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注册测绘师案例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5524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案例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GNSS大地测量1。基准站选址要求:1)地质条件:站址基础坚实稳定,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易于长期保存。2)观测环境:多路径效应大于200m;卫星高度角10以上;远离电磁干扰区200m以上3)依托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及可靠的供电4)站间距离:国家100200公里,区域厘米级小于70km;城市不超过50km5)网形结构:站点的分布必须结合xx市形状,充分考虑网形结构的稳固和站点的均匀分布2.基准站基建工程完毕应提交哪些资料?1)基准站设计方案,包括整体式样、观测墩结构、观测室结构、管线、排水、安防等专项设计,施工方案、经费预算等。2)基准站基建工程报告,包括施工概括、经费使用、建筑

2、结构图、竣工地形图等。3)测量标志保管书.3.系统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数据处理功能:接收来自各基准站的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分析系统运行监控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网络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对用户进行登记、统一管理、用户验证和收费管理等4、述国家各等级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B220212008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组成,它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我国三维、动态的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其精度指标如下:坐标年变化量(mm/a)相对中误差(精度)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地心坐标分量中

3、误差mm水平分量垂直分量1108士05土20士30一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家一等水准网的结点处。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其精度指标如下: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应尽可能布设在三

4、、四等水准路线上。三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其精度指标如下:四等大地控制网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其精度指标如下:等级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相对中误差相邻点间距km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二等土50士10050三等土100士20020四等土200士4005第二部分:GPS控制测量-必考题1、大地控制网的布设(重点)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埋设标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等环节。建立GPS控制网工作流程可分:技术设计、选点和建立标志、仪器检校、野外观测、基线解算、成果检核、网平差、技术总结。技术设计:包括收集资料现场查勘图上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内容.提交成果

5、:技术设计书、控制点成果(点之记、控制点网形)、外业观测手簿、观测数据处理成果、专业设计书、技术总结。2、GPS控制点点位选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距离不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多路径);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地面基础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3、卫星误差及其改正:与卫星相关:卫星钟差、卫星星历误、差相对论效应、SA与传播途径相关以及与接收机有

6、关的因素: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接收机钟差其它: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机和硬件造成的误差、GPS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影响、数据处理软件影响4、提高GPS网可靠性的方法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数);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保证每个测站至少与三条以上的基线相连(网形);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变数不大于6条.5、提高GPS网精度的方法对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同步观测;在全面网之上布设框架网;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边数不大于6条引入地面观测值联合平差。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若要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则需在布网时,选定准点数量应尽可能多,且在网中均匀分布,还要保证部分点

7、分布在网的四周。6、GPS基线质量控制的指标单位权方差因子(参考因子)数据删除率(越低越好,同一时段内观测值的数据删除率,不得超过10)RATIO、RDOP、RMS;重复基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7、GPS数据处理流程及GPS平差步骤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平差(提取基线向量-三维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联合平差-质量分析)8、GPS观测的成果检核计算题1)、测量的精度标准: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估算用下式表示=式中: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d相邻点间距离,mm。2)、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国家控制网(B级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级以下各级GP

8、S网基线处理)以及城市控制网测量,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两相比较应满足下式的规定:ds2-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实际平均边长)按R.A Sany提出的观测时段数计算公式:式中,C为观测时段数;n为网点数;m为每点设站次数;N为接收机台数。故在GPS网中: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多余基线数:根据(6.3)式,对于由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图形中,一个时段包含的GPS基线(或简称GPS边)数为:但其中仅有N1条是独立的GPS边,其余为非独立的GPS边。当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数N3时,同步闭合环的最少个数为第三部分:国家高程控制网1、建立高程控制网的方法(重点)高程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

9、、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一、二、三、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的图根高程控制和山区以及位于高建筑物上平面控制点高程的测定。2、简述国家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B22021-2008国家一等水准网: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实现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精度传递。布设考虑地质构造.闭合成环形,并构成网状。环的周长在我国东部不超过1600km,西部地区不超过2000km.国家一等水准网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5年。0.45mm,1。0mm,DS05,0.5米,1.5米国家二等水准网:国家一等水

