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华师大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总复习.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043015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华师大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总复习 第11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即: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5的平方根是 (2)零的平方根是零;例如:0的平方根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例如:—1没有平方根 二、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为正;例如:3的算术平方根是 (2)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例如: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 (3)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例如没意义 (4)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0.(a≥0)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负数没有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为非负数,即:a≥0. 三、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立方根 1、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即: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 2、立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的立方根为正;例如:2的立方根是 (2)一个负数的立方根为负;例如:—2的立方根是 (3)零的立方根是零。即 3、立方根的记号:(读作:三次根号a),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 中的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a为全体实数。 五、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六、注意事项: 1取值问题 若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 。(∵x-3≥0,∴x≥3)(填:x≥3) 若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 。(填:全体实数) 2、。如:∵,,∴ 3、几个常见的算数平方根的值:,,,,。 七、补充的部分内容 (1) (a≥0); (2) §11.2实数与数轴 一、无理数 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常见的无理数: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类的数。如:,,,,等。 (3)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1010010001……,-0.234242242224……,等 二、实数 1、实数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1)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为-A.若实数a、b互为相反数,则a+b=0. (2)倒 数:非零实数a的倒数为(a≠0)。若实数a、b互为倒数,则ab=1. (3)绝对值:实数a的绝对值为: 3、实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所有运算法则及运算律均适用于实数的运算。 4、实数的分类: (1)按照正负性分为:正实数、零、负实数三类。 (2)按照定义分为: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几个“非负数”:(1)a2≥0;(2)|a|≥0;(3)≥0. 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 一对应关系。 考试题型 1、 平方根是 ( ) A、2    B、±2    C、    D、± 2、下列写法错误的是 ( ) A、 B、 C、 D、=-4 3.的平方根是( ) A.3 B.±3 C. D.± 4. 25的平方根是 ( ) A.±5; B.-5;   C. 5; D.25. 5、在实数,0,,,0.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在0,,,这四个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0 B、 C、 D、 7、下列说法:①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③负数没有立方根;④是17的平方根;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8. 计算:= 。 9.比较大小:4 (填入“>”或“<”号) 10、3的平方根是 11.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a+1和-a-4,则这个正数是 。 12. 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有些数可以直接求得,如,有些数则不能直接求得,如,但可以通过计算器求。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一组数的内在联系,运用规律求得,请同学们观察下表: n 16 0.16 0.0016 1600 160000 … 4 0.4 0.04 40 400 … (1)表中所给的信息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请将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 (2)运用你发现的规律,探究下列问题:已知1.435,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① ; ② ; (3)根据上述探究过程类比研究一个数的立方根已知1.260,则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 §12.1幂的运算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 公式: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二、幂的乘方 公式:(m、n均为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三、积的乘方 公式:(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都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四、同底数幂的除法 公式:(m、n均为正整数,m>n,a≠0)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12.2 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只要将它们的系数与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的幂相乘,多余的字母照搬到最后结果中。 如:=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法则:(乘法分配律)只要将单项式分别去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如: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法则:(1)将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如:(m+n)(a+b)= ma+mb+na+nb (2)把其中一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单项式),去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按照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继续相乘,最后将所得的积相加。 如:(m+n)(a+b)= (m+ n)a+( m +n)b= ma+ na+mb+nb §12.3 乘法公式 一、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1、公式:(a+b)(a-b)=a2-b2;名称:平方差公式。 2、注意事项:(1)a、b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代数式等。 (2)注意公式的本质特征:a这项前后是一样的,但是b这项前后要互为相反数。 二、完全平方公式 1、公式:(a±b)2=a2±2a b+b2;名称:完全平方公式。 2、注意事项:(1)a、b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代数式等。 (2)注意公式中“中间的乘积项的符号及系数”。 特别提醒:利用乘法公式进行整式的运算时注意“思维顺序”是:“一看二套三计算”。 §12.4 整式的除法 一、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相除,只要将它们的系数与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的幂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如:-21a2b3c÷3ab=(-21÷3)·a2-1·b3-1·c =-7ab2c 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只要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去除以单项式,再将所得的商相加。 