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新).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042043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七彩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难点 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以乐激情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 学唱歌曲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复习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唱着跳着走进你》,并且能唱准二声部。 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难点 朝气蓬勃的演唱和热情友好的集体舞。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唱着跳着走进你》 1.回顾 (1)听赏第一遍。 生在心里回忆曲调,感受歌曲的情绪。 (2)唱一唱 整体演唱全曲,并注意欢快的情绪。 (3)进行分声部演唱 1、2、3小组演唱高声部;4、5、6小组演唱低声部 (4)合唱 教师小结: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进你》 (1)激情导入 (2)进行集体舞蹈片段欣赏。 (3)请学生说说根据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可以尝试用什么样的动作? a.分小组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b.讨论介绍后派一个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 (4)根据学生的动作展示进行集体舞蹈的创编。 a.分乐段 b.根据不同的乐段区分不同的动作,师示范,生学习。 c.完整表演全曲 d.进行队形的创编练习 e.完整的表演《唱着跳着走进你》。 (5).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歌词。 念: 2.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琴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拓展——《地球妈妈》 1.观看地球妈妈视频 2.送给地球妈妈一句话 3.倡导全人类爱护地球妈妈。 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听音乐,画出心目中美丽的地球村。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丝绸之路》、《中国花鼓》 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 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 一、欣赏《中国花鼓》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二、欣赏《丝绸之路》 (1)激 情导入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三、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师:漫漫古丝绸路上,音乐是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近现代的音乐交流活动更加频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学堂乐歌。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二单元 丝竹流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欢乐歌》 2、唱:《姑苏风光》 3、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 能用委婉的声音来演唱《姑苏风光》,对苏州的评弹这种曲艺评弹有了解。 2. 了解江南丝竹音乐及一些主奏乐器,通过学习能体会到江南丝竹的细腻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歌曲演唱时的一字多音,以及情绪的把握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播放用方言演唱的歌曲 师:同学们啊歌我们是听得多了,有些歌啊是用方言来演唱的,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呢? 生:四年级的《采茶舞曲 》五年级的《杨柳青》 师:嗯,真不错都记住了,那你知道这两首歌曲是用哪的方言来唱的吗? 生: 师:这杨柳青啊是扬州方言来演唱的,今天老师呀也带来了一首,我们来听一听,你能听出是哪儿的方言吗? 教师范唱《姑苏风光》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是哪的方言了吗? 生:苏州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江南水乡——苏州。苏州话呀说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特别的好听。 请随老师一起走进这古都苏州,走进苏州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如诗一般如画一般的苏州。 二、教唱部分 1、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姑苏风光》,听完之后告诉老师歌曲是用哪的方言来演唱的?是哪的民歌呢?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 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生:苏州方言 女声独唱 抒情优美的 江苏民歌 师:大家听的非常准确将这些问题在第一遍收听的时候就解决了。那它是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民歌的种类:山歌 劳动号子 小调 师:这首歌听起来非常的动听,很委婉,充分展现了我们江南的美。江南有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 因此江苏民歌呀听起来是特别的柔美。这首《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个套曲是由五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今天学唱的这首《姑苏风光.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码头调又称剪靓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歌曲的旋律来轻声的哼一下,注意尽可能的将江苏民歌的这种柔美哼出来,哼唱的时候考虑一下为什么这首歌唱起来能像江南曲水清流顺畅又轻游慢转? 