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LT5366-2014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ho****t 文档编号:40374 上传时间:2021-05-26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10.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5366-2014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DLT5366-2014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DLT5366-2014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DLT5366-2014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DLT5366-2014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JCS 27.100 P60 备案号:J1852-2014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 5366-2014 代替DLI T 5366 -2006 ; l a - t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stress calculating of steam/water piping in power plant 2014-06-29发布2014-11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国家能源局 公 A二 E习 2014年第4号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识国能局科技200952号的规定,经 审查,国家能

2、源局批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材料理化检验方法 等164项行业标准(见附件,其中能源标准(NB)158项、电力标 准(DL)6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附体: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然名称代替标准 . DL/T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DL/T 160 5366-2014 力计算技术规程5366-2006 . 国家能源局 2014年6月29日 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2014-06-29 2014-1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stress calculating of steam/water piping

3、in power plant DL/T 5366-2014 代替DL/T5366- 2006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4年11月lB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北京 前言 本规程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核电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能科技201148号的要求,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发电广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方面设计工作经验,参考有关国 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对原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 算技术规程师L/T5366-2006进行修订完成。 本规程共分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 符号,基本规定,钢材的许用应力,管道的设计参数,承受

4、内压的管 子、弯管和弯头的壁厚计算,管道的应力计算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将适用范围扩大为火力发电厂和压水堆核电厂常规岛范围 内汽水管道的应力计算。 2.修订了火力发电厂管道的设计参数,增加了压水堆核电厂 常规岛管道的设计参数。 3.增加在蠕变温度范围内纵向电熔焊管子、弯管、弯头最小壁 厚的计算方法。 4.修改了感应加热弯管弯制前直管最小壁厚。 5.增加了管道应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6.增加在应力计算中应计入的偶然荷载种类和适用条件,如 安全阀反力、地震荷载、风荷载、汽锤力、核电厂常规岛高能管道假 想破裂荷载等。 7.修订了常用国内和国外常用钢材的性能数据表。 本规程自实施之日起,替代

5、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 术规程DL/T5366-2006 o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出电)J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1 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 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林磊姜震范沁王雪峰范逸致 主要审查人:文启鼎黄涛唐飞杨祖华孙丰 2 凌和宾王坚翁燕珠马欣强唐茂平 刘利吴弊鸣

6、徐蕾吴萍席学章 目次 l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 2 ) 2. 1 术语. ( 2 ) 2.2 符号(2 ) 3 基本规定( 4 ) 4 钢材的许用应力( 5 ) 5 管道的设计参数 (6 ) 5. 1 一般规定( 6 ) 5. 2 火力发电厂主要管道(7 ) 5. 3 核电厂常规岛主要管道(11) 6 承受内压的管子、弯管和弯头的壁厚计算(18) 6. 1 管子的最小壁厚门们 6. 2 管子的计算璧厚(21 ) 6. 3 管子的取用壁厚.( 21) 6. 4 弯管和弯头的壁厚(21) 7 管道的应力计算(23) 7. 1 一般规定( 2 3) 7. 2 补偿值的计算(24) 7. 3

7、管道的应力验算.( 2 5) 7.4 力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28) 7. 5 管道对设备的推力和力矩的计算 附录A常用钢材的性能(33) 附录B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加系数(56)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川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l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 2. 1 Terms 2. 2 Symbols ( 2 ) ( 2 ) 3 Basic requirement ( 4 ) 4 Allowable stress of steel ( 5 ) 5 Piping design parameters

8、. ( 6 ) 5. 1 General requirement ( 6 ) 5. 2 Piping in fossil fuel power plant ( 7 ) 5. 3 Piping in conventional island of nuclear power plant (11) 6 Calculation of wall thickness of piping t bend and elbow under internal pressure(18) 6. 1 Straight pipe minimum wall thickness (18) 6. 2 Straight pipe

9、calculated wall thickness . ( 21) 6. 3 Straight pipe nominal wall thickness ( 2 1 ) 6. 4 Bend and elbow wall thickness ( 2 1) 7 Piping stress calculation ( 2 3) 7. 1 General requirement (23) 7. 2 Calculation of compensation value ( 24) 7. 3 Checking of piping stress. ( 2 5) 7. 4 Calculation of momen

