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 期 年 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项目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作者简介:李宏兵()男 河南信阳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吗?基于中国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李宏兵 李柔妍 唐莲(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摘 要:基于 年中国沪深 股上市公司细分专利和数字化转型数据 分别利用发明授权专利数量和质量衡量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 并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多时点 模型 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理 研究发现 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提升 且对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企业、
2、高科技行业及高竞争强度行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机制分析显示 企业突破式创新能力提升主要是由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劳动力技能结构优化、研发强度增加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 进一步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外生冲击 发现其有效推动了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的提升 基于专利质量的拓展研究发现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突破式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 型关系 上述结论为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获得突破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突破式创新 智慧城市 专利质量 多时点 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
3、景目标纲要提出 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为深入落实规划要求 企业拥抱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是遵循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深度数字化转型将持续促进企业模式创新以及突破式创新成果的产出 为突破式创新带来“机会窗口”一方面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嵌入改变了创新要素的组合方式 有效降低了创新交易成本和信息认知差异 从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为企业在技术、产品等领域的突破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重要机遇 另一方面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需求也在不断倒逼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有效供给 在此背景下 企业能否抓住数字化转型的
4、新机遇 充分实现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效应 提升突破式创新水平 成为理论探索及管理实践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经典的创新理论认为 突破式创新是对熊彼特“破坏式创新”的延伸 是对现有核心技术、关键性技术的根本性突破 能够促进新技术轨道、产品模式和市场环境的变革 相较于对既有技术再利用的渐进式创新 一方面 突破式创新脱离现有技术轨道 聚焦于对新技术进行探索和开拓 另一方面突破式创新更易被吸收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推动市场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学术界关于突破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内涵、演化路径、创新绩效、技术预测和突破式创新识别等领域 对于数字化转型如何降低突破式创新壁垒尚没有较深入的研究
5、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及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组合嵌入对企业商业模式及生产流程的重构过程 本质上具备突破性属性的创新行为 一方面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彻底转变消费者的行为及预期 改变产品的基本形态及生产流程 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及竞争格局 另一方面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新动能 从而引发企业创新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终带来企业创新行为的突破性变革 因此 在当前数字经济加速赋能情景下 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厘清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机理及其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突破式创新的研究 学者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首先 基于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机
6、理 部分学者深入挖掘发现研发双元能力、知识场活性、员工参与、信息共享水平和知识整合能力发挥了重要的内在机制作用 数据共享程度、产业环境动态性、企业网络中心度作为边界条件能够强化二者的关系 而公司所有制属性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弱化的调节作用 其次 从研究方法看 一是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 部分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创新的现象 另一部分学者则基于典型数字化转型企业案例 对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创新的过程、逻辑和机制进行分析 二是定量分析 相关研究尝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是否设立数字信息共享平台”的虚拟变量以及数字化转型词频数等方法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具体度量 并展开实证研究 而与本
7、文较为相关的是 安同良等初步验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创新之间不存在“倒 型”关系 但没有考察对企业突破式创新尤其是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总体而言 上述研究为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启示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缺乏从质量角度探究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受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二是鲜少引入外部政策冲击因素来深入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 基于此 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测度 年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并分别从专利数量和质量层面衡量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 进一步引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外生冲击事件 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
8、应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劳动技能结构优化(研发强度增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有助于明晰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突破式创新的实现路径 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二是突破了对企业创新水平单一维度的考察 拓展性地从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两个维度系统测度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 尤其是构造了大样本的年份企业专利层面细分数据 为全面科学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是引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外生冲击 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有效识别了不同批次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情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突破式创新的政策冲击 此外 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突破式创新质量 型关系的考察 为