1、  跟音乐哼旋律 师:有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首歌会给我们一种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生: 师:因为这首歌里大量的运用了一字多音的方法,一个字对应了好几个音,这样就使得歌曲听起来像潺潺的流水一般,委婉动听。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这首歌,因为歌曲的有些音比较高,所以我们要借助面部的表情,请大家微笑着,轻声的来唱。 2、  模唱 教师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学唱时注意歌曲处理的学唱 3、  整体演唱歌曲,方言的指导 4、  跟伴奏与老师进行接唱。 5、  跟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表情,肢体语言 6、采集与分享: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把歌曲的韵味都给唱出来了。你听过与这个曲调相似的其他歌曲么?请课后与同学分享。这里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后你说说它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三、欣赏民乐合奏《欢乐歌》 1.听赏 生说一说感觉。 2.师小结: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曲调流畅、清丽典雅、情绪乐观。 3.师介绍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浙西、上海一带。乐队主要乐器有笛、萧、笙、二胡、琵琶、小三弦、扬琴等。演奏时,各种乐器可在曲调的骨干音上即兴加花,相互补充照应,浑然一体。其曲调流畅、细腻婉转、清丽典雅、情绪乐观。 4.再次欣赏《欢乐歌》。 四、小结本课、师生再见。 家庭作业:背唱《姑苏风光》,和同伴合作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丝竹现的都很好,把歌曲的韵味都给唱出来了。这里老师还带来了两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水乡外婆桥》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抒情、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水乡外婆桥》,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江南水乡的魅力。 2..体婆 学的第二能准确的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声部统一和谐,曲调欢快。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合唱。 2、四四拍、三四拍、二四拍的节拍更换。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导入 1.观看童谣视频,让生找一找视频中出现的童谣并跟着学一学。 生: 师:童谣体,应该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在儿童口中传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于没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谣。传统童谣属于民间文学之一,应该是包含在民谣中基本上童谣没有很明确的范畴和界限,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的都可以归类为童谣。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每一个婴儿一生下来,不论是在母亲怀抱里,还是在摇篮中,都会在温馨的童谣陪伴中,快乐的成长;可以说,童谣是人的一生里最早受到熏陶的启蒙文学。 2.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童谣,你们听听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摇. 啊 摇 0 |摇. 啊 摇 0|摇到 水乡 外 婆| 桥 — 喽0||ao yao (并配上音乐) 生: 师生共同学念唱此童谣并陪乐念唱。 三、 学唱歌曲《水乡外婆桥》 1. 听音乐范唱 2. 歌曲有什么特点?(情绪、速度、段落、演唱方式、反复记号等) 讨论得出:情绪:清新、活泼的。 速度:稍快 段落:两段 演唱方式:二声部合唱 三种节拍更换出现。 3.出示曲谱,学唱歌曲。 1)跟琴分句学唱第一声部(注意顿音记号和重音记号的处理) 2)完整演唱第一声部 3)配上伴奏演唱。 4)生唱第一声部,师唱二声部 要求:在演唱一声部的同时,留意听赏师所演唱的二声部旋律。 5) 学唱二声部 单独出示二声部部分 分句学唱 解决难点:0 0 6. 1 | 23 3 . 1 011 | 跟琴完整演唱 6)二声部合唱 生:一声部;师:二声部 生:二声部;师:一声部 男生:一声部;女生二声部 男生:二声部;女生:一声部 1—3小组:一声部;4—6小组:二声部 1—3小组:二声部;4—6小组:一声部 7) 完整表现: 分三组:童谣组、一声部组、二声部组进行完整表演。师进行简短评价。 四、 拓展 听赏《外婆桥》 五、 结束本课、师生再见。 nbu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水乡外婆桥》 2、歌表演:《水乡外婆桥》 3、听:《卜算子 咏梅》 4、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 复习演唱《水乡外婆桥》,并进行歌表演。 2. 欣赏《卜算子 咏梅》,充分通过乐曲的听赏从而了解昆剧的韵味。 3. 简单了解昆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赏《卜算子. 咏梅》,了解昆曲。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复习《水乡外婆桥》 1.回忆外婆桥童谣。 2.PPT出示《水乡外婆桥》曲谱。 3.分声部复习唱,注意重难点及情绪、音色。 复习第一声部 复习第二声部 4. 分组二声部合唱加上童谣演唱。 5. 歌表演《水乡外婆桥》 三、 听赏《卜算子.咏梅》 1.导入 出示大屏幕:梅花图 师: 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 2.板书“梅”。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 生:(背诵) 3.引入《卜算子.咏梅》 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4.出示《卜算子 咏梅》图文结合。 5.请同学们先默读。 6.请学生读。 7.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愁) 8.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 生:讨论。 9.听赏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真切的感受一下!(播放女生独唱《卜算子 咏梅》) 生:听赏。说一说感受。 10.师介绍 昆剧:亦称“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11.