10、t and bending moment of cross section (28) 7. 5 Calculation of force and momenc applied on equipment by piping (30) 3 Appendix A Properties of common steels ( 3 3 ) Appendix B Flexibility factor and stress intensification factor ( 5 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6 7 ) List of quoted stand

11、ards (68)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6 9) 4 1总则 . o. 1 为了规范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以保证发电厂安全、 经济、连续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1. o. 2 本规程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和压水堆核电厂常规岛范围内 汽水管道的应力计算。本规程的管道应力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其他 类型发电广和其他堆型核电厂常规岛汽水管道。 1. o. 3 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管道的应力计算: 1 非金属管道; 2 铸铁等脆性材料; 3 真空管道。 - 1 . Dld Fhtt/bb i fh 2 术语和符号 2. 1术语 2. 1. 1 应力增加系数st

12、ress intensification factor 弯管、弯头、异径管和三通等管件在弯短的作用下,产生的最 大弯曲应力与承受相同弯矩的直管产生的最大弯曲应力的比值, 或弯管、弯头、异径管和三通等管件的疲劳强度与在相同交变弯矩 作用下直管的疲劳强度的比值。 2. 1. 2 冷紧cold spring 在安装管道时预先施加于管道的弹性变形,以产生预期的初 始位移和应力,以降低初始热态应力和初始热态管端的作用力和 力炬。 2. J. 3.柔性flexibility 表示管道通过自身变形吸收热胀、冷缩和其他位移变形的能 力。 2.1. 4 蠕变creep 管材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

13、续非弹性变 形缓慢地、不断地增加的现象。 Do管子外径; D;一管子内径; h一尺寸系数; 2. 2符号 i一一应力增加系数; 走一一柔性系数; MA一自重和其他持续外载作用在管子横截面上的合成 2 力矩; MB一偶然荷载作用在管子横锻商上的合成力炬; Mc一一按全补偿值和钢材在20时弹性模量计算的热胀合 成力矩范围; 一一设计压力; R弯管、弯头弯曲半径; Sc管子的计算壁厚; Sm一一管子的最小壁厚; 一一蠕变温度范围纵向电熔焊钢管强度降低系数; W一一管子抗弯截面系数; Y一一修正系数; 一一有腐蚀、磨损和机械强度要求的附加厚度; r一一许用应力修正系数; f一一钢材在设计温度时的许用应

14、力; 了。一一钢材在20时的许用应力; E一一热胀应力范围; 一管道在工作状态下,由内 压、自重和其他持续外载产 生的铀向应力之和。 3 Dld Fhtt/bb i fh 3基本规定 3. 0. 1 管道应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验算管道在内压、自重和其他外载作用下所产生的一次应 力和在热胀、冷缩及位移受约束时所产生的二次应力。 2 计算各工况下管道支吊架的荷载和位移。 3 核算管道对设备的推力和力矩符合相关标准并在设备所 能安全承受的范围。 3.0.2 运行温度大于100且公称尺寸大于DN65的管道应进 行管道应力计算。 3.0.3 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为表压。 4 4 钢材的许用应力 4.

15、 0. I 除延伸率大于或等于30%的奥氏体不锈钢和镰基合金 外,管道组成件用钢材的许用应力应根据钢材的有关强度特性取 下列三项中的最小值: R R乌,R:io.2Ro 一一一一或一一一一(4. 0. 1) 3 1. 5执1.5l. 5 式中:R一一钢材在20时的抗拉强度最小值(MPa); R1.一一钢材在设计温度时的屈服强度最小值CMPa); R;.0.2一钢材在设计温度时的o.2%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最 小值(MPa); Rb一钢材在设计温度时的l05h持久强度平均值(MPa)。 4. 0. 2 常用钢材的许用应力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0. 3 未列入本规程附录A的钢材,如符合有关

16、技术条件可作 为汽水管道组成件的材料时,其许用应力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计算。 5 Dld Fhtt/bb i fh 5 管道的设计参数 5. 1一般规定 5.1. 1 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高持续工 作压力。水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包括水柱静压,当水柱静压低于额 定压力的3%时,可不计人。 5. 1. 2 对于特殊条件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速离心泵出口至第一道关断阀之间管道的设计压力不 应小于泵额定工作特性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压力与泵吸人口压力之 和。 2 调速离心泵出口至第一道关断阀之间管道的设计压力不 应小于泵额定转速特性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压力与泵吸人口压力之 和。