10、准网的加密,在国家一等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环形。国家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地和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国家二等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1.0mm,2。0mm,DS1,1米,3米三、四等水准网三四等水准网是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进一步加密。三等水准路线一般应构成环形,闭合于高等级水准路线间。四等水准路线应闭合于高等级水准路间或形成支线。三、四等水准测量应根据需要进行布测、复测或更新.3.0 mm6。0 mm5。0 mm10.0 mm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重点)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埋石、观测、数据处理等过程。技术设计:实地踏勘形成布网方案

11、;选择作业方法、精度等级、作业要求等技术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数据处理:二等观测高差中按规范要求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和日月引力改正。三等观测高差中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提交成果:技术设计书、埋石工作技术总结、水准观测数据及成果、数据处理资料、高程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网图、高程成果)、技术总结、图表、检查验收报告4、简答: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包括:1)仪器误差: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

12、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3)观测误差:指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4)客观因素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为了减弱这些误差,作业应注意:1)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个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2)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3)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4)往返测应沿着统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5)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通过改正数方法予以削弱。第四部分、大地水准面精化1、简述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按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

13、T 237092009)规定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如下: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似大地水准面的分辨率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采用的等角格网间距表示。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相应规定要求.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分别以满足1:5万、1:1万和1:5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制为基本应用目标,其分辨率和精度的确定以不低于图根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基本等高距的110)为最低精度2、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

14、。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目的是综合利用重力资料、重力场模型与GNSS水准成果,采用物理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应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区域性精密似大地水准面.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原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计算主要有以下方面:a。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NSS测量、水准测量数据处理得到高程异常控制点的GNSS大地高和正常高,按照公式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b。利用收集到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c

15、.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d。根据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一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e。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点与对应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格网重力异常参考重力模型DEM数据融合技术拟合后似大地水准面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移去-恢复法3、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其技术要求如下:级别似大地水准面精度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国家士03061515省级01士0355城市00525254、简述高程异常

16、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及测量精度。(重点)何为高程异常点:大地高由GNSS测定、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测定的大地点,也称GNSS水准点.布设原则:均匀分布区域。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的地形类别区域。新埋天线墩,利用已有检查该点,结束后上交选点工作总结、选点图、点之记、搜集的各种资料等测量精度: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5、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是通过一定数量分

17、布均匀的高程异常控制点来实施的,这些高程异常控制点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称为高程异常检验点.2)检验点布设原则:分布均匀,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检验点间距及个数:国家300km, 200个;省级100km, 50个;城市级30km, 20个。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在利用旧点作为检验点时,应检查检验点检验点的测量精度应不低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高程异常控制点的测量精度。检验点的外业观测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高程异常控制点的测量要求一致。3)检验点数据处理:按照规范要求处理GPS数据和水准数据;计算检验点的实测高程异常。4)精度评定:检验

18、点高程异常与其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6、结合案例简述实施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主要工作,需要上交的资料.1)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工作主要包括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两个方面:外业工作包括:选点埋石、水准测量、GNSS观测、重力测量、外业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归档;内业数据处理:包括水准数据处理、GNSS数据处理、加密重力数据处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NS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计算、数据处理成功整理与归档。2)成果上交。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应采用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验收合格后上交成

19、果,包括:技术设计书、数据处理方案、GNSS观测数据及成果、水准观测数据及成果、高程异常控制点成果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果、技术总结、精度检验报告、检查验收报告等.1、坐标转换原理及方法、计算流程(重点)原理方法:选择适当(具有一定密度且分布均匀)同时拥有两种坐标系坐标的重合点,采用适当的坐标转换模型计算两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再通过坐标回代求得所求坐标系的坐标成果.坐标转换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整体转换法(2)分区转换法:各分区之间相互重叠一部分重合点并重复使用以求取转换参数。计算流程: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确定坐标系转换参数计算

20、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一、数据库案例1、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内容。大地测量数据库由大地测量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大地测量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高程控制网数据、重力控制网数据和深度基准数据及其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大地测量数据库分为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2、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数据组织1

21、、大地测量数据组织:观测数据: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元进行存储。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文档资料:按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元存储。3、大地测量数据检查:包括数据正确性检查、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逻辑关系正确性检查等.4、大地测量管理系统: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查询分析、数据维护、安全管理等。5、建库技术路线: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与建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安全设计等.第五部分:工程地形图测绘案例-必考题1、技术流程:接收任务,资料收集,技术设计,基本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

