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046981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一月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11.2 编制依据11.2。1法律和法规11。2.2标准和规范1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31.3 编制目的31。4 编制原则31。5 编制范围及内容4第二章 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62。1 自然地理条件62.1。1 地理位置62。1。2 地形地貌72.1.3 气候气象92。1.4 水文水系102。2 建设条件102。2.1 交通条件102。2。2 配套条件102.2.3供水条件11第三章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1

2、2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123。2 治理思路16第四章 总平面布置174。1布置原则174。2 平面布局174。3 竖向布置18第五章 项目实施方案195。1 山体裂缝治理195。2 生态恢复方案195。2.1 处理方式确定19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23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265.3 排水工程技术295.4 恢复植被类型选择33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356。1 设计依据356.2 环境保护标准366。3 环境保护范围366。4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366。5 二次污染及环境风险防范386.5 运营期环境影响41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437。1 安全与卫生

3、概述437。2 标准及依据437.3 影响职业安全的有害因素分析447.4 安全技术措施467.5 卫生防疫措施477。6 消防安全措施477.7 安全与卫生管理47第八章 项目组织实施498。1实施原则与步骤498.2项目实施管理机构498。2.1机构职能498.2。2组织机构508.3项目建设的管理518.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1III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项目名称: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性质:新建资金来源:国拨和自筹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计划工期:120日历天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2 编制依据1.2。1法律和法

4、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细则(2005年4月);(7)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1。2。2标准和规范(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2)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

5、技术(GB/T16453。3 200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规范(GB/T503262001);(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拦砂坝标准图集(04J008);(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防洪标准(GB50201-94);(15)湖

6、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湖南水利厅1984年);(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10);(2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 2001);(22)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规范、标准。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1)湖南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TPPCG(2014)329);(2)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承包人建议书;(3)瑶岗仙

7、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1。3 编制目的本治理方案需对现有矿山的塌方、滑坡、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治理与防治措施,然后制造适应植物的生长环境,再种植适宜的植物,恢复矿山原有样貌与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种植的植物能够长期生长。1。4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及规范,服从用户的总体规划,执行各种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2)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安全合理处置区域内废石并进行生态恢复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

8、靠的工艺,确保边坡的稳定及生态恢复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技术成熟、运行可靠、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4)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工程各治理区域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品种,提高措施布设的适宜性。(5)景观协调的原则.本工程生态恢复措施的配置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适地适树”“以人为本”,植物措施的配置应草、花、灌、乔合理搭配。(6)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本工程施工过程开挖的土石方,做到尽可能多的调运得以利用,以减少弃土弃渣占地产生水土流失。(7)治理过程中不新增污染、避免治理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的“二次污染”的

9、原则,即方案的实施尽量不带来新的环境问题。(8)治理过程中规避环境及人员风险的原则,即地形条件,避免在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山体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9)经济实用、易于实施的原则,即根据现有生态破坏现状,提出的方案应投资最少,长期有效且实施过程中易于操作。1.5 编制范围及内容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对矿区内因生产导致的塌方、滑坡及水土流失等现象进行治理,在确保场地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塌方、滑坡及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生态恢复,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程:(1)矿山山体裂缝治理.对矿区山体已形成2条山体裂缝进行治理.在裂缝处挖槽,深50cm,左右宽30cm,采用小而细的沙壤土或

10、石渣填塞裂缝至槽底,后用三七灰或砼土填压槽口,填压后需整平地表,防止雨水汇集于裂缝处,裂缝治理.(2)生态修复治理对A、C区域内废石堆边坡进行修整处理,将松散废石转移至区域底部,并对底部废石进行修整,修筑挡墙,确保边坡稳定。A区域、C区域西侧上部区域、C区域中间区域、C区域东侧区域挡墙以上高差每上升15m设置一道生态袋,生态袋内种植爬藤植被.C区域西侧下部区域,则进行场地修整,调整边坡坡比不大于1:2,边坡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及三维网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3)排水工程对C区域中下部坡度较缓区域进行场地平整,并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网格梁设过水面,可有效导排雨水。A区域及C区域底部设排