17、3 减压装置后没有安全阀保护旦流体可能被关断或堵塞的 管道,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减压装置前流体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4 除本规程另有规定外,装有安全阀的管道,设计压力不应 小于安全阀的最低整定压力。 5.1. 3 管道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管道运行中内部介质的最高持 续工作温度。 5. 1. 4 对于特殊条件的管道,其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从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等设备引出的蒸汽管道,设计温度 应汁人设备制造厂所保证的最大温度偏差。 2 加热器出口管道的设计温度应取用加热器各种工况下被 加热介质的最高温度。 3 减温装置后蒸汽管道的设计温度宜取用减温装置出口蒸 汽的最高工作温度。 5.2 火力发电

18、厂主要管道 s. 2. 1 主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超l陆界及以下参数机组,设计压力应取用锅炉最大连续蒸 发童时过热器出口的额定工作压力。超超临界参数机组,设计压 力应取用下列两项的较大值: 1)汽轮机主汽门进口处设计压力的105%。 2)汽轮机主汽门进口处设计压力与主蒸汽管道压降之和。 2 设计温度应取用锅炉过热器出口蒸汽额定工作温度与锅 炉正常运行时允许的温度偏差值之和,当锅炉制造厂未提供温度 偏差时,温度偏差值可取5。 s. 2. 2 再热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设计压力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汽轮机高压 缸排汽压力的

19、1.15倍。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应取用锅炉再热器出口蒸汽额定工作 温度与锅炉正常运行时允许的温度偏差值之和,当锅炉 制造厂未提供温度偏差时,温度偏差值可取5。 2)低温再热蒸汽管道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汽 轮机高压缸排汽参数等情求取在管道设计压力下的对应 温度。 s. 2. 3 汽轮机抽汽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调整抽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 工况下该抽汽压力的1.1倍,且不应小于o.lMPa。当 抽汽汽源来自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时,应取用低温再热蒸 汽管道的设计压力。

20、7 Dld Fhtt/bb i fh 2)调整抽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该抽汽的最高工作压力。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调整抽汽管道的设计温度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 工况下抽汽参数等恼求取管道设计压力下的对应温度。 当抽汽汽源来自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时,应取用低温再热 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 2)调整抽汽管道的设计温度应取该抽汽的最高工作温度。 5. 2. 4 背压式汽轮机排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排汽的最高工 作压力,且不应小于0.lMPa;设计温度应取排汽的最高工作温 度。 s. 2. s 与直流锅炉启动分离器连接的汽水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 分离器各种运行工况中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压力;

21、设计温度应取 用分离器各种运行工况中管内介质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温度。 5. 2. 6 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 定: l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调速给水泵出口管道,从前置泵到主给水泵或从主给 水泵至锅炉省煤器进口区段,设计压力应分别取用前置 泵或主给水泵特性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压力与该泵进水侧 压力之和。 2)调速给水泵出口管道,从给水泵出口至第一个关断阀的 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泵在额定转速特性曲线最高点对 应的压力与进水侧压力之和;从泵出口第一个关断阀至 锅炉省煤器进口区段,设计压力应取用泵在额定转速及 设计流量下泵提升压力的1.1倍与泵进水侧压力之和。

22、3)以上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应计入水泵进水温度对压力 的修正。 2 设计温度应取用高压加热器后高压给水的最高工作温度。 5.2.7低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 8 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定压除氧系统,应取用除氧器额定压力与除氧器最 高水位至泵叶轮中心线的水柱静压之和。 2)对于滑压除氧系统,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 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的1. 1倍与除氧器最高水位至泵叶 轮中心线的水柱静压之和。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定压除氧系统,应取用除氧器额定压力对应的饱和 温度。 2)对于滑压除氧系统,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

