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063819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解释及简答1、“南施北宋”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2、“神韵说”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3、“格调说”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

2、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4、性灵诗派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5、浙西词派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

3、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6、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7、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

4、,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8、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9、才学小说清代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的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有的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有的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

5、应,如野叟曝言。10、“聊斋”系列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11、“阅微系列”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12、“世说”系列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有的

6、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13、“虞初系列”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14、鼓词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形式上散韵相间,

7、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等。15、弹词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作品多为长篇,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演唱形式.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前者重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后者有义妖传、三笑姻缘等。16、子弟书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

8、击节。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前者代表为罗松窗,主要作品有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等;后者代表为韩小窗,主要作品长坂坡、托孤、宝玉问病、黛玉悲秋等。17、苏州派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18、“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思考及论述题1、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1)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

9、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 (2)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3)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2、简析清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1)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罪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很多作品表现了民众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2)诗歌呈现出慷慨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3)与明末诗歌相比,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倾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3、简述钱谦益的生平和诗作特点。(1)

10、钱谦益,号牧斋,曾仕于崇祯和弘光朝,清兵渡江后率先迎降,不久辞官从事著述。曾秘密支持抗清活动。(2)早年曾醉心于前后七子,中年以后开始注重诗歌的抒情作用,转而抨击前后七子的模拟复古倾向,而明清之际的沧桑巨变和个人的污点有为他以诗歌排遣心灵、痛苦寻找心理平衡提供了题材和素材.(3)提倡宋元诗歌,又能兼融唐人诗歌之长,故能汇唐宋诗歌风格为一炉,形成“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沉思,音雅而节和,味浓而色丽”的特色。(4)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4、简述吴伟业的诗歌创作特点. (1)推崇前后七子,却又不排斥公安派所提倡的性灵,取法唐诗却又能吸收宋诗精华。 (2)早年诗歌华艳绮丽,藻采

11、风流;明亡后则苍凉凄楚,风骨遒劲。后期作品代表了诗歌创作的成就. (3)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亡国之痛、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和心态等,有“一代诗史”之誉。圆圆曲为其代表作。 (4)他的诗歌多为五言七言古体,尤长七言歌行,时有“梅村体”之称。其歌行体诗歌在叙事方面受到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但在用事和辞藻方面则接近李商隐,形成沉郁苍凉、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律度严整的特色.(5)在清人宗法唐人的诗路中,吴伟业为开导先路者。5、试述清代感伤和重实的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1)清代感伤思潮主要体现在清初词坛。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虽然政治立场各不相同,但词作中蕴

12、含的兴亡之感和凄怆之情,多相类似。他们的词风不仅预示着清词的中兴,而且也是清代文学感伤思潮的肇始。阳羡派的词风豪放苍凉,浙西派崇尚清空婉约,也与清代感伤文学思潮相关。纳兰性德词风既感伤幽婉而又直抒胸臆,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2)重实思潮主要体现在清代中后期词坛。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这个时期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由于人们对质实的内涵理解不同,造成当时词的风格的明显差异,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词的延续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的崛起,就是这种差异的表现.以厉鹗为代

13、表的清中叶浙派则从形式方面强调词的质实。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派则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风雅比兴。6、简述赵翼诗歌的内容和特点。(1)他的诗题材与风格比较多样,并注意在诗中突出个性,抒发才情。也有许多诗好发议论,有不少富有见地的见解。(2)他的诗歌不讲格调和宗法,不雕饰字句,明白晓畅,随意书写,给人以清新明畅的感觉。7、性灵诗人的主张与明代公安派文学思想有何关联?性灵派诗人的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1)在文学上,公安派提出“独抒性灵”的口号,主张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性灵派则接过公安派“独抒性

14、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2)在文学史观上,公安派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而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主张文学的创新。性灵派同样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应当有自己的文学。8、简述清代词中兴的表现及其原因。 (1)清代词坛开始了全面的中兴,表现为: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词学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等一大批词学著作;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2)清代词中兴的原因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其对文人心态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清代社会政治格局的骤变使文人从晚明的狂放恣肆转而为内敛拘谨;散曲这种随心所欲、自由灵便的诗体不

