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警察学院.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068640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警察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警察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警察学院 2015-2016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河南警察学院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1 河南警察学院 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 录 前 言 1 一、学院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3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4 (四)本科生源质量 4 (五)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5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 5 1.教师结构 5 2.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5 (二)教学基本条件 6 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2.教学用房 6 3.仪器设备 6 4.图书资料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6 (一)教学建设 6 1.学科专业建设 6 2.课程建设 6 3.教材建设 7 4.实践教学 7 (二)教育教学改革 7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7 2.课堂教学改革 7 3.考试方法改革 8 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 8 四、质量保障体系 8 (一)完狠抓教风学风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8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 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9 2.坚持日常教学活动监测,持续加强过程管理 9 3.严抓教学督导,深化教学质量控制 9 4.实施“3+1”评教制度,强化结果引导 9 5.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促进以评促建工作 9 五、学生学习效果 10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10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10 (三)学位授予情况 10 (四)攻读研究生情况 10 (五)学生获取专业资格证书情况 10 (六)学生获奖情况 10 (七)就业情况 10 (八)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11 六、特色培育 11 (一)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1 (二)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公安职业特色 11 (三)强化校局共同体建设,实现校局全方位合作 11 (四)深化以“忠诚”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11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2 (二)采取措施,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12 (三)完善机制,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12 前 言 河南警察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公安高等院校,学院前身是1949年2月成立的中共豫西区党委社会部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河南省公安干部学校、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时期。2010年3月,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设立河南警察学院。2012年8月,经省编办同意,开封警校、洛阳警校正式并入河南警察学院。学院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郑州、开封和洛阳,占地总面积1600余亩。 学院立足于为河南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地域和行业特色。以本科教育为主,保留专科教育,适度开展继续学历教育,强化在职民警培训。学院现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7人,公安部教学名师1人。学院侦查学专业、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法学专业等3个专业获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治安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侦查学专业被评为公安部重点培育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网络安全执法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45人,占全部本科毕业生的1.93%,占普通本科生的4.4%。 学院为省级文明单位。2012年学院在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院校首届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本科组一等奖,2013年在首届全国公安院校培训基地文艺大赛中囊括金、银、铜奖、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院被省政府评为“上合会议”安保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学院派出1700名学警参加了G20杭州峰会安保任务,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二等功。自1978年开办学历教育以来,学院毕业生中涌现出以时代楷模任长霞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其中有多人获全国公安系统英模称号,近万人立功受奖。目前,全省公安民警中学院毕业生将近半数,绝大多数已成为公安队伍的中坚力量,学院被誉为“中原警官的摇篮”。 一、学院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河南警察学院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立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安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突出地域和行业特色,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河南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现有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法学、经济犯罪侦查、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警务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管理学等13个本科专业(其中9个公安类专业),同时设置3个公安专业方向(公安法制、反恐怖、警务心理),涵盖法学、工学、理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 表1 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所属学 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所在系部 1 法学 公安学 030602K 侦查学 侦查系 2 法学 公安学 030601K 治安学 治安系 3 工学 公安技术 083101K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系 4 工学 公安技术 083103TK 交通管理工程 交通管理系 5 法学 公安学 030606TK 经济犯罪侦查 侦查系 6 法学 公安学 030615TK 警务指挥与战术 指挥战术系 7 法学 公安学 030604TK 禁毒学 侦查系 8 工学 公安技术 083108TK 网络安全与执法 信息安全系 9 法学 公安学 030612TK 公安管理学 警察管理系 10 法学 法学 030101K 法学 法律系 11 理学 心理学 071102 应用心理学 基础部 12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系 13 管理学 公共管理 120402 行政管理 警察管理系 14 法学 公安学 030601K 治安学(公安法制方向) 法律系 15 法学 公安学 030602K 侦查学(反恐怖方向) 指挥战术系 16 法学 公安学 030612TK 公安管理学(警务心理方向) 基础部 合计 4 6 13 16 9 (三)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截止2016年9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6568人,折合在校生6635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904人,改制生本科771人,普通专科生583人,改制生专科310人。普通本科生和改制生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86.40%。 表2 全日制在校生统计情况 全日制在校生 人数 比例(%) 普通本科生 4904 74.67 普通专科 583 8.88 改制生本科 771 11.74 改制生专科 310 4.72 总计 6568 100 (四)本科生源质量 学院2016年招生计划总人数为1720人,其中本科1620人,本科实际录取人数为1623人。 表3 2016年我校招收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生源来自省份(个) 省外招收人数 省内招收人数 省内文科最高超二本线分数 省内理科最高超二本线分数 省外文科最高超录取线分数 省外理科最高超录取线分数 3 2 1621 92 140 0 0 表4 2016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及录取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录取 人数 序 号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录取 人数 1 侦查学 175 176 8 公安管理学 100 100 2 刑事科学技术 160 160 9 治安学 (公安法制方向) 100 100 3 交通管理工程 150 150 10 禁毒学 50 50 4 网络安全与执法 150 150 11 侦查学(反恐怖方向) 50 50 5 治安学 165 165 12 公安管理学(警务心理方向) 50 49 6 警务指挥与战术 50 50 13 法学 270 270 7 经济犯罪侦查 100 104 14 应用心理学 50 49 (五)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2015-2016学年,学院所有四个年级学生参加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为99%。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教师结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767人,其中专任教师359人,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46.81%。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71人,其中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4人,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47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6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211人,其中博士19人,硕士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77%。 