9、当前探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动因和高质量发展路径 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一、研究设计(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已有研究表明 企业突破式创新具有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长周期性的特征 因此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实现创新目标 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则可以通过全新的数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创新的降本增效 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 一是从优化资源配置角度分析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 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高效连通的数字化分享生态网络 一方面强化了企业间的知识外溢效应 增加创新知识的储备 同时打破了企业信息孤岛 降低数字化转型企业之间的创新信息不对称程度 另一方面 优化了内外部协作模式 实现生产及创新资源的科学整合 有效缓解资
10、源错配的问题 并吸引外部优质资源投入 支持企业突破式创新活动 二是从降低创新成本角度分析 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加速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扁平化”优化组织结构 节约创新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 实现创新知识的低成本渗透 同时打破了企业创新边界促进合作创新 在较大程度上规避企业创新的市场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 三是从提升创新效率角度分析 一方面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清除员工获取内外部信息资源的结构性障碍 激发其从事研发创新工作的潜力 进而提高数字化企业的创新速度 另一方面 数字技术则通过精准解构和定位创新流程 促使数字化企业转向精准式创新模式 促使知识型员工转向创新研发
11、工作 从而提高数字化转型企业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的突破式创新效率综上 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创新成本和提高创新效率 赋予数字化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突破原有创新模式和创新体系的局限 推动企业突破式创新 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口红利逐步消退 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导致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扩大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及创新投入 推动企业突破式创新 首先 从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来看 一方面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
12、施产生了先进智能化设备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同时数字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将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用工需求 进一步优化劳动技能结构提高企业人力资本优势 另一方面 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获取分享知识的便捷性 降低知识获取成本 从而提升数字化企业人力资本质量 其次 从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突破式创新来看一方面 高人力资本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吸收及扩散 进一步提高新知识的生产能力 推动新技术发展同时 高技能员工不仅能快速地掌握及使用新技术 而且更容易适应新流程与新组织模式并产生协同创新 为企业突破式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 企业异质化知识是其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而高技能劳动力则能为企业提供异质
13、化知识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综上 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 高质量的知识及劳动力生产要素将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 并且持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创新资本投入 从而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发展 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劳动技能结构 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资源错配来优化要素配置效率 进一步释放要素潜力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从而增加研发创新投入 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 一是从数字化转型推动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看 一方面 数字化企业逐步加大数据要素的投入 为企业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及决策依据 同时借助大数据价值链中产生的战略联盟 实现互补性资源
14、的共享匹配及利益共赢 进而提升企业研发强度及全要素生产率 另一方面 数字技术应用通过优化生产经营流程 强化内部协同工作体系 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实现降本增效 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 二是从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突破式创新来看 一方面 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差异代表着其研发强度、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率的差异 因此数字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行为会有所不同 且存在明显的“创新自选择效应”数字化转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技术水平与研发强度也较高 能够获得效率资源优势、规模效应及抗风险能力 从而能够强化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能力 并表现出更高的突破
15、式创新倾向另一方面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提高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 逐步缩小与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差距 减少技术溢出的阻碍 加强对创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 进而从外部创新知识溢出中获得更大收益 加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步伐综上 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资源投入 缓解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进而释放企业内部创新动力 提高创新积极性 对突破式创新产生正向影响 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 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根据以上假设 本文提出数字化转型影响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如图 所示=8;*?;D/D?3,061.A
16、/*1,8,说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 其突破式创新能力越强 此外 本文的回归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内生性问题一方面 回归中依然存在某些无法观测的遗漏变量 另一方面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突破式创新水平更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在生产经营流程中大规模使用数字技术为缓解上述内生性问题 本文采用数字化转型的城市平均水平与企业所在城市距省会城市地理距离的交乘项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变量进行 估计(三)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本文以 年我国沪深两市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研究 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 最终得到 个观测值 企业创新的专利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数据来源于上市公