15、再适应内敛型文人的抒情要求;词这种相对能够比较含蓄地抒情,又有一定法度的形式就成为他们在压抑状态时抒发性情时的重要选择.9、试比较清初与清中叶浙派的异同。(1)相同之处:都认为清婉秀丽的词风胜过慷慨豪放词风;都比较注重词的音律和辞藻,但内容及抒情则相对薄弱。(2)不同之处: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清初浙派推崇张炎的“清空”风格,而以厉鹗为代表的清中叶浙派则从形式方面强调词的质实,体现出清代中期的重实风气。10、简述黄宗羲散文的创作特色(1)政论集明夷待访录锋芒所向,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2)文风宏伟浑厚、纵横恣肆,富有论辩色彩.(3)从总体上看,其散文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要大于文

16、学价值。11、“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有何区别?它们对清初散文发展起什么作用?(1)清初散文作家可分为两派,一派以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被称为“学人之文”;一派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被成为“文人之文。(2)前者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的空疏,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倡导经世致用,主张文章言之有物,将散文作为“纪政事、“察民隐”,宣扬自己政治观点和学术主张的工具。过于强调文章的现实作用,反而忽略了文学色彩。(3)后者对散文的认识不像黄宗羲等人那样强调社会意义,而是更注意其自身的文学渊源.比较注意从文风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4)他

17、们的创作使得在晚明受到极大遏制的“文以载道”传统文学观念重新抬头并很快再次居于文坛统治地位.12、简述方苞的文学主张以及散文创作的特点。(1)方苞的散文理论核心为“义法”,“义即所谓“言有物”,是指文章要有内容;“法”即所谓“言有序”,是指文章要有条理、有技巧,亦即文章形式。(2)他提出“义法”理论的核心意图,就是要使已经分离的道统和文统再次融为一体。(3)方苞的散文大多为崇经明道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的应用文。力求在文章中体现出“义法”理论.优点在于剪裁干净,文辞简洁。(4)部分自己亲身经历的游记或小品可读性较强,如著名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但方苞本人却认为它们超出“义的范围,故不收入自己

18、的全集中,也说明了“义法的局限。13、简述桐城派散文及其理论与当时时代要求的关系。(1)清代中期,随着晚明散文的放诞华丽文风基本肃清,日益巩固和专制的清王朝政权需要一种既符合统治需要,又具有明确操作规范的新文体.(2)桐城派散文理论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3)它既代表了清代封建政权和士人心态对散文的要求和祈望,与清代质实尚朴的社会思潮较为吻合而且也为广大心态内敛的文人规定了一种十分明确的文章操作程序。因而在整个清代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4、简述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1)清代乾嘉朴学的兴盛,给骈文复兴提供了一

19、定动力。(2)首先,朴学要求学者知识渊博,为骈文家信手拈来地使用典故,布施藻彩提供有利条件.(3)其次,清代骈文兴盛是清代尊崇汉学的考据学家与尊崇宋学的桐城派文人相抗衡的产物。桐城派专攻宋学,以义理为依归,却疏于名物考据;朴学以汉学为归宿,重提六朝文笔说,认为惟有骈文才是文章正宗。15、简述清代小说观念更新的表现.清代小说由重个人转向重社会、重道统,由重辞藻、虚构转向重平实.(1)更加注重小说扬善惩恶的社会功能.(2)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人们更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在艺术上更加强调写实精神.(3)在人物塑造问题上,从理论到实践都对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已经自觉地以典型

20、化的标准要求小说人物塑造。对小说人物塑造起到极大推动作用。16、简述清代小说题材类型不断扩大的表现。清代白话通俗小说和文言小说的数量都超过了明代.而且小说题材类型不断扩大,构成清代小说的强大阵容。(1)白话小说在明代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和世情小说四大类型的基础上,又衍变出才子佳人小说、才学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等新的品种。(2)文言小说在志怪、传奇、志人等传统类型的基础上,又渐次形成“剪灯系列、“虞初系列”、拟唐传奇的“聊斋系列”、拟晋志怪的“阅微系列、拟世说新语的“世说体系列”,并产生了新的文言长篇小说.17、简述讽刺小说的渊源以及清代讽刺小说的类型.(1)中国古代正统文学样式中,历来