23、下 1. 1倍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5. 2. 8 凝结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凝结水泵进口侧管道应取用汽轮机排汽缸接口平面处至 泵吸人口中心线的水柱静压,且不应小于o.35MPa,此 时凝汽器内按大气压力计算。 2)凝结水泵出口侧管道应取用泵出口阀关断时泵的提升压 力与进水侧压力之和,进水侧压力取凝汽器热井最高水 位与泵吸人口中心线的水柱静压力。 3)当凝结水系统设有升压泵,并与凝结水泵串联运行时,升 压泵出口侧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凝结水泵和凝结水升压 泵出口阀关断情况下泵的提升压力之和。 2 设计温度应取用低压加热

24、器后凝结水的最高工作温度。 5. 2. 9 加热器疏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敢用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设计压力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抽汽压力的 1. 1倍,且不应小于o.lMPa。当管道中疏水静压引起压力升高值 大于抽汽压力的3%时,应计及静压的影响。 9 Dld Fhtt/bb i fh 2 设计温度应取用该加热器抽汽管道设计压力对应的饱和 温度。 5. 2.10 锅炉定期和连续排污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排污阀前的定期排污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汽 包上所有安全阀中的最低整定压力与汽包最高水位至 管道最低点水柱静

25、压之和;锅炉排污阀前的连续排污 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汽包上所有安全阀的最低整 定压力。 2)当锅炉排污阀后的管道装有阀门或堵板等可能引起管内 介质压力升高时,锅炉排污阀后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按锅 炉排污阀前管道的设计压力选取;当锅炉排污阀后的管 道不会引起管内介质压力升高时,其设计压力应按表 5.2.10-1的规定选取。 表5.2.10-1锅炉排污阀后管道设计压力 锅炉压力P(MPa)管道设计压力(MPa) 1. 75P4. 15 1. 75 4. 15P6. 2 2. 75 6.2 PlO. 3 6. 20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定期和连续排污管道的设计温度,应取用汽包上

26、所 有安全阀中的最低整定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2)当锅炉排污阀后的管道装有阀门或堵板等可能引起管内 介质压力升高时,锅炉排污阀后管道的设计温度应按锅 炉排污阀前管道的设计温度选取;当锅炉排污阀后的管 道不会引起管内介质压力升高时,其设计温度应按表 5. 2. 10-2的规定选取。 10 表5.2. 10-2 锅炉排污阀后管道设计温度 锅炉压力P(MPa)管道设计温度() I. 75P运4.15 210 4. 15P二6.2 230 6.2 P IO. 3 280 5. 2. 11 给水再循环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单元制系统

27、时,进除氧器的最后一道关断阀及其 之前的管道,应取用相应的高压给水管道的设计压力,最 后一道关断阀之后的管道,对于定压除氧系统,应取用除 氧器额定压力;对于滑压除氧系统,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 门全开工况下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的1. 1倍。 2)当采用母管制系统时,节流孔板及其之前的管道,应取用 相应的高压给水管道的设计压力;节流孔板之后的管道, 当未装设阀门或介质出路上的阀门不可能关断时,应取 用除氧器的额定压力。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定压除氧系统,应取用除氧器额定压力对应的饱和 温度。 2)对于滑压除氧系统,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 1. 1倍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对应

28、的饱和温度。 s. 2. 12 安全阀后排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根据排汽管 道的水力计算结果确定。 5. 3 核电厂常规岛主要管道 5.3.1 主蒸汽及汽轮机旁路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及设计源度的 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Dld Fhtt/bb i fh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核岛蒸汽发生器蒸汽侧的设 计压力。 2)汽轮机旁路阀及上游蒸汽管道应取用与主蒸汽管道相同 的设计压力。 3)汽轮机旁路阀下游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按下游旁路蒸 汽管道最高持续压力确定。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蒸汽管道设计温度应取用核岛蒸汽发生器蒸汽侧的设

29、计温度。 2)汽轮机旁路蒸汽管道宜取用与主蒸汽管道相同的设计温 度。 S.3.2 再热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 定: I 设计压力可取用汽轮机最大连续出力工况下高压缸排汽 压力的1.6倍,也可根据工程实际计算结果确定。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宜取用汽水分离再热器出口最高持续 工作温度,也可取用主蒸汽管道设计温度。 2)低温再热蒸汽管道宜取用汽轮机最大连续出力工况下高 压缸排汽参数等脑求取在管道设计压力下的对应温度。 5.3.3 抽汽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低压加热器的抽汽管道