再次听赏感受。 四、 成长的足迹 听一听,说一说,下面民歌属于什么地区? 1.《杨柳青》 江苏 2.《凤阳花鼓》 安徽 3.《跳柴歌》 海南 4.《斑鸠调》 江西 (分别听赏,生说一说) 师简单介绍、小结。 五、结束本课、师生再见。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得幸福落满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音乐元素与歌曲关系的理解,感受北方民歌的特点。     2.通过学习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能对北方民歌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   3.能感受音乐中山村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当家做主人的幸福之情,和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中倚音的唱法和对歌曲情绪所产生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用连贯、跳跃的方式,结合音乐的变化。唱出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中农民的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影片,请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影片中介绍的是谁?他被授予了什么称号?)     2.播放影片——介绍农民作曲家史掌元     3.师生交流影片      师:同学们观看完了影片,谁能把我们刚才的两个问题解决一下的啊? 生:生:影片中介绍的是史掌元先生。他北授予“农民作曲家”的称号。     师:是的!说的真好啊!我们的“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先生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一辈子写了两千多首关于农民的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成名作品,也是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作品——《唱的幸福落满坡》。         (多媒体出示课题,生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吧!请同学们注意听一下,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播放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     师总结:这首歌曲表达了山村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家园时的幸福心情。歌曲是优美、抒情的。     (二)学唱歌曲      1.示谱:学生跟老师后面学唱歌谱,在歌谱第二小节处,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2.在黑板上出示切分节奏︱6 3 2︱,用划分拍的方式边划边唱准。     3.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多媒体出示同头换尾、节奏相似)     4.带入歌词。教师弹出歌谱,学生尝试自己加入歌词。注意在演唱时一字多音的唱法。     5.学生学唱,教师给予指导,在唱错的地方教师进行范唱。学生通过听唱、试唱、模唱等方式来解决难点。      6.后倚音的学唱,教师范唱有倚音和没有倚音,让学生区别不同之处。      7.学生通过听教师范唱来进行对比,模唱,学唱倚音。      师:同学们体会一下有倚音和没有倚音的感觉听了一样吗?     生:不一样!更能体现出民歌的特色!      师:很好!我们这首歌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有了倚音,更能突显出陕西民歌的味道!我们一起来完整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吧!     三、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那你们想不想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的原唱呢?    (播放原唱)      师:同学们听后,感觉是什么样的呢?跟我们唱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的呢?      师:同学们很细心啊,刚刚同学们所讲的就是我们民歌的特点:方言性和地域性。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展示的这句话:      (多媒体出示: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总理)     四、小结      师:同学们,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 四、结束此课  (在《幸福在哪里》的音乐声中学生离开教室)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山里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的音色及其表现特征, 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对音乐再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中倚音的唱法和对歌曲情绪所产生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用连贯、跳跃的方式,结合音乐的变化。唱出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中农民的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山村来了售货员》 2.读课题、仔细听音乐。 3.表达听后的感受。 (1)这是唢呐独奏的乐曲,上一学期我们听过一首《百鸟朝凤》 ,它的特 点是高亢明亮,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数都用到它。 (2)音乐好象表现的是售货员到山村去卖东西。 (3)售货员是指卖东西的,现在是营业员。 (4)这个山村是四周都是大山,离城市很远,交通很不发达,山民进城很 不容易。 (5) 乐曲情绪比较轻快而有点诙谐, 给我们的感觉是售货员乐观而又风趣。 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探究的主动性。 二、分段聆听音乐。 1.导言。 (1)A 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形象? (2)这个山村小道自行车都没法骑,售货员是用什么方法把货运到山村的? (3 你们学学挑担子的样子。 2.哼唱主题音乐(教师弹琴,学生哼唱) 。 