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通用版高考历史经典知识题库通用版高考历史经典知识题库 单选题 1、1940 年,作家理查德 赖特在长篇小说土生子中描述了一个美国黑人的处境:主角别格渴望融入主流社会,但却困难重重。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特意描写了别格与黑人青年扮演“白人官员”的游戏,他们一会儿扮演将军,一会儿扮演美国国务卿,一会儿扮演美国总统。作家的这一描述 A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B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两面性 C表明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 D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 答案:B 解析:小说片段揭示了黑人渴望政治权利的自然流露,但这与黑人生存状况构成巨大反差,由此可见美国的民主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种族歧视的风气与其
2、宣传的民主思想共存,说明其政治具有两面性,B 项正确;小说片段揭示了黑人对政治权利渴望的自然流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体现,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的不足之处,“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与材料主旨不一致,C 项错误,排除 C 项;作家的描述虽具有讽刺意味,但并未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D 项错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是 A先进的技术保障 B稳定的国内环境 C外资的大量涌入 D政府的政策支持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其原因主要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鼓励
3、发展实业的法令,2 属于政府政策的支持,D 项正确;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排除 A;国内环境并不稳定,排除 B;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排除 C。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国内条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根本原因,因此 C 正确,ABD 都是中共诞生的条件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C。4、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是对下列哪一外交政策的体现()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
4、请客”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 10 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A 项正确;中国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排除 BD 项;C 项是在万隆会议提出的,排除 C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5、2020 年中国青年网曾做了如下报道:“回顾实施 15 年来的历程,其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在当前台独挟洋自重、严重挑战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时候,也依然保持了强大的震慑力:台独若敢以身试法,必将遭到严惩!”据此推断,该报
5、道评述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B九二共识 C一国两制 D反分裂国家法 答案:D 3 解析:2005 年颁布反分裂国家法,这一法律颁布之后,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D 项正确;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 1979 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在 1992 年;一国两制首先实施于香港,时间为 1997 年,这都和材料“回顾实施 15 年来的历程”的限定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材料二: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
6、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 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
7、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美两国采用的政体及两位人物在权力或地位上的不同。4 答案:(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内阁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非法定国家机构,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力大 小取决于皇帝无决策权。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皇帝笔录,上传下达,无决策权,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已拆卸”: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不能衔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现象:军阀割据。(3)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有行政权。解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可从废丞相、设内阁及
8、军机处等方面进行回答。(2)根据材料“1911 年的革命”及所学知识可知:旧体制“已拆卸”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现象:结合“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体现的是军阀割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王体现的是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总统体现的是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其权力大小进行对比。所以答案是:(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内阁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非法定国家机构,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力大 小取决于皇帝无决策权。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皇帝笔录,上传下达,无决策权,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
9、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已拆卸”: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不能衔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现象:军阀割据。(3)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有行政权。【小提示】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及西方代议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难度较低。7、一封信件,两份译文 1792 年,英国决定派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以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 培林爵士致两广总督郭世勋信件的形式,将此事通知给中国。材料一为培林爵士信件英文内容直译,材料二为郭世勋上乾隆皇帝奏折所附此信
10、之中译本。材料一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5 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舞作可全权特便代表英王本人调见中国皇帝,深切通过他来莫定两者之间的水久和好。材料二 我本国国王闻得天朝大皇帝八的上素,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二心甲性恐不安。我国王称,恳求天朝太豆豪选风通好,凡有本国的人来广与天朝的人贸场,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饷货丰晶。今太同至命本国官
11、员公举辅国大臣吗吸尔呢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感激不尽。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封信不同译本的理解。答案:理解:郭世勋对译文的修改,表面上折射的是 18 世纪末中英两国交往的礼仪差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和各国交往认识上的差异。18 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广阔的市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处于农业文明的盛世时期,长期闭关锁国,沉醉于天朝上国思想观念中,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工业文明发展潮流毫无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郭世勋修改译文的行为,反映了清政府虚骄自大、故步自封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碍了
12、中国历史的发展。解析:本题要紧扣 18 世纪末中国和西方时代特征去理解中西方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差异,进而分析郭世勋修改译文的行为的本质和消极影响。所以答案是:理解:郭世勋对译文的修改,表面上折射的是 18 世纪末中英两国交往的礼仪差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和各国交往认识上的差异。18 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广阔的市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处于农业文明的盛世时期,长期闭关锁国,沉醉于天朝上国思想观念中,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工业文明发展潮流毫无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郭世勋修改译文的行为,反映了清政府虚骄自大、故步自封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小提示】本题以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 18 世纪末中西方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