21、不乏讽喻的传统。(2)这种讽喻精神从明代后期开始渗透到小说领域。明末神魔小说西游补中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讽刺手法。(3)清代讽刺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开始形成并确立自己的地位。有的借神魔题材讽刺现实,如刘璋的斩鬼传和张南庄的何典。有的直接以写实态度讽刺现实,反思传统文化,如吴敬梓儒林外史。有的以喜剧笔调和幻化题材相融会,以才学见长,具有很强的抽象意味和喜剧精神,如镜花缘。18、简述清代拟话本小说的特点。(1)清代拟话本小说主要特点是从前人书中取材并改制的作品相对减少,取材现实作家自己创作的小说越来越多。(2)影响较大的作品有薇园主人清夜钟、艾衲居士豆棚闲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

22、楼等.19、简述李渔拟话本小说的贡献.(1)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是清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大的作品。最大贡献是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创新。主张将戏曲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于小说创作.(2)用戏曲创作上“脱窠臼”的观点进行小说创作,小说故事显得新奇异常,引人入胜。(3)本着戏曲创作“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原则,将小说情节结构编织得简洁清晰、细密严谨。20、简述清代民歌的特点和重要总集。(1)清代民歌的特点是:数量众多,范围广大,形式发展.(2)重要的总集有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霓裳续谱、白雪遗音等21、简述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和他创作聊斋志异的关系。(1)蒲松龄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使他对科举考试的制度有了深

23、切的体验,促使他把揭露和抨击科举制度作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2)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生活对他创作聊斋也极为有利:一方面,东家毕际友家有林泉之胜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的藏书可供他研习学问,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恰当的机会搜集民间传说,整理加工聊斋故事。(3)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为创作聊斋作了一定准备: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特别是官僚缙绅和下层歌妓,为他在聊斋中塑造各种官僚豪绅和众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4)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这是他采用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

24、故事来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22、为什么说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文学的典范?(1)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取得了与西方的悲喜剧理论和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悲喜混合的艺术实践异曲同工的艺术成就。他的讽刺人物的喜剧行动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内在的悲剧性的内涵,他透过喜剧性的形象,直接剖析到八股制艺扭曲文人人格的悲剧性本质.(2)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竭尽讽刺之能事,或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矛盾,或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或明嘲,或暗讽,或引人发笑,或令人憎恶,从而将中国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23、简述儒林外史的

25、结构特点。(1)儒林外史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2)这种结构表面看来缺少主干情节和中心人物,实际上是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将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制艺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个主旋律上,因而达到了结构方式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3)作者对儒林外史的结构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其第一回“楔子”和最后一回“幽榜”首尾呼应,对全书的要旨和是非提出设想和总结,是全书的题旨所在。中间共分三个部分,与首尾两回遥相呼应,完美实现了用松散的结构表达八股制艺扭曲士人人格的艺

26、术理想。24、简述曹雪芹的家世和个人的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1)曹雪芹少年时期生活在声势显赫的贵族官宦家庭,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使他对贵族家庭的生活有了极其丰富的感性了解,并对其腐朽本质有着亲身的体验。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生活基础.(2)家庭的败落和以后的困顿生活,使他深刻体察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并对社会和人生的真谛有了本质的了解。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思想根源.(3)他的家庭不仅是“百年望族”,而且是“诗礼之家,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藏书家和刻书家,与当时著名文人都有过交往。这种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是他创作红楼梦的文学保证.25、简述贾宝玉的悲剧形象在贾府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27、1)在贾府的后代中,贾宝玉本来最有条件成为重振家族的人物,然而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形象的悲剧性质。(2)贾宝玉与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背道而驰的东西,虽然对于他个人来说,体现了他作为社会新思潮和新气象人物的资格,但对封建家庭和社会来说,却承担不起重振家族重任,仍然是后继乏人的象征.(3)对贾宝玉来说,虽然他拒绝了家庭给自己规定的生活道路,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生活道路,他最初积极用世的美好愿望也就成了虚幻的泡影。26、简述清代戏剧创作的三种流派及其代表作家。(1)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