17、司公布的年报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 数据库 本文主要涉及的变量如下:解释变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目前 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测度方式:一是定量描述法 即利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或产出的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具体价值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二是文本分析法 即借助大数据智能分析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联的关键词在企业年报等文件资料中出现的频次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本文探讨的数字化转型侧重于我国上市企业对于数字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因此文本分析法更为契合 参考吴非等的测算方式 第一步 根据数字化相关文献的计量绘制可视化图谱 通过可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
18、 第二步 统计提取的关键词在企业年报中出现的频率并筛选出高频词汇作为典型样本 第三步 基于前述典型样本从企业年报中提取其前后文本 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文本作为“数字化转型”关键词的补充 第四步 在上述基础上形成完整版分词词典 同时依据 年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中归纳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场景 将数字化转型细分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产品等四个维度并为每个维度匹配相应的关键词 最后 通过确定的分词词典 利用 的 功能对上市企业样本的年报进行分词处理 统计所有关键词以及各维度关键词的词频数 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测算依据 被解释变量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 突破式创新是对以往技术轨道的
19、突破 最终能够形成全新的产品、工艺以及商业形式 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有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或者能够使成本大幅下降 更易被吸收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 目前文献研究大多数将突破式创新理解成突破性技术或产品创新 考虑到上市企业相关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根据不同类型专利科技创新含量的差异参考黎文靖等的做法 用企业当年累计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加 后取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 控制变量为了规避因遗漏重要变量可能产生的计量检验偏误 本文参考温湖炜等、赵涛等的相关研究 选取一系列企业及城市层面的特征变量 对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能力的其他潜在因素加以控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表
20、 报告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 统计显示 样本期内我国上市公司的突破式创新总体水平较低且差异明显(最小为 最大为)与此同时 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均值为 标准差 这表明上市公司间数字化转型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此外 企业研发强度的标准差最大 说明样本中企业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 当然 对于变量间细致的因果关系识别 还需要下文更为科学地实证研究得出表 主要变量描述变量名称测算方式观测值均值标准差突破式创新水平企业发明授权专利数量的自然对数 数字化转型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征关键词频的自然对数 企业年龄企业经营时间的自然对数 治理能力企业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 企业规模企业员工总数的自然对数 社会财
21、富创造力企业市场价值/资本重置成本 偿债能力总负债/总资产 城市特征是否为直辖市、省会城市的 虚拟变量 城市经济水平城市 的自然对数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密度的自然对数 外商投资水平城市当年实际使用外资/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二、实证分析(一)基准回归结果表 报告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突破式创新的基准结果 第()()列中逐步纳入了相关的控制变量集 采取行业 年份双向固定效应及企业聚类标准误后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 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突破式创新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 上述结果充分表明 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配置 打破企业创新边界 推动开放式创新发展 使
22、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及机会 不仅如此 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孤岛 推动知识跨距离转移及扩散 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创新思维及分摊创新成本 促进突破式创新 同时数字化企业借助数字技术优势向精准式创新模式转变 提高企业突破式创新效率 因此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 越能有效提升企业突破式创新能力 结果与本文的 一致此外 企业规模的系数在 水平下显著为正 意味着大规模企业拥有的资金技术实力更为雄厚具有从事创新活动的天然优势及动力 且更倾向于进行创新投资 因此突破式创新水平也随之提升企业年龄则与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 说明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更倾向于从事创新活动具
23、备更强的创新动力 社会财富创造力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说明经济效益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突破式创新倾向 企业偿债能力系数显著为正 说明数字化企业受到融资约束越小 其融资成本降低能够为创新研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进一步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产出李宏兵等: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吗?表 基准回归变量名称()()()()()数字化转型程度企业年龄治理能力企业规模社会财富创造力偿债能力城市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外商投资水平城市特征常数项 ()()()()()()()()()()()()()()()()()()()()()()()()()()()()()()()()()()()()()()()()()()()
24、()()()样本量 行业固定效应未控制未控制未控制控制控制年份固定效应未控制未控制控制未控制控制企业聚类未控制未控制未控制未控制控制 注:、和 分别代表在、和 的水平上显著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二)稳健性检验 替换企业突破式创新衡量指标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降低测量误差偏误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替换以下指标来衡量企业突破式创新:第一 替换为发明申请专利数对数(突破式创新水平)第二 替换为发明授权与员工总数比值(突破式创新水平)第三 依据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类型的科技创新含量差异 分别以 、和 为权重 采用加权后的企业专利数量的自然对数(突破式创新水平)如表 第()()列所示
25、 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替换企业数字化转型衡量指标为检验模型的稳定性以及指标的可靠性 本文通过替换以下指标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一 参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考吴非等的测算方法 替换为国泰安数据库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应用五个维度测算得到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词频统计数的自然对数(数字化转型程度)第二 替换为数字化流程及数字化业务等二级细分指标词频统计数的自然对数 如表 列()()所示 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内生性检验为解决内生性问题 本文借鉴张勋等的做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各省份省会城市与杭州的球面距离