3.B 段音乐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能学学叫卖声吗? (3)山谷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4)听到了叫卖声音,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5)这时会出现一些什么事情呢? 4.第三段音乐是 A 段的再现。山民们买完东西了,售货员会怎样呢? (1)这段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乐观而又风趣的售货员 (2)这个山村的交通很不发达,路肯定是坑坑洼洼的,自行车没法骑,那 肯定是用担子挑。 (3)学生学挑担子动作,相互观摩研究,掌握方法。 (4)音乐声中有节奏的律动。 (5)哼唱主题音乐。 (6)边哼唱边律动。 三、完整的听音乐、并能在音乐声中做相应的动作。 1.听完音乐你能叙述这个乐曲的基本情节吗? 2.同学们自己组合编排音乐剧。 3.小组汇报演出,评奖。 四、师小结,结束此课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掏洋芋》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掏洋芋》;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2.感受北方民歌《掏洋芋》的独特、诙谐幽默的风格,体会民歌中包含的人民劳动生活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风格,准确地唱好这首歌。 教学难点:念唱合练的和谐、均衡 节奏准确,进入及时正确。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节奏练习 1、听辨老师拍打的节奏  模仿 2、出示七张节奏卡片(略)   请一生随便挑一张拍打,其他学生模仿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提问:上节课我们讲到北方民歌的特点是什么?“音域宽广,高亢粗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民歌《掏洋芋》,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风格和上面我们说的相符合吗?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交流:   情绪:深情、悠长、 舒缓、自由 速度 :散板  (“散板是节拍的一种,也叫“散拍子”或“自由节拍。演奏(唱)者根据乐曲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主观意愿自由地发挥 ”。) 2.理解歌词 洋芋:又叫土豆、马铃薯、山药蛋,既是粮食、又是蔬菜 头:类似我们这里的锄头,是一种刨土用的工具 掏洋芋就是掘洋芋 3.学生模仿掘地,在模仿中体验掘地的辛苦和快乐 。   学生模仿掘地,在模仿中体验掘地的辛苦和快乐 跟着口令(节拍)一、二、一、二做动作。  4.歌曲中念白部分 (出示歌谱)  注意节奏  边掘地边念念白   4句 5.刚才我们练习的念白在歌曲中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们同学一起再听歌曲,当出现念白的部分,我们一起边学边做 “你能在念白出现时,做掘地的动作吗?” 6.师生合作完成歌曲 (师唱,生念白) 练习节奏,正确区别前、后、全十六分 注意进入的拍点 7.跟着琴声学唱第一声部   (1) 初步学会 高音 大跳6 3 2 6 2 3 1 3 两个不同结束音  5556 3216  2 –5556 3216  6 – (观察观察两个乐句相同处和不同处) (2) 唱好切分节奏 这首歌曲中多次出现了××  ×节奏,后两个音符合二为一,这也是一种切分音节奏,板书(× ×  × →  ××  ×)它改变了原来的前强后弱的规律,突出强调后边一个字,如第二“头”的“头”、第三乐句中的 “下去”,还有第一乐句中的“蚂蚱儿”是一个“儿化音”,也是唱出切分的感觉,强调的是“蚂蚱”的“蚱”,使歌曲的重音突出,充满了动感,好像在劳动的过程中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用力,你看“提起那个头”,“一头那个下去”。我们跟着琴再来唱一遍,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 特殊的切分节奏   ××  × 一头那个下去 蚂蚱 儿 (3)跟琴唱,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伴奏时左手强调一下切分音) 9、完整演唱歌曲,把握歌曲情绪、情感,表现出民歌的风格 《掏洋芋》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情景。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样的两个人去掏洋芋? 生:父女、祖孙俩 10、唱、说、动(表演)加在一起表现出来 学生分组演唱 第一遍,以方阵分 第二遍,勤劳憨厚的农民伯伯,带着天真活泼的小孙女去掏洋芋。 表演  (放伴奏音乐) 四、山西民歌拓展《人说山西好风光》 五、总结 师: 山西的人民勤劳、淳朴、敦厚,所以山西民族音乐大多舒缓、辽阔、悠长,感情真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实,中国民歌风格各异,种类繁多,我们接触到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课后可以搜集更多的民歌及资料,了解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文化!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四单元 滔滔多瑙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五单元 南国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五指山歌》 教学目标 1、能够关注并喜欢黎族民歌,乐于对歌曲《五指山歌》相关的音乐要素进行探索。 2、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情,并通过学生对歌曲的欣赏与交流、自主学唱、创造表现等活动,提高对音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欣赏芭蕾舞剧《军民团结一家亲》,能区别于《五指山歌》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聆听、演唱体验中感受民歌“啰呢调”的民歌风格,领略歌曲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情感的体验。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1、交流激趣 教师:同学们,说起我们美丽的海南岛,有很多风景名胜,有一座山是我们海南岛上最高的一座山,那是什么山呢? 学生:五指山。 教师:对,五指山!现在就让我们共同随着画面走进五指山。 课件:五指山风光视频 教师:五指山之所以成为海南乃至于全国的名山,名就名在于它美丽的自然景观;在于它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更在于它那天籁般的民歌旋律! 2、引入课题《五指山歌》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五指山,走进那孕育着黎族民族文化和民歌的发源地! 