28、2)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将讲求戏曲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27、简述李玉的戏剧创作。(1)李玉的代表作是号称“一人永占”的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和与人合撰的政治时事剧清忠谱.(2)代表其戏剧最高成就的是他入清后与叶时章、毕巍、朱素臣合作的清忠谱。以同情和赞赏的态度描绘了市民关注现实政治的热情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充分考虑到舞台演出的实际,使剧本的思想表达、人物塑造和场上的演出效果融为一体。28、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特色以及对其理论的体现。(1)李渔强调剧本创作要适合场上演出的目的,是为了

29、突出戏曲为市民阶层服务的娱乐消遣功能。因此他的剧本创作将戏曲的娱乐和消遣功能放在首位.(2)他的剧本充满了喜剧色彩。大多情节曲折、关目新颖、引人入胜,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好地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理论主张。比如他的代表作风筝误、比目鱼、奈何天都是如此。(3)李渔的喜剧作品善于使用偶然性、意外性,以及冒充、误会、错认、逆转等艺术手法,使关目情节出人意料、变化莫测,常使观众被剧中悬念吸引,同时又被作品无处不在的幽默、滑稽和诙谐所陶醉,真正得到了娱乐的享受。29、简述长生殿的题材渊源。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所以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就一直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

30、。(1)除了正史以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等均有零星记载.(2)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自此出现了宋代乐史的小说杨太真外传及元代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雨、明代吴世美惊鸿记、屠隆彩毫记等诸多戏曲作品.(3)文人诗文中以李杨故事为题材或典故者更是不胜枚举。30、简述长生殿主题思想。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实际上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1)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祸福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诫来世。(2)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边场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欲,宣布“情缘总归虚幻,促使沉迷

31、情海者“蘧然梦觉。(3)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31、简述桃花扇结构艺术的特点.孔尚任通过桃花扇完成了他对中国古代戏曲结构艺术新的探索.(1)以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侯、李两条线索南北交叉,疏密相间,写出南明王朝的覆灭历史.虽然情节起伏多变,结构上却能浑然一体,不枝不蔓。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2)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局的主线。作者以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诗扇记录着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同时又是剧情发展的航标。桃花扇被置于戏曲结构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位置上,并用来作为剧本的题名,可见孔尚任独特的艺术匠心。(3)以

32、中介人物作为连接正邪双方的纽带。作者巧妙的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把几乎是截然对立的双方联系起来,解决了该剧艺术结构处理的一个难题。32、论述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的关系。聊斋志异主要描写鬼狐灵怪故事,但却表现了清初社会人们普遍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其中既表现出与明末文化思潮的衔接,又明显显示出清代文化思潮的变异.(1)是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肯定个人情欲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爱情仍然是清初部分文人和市民的潜在心态。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这种心态的形象反映。聊斋志异强调了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2)反映了清代经世致用的思潮:蒲松龄认为那

33、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都是对生活有害的,应当坚决制止。如崂山道士、黄英等。在对待科举考试的态度上,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激烈抨击八股考试不注重实效,考不出考生真实水平这一弊端。在政治方面,作者的求实思想反映为对有公理、讲公道的公平政治的追求。(3)将主情浪漫和经世致用交融并汇,达到对二者的超越.(4)感伤的情怀。全书的总体风格和氛围主调中,阴森森的鬼蜮世界与捉摸不透的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总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33、分析聊斋志异的写作笔法的特色。聊斋志异写作手法的特色是用传奇笔法,表现志怪题材,而在这两方面都对前人有所超越。(1)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在内容的

34、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取得了新的成就。(2)唐传奇在写法上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了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所谓“传奇手法.聊斋志异艺术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3)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其次是环境描写。如田七郎中,环境描写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三是心理描写.如青凤写青凤追求爱情而又羞涩胆怯的