26、作为工具变量 一般而言 离杭州越远的地区 数字经济渗透难度越大 且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与其所在地区到杭州的距离并无联系 满足工具变量选取条件 由于本文样本为面板数据而各省份省会城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固定不变 直接将其作为工具变量会因固定效应模型的应用而难以度量 为此 本文使用省会城市到杭州的距离和企业当年数字化创新指标数的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如表 第()列所示 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之后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仍旧成立 其结果在 的水平下显著 并且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 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工具变量具有合理性及可靠性表 稳健性检验变量名称突破式创新水平 突破式创新水平 突破式创新
27、水平 突破式创新水平()()()()()()()数字化转型程度数字化转型程度数字化流程数字化业务弱 检验 ()()()()()()()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 ()()()()()()()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企业聚类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未控制样本量 注:利用 进行弱 检验 其中方括号中为 在 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 固定效应包括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 控制变量与表 基准回归一致、和 分别代表在、和 的水平上显著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李宏兵等: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吗?(三)异质性分析 基于企业属性的异质性检验本文依据企业所有权性质将样本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
28、有企业进行异质性识别检验 结果如表 第()()列所示 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而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 这主要是因为 一方面国有企业在管理运营模式和组织运行机制方面都更倾向于追求稳定性与安全性 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决策也会较为谨慎保守 难以对突破式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具备政策支持、政府补贴及信贷融资等方面的优势 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减少 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突破式创新的内在激励动机 对企业突破式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企业技术创新对不同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 本文依据要素密集度(企业总资产/员工总数)将样本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行异质性识别检验
29、如表 第()()列所示 相比于资本密集型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的突破式创新效果更为显著 这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常不及资本密集型企业 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它们弥补这些劣势 激活劳动力潜力 提升生产效率 从而推动突破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表 企业和地区异质性检验变量名称非国有国有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北方南方非沿海沿海()()()()()()()()数字化转型程度 ()()()()()()()()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 ()()()()()()()()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企业聚类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30、样本量 注:控制变量与表 基准回归一致、和 分别代表在、和 的水平上显著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 基于地区的异质性检验本文参考韩璐等的研究 依据经济地理划分南北方地区、沿海非沿海地区 并进行异质性检验 如表 列()()所示 相比于南方和沿海地区 北方和非沿海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有更显著的正向效应 产生此类区域异质性的原因可能在于 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在数字化水平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进步空间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和非沿海地区更小 因而北方地区和非沿海地区能够在数字化转型中更为有效地推动其高端数字化产业高速发展 帮助其获得更加优质的外部资源及技术支持 从而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 基于行业划分的异质性检验
31、本文参考黎文靖等的研究 将样本企业所属行业分为高科技行业与非高科技行业 表 列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南北方地区划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为南方地区 其余省份则为北方地区高科技行业划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除以上行业外的其他行业为非高科技行业()()的结果显示 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展现
32、出更显著的突破式创新效应 这是因为高科技行业特征为高知识和技术密集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侧重于专业领域的研发创新 通过技术和产品的突破来占领市场份额 相较之下 非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往往不依赖于新产品或技术研发因此其创新动力相对较弱 数字化转型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突破式创新影响不大行业集中度测算:(/)其中 为单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 为该公司所属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即为该公司所占的行业市场份额本文参考张杰等的方法 依据行业集中度()将样本企业所属行业分为高市场竞争与低市场竞争行业进行检验 结果如表 第()()列所示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 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突破式创新发展 而在竞争程度较
33、低的行业 其促进作用不显著 在竞争高的行业 数字化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规避低价竞争 更加倾向于通过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 相反 在行业集中度高、竞争企业少的垄断市场中 数字化企业逐渐减少创新投入 从而抑制了突破式创新的发展表 行业异质性检验变量名称非高科技行业高科技行业高竞争行业低竞争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 ()()()()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企业聚类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样本量 注:控制变量与表 基准回归一致、和 分别代表在、和 的水平上显著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四)机制分析前述研究为深刻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差异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34、数据支撑 但前文仅从“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突破式创新”进行了整体性研究 并未对其中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探究 本部分将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就二者之间影响的渠道机制进行识别检验 为了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突破式创新的机制路径 本文参考李唐等的研究 借助递归方程开展研究 其方程如下所示:()()()本文选取了 组中介变量():第一组变量为劳动技能结构 参考 等的划分方法 将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认定为高技能劳动力 以高技能劳动力占企业全体员工总数的比重来衡量企业劳动技能结构 第二组变量为研发强度 利用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加以衡量 第三组变量为全要素生产率 运用 估计法来测算数字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 机制检