2.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院极为重视对新进教师进行师德、高教理论和教学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年青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我院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 学院本科主讲教师共有339人,硕士以上教师132人,占比为38.94%;35岁以下101人,占全部本科主讲教师总数的29.79%,36岁至45岁的教师为152人,占44.84%,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本科主讲教师总数的74.63%。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院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2016年,学校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量为219门。其中,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人数是18人,占全校所有24名教授的比例为75%。教授讲授本科课程72门次,占课程总门次数1118的比例为6.44 %。 4.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9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29%;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7人,公安部名师1人。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院通过教学经费的持续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学院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818.14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245.64元。实验经费支出为60.11万元,实习经费支出为103.40万元。 2.教学用房 学院有三个校区,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分别为:郑州校区8.15万平方米,开封校区3.78万平方米,洛阳校区3.70万平方米,三校区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15.63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3.80平方米。 3.仪器设备 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8023.36万元,2015年新增值为331.3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2万元。近年学院建设了公共安全危机、图像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取证等特色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4.图书资料 图书馆藏纸质图书 97.58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47册。本年度新增纸质图书32714册,生均4.93册。期刊总数574种,电子图书总数260万册,电子期刊总数3575种,数据库总数10个。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建设 1.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管理学等9个公安类专业,法学、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等4个非公安专业,共计13个本科专业,同时设置3个公安专业方向(公安法制、反恐怖、警务心理),涵盖法学、工学、理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学院侦查学专业、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法学专业等3个专业获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治安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侦查学专业被评为公安部重点培育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网络安全执法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课程建设 2015-2016学年,学校共开设必修课程1118门次,选修课程259门次,其中公共选修课141门次,专业选修课118门次。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3.教材建设 2015-2016学年,学院教师主编教材10本,其中,公安部规划教材5本,院级规划教材5本。订购教材187种48535册。其中选用部(省)级及以上优秀教材与规划教材、推荐教材161种42710册,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180种46108册,占总教材数量的90%。2015-2016学年,学校资助5个院级教材出版项目,资助经费18万元。 4.实践教学 学院建立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公安机关进行见习实习的制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高度重视实验(训)教学环节,近年来,依据教学计划要求制定实验(训)教学大纲,规范实验(训)教学,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充实实验内容。目前,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训)开出率达到90%以上。学院注重实习(训)基地建设,构建了与省公安厅业务部门合作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与省辖市公安局合作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和在县级公安机关建立“教学研究基地”的三级合作平台。学院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0个。 (二)教育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根据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在综合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制(修)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突出行业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核心能力。积极倡导根据专业优势、特色和社会需求,开设特色课程,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凝聚优势特色方向,致力培养我省公安机关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安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法律基础课程模块,公安类专业均开设宪法、警学基础、警察防卫与控制、警务战术、武器使用、警械使用等课程,努力使学生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又具有从事公安工作的过硬本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战教学比例,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2.课堂教学改革 学院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学院共立项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1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数项教学成果获得河南省及公安部教学成果奖。学院每两年举行一次课堂教学能手选拔赛、定期举办教学课件制作技术培训及开展教学观摩等教学活动,2015年成功举办了学院第三届课堂教学技能比赛。 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深入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根据讲授课程的性质、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多年来,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探究式、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考试方法改革 学院十分重视考试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考核标准、考核细则以及相关制度。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改革,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建立了试卷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命题及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为严肃考风考纪,在每学期考试前均要进行考试纪律作风教育,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树立优良学风、文明考风。学院建立了标准化考场,实行视频巡视和考试现场巡视相结合的巡查方式。学生考试违纪情况与学生学历学位证书、评优评先挂钩。 4.毕业论文(设计)改革 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院专门针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格式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启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每篇毕业生论文均进行系统检测。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狠抓教风学风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2015年初院党委部署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狠抓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厅党委委员、院党委书记熊文修主导顶层设计,并对工作具体指导,要求把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全院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各系部高度重视,成立本部门活动领导组织机构,积极动员,制定部门工作方案,召开部门专题会议,布置教风学风建设具体任务,认真查找、解决教风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师生中引起了普遍的回响,产生良好反应。活动紧紧围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这一主题,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教风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培育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树立良好教风。活动以整顿教风为突破,大力规范课堂行为,培育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树立良好教风。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紧抓考风考纪工作,树立良好学风。