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 卷第3 期2024 年6 月摇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Vol.38 No.3摇 Jun.2024收稿日期:2024-04-10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情绪与健康省级示范课程建设冶(2021kcszsfkc459);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公派访学冶项目(202106345006)作者简介:徐晓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积极情绪与身体自我研究。E-mail:kedafei DOI:10.16398/ki.jbjieissn1008-228x.20
2、24.03.011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探析及启示徐晓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摘摇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校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经。依托于生态系统理论,欧洲委员会提出了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综合框架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由全校教师、家长以及当地社区和社会专业人员和机构协作推行,从课堂、学校和跨部门协作三个层面开展工作。综合框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教育部门重视不够、师资和经费不足、学校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有待优化等问题。鉴于此,我国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过程中,应从政策制定、系统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全体教师积极参
3、与实施和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予以改进。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校园心理健康;欧洲;生态系统理论中图分类号:G441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摇 文章编号:1008-228X(2024)03-0085-08摇 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问题,据统计,英国大约每八位 5 19 岁的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位确诊心理疾病,而在成人确诊心理疾病的患者中,50%的患者表述其症状出现在 14 岁之前,75%的成人患者表述其症状出现在 18 岁之前;1且在患有严重心理卫生疾病的青年人中,多达 70%的人陈述其在青少年期未得到适当的干预。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严峻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
4、教育部门和学者们的关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推出了不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升计划,如美国的积极行为支持计划、澳大利亚的幸福课堂与幸福树计划、英国的心理健康促进计划等。3-5与个体干预相比,这些计划由于是全校园推动(Whole School Approach,WSA)实施,因而取得的成效更为显著。6由此,各国开始推行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其中,欧洲各国长期以来把积极促进儿童和青年的身心健康作为重要目标,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历经多年的完善和系统化,目前欧洲大部分中小学都在实施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并取得了显著 成 效。2020年,欧 洲 委 员 会(Europea
5、nCommission)提出确保学校满足学生社会情绪需求的协作倡议,并委托相关教授对几十年来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于 2021 年联合提出了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7目前,国内有学者对国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计划进行了初步综述研究,但尚未有对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进行研究的成果。鉴于这一综合框架是欧洲历经数十年实践验证取得的卓越教育成果,笔者拟就其理论基础、框架内涵、成效和问题进行阐述,以供相关学者和教育部门参考。一、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的理论基础摇 摇(一)心理健康理念欧洲心理健康理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第一阶段,心理健康理念强调焦虑、抑郁
6、和行为问题等心理疾病,并注重心理疾病的诊断。其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推进,相关机构和组织逐渐意识到心理疾病取向的心理健康理念缺乏积极引导意义,于是开始转变指导方针,2018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儿童能发展其潜力,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玩耍,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能意识到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所需的能力,如积极的认同感、情绪管理、获得公民应有的教育,以及对社区有归属感并为其做出贡献。8这一定义有时也被称为积极的心理健康理念,它关注到心理健康的正向价值,标志着心理健康理念的发展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在
7、这个阶段,“心理健康冶和“心理疾病冶的概念被清晰区分,心理健康代表个体幸福感层面的一种幸福状态;心理疾病则指焦虑、抑郁、自残、药物滥用、行为失调和饮食失调等心理健康问题。随后,心理健康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学校教育领域,这使得学者们发现心理健康还应被作为一个教育问题而不只是健康问题来予以关注,9因为教育能涵盖所有学生,且更容易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传播积极的心理健康理念。由此,心理健康理念进入到了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学者们还提出儿童的心理健康、幸福感的获得不能通过单独的政策议程来解决,而需要整合相关的行动计划,因为心理健康和教育之间存在“创造性的新合作冶。同时,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有能力为学
8、生提供保护性和支持性的环境,为儿童和青年提供积极发展所需的服务、支持和资源,但也会由于承担了本应属于公共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而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由心理健康干预转变为心理健康预防,且参与者由学校师生扩大到家校社全体。在这个基础上,心理干预也被细分为三级。一级是普及性干预(universal interventions),指的是学校和班级范围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工作,目标受众是全校学生,干预措施通常包括社会情感教育、生活技能传授、心理健康促进、性和药物使用教育,以及欺凌防治等。二级是选择性干预(selective interventions),针对的是
9、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风险的学生,如来自贫困家庭或社会经济地位低、遭受虐待、暴力或欺凌以及有学习困难或身体残疾的学生,这一级的干预措施更有针对性,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正念、应对技能、压力管理、弹性教育和心理教育干预。三级是指示性干预(indicated interventions),针对的是已经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症状的学生。干预措施包括强化和个性化的一对一或小组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并且通常涉及跨学科和多部门团队的配合。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性和指示性干预措施有时被统称为针对性干预措施。(二)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建基于 Bronfen-brenner 的生态系统理论,10该理论
10、认为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环境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冶;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如家庭)到间接环境(如社会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之中或嵌套于其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个体发展。儿童置于一系列嵌套的社会系统中,其心理是否健康取决于微观层面上的心理和性格状态、中观层面的家庭背景,以及宏观层面上更广泛的学校和社区环境。Brown 和 Shay 强调社会认同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Inchley 等人则强调扎根学校与社区的“共享所有权,合作和授权冶11的作用,他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整合校内课程、课外活动和全校生态文化氛围建设,调动学