11、水沟,导排雨水,顶部设挡水墙、截水沟,截流雨水,避免雨水冲刷坡面。(4)其他配套工程修建相应的施工道路、建筑等配套辅助基础设施。第二章 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2。1 自然地理条件2。1.1 地理位置宜章县位于东经1123711320,北纬24532541之间,地处湖南省南端,东邻汝城县、广东乐昌市,南邻广东乳源县、阳山县,西接广东省连州市、湖南临武县,北接郴州市北湖区、资兴市,全县边境长392公里,其中与广东交界长达225公里,古称“楚粤之孔道”。瑶岗仙镇位于宜章县县境东北部,海拔高度623米。距县城47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9万人。镇政府驻上坪坳。通公路。辖建新、永红2个居委会和瑶岗仙

12、村委会。瑶岗仙镇企业有钨矿、炼砷厂等。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之一,建有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瑶岗仙钨矿。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下图: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2.1。2 地形地貌宜章县境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个方向向中部和东部倾斜。东面长策乡仙鹅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骑田岭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为境内最高点.南部莽山一带一般都在海拔700米以上,高于1000米的山峰有106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5座,山势陡峭,深谷幽暗。西北和东北部的山地海拔一般都在600米以上,高于1000米的山峰有35座,其中高于1500米的山峰有10座.中部

13、以丘陵低山为主,岗地平原次之,海拔一般都在500米以下。东部海拔200400米,最低点是东面的栗源镇老坪山村高车,海拔155米,为境内最低点。最高与最低点相比,高差1747.3米,全县地形平均比降44.2。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系纵横,溪谷交错,地表切割破碎,山地、丘陵、岗地、平原俱全。根据1984年农业区划调查报告:全县山地面积185。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7。68;丘陵面积80。52万亩,占25。04%;岗地面积17。37万亩,占5。41%;平原面积32.95万亩,占10。26%;水域面积5。18万亩,占1.61%。各类地貌分布,大体上是从南、北部向中部,从西部向东部,形成中山中低山低山

14、丘陵岗地平原的逐级过渡,具有山地丘陵面积大,岗地平原面积小的特点和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呈阶梯状分布的规律.地貌有物质组成按成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面积242。4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5.43%,其中石灰岩面积146.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45。64;红岩面积30。76万亩,占9.57;砂岩面积32。03万亩,占9。97;第四纪松散堆积物面积32。95万亩,占10.25%;岩浆面积68.69万亩,占21。37;变质岩面积5.11万亩,占1。59.县内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区、丘陵盆地区和中山区:山地丘陵区:该区位于县境北东部,包括城关、白石渡、杨梅山、瑶岗仙、城南、太平里、沙坪、赤石

15、、平和、里田、长策、新华等乡镇,以及骑田岭林场、柑橘场、种牛场、渔场、农科所,还有梅田、麻田镇的少部分地区。面积125.6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9。09%。其中:山地面积87。28万亩,占该区总面积的69.47;丘陵面积21.18万亩,占16.87%;平原面积10.12万亩,占8.06%;岗地面积4。33万亩,占3.44%;水域面积2。74万亩,占2。19%。丘陵盆地区:该区位于县境中部,包括迎春、黄沙、一六、浆水、长村等乡镇和梅田、麻田、岩泉、栗源、东风、天塘、笆篱等乡镇的大部分村、组,以及太平圩果木场、黄沙林科所、一六良种繁殖场。面积121。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7.7.其中:丘陵面

16、积56。83万亩,占该区面积的46。99%;山地面积28。42万亩,占23。44;岗地面积12。96万亩,占10。69%;平原面积20.97万亩,占17.3%;水域面积1。91万亩,占1.58。中山区:该部位于县境南部,包括莽山、关溪乡全部,岩泉、笆篱和白沙圩乡镇的大部分村组,栗源、东风、天塘乡镇的小部分村组,以及莽山林管局和溶家洞林场,面积74。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3.21。该区以山地为主体,山地面积69.69万亩,占该区面积的93.44%,其中:中山面积55。03万亩,占该区面积的73。78;丘陵面积24.14万亩,占3.23;平原面积18.6万亩,占2。5;岗地面积0.1万亩,占0