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学院建立健全由教学决策、教学执行、教学督导、教学评价、教学质量反馈组成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涵盖了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学院制定修订了一系列规范教学质量的制度,出台了《教学工作规程》《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课堂教学规范》《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教师听课规定》《教研室评估标准》等文件,涵盖了教学纪律、教师资格、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和上课、辅导答疑及作业批改、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实验(训)和实习教学、成绩考核、教学研究、教学工作评价、教学组织和领导、教师进修等方面。 2.坚持日常教学活动监测,持续加强过程管理 在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过程中,按照“分级管理、共同监控”的原则,先后建立健全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等制度。一是教务处每天均安排专人检查课堂教学秩序,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定期开展期初、期中教学检查,经常性开展教学效果检查。二是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座谈、走访等形式,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三是每月召开学生教学信息员例会,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四是院领导、系主任深入课堂听课,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教学资料。 3.严抓教学督导,深化教学质量控制 教务处把开学之初和结课时期作为教学秩序巡查的重要时间节点,学期中间主要是走进课堂,熟悉教师课堂授课情况。院督导组或电话联络或派人登门造访,积极引导、推动系部督导工作的开展。教务处对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坚持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汇总制度,积极主动地走访系部,了解广大教师的教学基本情况,发现先进,查找差距。 4.实施“3+1”评教制度,强化结果引导 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实行“3+1”评教制度(由系部教学督导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学资料检查评价和学生评价四部分组成)。每年教务处以每位教师的综合评定成绩为依据评定教师的年度教学质量等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学奖励、工作考核、年终考核以及评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5.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促进以评促建工作 学院极为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落实部门责任制度,确保各部门采集过程认真负责,严格规范,准确上报学院相关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学院党委每年都专门听取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汇报,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总结成绩,发现差距,决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措施,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学院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满意度达到95%。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共计2339人,其中普通本科毕业生1023人,改制生1316人,全部正常毕业,毕业率100%。 (三)学位授予情况 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2339人中,2335人被授予学士学位,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达99.83%。 (四)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6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45人,占全部本科毕业生的1.93%,占普通本科生的4.4%。 (五)学生获取专业资格证书情况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证的考试,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2016年,学院法律系学生179人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试,47人通过,司法考试过关率为26.26%。 (六)学生获奖情况 2015-2016学年,学院学生有1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62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9个中队获得省级先进班级,9名学生获得省级文明学生称号,18人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1人获得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在河南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上,学院学生成绩突出,共获得一等奖7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其中3个为集体奖。 (七)就业情况 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就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2016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为2144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91.74%,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八)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通过学院的走访和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院毕业生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具有严明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职业道德,基础扎实、作风优良、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特色培育 (一)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学院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到学生管理方面的严格警务化管理,无不体现对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针对性。培养和造就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安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全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公安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公安职业特色 学院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配置等,着力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核心能力;以“学为用”“练为战”为指导,充分吸纳警务改革成果和典型实战经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教法创新,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精讲多练,突出实践教学。 (三)强化校局共同体建设,实现校局全方位合作 学院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突出公安特色教育,创新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加强校局合作。学院从一线公安机关和实战部门抽调优秀干警来校担任教官,充分发挥他们公安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确保课堂教学内容与公安实践紧密相连,同时,组织学院教师到公安机关挂职锻炼、调研和实习,提高教师的公安业务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确保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相结合。邀请各地公安业务骨干与学院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实现了公安理论与实战的进一步融合,实现互助共赢。 (四)深化以“忠诚”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建立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长期开展警魂塑造工程、“假日警长”“长霞学社”等特色活动,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热爱祖国,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学院每年四月份举办“学长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学习、研究、宣传并弘扬“任长霞精神”,为以任长霞为代表的英模精神深入普及提供了一个立体载体和宏大空间,丰富了我院校园精神文化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利用学院资金优势,持续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等实战部门的合作,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保障教学要求。加快运动场馆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活动的场所,全面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二)采取措施,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从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培养更多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促进专任教师队伍的稳定快速发展,务求打造具有河南公安特色的品牌教学团队和高端学术团队;另一方面,在引进高端人才上下功夫,从争取政策支持到落实待遇上吸引高端人才,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学院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完善机制,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建立健全激励政策与措施,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使其潜心教学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通过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寻找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拓展边缘交叉学科,努力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增强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公安实践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河南警察学院 2016年12月15日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