11、校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合作,并获得校外服务机构的配合。12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强调环境和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将关怀、尊重和同情的价值观置于学业任务之上,利用全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塑学生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对学校的归属感。13在这一框架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和维护所有学校成员心理健康的文化环境,学校一切规章制度、活动和干预措施都要以加强、促进、保护和帮助学生建立抵御逆境的能力和减少心理疾病为目标。14由此可见,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侧重于通过完善学校顶层设计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并且它不是消极地关注心理健康
12、问题和疾病的干预及治疗,而是强调一种积极、全面和系统的防治策略。1568摇 第 3 期摇 摇 徐晓飞: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探析及启示当然,由于学校承担了本应属于公共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为了帮助其应对挑战,综合框架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由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二、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的内涵摇 摇 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以整体性、包容和公平、关联性、关注文化差异和学生心声为基本准则;遵循保护儿童权益、儿童健康和优势发展,系统性、多学科和跨学科,以及自下而上的参与原则;以参与式、灵活性、生根式、关注质量和实施,以及有国家当局支持为特征;以儿童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13、为目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综合框架认为国家除制定相关心理健康促进政策之外,应特别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实施效果评估,对学校的评估也应优先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而非学业成绩。由图 1 可见,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由内至外分别从课堂、学校和跨部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课堂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的建设、安全课堂气氛的营造以及教师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学校层面主要以全校园生态氛围及支持政策、教师幸福感维护、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家长协作为主,需包括针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干预和针对有心理健康风险学生的选择性干预措施;跨部门层面的工作定位在向前两者及时提供必要协助,具体指的是针对已经表
14、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症状的学生,学校能通畅地向社区、专业机构、医院等相关部门寻求协作,由他们提供专业的指示性干预。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还特别注重学生心声和陪护、教育在校儿童的成年人,即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学生方面通过建立顺畅的通道让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被关注、被接纳;教师和家长方面由学校协调社区和专业机构通过主题培训与辅导、家校沟通、家长课堂等方式帮助其提升信心和幸福感。由于全校园心理健康综合框架主要围绕课堂和学校展开,其中课程建设、课堂气氛和全校园生态氛围尤为重要,下面将详述这三方面。(一)课程建设在校园课程建设方面,综合框架要求中小学课程应包含社会和情感教育、心理弹性建设和心理健康素养培育
15、三个组成部分,以帮助学生促进社会情感和心理弹性能力的发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建设性的冲突管理能力,认识自己和他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和症状,并有能力采取积极措施为自己或他人寻求帮助。图 1摇 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图摇 摇 在社会和情感教育方面,中小学校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开展课程:个人能力维度,主要是引导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采取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保证身心健康;社会能力维度,指的是运用社会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维持健康的、包容的、多样性的合作关系;学会学习的能力维度,指的是通过个人和团体的有效时间和信息管理,坚持学习,高效学习。在心理弹性建设方面
16、,由于心理弹性能帮助中小学生应对逆境,而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心理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16因此,综合框架在个人方面,主张课程要引导学生建立适应性的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健康的依恋关系以及良好的人格与自我概念;家庭方面,主张课程要引导完善家庭结构、家庭支持、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以及朋辈支持等;社区和社会方面,主张课程要关注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友善品质、安全的校园环境、邻里和谐等。心理健康素养培育方面,Bale 等学者认为要关注识别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提升复原力、提高求助技能等四个方面的能力。17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在心理健康素养方面侧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78北摇
17、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育,培养其心理健康素养,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能积极应对。具体课程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情绪管理和应对技能、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社交情感智能和心理健康价值观等方面。(二)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学习、人际交往和组织互动的独特环境,是影响课堂学习过程的关键条件,会受到学校文化、家庭教育理念和当地习俗等影响。课堂气氛主要包括身体和情感安全(共情和支持性互动、课堂规则的公平性)、人际关系的质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和学习环境(学习期望和合作学习氛围)。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
18、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并提升其社交和情感能力,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如关联性、自主性),从而使其建立起学习动力、共情能力、合作关系和心理健康的状态。18综合框架指出,维护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包括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教学支持,指的是教师要予以学生高质量和建设性的反馈,促进其批判思维的发展和深度学习的展开,同时给予学生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锻炼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良好心态。二是社会情感支持,指的是温暖、安全和响应性的教师互动。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应参照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把课堂当成一个实验室,引导同学们在其中练习情绪调节、设定目标、解决问题、克服挑战、给予和接受支持、协同解决问题等技能,体验关怀、支持、同理心、尊