如:(21x4y3-35x3y2+7x2y2)÷(-7x2y)=21x4y3÷(-7x2y)-35x3y2÷(-7x2y)+ 7x2y2÷(-7x2y)=-3x2y2+5xy-y ◇整式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括号优先。 §12.5 因式分解 一、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互为逆运算 二、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的公因式提取出来,使多项式化为两个因式的积,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公因式定义: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称为公因式。 △具体步骤:(1)“看”。观察各项是否有公因式;(2)“隔”。把每项的公因式“隔离”出来;(3)“提”。按照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把公因式提出来,使多项式化为两个因式的积。 △(a-b) 2n=(b-a) 2n(n为正整数);(a-b) 2n+1=-(b-a) 2n+1(n为正整数); 如:8a2b-4ab+2a= -5 a2+25 a= (注意:凡给出的多项式的“首项为负”时,要连同“-”号与公因式一并提出来。) 三、公式法:利用乘法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a2-b2=(a+b)(a-b);名称: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 b+b2;名称:完全平方公式。 四、综合 1、遇到因式分解的题目时,其整体的思维顺序是:(1)看首项是否含有“负号—”,若有“一”,就要注意提负号;(2)看各项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应该首先把公因式提取出来再说;(3)没有公因式时,就要考虑用乘法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注意事项:(1)注意(a-b)与(b-a)的关系是互为相反数;(2)因式分解要彻底,不要只提出公因式就完,还要看剩下的因式是否可以继续分解;(3)现阶段的因式分解的题目,一般都要求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所以不能出现带根号的数。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1.计算的结果是( ) A.0 B. C. D. 2. 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果中不含x的项,则m、n满足 ( ) 5、计算的结果为( ) A、 B、 C、 D、 6、若=1.414,=14.14 则a =( ) A、20 B、2000 C、200 D、20000 7、下列乘法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的是( ) A、 B、 C、 D、 8、计算的结果为( ) A、1 B、 C、 D、 9、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B、 C、 D、 10、分解因式x3-x的结果是( ) A、x(x2-1) B、x(x-1)2 C、x(x+1)2 D、x(x+1)(x-1) 11、若,则的值是( ) A、1 B、 C、4 D、 12.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a﹣b)2=a2﹣2ab+b2 B.(a﹣b)2=a2﹣b2 C.(a﹣b)2=a2+2ab+b2 D.(a﹣b)2=a2﹣ab+b2 13、(2014•攀枝花)因式分解a2b﹣b的正确结果是( ) A、B(a+1)(a﹣1) B.a(b+1)(b﹣1) C.b(a2﹣1) D.b(a﹣1)2 14. 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 B. ; C. ; D.。 15. 若且,则代数式的值等于( )。 A.2; B.1; C.0; D.-1. 16.如图将4个长、宽分别均为、的长方形,摆成了一个大的正方形。 第16题 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是(  ) A.; B. ; C.; D.。 二、填空题 1.已知a+=3,则a2+的值是__________。 2. 因式分解: 。 3. 计算:= 。 4、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的值是 5、已知,,则 13、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17、计算(1 + x)(x-1)(x+1)的结果是 。 18、计算2008-4016×2007+2007的结果是 ____ _。 19、已知x2+x-1 = 0,则代数式x3+2x2 +2008的值为 。 三。计算题: 1、计算: (1) (2) (3) (4) (5) (6); (7) (8) (9) 2.因式分解: (1) (2) (3) (4) (5) (6) (7) (8)x2(x-y)-(x-y) (9)3a - 6a + 3 (10) --2a+1 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4.先化简,再求值:(x+5)(x-1)+(x-2)2,其中x=-。 5、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6、若,求的值。 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第13章全等三角形 1、五种基本尺规作图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所对的边也相等; 注意: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角平分线: ①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4、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表示方法: ABC ≌ DEF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6、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No。1 边边边 (SA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o。2 角边角(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o。3 角边角(ASA):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o。4 角角边(AAS):两个角和其中的一个叫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o。5 斜边,直角边 (HL):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14章 勾股定理 §14.1勾股定理 A C B c a b 一、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如图,在Rt△ABC中,∠C=90o, ∠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则有:a2+b2=c2. 2、注意事项:假设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⑴已知两边,利用勾股定理可求第三边,常常使用变形公式 ①已知两条直角边a、b求斜边c:则 ②已知一条直角边a和斜边c求另一条直角边b,则 ③已知一条直角边b和斜边c求另一条直角边a,则 ⑵勾股定理必须在Rt△使用,若遇到非Rt△,则可引垂线段“造”Rt△。 ⑶注意Rt△中告诉的“直角”是哪个,以便准确确定“斜边”。 二、Rt△的判定 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则∠C=90o。 ☆“勾股数”:指三个满足a2+b2=c2的正整数,我们称为勾股数。 ☆注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只要涉及三角形三边长的问题,都要判定一下是否为Rt△。 三、反证法的步骤: 先假 结论的反面 是正确的,然后通过 推理证明 ,推出与基本事实, 定理, 定义 ,或 已知条件相矛盾,说明 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到 原结论正确 。 §14.2勾股定理的应用 常见问题: 1、求最短路径问题。如“蚂蚁爬树”、“到两个点的路程之和最短”等问题。 2、“通过问题”。如“过门洞”、“路线穿过公园”等问题。 3、“干扰问题”。如“台风影响”、“噪音影响”等问题。 4、阴影面积问题。 5、作图中的作,,,等问题。 §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当大量的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收集、整理、分析这些数据,从而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依据 频数: 个体出现的次数 总数:样本各个体出现的次数总和 调查和借助统计图表是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做统计图表是处理数据、表示数据的基本手段 1. 常见的统计图有:(1) 条形统计图 (2) 扇形统计图 (3)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条形图能准确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2.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1)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 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表示 。 用扇形表示 ,扇形的大小反映 (2)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 3扇形中心角计算方法: (1) 扇形的中心角=3600 。 (2) 若已知扇形统计图,用量角器量出每个扇形 的读数。 (3) 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4. 