课件:展示课题——《五指山歌》 二、新课 1、学习歌曲 教师:现在就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具有海南独特风韵的歌曲,请大家在演唱前仔细观察,这首歌曲的拍号有什么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课件:问题——仔细观察,这首歌曲的拍号有什么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 教师:我们先不忙于解释和回答,现在,请大家在演唱的体验中一起来寻找答案。 课件:《五指山歌》大歌页面 ①感悟歌曲的意境美——聆听教师示范演唱。(用两种方言) (请同学们思考、对比两种语言演唱的不同风格。) 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读谱(强调装饰音和变换的拍号的正确演唱) ③体会歌词的韵律美——方言念词(用节奏念词的方法并强调衬词的作用) ④享受歌曲的形象美——填词歌唱 (要求:节奏从容、旋律舒畅、抒情性强,唱出美感) ⑤理解歌曲的节奏美——变拍子——知识点(音乐要素)丰富、流动而富于变化。 ⑥音乐实践活动: ★尝试用2/4拍演唱歌曲,对比音乐情绪有无变化? ★尝试改变速度和节奏,对歌曲的风格有无影响?  ★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课件:归纳——《五指山歌》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拍子记号——3/4拍,2/4拍,变换拍子使得歌曲更加丰富、流动而富于变化。 2、聆听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五指山歌》,对比歌曲音乐情绪和风格的变化。 ★童声合唱《五指山歌》 ★男声独唱《新五指山歌》 教师:同学们,聆听欣赏了这些不同(现代、合唱、创作)的五指山歌,相信这首 “啰呢调”的旋律已经根植在我们的心中。 3、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 教师:《五指山歌》是我们海南黎族民歌,我想我们应该对其音乐特点有所了解? 课件:《五指山歌》音乐特点介绍: 学生①:《五指山歌》正是海南人民依据“啰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啰呢调”是杞黎中最为流行的调腔。它因歌曲开头时常用“啰呢”之类的衬词而得名。)其内容它歌唱红军胜利归来,嘲讽蒋军失败。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和问答的方式说明——正义的红军必将战胜反动的蒋家王朝。 学生②:黎族民歌的体裁——黎族各支系都有自己特定的传统音乐调腔。在传统音乐调腔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山歌、情歌、劈山栏歌(一种刀耕火种时唱的劳动山歌)、舂米谣(杵歌)、犁田歌、打硪歌、儿歌、叙事歌等民歌体裁。 教师:同学们介绍的很好,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明确歌曲《五指山歌》的音乐要素: 拍子速度力度旋律曲式情感 3/4拍和2/4拍 中速刚柔相济 委婉舒畅、抒情性强二部曲构第一乐段: 沉稳而抒情; 第二乐段: 坚定而自信 (三)拓展 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1、师讲述《红色娘子军》故事梗概—— 国内战争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红色娘子军连。吴清华原是恶霸地主南霸天家的女奴,因不堪欺凌与压迫逃出了南府,但被南霸天一伙追上打得昏死过去。南霸天以为吴清华已死,带领狗腿子离去。共产党代表洪常青带领通信员小庞化妆侦查,途经椰林寨时救起了吴清华,并问明身世,指明投奔方向。吴清华加入娘子军以后,为了歼灭南霸天,洪常青化妆成华侨巨商带她深入南府,由于吴清华擅自开枪,过早地暴露了战斗信号,致使南霸天逃脱。吴清华在党的教育下认识到错误,觉悟不断提高,在解放椰林寨的战斗中,击毙了南霸天,同时吴清华成为优秀指挥员。 同学们,1964年取材于同名影片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首演。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芭蕾舞剧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中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2、欣赏   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们军上政治课。吴清华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提前开枪的错误。老乡们摘了荔枝,编了斗笠来慰问红军,军民欢舞。 3、谈一谈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音乐在芭蕾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既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又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情变化。而且,舞剧音乐往往都有节奏明确、抒情色彩浓厚的适于舞蹈的旋律,并体现出作品的时代、地域风貌。音乐素有“舞蹈的灵魂”之称,难怪我们聆听舞剧音乐时,脑海里就会有形象浮现。 4、师小结,结束此课。 二次备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牛角出来尖对尖》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 2、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牛角出来尖对尖》。 3、欣赏《步步高》,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步步高》能听辨出广东音乐中常用的几种乐器。 难点:在听熟乐曲的基础上,跟着音乐边划拍子边哼唱歌谱。 课前准备 音响资料、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高胡) 2、谁能来试着演奏这件乐器。 3、高胡有别于二胡。高胡的声音更为明亮,它是由二胡改造而成,也称粤 胡。你可知道粤”是我国哪个省的简称。(广东) 4、介绍其它乐器。秦琴、扬琴 (出示图片) 5、有一位广东的作曲家吕文成,创作了很多用以上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他的代表作《步步高》。  二、赏析结合  1、播放《步步高》 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能否用线条或色彩来记录你听到的音乐。 2、再听《步步高》,为歌曲配上声势动作,划拍子。 三、学唱《牛角出来尖对尖》 1、师范唱 2、跟琴学唱 3、完整演唱 4、分组创编歌词、唱一唱 四、拓展 1.广东音乐的特点: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乐,主要由高胡、扬琴、秦琴和琵琶等乐器演奏。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2.听其它作品如: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