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反思所谓的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使每一位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积累中成长。现在我就我执教的长方体体积的教学中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 从教学效果来看:1、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本节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探索出长方形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的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归纳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主动探索的精神。2、教法与学法: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体会知识的有效生成,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顾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疑:长方体的体积又与谁有关系呢?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三组图形的长、宽、
2、高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再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用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摆出四种不同的长方体并用表格记录每种长方体长、宽、高以及所用的正方体个数与体积大小的关系。然后在观察交流表中数据时同学们发现了正方体的个数与体积的联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二、 教学过程中的所得:1.教学中的收获:学生认知是由猜测、动手实践,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三组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时在交流中发现,当长宽一定时高越长体积越大(3种情况),在小结中,同学们又归纳出只要其中有两个条件一定时另一个越长体积越大
3、。此时,再次通过动手摆不同的四种长方体,通过记录数据观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最后利用多媒体的演示,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既理解了长方体体积的形成过程,又很轻松的掌握了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接着我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长乘宽是图形中的阴影部分,也是底面积,这样既对公式进行巩固,又对长方体.正方体公式的延伸推导出通用的公式:底面积高。2.教学中的有力之举:新的基础教育课改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我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只是一个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如我在教学中推导公式的过程是让学生先看图猜测长方
4、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四种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记录的数据观察交流,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再次通过课件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楚的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3.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课巧妙地设计利用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经验设置悬念,这个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迁移验证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的过程推广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全新教育理念,全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从多角度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三、教学中的所失: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多查漏补缺,成功一定会属于自己的,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放不开,没有达到预设的
5、效果,一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听课紧张;二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探究不深。四、有待改进的措施:教学中生成处理,有待提高,教学中学生操作比较简单,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操作速度慢,还要更多的培养在动手中观察,在动手中思考,在动手中想象,这都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总之,数学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探索的路就宽了,学习方法多样了,学习劲头更足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但也离不开教学这门艺术,作为执教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刘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