30、应取用最大连续出力工况下 汽轮机抽汽口处压力的1.1倍,且不应小于0.lMPa。 2)除氧器的抽汽管道,当汽源来自汽轮机抽汽时,应取用最 大连续出力工况下汽轮机抽汽口处压力的1.1倍;当汽 源来自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时,应取用低温再热蒸汽管道 的设计压力。 12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低压加热器的抽汽管道应取用最大连续出力工况下 汽轮机抽汽口参数等娴求取在管道设计压力下的对应温 度。 2)除氧器的抽汽管道,当汽源来自汽轮机拍汽时,应取用最 大连续出力工况下汽轮机抽汽口参数等摘求取在管道设 计压力下的对应温度;当汽源来自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时, 应取用低温再热蒸汽管道的设计温度。

31、5. 3. 4 汽水分离再热器加热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 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级加热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用最大连续出力工 况下汽轮机抽汽口处压力的1.1倍。 2)第二级加热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用主蒸汽管道的设 计压力。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级加热蒸汽管道的设计温度应取用最大连续出力工 况下汽轮机抽汽口参数等摘求取在管道设计压力下的对 应温度。 2)第二级加热蒸汽管道的设计温度应取用主蒸汽管道的设 计温度。 5.3.5 低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设计压力应取用除氧器加热抽汽管道设计压

32、力与除氧器 最高水位至给水泵组人口叶轮中心线水柱静压之和;若除氧器接 受汽轮机旁路排放蒸汽,则低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应计及汽轮机 旁路排放工况的影响。 2 设计温度应取用除氧器加热抽汽管道设计压力对应的饱 和温度;若除氧器接受汽轮机旁路排放蒸汽,还应计及汽轮机旁路 13 Dld Fhtt/bb i fh 排放工况的影响。 5.3.6 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前置泵出口到压力级泵人口区段给水管道,应取用前 置泵特性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压力与前宣泵进水侧压力之 和。 2)定速压力级泵出口至给水调节阀下游第一个隔离阀及之 间区段管道

33、,应取用压力级泵特性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压 力与压力级泵进水侧压力之和。 3)调速压力级泵出口至给水调节阀下游第一个隔离阀及之 间区段管道,应取用压力级泵选型工况下特性曲线最高 点对应的压力与压力级泵进水侧压力之和。 的以上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应计及水锤及泵组进水温度 对压力的修正。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前置泵出口到压力级泵人口区段管道,可取用前置泵 人口低压给水管道的设计温度。 2)压力级泵出口至给水调节阀下游第一个隔离阀之间区段 管道,可取用给水最后一级高压加热器抽汽管道设计压 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3)压力级泵出口设计温度也可分段选取,当分段选取时,压 力级泵出口至下游第

34、一级高压加热器人口之间区段管 道,可取用压力级泵人口管道的设计温度;高压加热器出 口管道,可取用本级高压加热器抽汽管道设计压力对应 的饱和温度。 5.3. 7 凝结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凝结水泵人口侧管道应取用泵吸人口中心线至汽轮机低 14 压缸排汽接口处的水柱静压,且不小于0.35MPa,此时 凝汽器内按大气压力计算。 2)凝结水泵出口侧管道应取用泵出口阀关断情况下泵的提 升压力与进水侧凝汽器热井最高水位与泵吸人口中心线 的水柱静压力之和。 3)当凝结水精处理装置设置有升压泵,并且存在与凝结水 泵串联运行工况时,升压泵出口侧管

35、道的设计压力应取 凝结水泵和凝结水升压泵出口阀关断情况下泵的提升压 力之和。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z 1)凝结水泵人口侧管道应取用汽轮机允许的最高排汽压力 对应的饱和温度。 2)凝结水泵出口侧管道应取用最后一级低压加热器抽汽管 道设计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3)凝结水泵出口侧管道设计温度也可分段选取,凝结水泵 出口至下游第一级低压加热器人口之间区段管道可取用 泵人口管道的设计温度,并计及泵和轴封冷却器温升的 影响;低压加热器出口管道可取用本级低压加热器抽汽 管道设计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5.3.8 加热器疏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