17、。13;水域面积0.53万亩,占0.7%。2。1.3 气候气象宜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受季风交替影响,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凉,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水不匀。年平均气温18.3,1月平均气温7。1,7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日照数为1603.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无霜期292天。气候介于岭南、岭北之间,冬季虽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岭南低,但因县北部有骑田岭等大山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强度。以县北部骑田岭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燠北寒,岭北大雪,岭南微雪,冬季气温明显高于湘中湘北,气温低于0的日数平均值为9.2天,比郴州少1/3,比长沙少2/5。总的气候特点是:

18、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冬,冬无严寒,霜雪不多;热量丰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布不均,夏秋易涝易旱。晴久则隆冬亦暖,雨久则盛夏生寒.春季比湖南绝大部分地区早有,比邻近的苏仙区早7天。夏季气温高,但无酷暑,35以上高温日数平均值为20.8天,比长沙、郴州少1/3。由于县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形成明显的区间小气候,湖南省降雨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均在县内。尤其是山上山下,气候悬殊,往往是上寒下暖,山下轻霜,山上冰封,“山下已插田,山上才播种”.2.1。4 水文水系全县有大小溪河276条,分属珠江、湘江两大水系.其中注入珠江的有武水、长乐水、玉溪、章水和渔溪等259条,流域面积2015平

19、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4。04%.注入湘江的有策水等17条,流域面积12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6。各溪流均源于植被较好地区,含沙量仅1.563.54公斤/立方米。县内水系有深切割、密度切割等几种,武水上游的支流,在莽山地区的流水作用下,主要以底蚀为主的深切割,最大切割深度达650米。全长5公里以上的66条河流,流网冲沟总长度966公里。2.2 建设条件2。2。1 交通条件项目所在地原为采矿区,矿区道路延伸至治理区域内,该道路系统基本能满足本项目交通运输要求。2。2.2 配套条件项目区域内供电设施较完善,本工程供电电源由业主从指定地点接入,为380V三相五线制电源,引至项目现场后

20、,合理规划配电室,能满足本工程设备运行、照明等正常供电需求。2.2.3供水条件本项目主要用水为生产用水及设备清洗用水。项目建设期用水主要从附近的河流或湖泊抽取,能满足工程建设及施工要求。第三章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本项目主要治理对象为瑶岗仙矿现有矿山开采区域内的废石堆边坡。瑶岗仙矿开矿达100年之久,因长期生产大量采矿废石堆存于矿洞附近边坡,导致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出现塌方、滑坡及水土流失等 现象,本工程主要针对该现象进行治理,并采取防治措施,通过制造适应植物的生长环境,培育适合当地环境的植被,恢复矿山原生态环境,确保区域内生态的稳定。图31 瑶岗仙现场情况图本地区的生态破坏

21、严重区域分为A、B、C三个部分.根据实地勘察,A区域位于瑶岗仙白钨矿区露天采矿厂西北面1。4公里,面积约为16万m2,坡度为75,裸露的废石为山体裂缝及滑坡产生的山石约3。2万m3.B区域位于瑶岗仙白钨矿区露天采矿厂西面1公里,面积约为9万m2,裸露的废石为矿山修建道路产生的废石,以及泥石流冲刷带来的山石约为1。8万m3,坡度为20。C区域位于瑶岗仙白钨矿区露天采矿厂西面,下半部分与其紧邻着,面积约为63万m2,裸露废石主要为山体滑坡产生的山石约为8万m3,坡度为55.由于A、B、C区域的裸露废石为山体裂缝、滑坡、修建道路、及水土流失产生的废石,其中仅含有少量含重金属废石,所以本次需清理废石属