19、重、包容和归属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因素如同伴欺凌、过大的学业压力等将会大大减少。三是课堂组织和管理,指的是公平、一致的课堂规则,积极的行为支持,具体包括学生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良性互动,共同练习社交和情感能力。这样的课堂组织和管理之下,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能力、自主性可以得到满足,将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社交和情感能力,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三)全校园生态氛围全校园生态氛围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关系、教学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校园环境和状态,这种充满联系和归属感的全校氛围是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的重点建设内容。19积极、健康的全校园生态氛围有赖于学校
20、创造和维护安全的场所,支持学生在社交、情感和身体上的全面发展,有效防治欺凌并帮助学生在早期阶段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习动机并获得学习成就,防止其过早辍学。20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认为应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建设。积极的学校氛围包括明晰的校园规范、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和学业期望导向。校园氛围建设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幸福感并重,保障学生在社交、情感和身体上感到安全;提倡学生、教师和家庭协同合作,为学校做出贡献。具体实施上,应从教师支持、同伴关系、学校连接性、肯定多样性、规则清晰性和寻求帮助的有效程序这六个方面来营造好的学校氛围。21第二,校园反欺凌建设。校级反欺凌政策特
21、别关注改变学校氛围,通过在学校树立关心大多数的理念来改变欺凌中的旁观者行为,从而创造反欺凌氛围。课程方面,综合框架建议学校每周开设专门的课程,内容包括对欺凌行为的认识、防止受害的保护技能等。教育活动方面,包括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向施暴者和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教导学生回避欺凌的策略以及在目睹欺凌事件时如何进行干预等。具体干预措施分为两级,面向全校学生的预防性干预措施以同伴教育和支持为主,如组织开展了同伴教育论坛;面向有参与欺凌行为学生的选择性干预措施以专题培训为主,如移情培训。第三,学生参与度。好的学校生态氛围需要学生成为积极的合作伙伴,如各项政策的规划、实施和评估都可以由学生共同参与设计
22、和提供奖惩建议。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表达权和参与权,这种表达和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我效能感。具体实施方法上,可以吸纳学生代表到理事会、卫生理事会、联合委员会和合作行动小组等学校机构,提供学生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机会;当然也可以通过支持学生自主组建的心理健康小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第四,教师的参与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教师需积极参与并得到充分的88摇 第 3 期摇 摇 徐晓飞: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探析及启示培训和支持,且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因为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共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
23、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显著影响着教室和学校的气氛,教师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体实施上,学校领导层需加强与教师合作,评估其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进行全校推进。同时动员家长、社区及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并将其嵌入学校的结构和文化中。首先,加强教师培训,建立一个系统、持续并带有强制性的专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涵盖心理健康知识、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技能、心理健康支持资源,帮助教师识别心理健康风险的早期迹象,了解普及性和选择性干预措施的实施步骤,学会利用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创造一个充满安全感和关怀度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同事和家长建立温暖和谐的关系。教师在这个
24、过程中,要富有同理心,对多样性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管理压力等。其次,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建设,一方面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晋升机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氛围等,减少教师潜在的焦虑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学校应提供教师支持服务,包含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工作坊等心理健康支持,以及职业培训、职业发展指导等职业发展支持。三、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的实施成效与问题摇 摇 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实施以来,欧洲各国政府陆续颁布法令、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当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如英国政府于2018 年颁布了名为共同保护儿童 多部门保障
25、和促进儿童福祉的工作指南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各国也开发了适宜的学校教育课程,如英国的“SEAL冶课程、波兰的“zippy 的朋友冶课程等。另外,还有学者开发了全校园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在全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大大提升了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了社会焦虑情绪。22-23研究者发现,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的推广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归属感、价值感、朋辈连通性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和整体幸福感,减少了教师的职业倦怠。24其在降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改善校园文化和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长期成本方面也有积极影响。12当然,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
26、同时,学者们也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家和学校在实践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提升空间。欧洲委员会一直强调,面对社会经济等现实压力,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教育,才能保障他们成为积极、健康生活的公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有学者就欧洲 11 国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欧洲各国都认识到了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心理健康在实践层面的优先级别还需提升,如部分国家尚未建立起国家级的正式部门来管理儿童心理健康工作,部分国家、区域和学校没有将心理健康作为战略重点工作来做,仅 47%的调查者认为其所在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25第二,师
27、资和经费不足。训练有素的教师、充足的资源是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有调研发现,欧洲一些国家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资源仍然不足,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支持设施等。调研学校中有半数提到所获得的心理健康支持不足,教职工能力有限,缺乏资金导致难以获得培训和专家指导的机会,有 27%的被调研学校因师资和经费不足根本无法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虽然一些欧洲国家为最需要帮助的儿童和年轻人建立了多学科团队,但部门间的合作很薄弱,这种现状导致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服务满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第三,学校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有待优化。首先,心理健康三级干预措施发展不均衡
