来的。所以,自然观上的界定区

27、别仅仅只是浮于表面的区别,它实际上可以被还原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范式原则上的本质性差异。马克思并不认可费尔巴哈式僵化的“感性直观”,而是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活动”原则并完成了对这一原则的去思辨化,从而发现了“感性活动”。用“感性活动”取代“感性直观”,是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自然主义人本学的内在逻辑所在。“感性活动”一词在马克思的哲学语境中即是指人客观的、能动的现实活动,亦可以理解为人的实践,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1501。这句话的引申含义在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扬弃了黑格尔哲学,而是片面地

28、否定,这集中体现在费尔巴哈对辩证法的活动原则和劳动外化等思想的一并抛弃,从而使得其完全忽视了自然和人本身的生成过程。然而事实上,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恰恰在于将自然和人置于一种生成性的活动视域,即在感性实践活动中理解人与自然的本质。所以,即便费尔巴哈将思辨神话移位到感性的自然界和人之上,他却始终难以从根本上触及到人和自然的真正本质以及二者的内在同一关系,而至多只能达到直观之下的自在自然和抽象人本学的高度,并将直观中所把握到的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界定为真实的关系。与此相反,在马克思那里,直观中的人根本不具备真正的现实性,而是只可能在思维中存在的抽象物。费尔巴哈所谓直观之下的自在自然并不包含人的感性活动

29、,它至多只包含与自然仍然融为一体、尚未意识到自身能动性的人。实践活动视阈下的自然必须被理解为包含自身发展过程的现实性存在,这意味着自然并非单纯地立足于自身,而是必须通过人的活动的现实对象性关系得到体现。因此,马克思指出,纵然自在自然也是可以存在着的,但“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1220。故而,离开人与社会的自在自然或者是不与人发生任何可以感知到的、现实的交互性关系的那个自然界,对现实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所能把握的只可能是我们自己活动的产物,而非“自在之物”。因此,“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1530,而是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的、对人来

30、说毫无意义的、空洞且抽象的东西。所以“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187。这里的“社会”并不是我们在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某种社会形态,而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联系人与自然并使之相统一的真正的纽带。由此可以说明,“感性直观”相较于“感性活动”而言所未能把握到的东西,绝不是人与自然的那种既成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产生出这种关系本身的人的活动本质以及在活动中的真正的自然。诚然,费尔巴哈也注意到了作为工业发展产物的人化了的自然界,不过他却65张 敏等 马克思“人化自然

31、”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事实上,“自在自然”所表达的人对自然的依附性恰好体现了人化自然的第一重构境,可见,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的差别并非源于这一层面,而是源于二者在哲学原则上的更深层次的差异。“从来不谈人的世界,而是每次都求救于外部自然界,而且是那个尚未置于人的统治之下的自然界”1549。费尔巴哈的自然观由于缺失了“感性活动”这一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桥梁,因此即便他看到了由人的实践所塑造的自然,他却仍然转向“自在自然”去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而在掌握了“感性活动”的马克思看来,一方面,他肯定人的物质生活必然离不开自然界,若是“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

32、创造”1158;另一方面,他看到人的活动能够现实地推动自然的发展与变革,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界日益受自己支配”1164,从而创造出工业的奇迹和生产的乐趣。与此同时,自然通过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变革自身,从而成为了属人的社会存在;不仅如此,自然与人的社会生活本就是互相过渡的,在实践活动的视阈下,自然界同人的社会只是同一种现实性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一切都再次表明,人并非如费尔巴哈所言只是被动地接受自然,而是可以在与自然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的基础上把握自然,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以适合人的需要。正是在完成对“感性直观”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确立起以“感性活动”为原则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在

3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 提纲)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 形态)中对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和解构。在 提纲 的第一条中,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缺点被马克思归结为实践维度的缺失,即对于感性现实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1499。费尔巴哈固然也提到了实践,他曾指出,在遇到理论解决不了的疑难时“实践会给你解决”3248,但是他所理解的实践仅仅是吃喝以及享用对象,是被抽象过了的活动,实践的观点在费尔巴哈那里仅仅停留在人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层面。而且,费尔巴哈把实践看成是一种利己主义,他认为当人仅