22、于一般固废,堆存及转运过程中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域A和C已产生山体裂缝,山体裸露,岩石滑坡严重,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无法保证植被自然生长,若不进行生态修复,区域周边植被数量会持续下降,严重破坏区域生态平衡.C区域东边为瑶岗仙白钨矿区露天采矿厂,露天采选面积约为60万m2,目前采矿场的盘山公路正在修建中,采矿场可于2014年底动工。45图3-2 本工程方案实施区域3.2 治理思路本工程主要治理范围分为A、B、C三大区域,其中A、C区域为废石堆区域,废石长期堆存导致A区域边坡废石出现塌方及滑坡等现象,C区域相对较为稳定,主要表现为废石长期堆存,致使山体植被覆盖率极低,根据业主

23、所述情况,C区域废石堆长期堆存,较为稳定,未出现过滑动等现象。根据调查情况得知B区域为瑶岗仙矿现有生产废石堆存场,为满足企业生产所需确保废石堆稳定,该区域暂不适宜进行施工.故本方案中主要对A、C区域内的边坡进行修整,确保其稳定性,对于坡度较缓区域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及U型钉挂三维网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坡度较陡边坡区域采用爬藤植被恢复,对B区域则暂不进行处理。第四章 总平面布置4.1布置原则根据项目区域的地形特点,总平面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各治理点的地形特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2)有效规范构建筑物布局,规范排水沟渠、挡墙等的布局,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3)根据自然条件合理布

24、局以使工程实施流畅,尽可能减少土石方、拦渣坝及护坡工程量以节省工程投资;(4)设置相应的导流、排洪系统;(5)总体布置符合环保要求,充分考虑环境风险隐患。确保工程实施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6)竖向设计充分考虑场地及周边实际情况,合理排水,尽量减少总水位差;(7)满足工艺流程设计顺畅、简洁、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布局紧凑,尽量少交叉,充分注意节省占地。4.2 平面布局本项目平面布局主要包括挡墙、截水沟、生态修复区域等。A区域挡墙设置位于A区域废石堆底部,截水沟设置位于挡墙南侧;C区域挡墙设置位于C区域中部、东侧废石堆底部位置,截水沟设置位于挡墙南侧。A区域、C区域顶部挡墙设置位于边坡顶部北侧,顶部截

25、水沟设置位于顶部挡墙北侧.A区域生态修复区域走向为西南东北走向,C区域生态修复区域走向为西南东北走向。各项工程平面布置均应根据该项目具体施工及作用特点布置,各工程平面布置均应与主体工程、周边环境相协调。4。3 竖向布置竖向布置主要依据地形条件,各处置点位置和地形标高、防洪排水及节省土石方工程量等因素考虑,各废石堆底部边坡修整成一定坡度,保证水流顺利排出。第五章 项目实施方案5.1 山体裂缝治理对山体扰动所产生的滑坡、坍塌、裂缝等地质灾害是矿山开发中常遇见的问题.瑶岗仙矿区已有生产历史100余年,矿山开发长期扰动山体,且区域处于低压活动区,矿区山体已形成2条山体裂缝.山体裂缝位于地市险峻的高陡地

26、段,坡度平均60左右,上部为陡峭的峭壁,中部为陡坡,向下逐渐过渡为缓坡,斜坡相对高差200-300m,裂缝展布方向与斜坡走向基本一致。山体裂缝如处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妥当,由于高边坡的临空面高而陡,在外界因素触发下,容易形成岩土层向临空面松弛、滑移。为防止山体下滑加剧,首先应对山体裂缝进行填塞封闭处理。先在裂缝处挖槽,深50 cm,左右宽30 cm,然后采用小而细的沙壤土或石渣填塞裂缝至槽底,后用三七灰或砼土填压槽口,填压后需整平地表,防止雨水汇集于裂缝处。5.2 生态恢复方案5.2.1 处理方式确定5。2。1。1 处理方式比较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需生态修复治理的四个区域边坡角度差异过大,因此边坡