28、。目前欧洲学校普遍实施针对全校学生的普及性干预、针对有心理健康风险学生的选择性干预和针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症状学生的指示性干预。但学者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学科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信息共享不畅,各校更注重普及性干预措施;另外因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选择性干预措施更多是以治疗为导向,大多数支持面向有学习障碍和精神健康问题的学生,而不是98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以预防问题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旨。其次,学校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单一。学校中最常用的干预措施还是传统的通过课程和课堂进行社交和情感技能、反欺凌干预措施,以及行为支持等的教育。虽然某些学校开发
29、了正念和指定幸福空间等新措施,但总体而言,各学校缺乏更多的创新干预策略。四、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摇 摇 近年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意识到了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性,教育部联合十七部门在关于印发掖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业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冶的全校园参与理念。但令校园心理健康促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深度参与,需要有效的机制来推进各部门的整合式合作。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的实践为我国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一,
30、优化学校评估标准,优先考虑以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而不是学业成绩来衡量学校办学业绩。欧洲学校的经验显示,在一个完全或主要以学业成绩作为学校衡量标准的体系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体幸福感很难得到发展和提升。相关部门需制定政策,调整学校的评估指标,鼓励优先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协学成功的重要指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价应避免贴标签、搞排名和比较等问题,应采用形成性、包容性和全校性的评价。第二,建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理念融入全学科课程教学之中。首先,在心理健康系统课程建设方面,要确保所有学龄儿童从小学到高中都能接受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使他们具备采取积极措
31、施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心理健康所需的资源和能力;课程需具有连贯性,应包括社会和情感教育、抗压弹力和心理健康素养(包括消除污名和偏见)等。相关部门可牵头开发系列课程,并提供相配套的资源。其次,将心理健康理念融入全学科课程教学中,摒弃心理健康与学术学习间的二元对立关系,摒弃心理健康教育仅属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工作范畴的错误想法;学校应鼓励教师把心理健康纳入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法之中,包括能提升学生包容感和归属感的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涉及学生积极参与的建构主义协作教学法,以及社会和情感能力的角色建模等。第三,规范教师的系统培训与教育,为有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提供通畅的校本跨部门支援。教师是精神卫生
32、干预措施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心理健康跨部门支持的关键一环。对教师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对学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规范教师的系统培训与教育,为教师提供辅导计划、专家支持、学习社区和协作平台等,供教师改进他们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同时,相关部门应规范跨部门协作流程,学校要能有效牵头,及时与家长、卫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服务部门开展合作,尽早为面临困难风险或正在经历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第四,针对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规避。首先是国家相关部门应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定位,确保
33、中小学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在师资配比、专项经费、评价监督等方面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与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先由学校实施再由国家适时制定政策标准的自下而上的模式不同,我国可以实施自上而下的模式,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明晰工作任务,确保全校园模式的顺利实施的顶层设计。由各省根据政策安排专业机构、社区对全校园模式进行协助,由中小学根据政策具体开展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种模式任务明确,分工清晰,确保了中小学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试错成本,保障了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实施效果,规避了心理健康三级干预跨学科合作机制不畅等问题。其次,保障师资和经费,确保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顺利执行。我国
34、可实行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领导责任制,由中小学负责人监督实施,确保师资充足,定期培训,经费专用,相关工作执行到位,规避学校执行心理健康促进工09摇 第 3 期摇 摇 徐晓飞: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探析及启示作不到位,干预措施单一等问题。综上,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全体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协作。教育行政部门需把工作重点放在牵头制定相关指导政策、确立心理健康促进是评价学校的首要标准的意识、开发系统性心理健康促进教育课程、建立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上。学校需把工作重点放在积极校园氛围建设以及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实施上,这些是学生和家长积极融入的
35、重要影响因素。学生是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参与者和受惠者,需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关注他人,对有需求的同学积极提供帮助,成为全校园积极生态氛围的缔造者。家长是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协助者,需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保持和学校的良好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成为全校园积极生态氛围的守护者。从欧洲学校的经验来看,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支持、包容、有归属感、有价值感和有效能感的成长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参考文献:1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No health without publicmental hea
36、lth:The case for actionR/OL.2024-01-03.http:/www.rcpsych.ac.uk.2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NHS England.Future in Mind:Promoting,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our children andyoung people忆s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R/OL.2024-01-03.http:/www.england.nhs.uk.3张帆,李予希,王和平.美国全校范围积极行为支持一级系统建设及启示 以康涅狄格州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