画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 ; (2) ; (3) 第十一章:数的开方 知识点 内容 备注 平方根 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记作: 性质: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考点: (a的取值范围a) ②() ③(a的取值范围为任意实数) ④= 例:=()=5 ⑤=a(a为任意实数) 例:=2, =—2 立方根 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性质:任何实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a≥0,b≥0); (a≥0); 实数 1. 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常见的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①π②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③有规律且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考点:判断下列的数哪些是无理数? 有理数:分数和整数的统称 如:,, 0都是有理数 知识点 内容 备注 幂 的 运 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逆用: = 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逆用: 例: 积的乘法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 = 逆用: =1 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相处,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逆用: 例:若=2,则的值是? 整 式 的 乘 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只要将它们的系数、相同的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 =[3·2]·(·x)·(y·) =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例:(-2 =(-2+(-2) =-6+10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X+2)(X—3) = = 整 式 的 除 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例:24 =(24)()() =8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例: (9)(3x) =9 =3 乘 法 公 式 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例:(a+b)(a-b)= 逆用:=(a+b)(a-b) 两数和的平方公式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例: 逆用 两数差的平方公式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例: 逆用 因式分解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方法: ①提公因式法 ②运用乘法公式法 ③十字相乘法 =(a+b)(a-b) 常考点: ①两种因式分解法一起运用 (先提公因式,然后再运用公式法) 例: = ②“1”常常要变成“” 例: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全 等 三 角 形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 (边边边)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对应地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都对应地相等,且两条边夹着的角都对应地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对应相等的角所对应的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都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常考点: ①公共边 ②公共角 ③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④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需要注意: 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五个判定都可用, 特殊:斜边直角边 等 腰 三 角 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⑤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考点: ①若则说明 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1. 若 AD 则BD=BC, ∠BAD=∠CAD 2.自己补充完整 判定 ①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线 段 的 垂 直 平 分 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EF ,AC=BC,点D是直线EF上任意一点 ∴DA=DB 考点: 若直线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则: ① DA=DB ②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DA=DB ∴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 平 分 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OP平分∠AOB,且PD,PE, ∴PE=PD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PD,PE且PE=PD ∴OP平分∠AOB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考点:判断一个命题或定理的逆命题为真为假 尺规 作图 五个基本的作图方法: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③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④过一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线 ⑤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考点:综合考察,例如用尺规作图画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等 等边三角形 性质:①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此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大于等边) ②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都为60 判定: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 知识点 内容 备注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c b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边c所对的角为直角 反证法 步骤: ①假设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 ②然后得出推理或定理与已知条件相矛盾 ③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正确 拓展: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且边c所对的角不为直角 勾股定理的应用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①常见的勾股数:3、4、5或5、12、13或6、8、10、 ②路程最短问题:展开圆柱或者正方体,长方体的面积 ③航行问题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条边 第十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知识点 内容 备注 频数、频率、总次数 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公式: 频率=, 总次数= 频率= 频数=总次数频率 考点拓展: ①频数之和等于总次数 ②频率之和为1 ③频率P取值范围(0P1) ④ 频率可以表示为小数,分数,或者百分数(必须统一) ⑤弄清频数、频率、总次数 三者之间的关系,只其二必可算出第三个 数据的表示 扇形统计图 考查各部分占总体大小的百分比 ①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等于或者等于1 ②各部分的百分比不等于1,不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条形统计图 考查各部分具体数据 各部分的具体数据为频数 折线统计图 考查总体的变化趋势 常运用于股市与气温的统计 综合考查 ①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一起考,条形统计图的具体数据为频数,扇形统计图的百分比为频率,从而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总次数 ②根据统计表,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单位值,间隔值要相等) ③根据统计表,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计算百分比和百分数) ④扇形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 ⑤扇形的面积之比=各部分所占百分数之比=各部分圆心角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