35、心理,颇有惟妙惟肖之妙。此外,如辛十四娘、王贵庵、聂小倩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34、试分析儒林外史中两组对立人物的意义。(1)吴敬梓生活的清代康乾时期,随着理学地位的逐渐巩固和八股制艺的强大控制力,文人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与皇权对抗,保持群体独立人格的锐气和动力,(2)吴敬梓属于那些没有失去自我,期盼恢复文人群体自尊和优越感觉的个别文人.出于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和追崇,对文人群体人格复归的强烈愿望,使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3)一边是以王冕为代表的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可惜的是,他们并非当时文人生活的现实写照,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

36、体化身。(4)另一边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丑类。吴敬梓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儒林群丑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35、分析红楼梦如何揭示以家族悲剧为代表的社会悲剧。(1)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2)作者将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第四回借门子之口,以“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他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一损俱损,一荣皆荣。预示出官僚政治从腐败到衰败的必然结局。(3)作者揭露出贾府荣华富贵表面之下掩盖的无法治愈的痈疽。作者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奢侈和荒淫又是

37、难解难分的,贾府上下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你争我夺、勾心斗角.(4)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36、分析红楼梦对儒家传统思想的质疑。(1)儒家思想的突出要点在于一方面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2)这种特性对社会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其积极作用却是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3)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贾府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作者肯定的青年女子的不幸

38、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迎春的逆来顺受,薛宝钗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族,林黛玉的悲剧也有被儒家文化浸润而难以自拨的原因。37、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1)红楼梦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传统而又突破了它那自然主义的写法。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失真写法。努力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以生活中可能有和实际有的方式去描写,为其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达到了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如成功塑造了王熙凤这个典型人物。(3)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也取得了极为

39、成功的经验。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无论是情节场面的进展,还是人物的性格交代,红楼梦的作者都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限知叙事的方式.如以几个不同人物的视线来观察同一事物或人物,使读者获得更立体的印象,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评价。在处理全知和限知叙事的关系上,精彩地以局部的全知叙事与整体的限知叙事完美地统一起来。如作品的心理描写:主要人物用全知心理描写,众多一般的人物用限知心理交代,两者合理地编织在一起,成了互通有无、水乳交融的艺术组合。(4)红楼梦展现了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族为圆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纵的方面,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为

40、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的上下左右联系形成一条条经线。横的方面,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线,金陵十二钗及其他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相互关联,每一事件和人物如同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联系着各种矛盾和人物.38、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1)桃花扇的内容是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抒发历史兴亡和人生空幻的感慨,为后人提供历史与人生的借鉴。(2)从剧本的表层看,作者写作该剧的目的是要说明“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为此,他在充分

41、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又加以点染虚构,将侯、李二人的爱情悲欢离合置于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社会环境中,从中揭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3)与清初那些有识之士相同,孔尚任也将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归罪于马世英、阮大铖等“魏阉之余孽”,同时也把他们安排为剧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他们出于自己的私利,迎立福王朱由崧为弘光皇帝,却唆使朱由崧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自己趁机大权独揽,党同伐异。当清兵南下时,他们或跑或降,还指使江北四镇同室操戈,致使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壮烈殉国.他们制造了侯、李二人的爱情悲剧,而二人流离失所的命运,只是天下人受到马、阮权奸迫害的一个缩影。(4)然而作者并不想把对这伙权奸的

42、指斥作为剧本的最终旨归,该剧的立意深度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按照一般的套路,马、阮一伙的不得善终和侯、李二人的最终团圆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作者抛弃了这样一个平庸结局,而是以二人的彻悟出家来作为他们对劫后重逢之后最终的人生道路选择。这样的结局,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来体会人生的意义:人在命运面前的被动和无奈,是永远无法改变和难以逃避的.使剧作具有更为深入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5)从现实上看,桃花扇的思想旨归表现了清初文人在阅尽社会政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心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的心态的反应.从而揭示出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