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为了忘却的纪念-说课稿(背诵精华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04563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忘却的纪念-说课稿(背诵精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说课稿(背诵精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了忘却的记念》。 (板书《为了忘却的记念》) 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3课,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同构成“跨越时空的美丽"这个模块.本单元旨在 聆听先贤的 谆谆教诲,和他们 进行 跨越时空的 心灵对话。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的一篇杂文。作者 记叙了 同白莽、柔石等 五位烈士的 交往事迹,表达了 对烈士的 尊敬和怀念之情,对反动派的 批判和愤恨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陶冶爱国之情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 他们进入高中 接触的 第一篇杂文.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杂文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相对而言,学生的 学习自主性 和 独立思考能力 还有所欠缺。 三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 课文内容 和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 悼念 五烈士的 多种写人方法 与 将零碎材料 组成 严谨整体的构思 2、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结构严谨,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 爱憎分明的 情感 与 不屈不挠的 斗争精神.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提高 学生 用准确严密的语言 表达自己思想观点 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 鲁迅先生 爱憎分明的 情感 与 不屈不挠的 斗争精神. 四 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法三种 (1)诵读法 主要是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 主要是 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情境法 主要是 通过言语描述或音乐渲染的情境,使学生 体会 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 体现在 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 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 体现在 小组讨论 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 体现在 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 的过程中 五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 计划2课时 第1课时 了解作者 与 写作背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第2课时 鉴赏语言,体悟感情 本节课共6个学习环节 环节一, 温故导入 激发兴趣 我会 通过 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之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我们对鲁迅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曾学过鲁迅的哪些文章呢? 引导学生回忆:《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风筝》等. 鲁迅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鲁迅的文章.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为了忘却的记念》,看一看鲁迅想忘却什么,又在纪念谁? (板书:鲁迅) 这样的导入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感知作者、写作背景、三个典故方面 由学生介绍 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会加以补充 2、字词方面, 学生课下 已 结合 注释和工具书 进行了梳理, 课上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帮助学生 增加 语文知识积累。 3、然后,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明确: 作者回忆与五位烈士的交往 这一环节 可以培养学生 提炼文章观点,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一。 环节三、再读文本 理清思路 我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问题1、本文分为五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事情? 此问题引导 学生自由朗读 全文. 明确:作者概述了 自己 与 五位烈 交往的事件过程 (板书: 五位烈士) 问题2、本文记叙了五位革命烈士事迹,头绪多,情感复杂.作者是怎样做到前后勾连,构思缜密的? 此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本文的线索. 明确: 本文段落 联系紧密,“悼念烈士”这根红线贯穿始终。 作者 用五烈士的相互交往,把各个片断连接起来的。 问题3、作者怎样写白莽出场的?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白莽是个什么样的人? 此问题引导学生 了解 白莽的 性格特点,爱憎分明、意气用事、自尊、率直等 问题4、作者怎样写柔石出场的?在作者的眼里,柔石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此问题引导学生了解 柔石的 性格特点,单纯、忠厚、善良、质朴等 问题5、作者为什么 大量笔墨 写 白莽和柔石,而对冯铿、李伟森、胡也频 却少言语呢? 此问题引导学生 体会 详略得当 手法的运用。 前2个问题引导学生 从整体上 把握全文结构, 后3个问题引导学生 从部分上 了解作者 以 对这些青年了解的深浅 作为 详略 的依据 通过这5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 把握作者思路 ,明确人物性格特征。 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四、三读文本 体悟感情 我会设置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1、作者把本文题为《为了忘却的记念》,既然是“记念",为什么说是“为了忘却”? 此问题引导学生 从主客观两方面 进行分析,忘却 是 为了 搁置悲哀,纪念 是为了 继续战斗 讨论2、作者在文中,为什么引用孝孺舍生取义、高僧坐化、向子期作《思旧赋》三个典故? 此问题引导学生 了解典故内容,体会引用用意,深化主题,体会作者感情 (板书: 三个典故 ) 讨论3、你如何理解“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诗歌 此问题引导学生 体会 诗歌所包含的 思想感情 (板书:一首诗 ) 讨论4、本文纪念了烈士的什么品质? 此问题引导学生 画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说一说作者抒发情感时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明确:作者 对 烈士的 尊敬和怀念之情,对 反动对派 的批判和愤恨之情 (板书: 尊敬和怀念 ) 通过这4个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五、四读文本 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 预习必修三的《记念刘和珍君》,比较二者在内容、情感上的的异同点。 环节六、总结 我会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要求学生尝试 在理解的基础上 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诗歌" 这一环节 意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同时布置两个作业 必做作业:完成课后第五题。体会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选作作业: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以慰先烈?关注社会热点,积累写作素材。 我的板书设计: 为了忘却的纪念 鲁迅 五位烈士 尊敬和怀念 三个典故 一首诗 其中,本文结构严谨,记叙、抒情、议论 融为一体的 写作手法 是本文的重点( 划 ) 文中重要句子 所包含的 作者的 思想感情 和斗争精神 是本文的难点( 划 ) 我这样设计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 把握文章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反思 最后,我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课以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学生预习程度有限,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也高低不齐,学生可能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不太准确。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