27、植被恢复技术选择应根据不同区域环境条件,针对不同边坡坡度进行选择。主要边坡防护方法如下:(1) 人工植被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撒草籽、满铺草皮、铺花格草皮和人工栽植灌木等。该方法主要适于小面积、坡度缓的土质或砂土类边坡。(2) 植生带这是一种将植物种子夹在多层无纺土工织物或天然纤维垫中直接密贴在边坡表面进行快速绿化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坡度较缓、坡表平整的土质或砂土类边坡。目前该方法在我国北方边坡绿化、城市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应用较广,但在南方应用较少。(3) 液压喷播液压喷播是通过液压喷播机将草坪植物种子、肥料、木质纤维、稳定剂(如乳化沥青、聚醋酸乙烯乳液等) 、染色剂和水的混合液均匀洒布在边坡上来进

28、行绿化的技术.该方法适合于大面积土质或砂土类边坡,对于土石混合边坡也可使用。(4) 网袋工程这是一种将植物种子、肥料、土壤混装在纤维网或金属网袋中,然后固定在边坡表面上进行绿化的方法.适合于土石边坡和岩质边坡。(5) 框格工程这是一种圬工防护措施与生态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它采取在边坡上砌筑、装配一定形状的混凝土(或其它具有一定强度的工程材料) 框格,然后在框格内堆填土或土袋来进行绿化。适合于坡度较陡的土质和易风化的岩质边坡。(6) 客土种子喷播工程采用湿式喷枪,通过压缩空气将植物种子、肥料、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洒布在边坡表面上,形成13 cm 厚的植被层,再在上面洒布一层乳化沥青或铺设无纺布以减

29、少雨水冲刷并延缓土壤中水分的挥发。适合于各类土壤成分少、土壤硬度高的挖方边坡.(7) 厚层基材喷播采用砂浆喷枪,通过压缩空气将植物种子、土壤、有机质基材、水、粘结剂(水泥并加PH 缓冲剂,或合成树脂) 等的混合物喷射并粘结在边坡表面,形成310 cm 厚的有机质植被层。该方法一般多与金属网张拉工程组合施工.该方法适合于各类岩质边坡。 (8) OH 液植草护坡该技术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0H液等与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 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

30、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该方法适用于贫瘠的土质边坡和风化严重的岩石边坡。 (9) 植被型多孔混凝土护坡该技术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是在多孔混凝土的孔隙中填入种籽、保水剂、有机质和肥料等的混合物,然后浇水促使植物发芽.该方法适用于风化岩石、坚硬岩石边坡,经适当简化也可用在土质边坡或平地。针对不同边坡坡度,主要恢复技术选择如下:、对边坡坡度小于30的采石迹地,采用客土法进行植被恢复.、边坡坡度大于30而小于45的,采用爆破造林、或改造成台阶状造林、或采用植生袋复绿。、边坡坡度在4560的,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削坡处理,采用水泥网格进行生态环境修复。、边坡坡度在

31、60 80的采石场陡峭岩壁,采用种植槽( 爆破开槽-填土-苗木移栽)技术。也可以在石壁上沿着等高线安装种植构筑槽板,在板槽内填入营养土,栽植乔灌藤等容器苗。并辅以草本种子的撒播,通过肥水养护形成稳定的乔、灌、藤、草植被。、边坡坡度为8090的采石场陡峭岩壁,采用粘合剂和混合植绿种子配方,对岩石喷播绿化。、边坡基本为垂直的岩面,创面高度低于15m,采用藤本植物攀援或垂悬绿化,攀援植物主要有爬山虎、薜荔、络石等,垂悬植物主要有葛藤等,创面高度高于15m 时可同时采用藤本植物攀援和垂悬绿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2.1。2 处理方式确定本项目A区域面积为16万m2,坡度为75,C区域面积为C区域面积为

32、63万m2,山体地势陡峭其坡度为55,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国土、林业等部门提供的遥感卫星图像,区域内边坡经过长时间堆存,边坡稳定性较好,尚未出现过废石堆滑坡现象。考虑到本项目具有工程量大、工期短、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本项目拟采用以下处理方式:(1)对A、C区域边坡进行废石清理,将废石清理至区域底部位置,并在底部修建挡墙,确保废石堆边坡稳定性。(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清理后的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对A区域生态袋固定、爬藤植被修复相结合的处理方式。C区域西侧下部区域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结合三维网植被护坡的处理方式,C区域西侧上部区域、C区域中间区域、C区域东侧区域采用生态袋固定、