37、,2023(15):75-79.4 KIRHAM J.Envisaging a whole-school approach towellbeing:the wellbeing TreeJ.Education researchand perspectives,2023,50:1-35.5谢健.英国中小学“全校园冶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4):81-88.6 LISM P S,DARREN F,et al.The implementation ofwhole-school approaches to transform mental health inUKschools:a
38、realistevaluationprotocal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lds,2022(4):1-5.7European Commission.A systemic,whole-school approach to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schools in the EUR.Luxembourg:PublicationsOfficeoftheEuropeanUnion,2021.8 WHO.Mental health:strengthening our response EB/OL.2
39、024-01-05.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ntal-health-strengthening-our-response.9 BROWN C,SHAY M.From resilience to wellbeing:Identity building as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for schools忆role in promoting children忆s mental healthJ.Review ofEducation,2021(9):599-634.10BRONFENBRENNER U
40、.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11 INCHLEY J,MULDOON J,CURRIE C.Becoming ahealth promoting school:Evaluating the process ofeffectiveimplementationinScotland J.Health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07(1):65-71.12 WILLIAMS I,VAISEY A,PATTON G,et al.Theeffectiven
41、ess,feasi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the schoolplatform i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careJ.CurrentOpinion in Psychiatry,2020(4):391-396.13GLAZZARD J.A Whole School Approach to Supporting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忆s Mental HealthJ.Journalof Public Mental Health,2019(4):256-265.14OBERLE E,DOMITROVICH C E,M
42、EYERS D C,et al.Establishing syst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approaches in schools:a framework for schoolwide im鄄plementationJ.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016(3):277-297.15 WEARE K,NIND M.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problem prevention in schools:what does the evidencesay?J.Health Promotion
43、International,2011(1):129-169.16FELITTI V J,ANDA R F,NORDENBERG D,et al.Re鄄lationshipofChildhoodAbuseandHouseholdDysfunction to Many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Adults: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9(6):774-786.17BALE J,GROV魪 C,COSTELLO
44、S.A narrative literaturereview of child-focused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ttributesand scales J.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on,2018(12):26-35.18WANG M,DEGOL J L,AMEMIYAA J,et al.Classroomclimate and children忆 s academic and psychologicalwellbeing: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19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
45、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Developmental Review,2020,57:100912.19 OBERLE E,GUHN M,GADERMANN A M,et al.Positivementalhealthandsupportiveschoolenvironments:A population-level longitudinalstudy of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school relationships in earlyadolescence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18,214:154-161.20 ALDRIDGE
46、 J M,MCCHESNEY K.The relationshipsbetween school climate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and wellbeing: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8,88:121-145.21ALDRIDGE J M,MCCHESNEY K,AFARI E.Associationsbetween school climate and student life satisfaction:resili
47、ence andbullyingasmediatingfactors J.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20(23):129-150.22KATHERINE L D,et al.The survey of school promotionof emotional and social health(SSPESH):a briefmeasu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whole-school mentalhealth promotionJ.School mental Health,2018(5):294-308.23WIGNALL
48、A,GRACE C K P.How are whole-schoolmentalhealthprogrammesevaluated?asystematicliterature reviewJ.Postoral Care in Education,2021(6):1-21.24 TWUM-ANTWI A,JEFFERIES P,UNGAR M.Promoting child and youth resilience by strengtheninghome and school environments: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J.Journal of
49、School and EducationalPsychology,2020(2):78-89.25 PATALAY P,GIESE L,STANKOVI M,et al.Mentalhealth provision in schools:priority,facilitators andbarriers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J.Child andAdolescent Mental Health,2016(3):139-147.(责任编辑:陈摇 思)Exploration on the Whole School Approach to Mental Health i
50、nEurope and Its EnlightenmentXU Xiaofei(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nhui 230036,China)Abstract: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important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guarantee students忆mental health.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