22、碎部点采集,地形图编绘,资料检查与验收,技术总结,成果提交。2、图根控制外业流程精度: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大于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等高距1/10.方法:图根导线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野外踏勘、布点;导线测量;平差计算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野外踏勘、布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3、碎部测量(重点)测出地物的外轮廓特征点或测出该地物的中心坐标,以及测出地表坡度变化处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是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通常称为碎部测量。方法:全站仪测图或RTK测图步骤:野外踏勘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

23、外业采集-内业成图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精度:a、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图上):一般地区不超过0.8mm,城镇不超过0。6mm,水域不超过1.5mm,困难地区放宽50%。b、细部点坐标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平面5cm,高程2cm),一般建筑物(平面7cm,高程3cm)4、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要求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2)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3)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

24、行检查。4、简述地形图的基本内容(重点)4。1 地形图的三要素1)数学要素:坐标格网、成图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等称为地形图的数学要素。2)地理要素:图幅内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是地形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 (1)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境界、地貌、注记、水系及附属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植被与土质等九类(2) 表示方法:地物有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主要有4种: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12基本等高距);助曲线(14基本等高距)。(3)图内注记要素:即地形图内的各种说明注记、地物注记3)辅助要素:即地形图的各种装饰,如图名、图号、比例尺、

25、外图廓、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测图方法、测图日期、测绘单位、三北关系图、图幅接合表等。4。2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征有:同一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因此平距与坡度成反比。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可以局部中断。4.3 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等高距愈小则图上等高线愈密,地貌显示

26、就愈详细。等高距愈大则图上等高线愈稀,地貌显示就愈粗略。等高距的选择必须根据地形高低起伏程度、测图比例尺的大小和使用地形图的目的等因素来决定。5、计算题:计算六边形地块面积。(x1,y1),(x2,y2),(x3,y3),(x4,y4),(x5,y5),(x6,y6)首先平移原点,然后:S1=(x2+x1)*(y2-y1)/2、S2=(x3+x2)*(y3-y2)/2S6=(X6+X1)*(Y1Y6)/2、S=abs(S1+S2+S3+S6)6、质量检查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作业组100的过程检查,检查包括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

27、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1)检验样本以幅为单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2)成果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5个, 其中,数学精度包括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3个质量子元素。(3)成果检验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核查分析、实地检查、实地检测等方法。对于采用数字地面测图方法测绘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学精度的实地检测形式一般为每幅图选取2050个点,采用散点法按测站点精度实地检测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每幅图选取不少于20条边,采用量距法实地检测相邻地物间的相对误差。平面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随机选取的明显地物点。第

28、六部分:工程施工控制测量部分1、隧道施工控制流程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探、选点埋石、方案设计。选点埋石: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要通视至少3个定向点。基线一般要求300500m若小于该值,应设强制对中装置。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双频GPS接收机6台套,数字水准仪2台套.观测方案:平面控制采用GPSC级网观测,截止卫星高度角10度,同时观测卫星数大于等于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大于等于6,观测时段大于等于2,观测时长大于等于4h,接收频率30s。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

29、转点观测.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2。0m,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计小于等于5。0米,视线高度为三丝能读数,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大于等于3次。(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2、最终提交成果包括:1)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3)控制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网计算及成果资料;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3、施工控制网的一些特点。与测图控制网相比,其精度要求高,控制点的密度大,控制范围小,受施工干扰大,使用频繁,控制网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一致,投影面与工程的平均高程面一致等;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相比,在精度上不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GPS数据处理时,

30、一般采用一点一方向进行约束平差.抵偿投影面的选择:应选择测区的平均高程面作为抵偿坐标系的投影面。隧道工程测量(1)、控制:注意隧道控制网的布设(2)、联系测量(3)、贯通测量类别两井挖洞口间长度km贯通误差限差mm横向L41004L81508L10200高程不限70注:作业时,可根据隧道施工方法和隧道用途的不同当贯通误差的调整不会显著影响隧道中线几何形状和工程性能时其横向贯通限差可适当放宽l1.5倍.第三部分、施工放样测量了解1、施工放样的任务施工放样的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对于相当多的工程,施工规范中没有具体