33、爬藤植被修复相结合的处理方式.B区域考虑企业正在生产,本方案拟不暂不进行生态修复。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生态恢复方式本项目A区域面积为16万m2,坡度为75,由于A区域海拔相对较高且山体上方的陡峭部分已产生山体裂缝,岩石裸露,山体滑坡现象严重,已无植被覆盖.针对A区域特殊地质环境及现状,本工程拟采用爬藤植被进行生态修复,需对滑坡产生的废石进行清理,再进行植被修复。 废石堆挡墙设计为确保废石堆边坡的稳定性,在A区域废石堆底部区域修建浆砌石结构挡墙,挡墙高10。0m,顶宽2m,胶结材料采用M10水泥砂浆,上游边坡1:0。5,下游边坡1:0。6,挡墙延伸至边坡两侧外5m。挡土墙均设有纵

34、向伸缩缝,缝距1020米,挡土墙要分段砌筑,留出伸缩缝。回填土宜以碎石、砂土较好,不宜压力较大的高塑性粘土,回填土应有一定压实度和渗透性。挡土墙均设泄水孔采用6080管,外倾5。泄水孔间距一般2m下上交错排列。(3)生态恢复设计对废石边坡进行清理,并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对A区域内边坡进行生态恢复。生态恢复采用生态袋与爬藤植被相结合的方式。以挡墙处标高为起点,标高每上升15m,采用人工清理边坡,修整成一级台阶,台阶宽1m,在台阶上安装生态袋,并采用锚杆方式固定生态袋,生态袋里种植爬藤植被.依次方式,直至A区域边坡顶部位置。生态袋护坡系统是最近两年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外引进的一种目前国内最新的一

35、种边坡防护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不可替代的高分子生态袋:一种进口的用由聚丙烯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复合制成的材料编织而成,耐腐蚀性强,耐微生物分解,抗紫外线,易于植物生长,使用寿命长达70年的高科技材料制成的护坡材料.主要特点是:A、它允许水从袋体渗出,从而减小袋体的静水压力。 B、它不允许袋中土壤泻出袋外,达到了水土保持的目的,成为植被赖以生存的介质。 C、袋体柔软,整体性好 (4)区域顶部挡墙设计根据地形资料可知,废石堆顶部区域汇水面积较大,为确保边坡稳定,减少降水对边坡的冲刷故在A区域废石堆顶部修筑挡水墙,挡墙采用浆砌片石结构,挡墙高1。0m,顶宽50cm。挡墙内采用20cm厚水泥砂浆抹面,挡墙基

36、础设置10c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宽度超出边坡两侧各10m。每20.0m设置分缝,缝宽约30mm,缝间填充沥青麻絮;石材应采用新鲜石料,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Mpa。(5)土壤材料配制植物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也有相应的要求。一般来说,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过疏、过密,或团粒结构差,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在客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时尽量使用当地肥土或熟土。客土材料主要由岩石绿化料、当地土、有机肥、木质纤维、锯末等经过搅拌混合而成,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其中当地土经粉碎风干,并和泥炭土、锯末及有机肥须经过筛选,筛网孔尺寸为小于10mm。(6) 覆盖无纺布在喷播完成后盖上无纺布,以

37、减少因强降水量造成对种子的冲刷,同时也减少边坡表面水分的蒸发,从而进一步改善种子的发芽、生长环境。30d45d 后待草苗长到一定高度时揭布。由于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高速公路粗放型管理的灌木种及草种,成坪后一般不需要人工养护管理,若天气长期持续干旱则应适当予以浇水养护。(7)养护管理在工地气温高时,为保持基质的水分,防止幼芽和幼苗被高温灼伤,在不降雨的日子里,每天用高压喷雾器,喷雾润湿基质2cm。喷雾时控制好喷头与坡面的距离和移动速度,喷水应均匀,水量要小,要注意避免喷水形成水流,造成坡面径流,冲走基质和种子。定期喷施高效肥和农药,促进苗木生长和预防病虫害。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

