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窦娥冤》教案-3.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4055715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教案-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窦娥冤》教案-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窦娥冤》教案-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窦娥冤》教案-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窦娥冤》教案-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关于窦娥冤教案三篇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 篇篇 1 1课型课型 教读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 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2 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3 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赏读法讨论法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多媒体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

2、,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二元杂剧与关汉卿:二元杂剧与关汉卿:(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

3、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窦娥冤属旦本。(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

4、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4)宫调:乐音七声:宫、商、角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5)套数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 10 支曲子。(6)曲词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

5、、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7)宾白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8)科介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二)作者关汉卿(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

6、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 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2)关汉卿散曲中,像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篇极端张扬自我、追求个性自由的宣言书: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宿柳。

7、(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撅竹,打马藏图;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楼、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会玩府游州!(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g、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

8、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三、检查预习:三、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四、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启发: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一、

9、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节选部分情节结构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1)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2)词语玩味:没来由:这三个字更贴近窦娥的身份,虽是

10、口头白话,但比“莫须有”之类的文人白话更能突出窦娥的大屈大冤,“没来由”对于窦娥是清白无辜,对于官府,实际讽刺,诬陷可以得逞,王法,还有什么尊严?不提防:窦娥纵然再小心再谨慎,也难以提防歹人的暗箭中伤,可见世道的险恶。动地惊天:窦娥自知在人间已没有可以伸冤处,希冀天地能感应,还自己一个清白。弱者的无奈,反映出了人间的黑暗,“动地惊天”可说是戏文之眼,也会后面的三桩誓愿的实现埋下伏笔。(3)讨论:有人说窦娥的“鸣冤”反映了一个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样看?窦娥的“鸣冤“不是哀婉的哭泣,起句便发起了对黑暗势力的冲击,有动地惊天的舞台效果,创制了一种特有的气氛愤胜于悲,悲中透出不屈和刚烈。“顷刻间游

11、魂先赴森罗殿”,这是窦娥在临遭极刑前的最真实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不单是一个弱女子的恐怖心理,更包含着巨大的悲痛,不甘蒙冤受屈的多种情愫,让观众心中更有一种复杂的伤痛心绪。3、阅读“滚绣球”教师范读这支曲子。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12、!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三、阅读第二场三、阅读第二场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师生活动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窦娥冤 语文教案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 篇篇 2 2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1.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2.开头窦娥对天

13、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3.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学法点睛】诵读、探究。【知识积累】【知识积累】(一一)有关元杂剧: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

14、少年女角色)四类。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二二)有关作者,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

15、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 60 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三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姑欲嫁之,终于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

16、枯旱三年。(汉书 于定国传)(四四)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楔子()窦娥()嫡亲()亲家()撇下()看觑()薄面()斟酌()隅头()孛老()勒杀()绣闼()怕不中()i 的()?()亲眷()羊肚儿()知契()症候()j

17、惶()祗候()呕吐()孽根()亢旱()刽子手()埋怨()前合后偃()罪愆()盗跖()古陌荒阡()2.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白话,其中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请辨析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1)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2)这早晚窦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痴()()(3)当骂呵,则处分几句()()(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5)不堤防遭刑宪()()(6)行动些,行动些()()(7)谁敢合毒药给你 只合把清浊分辨()()(8)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9)是什么主意()()(10)嘱咐他几句话咱()()(11)念窦娥尸首不完全()()(12)尸骸上烈些纸钱()()(13)你还有甚的

18、说话 那有这等说话 不知亢旱三的说话准也不准()()(14)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15)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16)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3.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外 云 净 科 唱 卜儿 鲍老儿倘秀才 叨叨令 正旦正宫 滚绣球A./(12)B./C./D./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 篇篇 3 3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巩固学生元杂剧知识及对古白话的理解。2、培养并提高学生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3、赏析、理解窦娥冤主题,人物形象及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4、赏析,把握窦娥冤戏曲语言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教

19、学重点 1、把握窦娥人物形象及意义。2、品味关汉卿本色的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导析法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 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2、通过诵读、对比,把握语言特点。教学用具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回顾导入1、导语设计:上一节,我们已经讲解了元曲特别是元杂剧的有关知识,并且让大家预习窦娥冤,下边检查一下上节知识掌握及预习情况。2、习题元杂剧知识 典故掌握 古白话理解三、讲解新课作者与背景窦娥冤剧情梗概(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解题、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点鉴赏分析1、整体把握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本折线索(冤

20、)及感情变化(怨悲恨)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2、具体赏析戏曲语言,人物形象赏析(问):窦娥身上最光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场面,哪些唱词中?(生答):略分析第一场面,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分角色朗读第三场面,继续赏析语言,人物形象点拔第二场面,把握窦娥善良美好心灵(问):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答):略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继续探讨作品主题。通过课堂练习,继续把握语言特点对比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唱词。总结本剧(关汉卿)语言特点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继续探讨作品主题。思考讨论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

21、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举夺魁。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色阴暗,寒风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得团圆”。比较金锁记与窦娥冤的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谈谈你的感想。四、总结1、窦娥形象及意义(作品主题),学习其美好品质。2、语言特点3、艺术手法4、读书、写作指导五、作业1、背默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2、思考讨论作者在第一场面安排窦娥指天骂地,为何又在第三场面靠天地来显示其冤情?谈一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窦娥冤关汉卿冤怨 悲 恨(反抗)(善良)(反抗)现实 浪漫控诉、歌颂、表达愿望课堂练习: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中几段唱词,回答下面问题。窦娥冤: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西厢记: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烛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思考: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通过唱词分析,关汉卿与王实甫各属哪一流派?2、试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各自的语言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