31、的测量精度的规定。必须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允许总误差的大小,采用“等影响原则”、“忽略不计原则”等,在测量、施工、施工制造几方面之间进行误差分配,以确定测量工作的最大允许误差从而根据它来制订测量方案。2常用的施工放样方法1)直接放样方法(1)高程放样:水准仪法放样、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放样;(2)角度放样:经纬仪或全站仪放样;(3)距离放样;(钢尺、测距仪)(4)点位放样: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直接坐标法(GPSRTK法);(5)铅垂线放样:经纬仪(全站仪)+弯管目镜法、光学铅垂仪法、激光铅垂仪(投点仪)法. 2)归化法放样首先采用直接放样法确定实地标志,再对放样

32、出的实地标志进行精确测量,求出实地标志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然后根据偏差将其归化到设计位置.3、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 RTK放样有何异同?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之间必须通视,若其放样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视距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在高精度的放样时,如毫米级精度,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具有良好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5cm精度),利用GPS RTK具有很好的优势。第七部分、竣工测量案例1竣工测量的任务竣工测量主要是实测建设工程的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建筑面积,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注建筑物与规划控制条

33、件地物的距离,标注建筑物与道路红线、规划红线、用地界线等的关系.2、竣工测量方案设计任务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设计方案(测量仪器类型、数量、精度指标及校准检定要求,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竣工图分幅、编号、比例尺及图例、符号等、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竣工图的内容、精度要求和作业技术要求、对竣工图各项注记及其他要求、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有关附录3竣工测量的内容验收测量包括:楼高度测量、竣工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办公楼建筑

34、面积测量。4 竣工地形图与一般的地形图所表示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竣工地形图除了地理要素(建构筑物、管线、交通等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独立性地物、房屋、街巷等)还要1)、标注建筑物各条边的尺寸,建筑外围与邻近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2)、竣工建筑物与用地红线、道路规划红线、电力规划线等规划控制线的尺寸,3)、其中街区单元的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4)、应标明所有地物的性质、用途,并应加注记说明;5)、主要道路中心在图上每隔5cm 处和交叉、转折、起伏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6)、各种管线的检修井,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的杆(塔),架空管线的固定支架,应测出位置并适当测高程点.5、 竣工地形图精度要求

35、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地物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可分成3类,即主要建(构)筑物、次要建(构)筑物、其他地形与地物.因竣工测量的主体是竣工建筑物,其碎部点的测量精度应提高到图根点的精度5cm(即1:500地形图的图上0. 1 mm).其他地形、地物不作为竣工验收的主体其测量精度满足1 :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精度即可.次要建(构)筑物的重要性介于竣工建筑物和配套设施之间,其测量精度定于两者之间较为合适。如果次要建筑物中涉及与验收建筑物有退缩尺寸要求的,其测量精度应与验收建筑相同。建筑物的条件点测量可采用双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导线联测法和GPS RTK 法等。6、竣工测量成果的整理归档一般应包括

36、如下内容:(1)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2)竣工测量观测、计算资料;(3)竣工总图、专业分图、断面图;(4)细部点成果表;(5)仪器检定和检校资料;(6)检查报告,验收报告。第五部分、变形监测1、变形监测的频率1)施工过程中的观测频率(1)根据施工进度,编制观测日历,按计划进行。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种观测周期;(2)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可根据荷载增加的进度进行。从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当荷载增加到25时观测一次,以后每增加15%观测一次。(3)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要求在停工和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2)建筑物使用期间的观测频率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

37、度大小而定,通常频率可小一些。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及一年等不同的周期。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第一年观测34 次,第二年23 次,以后每年观测1 次,直到稳定为止。2、观测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观测人员相对固定.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3、预警要求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1)。 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2)。 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3)。 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4、点

38、位布设 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区域之外稳固可靠的位置。每个工程至少应有 3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 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监测断面一般分为:关键断面、重要断面和一般断面。需要时,还应埋设一定数量的应力、应变传感器5、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设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和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39、6、分析方法包括:1)作图分析: 2)统计分析: 3)对比分析;4)建模分析:7、变形分析几何分析:确定变形量的大小、方向及其变化,即变形体形态的动态变化。 物理解释:确定引起变形的原因 8、成果表达主要包括用文字、表格和图形等形式进行表达,也可采用现代科技如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表达。9、提交资料包括:1)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2)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4)仪器的建校资料;5)原始观测记录;6)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7)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8)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9)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10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