38、理方案 生态恢复技术选择C区域面积为63万m2,山体地势陡峭其坡度为55,由于需修复的地区高度差距较大,本次治理方案将C区域分为西侧、中部和东侧三部分。图 C区域分区图C区域西侧上部、中部及东侧由于地势高,坡度大,且被破坏的区域为岩石裸露,本工程需对C区域上方的滑坡废石进行清理后,采用与A区域同样的生态袋与爬藤植被相结合的修复方式.C区域西侧下部分地势相对较低坡度相对上半部较为平缓,且被破坏的区域为地表裸露与表层土壤遭到破坏,可对废石进行清运后,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与三维网植被护坡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废石堆挡墙设计为确保废石堆边坡的稳定性,在C区域西侧上部分、中部及东侧废石堆底部区域修建浆砌石结

39、构挡墙,C区域西侧上部分挡墙高10。0m,顶宽2m,中部及东侧挡墙高10m,顶宽5m,胶结材料采用M10水泥砂浆,上游边坡1:0.5,下游边坡1:0.6,挡墙延伸至边坡两侧外5m。挡土墙均设有纵向伸缩缝,缝距1020米,挡土墙要分段砌筑,留出伸缩缝。回填土宜以碎石、砂土较好,不宜压力较大的高塑性粘土,回填土应有一定压实度和渗透性。挡土墙均设泄水孔采用6080管,外倾5。泄水孔间距一般2m下上交错排列。(3)生态恢复设计对废石边坡进行清理,并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基础上,C区域西侧上部、中部及东侧边坡进行生态恢复。生态恢复采用生态袋与爬藤植被相结合的方式。以挡墙处标高为起点,标高每上升15m,采用人工

40、清理边坡,修整成一级台阶,台阶宽1m,在台阶上安装生态袋,并采用锚杆方式固定生态袋,生态袋里种植爬藤植被。依次方式,直至C区域边坡顶部位置。(4)区域顶部挡墙设计根据地形资料可知,废石堆顶部区域汇水面积较大,为确保边坡稳定,减少降水对边坡的冲刷故在A区域废石堆顶部修筑挡水墙,挡墙采用浆砌片石结构,挡墙高1。0m,顶宽50cm。挡墙内采用20cm厚水泥砂浆抹面,挡墙基础设置10c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宽度超出边坡两侧各10m。每20。0m设置分缝,缝宽约30mm,缝间填充沥青麻絮;石材应采用新鲜石料,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Mpa。(5)土壤材料配制植物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也有相应的要求。一般来

41、说,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过疏、过密,或团粒结构差,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在客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时尽量使用当地肥土或熟土。 客土材料主要由岩石绿化料、当地土、有机肥、木质纤维、锯末等经过搅拌混合而成,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其中当地土经粉碎风干,并和泥炭土、锯末及有机肥须经过筛选,筛网孔尺寸为小于10mm。(6) 覆盖无纺布在喷播完成后盖上无纺布,以减少因强降水量造成对种子的冲刷,同时也减少边坡表面水分的蒸发,从而进一步改善种子的发芽、生长环境。30d45d 后待草苗长到一定高度时揭布。由于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高速公路粗放型管理的灌木种及草种,成坪后一般不需要人工养

42、护管理,若天气长期持续干旱则应适当予以浇水养护。(7)养护管理在工地气温高时,为保持基质的水分,防止幼芽和幼苗被高温灼伤,在不降雨的日子里,每天用高压喷雾器,喷雾润湿基质2cm.喷雾时控制好喷头与坡面的距离和移动速度,喷水应均匀,水量要小,要注意避免喷水形成水流,造成坡面径流,冲走基质和种子。定期喷施高效肥和农药,促进苗木生长和预防病虫害。5。3 排水工程技术 排水工程设计原则作业面排水系统设置是否恰当和合理直接关系到作业面植被的生长环境,对于长、大边坡,坡顶、坡脚以及平台均需要设置排水沟。并根据作业面水流量的大小考虑是否设置坡面排水沟。无需设计排水工程条件:汇水面积较小时; 降雨量小的地区(