35、验的逐步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 在逐步回归前 对三类作用机制进行了 检验以及 检验 结果证明其影响效应存在李宏兵等: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吗?表 影响机制检验变量名称突破式创新水平劳动力技能结构突破式创新水平研发强度突破式创新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突破式创新水平()()()()()()()劳动力技能结构研发强度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化转型程度 ()()()()()()()()()()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 ()()()()()()()检验 检验()样本量 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企业聚类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注:控制变量与表 基准回归一致、和 分别代表在、和 的
36、水平上显著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 劳动力技能结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优势在于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渗透 优化劳动技能结构 提高人力资本积累 增加创新资源要素投入 进而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 表 第()()列结果显示 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劳动技能结构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且高度显著 意味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后强化了智能化机器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而技能偏向型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加数字化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优化企业劳动技能结构 促进数字化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 进一步来看 数字化企业借助高技能劳动力对知识、技术吸收及扩散的促进效应 能够迅速掌握并使用异质化知识及新技术适应新流程与新组织模式并产生协同创
37、新 为企业突破式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该结果通过了 检验和 检验 表明劳动力技能结构改善是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提升的有效机制 可见 随着数字化企业劳动技能结构的不断优化 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增加 带来了企业突破式创新能力的提升(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回归系数皆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优化)劳动技能结构(提升)突破式创新能力”的正向路径 与 一致 研发强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表 第()()列报告了“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识别结果 研究发现 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 意味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该结果通
38、过了 检验和 检验 表明研发强度提升是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提升的有效机制 具体而言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推动组织管理“扁平化”有助于提高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率 增加企业研发投入 进而提高企业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 数字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 意味着其研发强度与技术水平越高 越能够获得规模效应、资源效率优势及抗风险能力 实现创新投入要素的最优配置 激发企业突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破式创新潜能 由此可见 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本下降及效率提升能明显改善企业整体研发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强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系数皆在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从而增加创新资源投入 提
39、高企业突破式创新能力 形成“数字化转型(提高)研发强度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突破式创新能力”的正向路径 与 一致三、拓展分析(一)基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冲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往往取决于其所在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水平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会深刻地影响其突破式创新水平 因此 本文采用我国于 年底开始实行的“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外生冲击事件 一方面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支持 数字技术供给增加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 从而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另一方面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扩容式特点 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策略 多时点
40、 模型设定在 年期间 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在我国各批次试点城市中逐步推进 由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发生于不同城市、不同年份中 本文借鉴 等的方法 构建如下多时点 模型:()()()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则表示企业突破式创新产出 式()()分别检验了智慧城市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突破式创新的影响 是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实施的虚拟变量 若企业 所在城市于 年实施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则 取值为 否则为 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虚拟变量的交乘项 与 分别控制了时间、城市固定效应 为企业、城市及行业层面的控制变量 为控制变量的系数 为常数项 为随机扰动项 系数 则体现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实施
41、前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突破式创新产出的变化情况 回归结果及分析本文首先利用事件分析法对模型的平行趋势假设进行了验证 结果如图 所示 在企业所在城市成为智慧城市试点之前 其系数均在 附近平缓波动 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数字化转型程度与突破式创新产出上没有显著差异 符合平行趋势假设 企业所在城市成为智慧城市试点之后 系数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说明企业所在城市成为智慧城市试点之后 实验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与突破式创新产出明显高于对照组 因此 该模型通过平行趋势检验2400.40.81.21.62.010123456788A;D/D?D/);+C);(a);D/D?(b)=8;*?240.41.22
42、.02.83.64.45.210123456788A=8;*?)*D/);+C);图 平行趋势检验李宏兵等: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吗?表 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回归结果表明 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突破式创新首先 列()的结果表明 智慧城市作为外生冲击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程度 其次 列()的结果表明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实施的回归系数在 水平上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 最后 在上述回归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变量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虚拟变量的交乘项 其回归系数为正且高度显著 结果表明 智慧城市有效提高了数字技术的应用深度与广度 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进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突