40、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倾斜、绕度、弯曲、扭转、震动、裂缝等的测量,还包括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的监测,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的监测.11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观测; (2)精度要求高,对不同的任务,变形监测所要求的精度不同;(3)综合应用各种观测方法;(4)数据处理要求严密;(5)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第六部分、地下管线探测案例(增加的案例)1地下管线探测的流程(1)踏勘。 (2)方法技术的选择。(3)管线定位。(4)点位测量。(5)资料整理及编制成果图件。2、地下管线图测量内容,包括管线线路、管线附属设施和地上相关的主要建(构)筑物等.3地下管线探测的特

41、点(1)地下管线的环境复杂.(2)地下管线种类繁多,由管线所形成的物理场的种类和变化较大。(3)地下管线探测要求仪器具有连续追踪及快速定向、定点和定深的能力,同时要求在工作现场作出准确的解释。(4)仪器应具有足够的探测深度(35 m),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4地下管线探测的方法:明显管线点实地调查、隐蔽管线点探查、疑难点位开挖5成果整理与提交(1)技术设计书,附仪器一致性实验报告、仪器检校资料.(2)外业原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和图件.(3)控制点成果表、管线点成果表、管线图、断面图数据光盘.(4)成果验收报告及精度统计表。(5)技术总结报告、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6、地下管线

42、探测精度:a、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平面位置限差:0.10h;埋深限差:0.15h.(式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cm,当h100cm时则以100cm代入计算);b、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相对于邻近控制点):平面5cm,高程3cm;c、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建筑物、相邻管线以及规划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7:质量控制每个工区必须在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中,分别按不少于总数5的比例,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重复探查,检查管线探查的数学精度和属性调查质量。每个工区应在隐蔽管线点中,按不少于总数1的比例,且不应少于3个点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检查管线点的数学精

43、度.8、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1)地下管线图库和地下管线空间信息数据库;2)地下管线属性信息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子系统;4)管线信息分析处理子系统;5)扩展功能管理子系统.第七部分、地籍测绘与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1、简述来制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整体工作分为: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制作、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数据编辑、面积计算、成果数据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八个环节2、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是:各级行政界限、地籍平面控制点、宗地界址点和界址线、地籍编号、道路与道路名称、门牌号、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名称,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地类号,宗

44、地面积。3、在界址点、线的调查过程中,须由本宗地和相邻宗地的使用者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址,由双方指界人在界址表上签字盖章。凡共用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界址均由双方认定签字盖章。单位使用的土地、须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个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户籍簿。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及委托书。4、地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与图根控制测量两部分工作。基本地籍图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和基本地籍图编制两部分工作。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实施两部分工作

45、。宗地图编绘: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可调节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宗地图的制图标准依据相关的地籍图图式。面积计算:一般以外业实地测量的界址点坐标为依据,采用规范或技术要求的计算方法。界址线边长的计算结果以米为单位,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而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成果质量检查:包括地籍图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1)技术设计书;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成果;3

46、)基本地籍图;4)宗地图;5)界址点成果表;6)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6、地籍控制测量包括首级控制、加密控制和图根控制。主要要求如下:首级控制:要求和国家控制网联测,平面控制点分为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和一、二级平面控制点。其基本精度为:四等网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四等以下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加密控制网:一、二级导线和GPS E、F级网。控制点的平均距离为200-300m。图根控制:可采用导线测量和GPS.施测一、二类界址点应布设一级图根导线,施测困难地区的二类界址点可布设二级图根导线.点位密度:建筑密集区平均间距控制在100m以内,建筑稀疏区控制在200m.7、地籍图测绘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包括:界址点、线;地块及编号;宗地或区的编号和名称;土地利用类别;永久性建构筑物;各级行政边界线;平面控制点;道路和水系;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比例尺:城镇地区1:5001:1000,郊区1:10001:2000,农村1:50001:10000测制成果: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方法:地面数字测图法和摄影测量法宗地是地籍的最小单位,是有边界、有确定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土地。宗地图是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