43、 如年降雨量小于100mm);坚硬且完整的岩石边坡;坡顶植被覆盖率大于70%;防护完善的地区(如坡面全部采用混凝土喷面防护);坡面不存在冲刷问题的地区;窄山脊的地段,坡顶径流基本沿垂直等高线方向流动;在梯田式旱地,边坡坡顶是较平坦的耕地,地表径流量小,且水资源十分宝贵.反之,以下情况需设置排水工程:山区土质边坡或边坡为松散坡积层,且坡顶汇水长度大于20m;滑坡、崩塌、坡面泥石流易发路段的边坡;暴雨强度大、坡体松散、地质条件极差等不利条件严重影响边坡稳定时。综上所述,本工程A区域、C区域中下部需考虑排水工程,A区域及C区域顶部多为坚硬的岩石边坡不设置排水系统。结合生态恢复方案,C区域中下部坡度较

44、缓区域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网格梁设过水面,可有效导排雨水。A区域及C区域底部设排水沟,导排雨水,顶部设截水沟及挡墙,截流雨水,避免雨水冲刷坡面。 排水工程设计 截水沟为迅速排除地面水,截水沟应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沿等高线布设,长度以200m500m为宜,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以免水流停滞。坡顶截水沟的布置应结合地形,合理布设,使线形顺畅;转折处应用曲线连接,其曲率半径不小于3倍水面宽度或10倍水深,并采取加固措施。利用勘察资料和暴雨资料, 计算截水沟的设计流量和过水断面, 并根据地形布设截水沟.正确合理的截水沟位置,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一道或者多道平行的截水沟,以分段拦截地表径流.截水沟平面

45、布置应尽量顺直, 并尽可能垂直于径流方向.截水沟一般采用土质、浆砌片石、水泥混凝土板等材料修砌而成, 地质或土质条件较差, 有可能发生渗漏或变形时, 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排水沟排水沟截面尺寸由降雨地表径流量确定,根据当地降雨地面径流量决定排水沟过水断面的墙厚、底厚。截面形态多采用梯形,用浆砌石和毛石砌筑。工程技术:沟槽开挖:按设计截面开挖沟槽,高于地表的砌槽其地面高度要加以控制。砌石:施工方法同砌石挡土墙.应注意保持外观形态,在坡度较陡时要形成叠水坎和消能檐,沟底应布设减速齿。排水沟均要因势利导,设计于地势较低处,方便地表水的汇集及排放。沟的线形要求平顺,尽可能采用直线形,转弯处宜做成弧形

46、,纵沟的沟底应平整保证排水的畅通.浆砌片石应咬合紧密,勾缝平顺;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急流槽的纵坡一般不宜超过1:1。5,同时与天然坡面相适应,当急流槽较长时槽底可用几个纵坡,一般做成上陡下缓的坡槽。(三)尺寸设计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治理点区域经测算A区域汇水面积约为1.34 km2,C区域汇水面积约为1。61 km2,A、C区域顶部汇水面积约为0.9 km2。根据气象调查资料,宜章县区域内日最大降雨量288。5mm,.在确保最大降水情况下场地的稳定性,本方案拟对A区域、C区域顶部及底部设置截水沟,截水沟接入下游现有河道中。(1)排水沟排洪估算根据区域内日最大降雨量288。5mm进行洪峰流量估算,如下:Q0.278KIF式中:Q 设设计流量,m3/s;I 24小时最大降雨均值,12.0mm F - 沟头以上集水面积;K - 径流系数,取0。2(部分汇流条件下).经计算A、C区域顶部截水沟设计最低流量为:Q10.2780.212。20.9=0。61m3/s经计算A区域底部截水沟设计最低流量为:Q20。2780.212.21.34=0。91m3/s经计算A区域底部截水沟设计最低流量为:Q30。2780.212。21.61=1.09m3/s排水沟断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A=Q/v v=1/nR2/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