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三单元(二十三)1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然而不王者今漂沦憔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似诉平生不得志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吾从而师之门前冷落鞍马稀整顿衣裳起敛容ABCD答案:D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今异义现象掌握的能力。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时代因素造成的。因此,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会遇到大量的古今同义词。虽然汉字的形状自古以来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它们的含义却大相径庭。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汇为主,而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这在意义理解上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古今同义词的区别,就会造成翻译错误,无法真正理
2、解文章的意义。掌握古今异义词语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注意发音上的差异。第二种方法是注意语句的停顿。第三种方法,注意文章的上下文。第四种方法是注意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一个词,表转折。憔悴: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古今相同。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得志:获得成功。古今相同。报怨:古义,报仇;今义,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颜色: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从而: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冷落:冷清;不热
3、闹。古今相同。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故选D。2、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
4、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C项,“相逢何必曾相识”多用在第一次见面的场合,而不能用于“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的熟人语境。故选C。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韦庄,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因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D李白
5、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答案:D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D项,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近体诗。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性本爱丘山丘山:山峰。B误落尘网中尘网:俗世的种种束缚。C鸡鸣桑树颠颠:颠倒。D少无适俗韵韵:好听的声音。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句意为“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丘山”,山林,借代指大自然的风物;C.句意为“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颠”,顶端;D.句意为“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
6、性格”,“韵”,气质,情致。故选B。5、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A升官长诗字乐曲,歌唱的遍数B贬官七言诗字古诗的一种C升官长诗句古诗的一种D贬官词句乐曲,歌唱的遍数答案:B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词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左迁:贬官,降职。与后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长句:指七言诗。言:字。凡六百一十六言,句意为:共六百一十六个字。行:古体诗
7、的一种,歌行一体,与乐府相近,它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七杂言古体,形式富于变化。故选B。小提示:关于歌、行、引。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没有倒装句式。B.倒装句,正常语序是: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无觅英雄,孙仲谋
8、处。D.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故选A。7、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D词基本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为豪放派的代表。答案:A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A项,“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错,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
9、的倡导者。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他最先提出了古文的概念。故选A。8、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江山如画”中,把“江山”比作“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樯橹”借代战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卷起千堆雪”中,把激起的浪花比作“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人生如梦”中,把“人生”比作“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
10、季常青。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ABCD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11、。“蕉阴”紧承“覆盖面积”,所以为小组合;“在旁边”紧承“蕉廊、蕉房”,所以为小组合,这样排除BCD。故选A。10、下列对诗句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杜康”代指酒,表明只有酒可以排解自己的忧愁。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12、歌的理解鉴赏能力。D.“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错误,两句诗直接用白描的手法写鸡和狗,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而是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D。11、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B对此欲倒东南倾C春风又绿江南岸D云青青兮欲雨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例句中,“栗”,使动
13、用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意思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虎鼓瑟兮鸾回车”意思是: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B项,“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对此欲倒东南倾”意思是: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C项,“绿”,使动用法,使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温柔的春风使大江南岸一片绿色。D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云青青兮欲雨”意思是: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故选C。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14、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现象。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A、B、C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A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故选D。13、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原因。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
15、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并评价其情感的能力。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整洁清幽”分析错误,“尘杂”实际上是指世俗的繁杂琐事,“虚室”指静室;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繁杂琐事,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故选D。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
16、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杜康: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衿:衣领B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越陌度阡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C鼓瑟吹笙鼓:弹奏山不厌高厌:满足D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沉吟至今沉吟:沉思吟味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是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句子翻译为: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故选B。15、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的故事,反衬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从而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D
17、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错误,此句并非表达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而是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现在虽然年老,但依然心系抗金前线,只要朝廷召唤,自己将奋勇争先。另外廉颇虽老,但赵王尚且派人去慰问,而自己却无人问津,表现的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落寞之情。故选C。1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C马之千里者D狗吠深巷中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省略句,“误落(于)尘网中”,省略了介词“于”。B.
18、省略句,“开荒(于)南野际”,省略介词“于”。C.定语后置句,“千里”修饰“马”,为定语后置。D.省略句,“狗吠(于)深巷中”,省略介词“于”。故选C。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可堪:哪堪,怎堪C憔悴损损: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D这次第次第:依次答案:D此题考查把握实词意思的能力。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其中,次第,即为情形,光景。这次第,即为这情景。故选D。1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9、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答案: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对偶。B项,互文,说的是谈笑往来都是鸿儒,无白丁。C项,夸张。故选D。课内阅读1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答案: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歌的第二段,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此诗以记梦为由,描绘梦中仙境,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
20、渴求,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20、从品味整首词的语言风格入手,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言。答案:这首词的语言风格豪迈奔放。整首词融写景、咏史、抒情于一体,意境阔大。所绘之景为壮丽之景,所怀之事为英雄之事,所抒之情为豪壮之情。另外,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比喻、借代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与感染力。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词分上下两阙。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上阕咏赤壁,着重写
21、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整首词融写景、咏史、抒情于一体,意境阔大。“
2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