34、仅立足于实践的立场时就会跟“跟自然不睦”,这时人就“使自然成为他的自私自利、他的实践利己主义最顺从的仆人”10145。据此可知,在费尔巴哈这里,实践是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原因所在,人的实践对自然来说只具有消极意义,在此基础上,他主张人类只有在进行纯粹的理论活动时才能和世界和谐相处并得以“让自然安静的存在下去”10145。而在 形态 中,马克思虽然没有再进一步地阐明“人化自然”这一概念,但此时他已凭借“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及其发展”建构起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视域,即历史唯物主义,并将人化自然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标志着其自然-人道主义思想逐步地趋于成熟。马克思在 形态 再次向我们阐明,感性活动即是生

35、产人们的感性存在的活动,它是被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按照费尔巴哈所言是向来存在着的:“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1528而此种感性世界的真正内涵,就是人化了的自然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人本学仍有其不可磨灭的意义,他毕竟首先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彻底的批判态度,从而在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架起了一座通向现实的桥梁,同时也加速了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并开始着眼于思考人在自然之中的现实生活。结结 语语时至今日,“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在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学界的普遍

36、认同。正是在这一关键性发现的基础上,马克思成功地在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开辟出了新的理论进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人确证自己的本质以及自然的本质这一75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2 期过程的现实环节,在人的活动中,自然作为“人化了的自然”真正获得了属人的规定性。人与自然的这种内在同一的本质性关系不是一种直观明证性关系,而是人凭借自身活动所蕴含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在自然界中不断实现出来的,其将通过人化自然所具有的三重维度而逐渐显现出来。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不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不是依赖与被依赖的僵化关系,而是相生共存的内在同一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人化自然”思想对于

37、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11自然界是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破坏自然等于自伤身体。我们应当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当今在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提供制度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我们要与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秉

38、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1.5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71.6 马克思.

39、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2.7 穆艳杰,胡建东.自然价值的疏离与回归 论生态现象学“生活世界化的自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1):75-83.8 张敏.论生态现象学与价值观的生态涵育J.学习与探索,2021(5):10-16.9 邓晓芒.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M.增订本.北京:文津出版社,2019:105.10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

40、版社,2022:23.【责任编辑 车菲菲】85张 敏等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capitalist society and its critical role in capital logic.Clearly sorting out the evolutionary logic of Marxslabor emancipation thought will not only help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theory,but also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la

41、bor emancipation cause.Key words:labor emancipation;alienation logic;production logic;capital logicMarxs“Humanized Nature”on the Critical Transcendenceof Feuerbachs“Nature in Itself”ZHANG Min,LI Ran(51)Abstract:By subverting and disintegrating the idealist establishment,Feuerbach destroyed themyster

42、ious foundation of German metaphysics and restored philosophy from the super-perceptual heaven tothe perceptual reality.He took the intuitive nature and ma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future philosophy”and constructed a kind of humanism based on naturalism.However,in Marx s view,although thisconceptio

43、n of Feuerbach s philosophy restored the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erceptual nature,itreduced man to an unrealistic abstract object:on the one hand,nature in the intuition is only in the stateof existence in itself in opposition to man;On the other hand,man in“nature in itself”has only puredepend

44、ence on nature.In a word,nature and man were essentially separated and loose the inner identityof each other.On the basis of critical intuitive philosophy paradigm,Marx regarded nature as“humanizednature”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 man,and revealed its three inner conditions embodied in th

45、eperceptual activities of man.Accordingly,Marx realized the critical transcendence of Feuerbachs“naturein itself”.Key words:nature in itself;humanized nature;Marx;Feuerbach;humanism based on naturalismMarxs Criticism on Leisure Alien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MA Junfeng,WEN Zhaolun(59)Abstract:Leisu

46、re alienation i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and inevitable product of capitalism,andthe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leisure alien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Marx s alienationtheory.Marx criticizes the phenomenon of leisure alienation in capitalist society,explains the material,instituti

47、onal and ideological causes of leisure alienation,and clearly points out the realistic path for humanto abandon leisure alienation and moves towards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Marx s transc-endence of capitalist leisure alien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e f

48、or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leis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achieve the orderlydevelopment of leisure,we should ful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ve forces to build the materialbasis of leisure,effectively promote leisure education to activate the overall social awareness of leisure,and always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improvement of leisure system guarantee.Key words:Marx;leisure alienation;people-oriented251ABSTRACTS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