43、破式创新水平的提升 同时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且深入应用 提高了智慧城市内部数字化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 并提高了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 有利于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效率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突破式创新效应的发挥形成积极影响表 多时点 回归结果变量名称数字化转型程度突破式创新水平()()()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实施数字化转型程度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实施 ()()()样本量 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省份 年份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企业聚类控制控制控制 注:、和 分别代表在、和 的水平上显著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二)企业突破式创新质量政府为贯彻创新驱动实施
44、了以鼓励专利数量增长为目标的“创新追赶战略”这将会诱发企业申请低成本、低质量专利来获取政府创新补贴 利用专利授权数量衡量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可能会受政策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 本文将从质量层面进行拓展分析 采用发明授权专利质量来衡量企业突破式创新质量 专利质量测算本文借鉴张杰等使用的专利知识宽度法来测算企业专利质量 具体测算公式如下:()其中 代表企业突破式创新产出的质量 表示专利类型 则测度的是 专利分类号中各大组分类所占比重 由此可见 越高 各个大组层面的专利分类号之间的差异越大 代表专利所包含的知识复杂程度越高 创造专利所运用的知识宽度越大 其专利质量可能就越高 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本
45、文借鉴王锋正等的研究方法 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二次项以验证其对突破式创新质量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 具体模型设定如下:()其中 及 分别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一次项及二次项 及 的符号和显著性是本部分关注的重点 若 说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突破式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拐点 呈 型分布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表 显示 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一次项显著为负 二次项显著为正 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突破式创新质量存在 型关系 一方面 由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数字化企业可能会通过减少创新行为来降低风险 进而对企业突破式创新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46、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初期缺乏相关经验 通常很难实现数字技术与创新的有效融合 对突破式创新质量的提升具有负面作用 因此 当数字化企业处于转型初期或转型程度较低时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反而阻碍突破式创新质量的提升 然而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提高和数字技术应用的持续加深 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创新思维和创新价值 进一步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质量提高表 企业突破式创新质量回归结果变量名称()()数字化转型程度 (一次项)()()数字化转型程度 (二次项)()()样本量 控制变量控制控制城市固定效应控制控制年份固定效应控制控制企业聚类控制控制 注:、和 分别代表在、和 的水平上显著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四、结论与启示本文
47、多维度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理 并利用文本分析法测度了 年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进而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多时点 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 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突破式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上述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民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北方及非沿海地区企业、高科技及高竞争强度行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从影响机制看 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劳动技能结构、提高研发强度及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突破式创新水平的提升()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从而促进了企业
48、突破式创新水平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突破式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 型关系 当数字化企业处于转型初期或转型程度较低时 反而会削弱创新效应 进而阻碍突破式创新质量的提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 为系统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而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有效提升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启示 从政府层面看:()应积极落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 制定适应本地数字化发展的相应政策 加快区域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缩小数字鸿沟 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便利性()针对性地调整对国有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机制 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的潜能 推动北方及非沿海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 构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高水平研
49、发创新体系 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改造非高科技及低竞争强度行业 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型产学研创新开放平台的建设 增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的互联互通 共享资源和知识 推动创新的网络化和生态化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从企业层面看:()应抓住数字创新机遇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 这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战略管控和智能决策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重视数字李宏兵等: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吗?化和创新投入 推动业务流程全面数字化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深度融合()企业需强化数字化思维 提升员工的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 完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信息资源获取和学
50、习外部知识的能力 以增强人力资本和提升创新效率本文虽然为数字化转型是否及如何推动企业突破式创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 在理论框架构建方面 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创新投入以及生产率角度进行了分析 对其他可能的机制有所疏忽 未来可以进一步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治理赋能、战略赋能等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 其次 本文主要利用国泰安数据库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突破式创新进行分析 未来可以进一步基于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 深入企业内部 深度挖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的实际影响参考文献: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