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初三化学经典知识题库全国通用版初三化学经典知识题库 单选题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雕琢玉石B丝线织锦 C葡萄制酒D瓷盘破碎 答案:C 解析:A、雕琢玉石,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丝线织锦,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2、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Fe)在氧气(O2)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
2、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2 A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薄细沙 B铁丝(Fe)生锈 C铁丝(Fe)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收集到的氧气(O2)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答案:A 解析:A、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与铁丝能否燃烧无关。A 符合题意;B、铁丝生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没有可燃性,所以铁丝生锈后不能燃烧。B 不符合题意;C、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铁丝不能燃烧。C 不符合题意;D、收集到的氧气的量太少或浓度太低时,铁丝可能不燃烧。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3、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区分开的是()A镁粉、氧化铜粉 BNaOH 溶液、KOH 溶液 C铁片、铜片 DNa2C
3、O3溶液、NaCl 溶液 答案:B 解析:A、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以区分,故 A 正确;B、稀硫酸与 NaOH 溶液、KOH 溶液均能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钾和水,均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 B 不正确;C、铁片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片和稀硫酸不反应,可以区分,故 C 正确;D、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溶液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区分,故 D正确。故选 B。3 4、已知某纯净物 4.6g 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4、)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反应物氧气中不含碳、氢两种元素,故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对于是否含有氧元素,需要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水中的氢元素质量,然后将碳元素质量与氢元素质量的和与该纯净物的质量 4.6g 比较,便可得出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不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该纯净物
5、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因此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8.8g 1244 100%=2.4g,氢元素的质量=5.4g 218 100%=0.6g。因为 2.4g+0.6g=3.0g4.6g,所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根据以上分析,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 B。5、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 4 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 pH 答案:B 解析:正确的实验操作除了能保证实验成功,同时还可以避免发
6、生安全事故。A、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酒精溢出发生燃烧,A 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中,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或玻璃棒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水的密度小,会浮在浓硫酸上面,稀释时放出的热使水沸腾,造成硫酸液滴飞溅,非常危险,C 错误;D、不能直接把 pH 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同时还可能溶解 pH 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D 错误。故选 B。实验题 6、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2)该实验操作
7、的正确顺序是_(填序号)。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5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 5 等份。(3)若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可导致测定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答案:(1)P+O2点燃P2O5(2)(3)偏小(4)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至刻度 1 处 解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故填:P+O2点燃P2O5;(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操作步骤为: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在
8、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红磷充分反应并熄灭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让烧杯中的水倒流回集气瓶中。故填:;(3)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充分反应,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量减少,导致实验测定结果偏小。故填:偏小;(4)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气压降低,烧杯中的水倒流回瓶中。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因此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也约占五分之一,水面上升到刻度 1 的位置。故填: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至刻度 1处。6 小提示:7、用两个注射器分别吸取空气和红墨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然后向内都用最大力气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初始刻度
9、压缩后的刻度 空气 10mL 2mL 水 10mL 10mL(1)实验可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依据是_。(2)该实验还可以证明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依据是_;设计此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答案:(1)空气能被压缩(或空气由 10mL 被压缩到了 2mL)(2)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或在相同条件下,10mL 空气被压缩到了 2mL,10mL 水的体积没变化)空气和水的体积相同,推动活塞的力相同 解析:(1)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空气被压缩,能够向内推活塞,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2)盛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比盛有红墨水的注射器活塞容易推动,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根据控制变量法由于是两支注射器,故应控制空气和水体积相同,手推活塞时力气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