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的发明 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课文开门见山,第 1 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第 2 自然段简述了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第 3、4 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从西汉时期的“用麻来造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来造纸,极大地降低了纸的价格,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第5自然段介绍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说明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照应了开头。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
2、叙述,简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文中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例如:“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强调了把字写在竹片、木片或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来造纸的缺点,层层深入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此外,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比如“两千多年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等自主识字的方式会认“创、携”等生字,读准“累、切”等多音字,通过观察生字结构的方式会写本课“术、伟”等生字,正确读写“造
3、纸术、伟大”等词语。2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3通过提取课文的关键信息,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了解造纸术的发展过程以及传承的历史,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教学难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造纸术的发展过程以及传承的历史。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读文中借助拼音自主学习会认的字,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互助使发音准确。在后续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评价重点反馈易错的读音。本课要求掌握几个多音字。在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
4、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对于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了解意思,也可以通过组成常用词语,用词义带动对字义的理解,如“携、存”可以组成“携带、保存”来理解。也可以通过字形来理解字义,如“洲”指水中的陆地,因此带有三点水。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居多,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哪些是左窄右宽的字,哪些是左右同宽的字,通过辨析来把握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注意提醒学生关注笔顺容易出错的生字。2阅读教学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整体把握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文中的信息都是显性的,提取难度不大,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圈画出要点。同时应让学生在阅读中抓
5、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可安排学生在课前读文时通过查字典自主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养成借助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好习惯。之后,引导学生抓住“贡献”一词,提出问题:造纸术的发明对国家和公众到底有什么益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将课后第二题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借助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改进后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的原因,让学生加深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了解,进一步感受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3表达运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练说,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在集体交流时,更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应及时指导、规范学生的表达,使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纸的发明过程的
6、了解。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生字词。2学生收集造纸术及其他发明的相关资料。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创、携”等生字,读准“累、切”等多音字,会写“术、伟”等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导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们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板书课文题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纸的知识?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3学生之间分享交流自己从书上或者网上查找的资料。蔡伦,字敬仲,东汉人。蔡伦总
7、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蔡伦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录音,学生注意听不认识的字的读音。3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学生读生字,教师适时正音,如“伦”字是前鼻音,它的韵母是 un,不是 en。“蔡、存”是平舌音,“制、创、洲、社”是翘舌音。指导学生明确本课多音字的读音,和另外的读音区分开来
8、。多音字“累”字本课读 li,是积累的意思,如“日积月累、长年累月”;读 li 时,是连接成串的意思,如“果实累累”;读 li 时,是疲劳、操劳的意思,如“劳累”。“切”在本课读 qi,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的意思,如“切菜、切除”;读 qi 时意思较多,可组成“迫切”“一切”“切记”等词语。“便”在本课读 pin,可组成词语“便宜”“大腹便便”;读 bin 时,可组成“轻便”“便饭”“小便”等词语。“鲜”在本课读 xin,是少见、少有的意思,如“鲜为人知”;读xin 时,是新鲜、鲜明的意思,如“海鲜、鲜艳”。4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重点强调“洲”字的笔顺。归类指
9、导,“术、册”是独体字;“伟、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存”是半包围结构;“录”是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水”。录:上短下长,第四笔居中。册:最后一笔横要写得稍长,在横中线上起笔。存:首笔不宜太长,撇要舒展,“子”中横略向外舒展。洲:“州”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匀。5检查本课词语读音,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学生认读,教师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造纸术伟大记录保存大约吸收经验原料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1)同桌之前互相指读。(2)学生开火车读。6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课文主要内容。(1)教师适时对学生概括文意和口语表达进行指导。(2)教师归纳总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0、内容。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麻纸,但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于书写。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轻便又好写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3)教师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本文中心句,总写造纸术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24):写造纸术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5):写我国造纸术对全世界的影响。7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完成课后的图表。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上刻字,在帛上面写字 用麻来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造纸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1
11、)引导学生梳理课文。(2)学生借助图表口述造纸术发明的过程。8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生字词,了解了多音字的读法,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纸的发明。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2能揭示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体会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教学过程板块一品读课文,感受演变1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是把文字记录在纸上、电子产品上,以前人们把文字记录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课文里找一找。2出示学习单,引导学生仔细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时间 记录文字的物体 优点 不足造纸术发明以前起先后来再后来西汉(1)引导学生圈画出记录文
12、字的物体。(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和不足。(3)引导学生明确“甲骨文”就是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铸刻”中的“铸”是指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的意思;“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3汇报学习情况,完成表格。时间 记录文字的物体 优点 不足造纸术发明以前 起先 龟甲、兽骨和青铜器 需要用刀刻,笨重,阅读、携带、保存不便后来 竹片和木片再后来 帛 轻便 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用得起西汉 麻纸 便于携带 粗糙,不便书写4.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5小结:汉字书写载体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改进创新中,才有了我们今天使用
13、的纸。板块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过渡:我们学习时用的纸是怎么发明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寻纸的发明过程。2学习第 4 自然段。(1)出示第 4 自然段。句段 1: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2)学生默读第 4 自然段,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词圈画出来。(剪碎、切断、浸、捣、捞、晒)(3)引导学生从连续几个动词中体会造
14、纸过程的不易,感受蔡伦是一个具有聪明才智的人。(4)从“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因为造纸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5)引导学生了解这里的“传承”的意思是“传授和继承”。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介绍了蔡伦在东汉时代改进了造纸术,他怎样造纸以及这种造纸术的好处。因此第 4 自然段是围绕“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来写的。(6)引导学生总结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是:这种纸既轻便又好用,原料易得,可以大量制造,价钱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3学习第 5 自然段。(1)出示第 5 自然段。句段 2: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
15、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了解这里的“影响”是指“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引导学生明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是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第 5 自然段。板块三综合实践,交流调整1过渡: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请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2学生小组交流。3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相机补充。4教师课件出示范例。
16、宋代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他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提出了新历法“十二气历”。“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元代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还主持编定了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
17、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板块四课文回顾,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2小结: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3教师:上节课我们在课下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各个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呢?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1)学生小组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再商量商量打算怎样展示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补充哪些资料。(2)小组代表回答。我
18、们开展了“传统节日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展”等活动,了解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我还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打算开展一次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竞赛。4教师小结: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展示形式也新颖有趣,期待以后看到你们更多的精彩展示。1.自主识字,感知段落大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自带的拼音以及手边的工具书进行自主识字,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遇到疑难,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如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对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学生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进行正音。然后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2朗读课文,激发民族之情。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默读课文,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主要内容填空,理清课文的条理,从而为品读课文奠定基础。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纸的段落,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了解蔡伦发明纸的伟大,以及蔡伦的造纸术被传承普及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赞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