36、规定: 1)加热器疏水管道应取用本级加热器抽汽管道的设计压 力。 2)加热器疏水泵人口侧管道应取用本级加热器抽汽管道的 设计压力。 3)加热器疏水泵出口侧管道应取用泵出口阀关断情况下泵 的提升压力与泵人口侧压力之和。 的当疏水管道中加热器最高水位或疏水箱最高水位与疏水 Dld Fhtt/bb i fh 泵吸人口处水柱静压引起压力升高值大于加热蒸汽压力 的3%时,应计及静压的影响。 2 设计温度宜取用本级加热器抽汽管道设计压力对应的饱 和温度。 s. 3. 9 汽水分离再热器疏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用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级再热器疏水管道设计压力应

37、取用本级加热蒸汽管 道的设计压力。 2)第二级再热器疏水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主蒸汽管道的设 计压力。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级再热器疏水管道设计温度,宜取用本级加热蒸汽 管道设计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2)第二级再热器疏水管道设计温度宜取用主蒸汽管道设计 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5.3.10 汽水分离再热器壳体疏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取 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I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水泵人口侧管道,应取用再热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 2)当疏水管道中壳体疏水箱最高水位与疏水泵吸人口处水 柱静压引起压力升高值大于低温再热蒸汽压力的3% 时,应计及静压的影响。 3)

38、疏水泵出口侧管道,应取用疏水泵出口阀关断情况下泵 的提升压力与泵人口侧压力之和。 2设计温度宜取用低温再热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对应的饱和 温度。 5. 3. 11 主管道的疏水、放水及放气支管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的 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后一道隔离阀及上游的管道应取用与主管道相同的设 计压力。 2)当主管道设计压力为6.3MPa及以上时,最后一道隔离 阀下游的管道设计压力可取4.OMPao 3)当主管道设计压力为6.3MPa以下时,最后一道隔离间 下游的管道设计压力可取2.5MPa. 2 设计温度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水支管应取用与主管道相同的设计温

39、度。 2)放水及放气最后一道隔离阀及上游的管道应取用与主管 道相同的设计温度,下游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7 Dld Fhtt/bb i fh 6 承受内压的管子、弯管和弯头的壁厚计算 6. 1 管子的最小壁厚 6. 1. 1 对于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7的管子,在设计压力 和设计温度下所需的管子最小壁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按管子外径计算最小壁厚时应按下式计算: _ PDo 1 (6.1.1-1) m 2 市2Y户 2 按管子内径计算最小壁厚时应按下式计算: 一D;十2加2Y (6. 1. 1-2) m 2 平一2(1-Y) 3 按管子外径计算在蠕变温度范围纵向电熔焊钢管的最小 壁厚

40、时应按下式计算: _ PDo 1 十(6. 1. 1”3) m 2 r;w+2Yp I 6.1. 2 管子的设计压力应符合公式(6.1. 2-1)和公式(6.1.2-2) 的规定: I 按管子外径计算设计压力时应按下式计算: p2 CSm一 飞Do-2Y(Sm一) 2 按管子内径计算设计压力时应按下式计算: 户2 CSm一 飞D,一2YCSm一)2Sm 式中:Sm一一管子的最小壁厚(mm); p一一设计压力(MPa); 18 (6.1.2-1) (6. 1. 2-2) Do管子外径,取用最大外径(mm); D;一一管子内径,取用最大内径(mm); 一一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CMPa); Y

41、一一修正系数,应按表6.1. 2-1取用; 7厂一许用应力修正系数,无缝钢管77=1. 0 ;焊接钢管的? 值应按表6.1. 2-2取用;进口电熔焊钢管的?值应按 相应标准规定选取; w一一蠕变温度范围纵向电熔焊钢管强度降低系数,其值 可按表6.1. 2-3选取; 一一有腐蚀、磨损和机械强度要求的附加厚度(mm)。一 般蒸汽管道和水管道可不计及腐蚀和磨损的影响; 对于存在流体腐蚀和磨损情况的管道,应根据预期 的寿命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确定附加厚 度;加热器疏水阀后管道、给水再循环阀后管道和锅 炉排污阀后管道等存在汽水两相流介质的管道,腐 蚀和磨损的附加厚度可取2mm;超超临界参数机组 的

42、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附加厚度可取 1.6mm 表6.1.2-1修正系挝 温度) 材料 4三482510 538 566 593 二621 铁索体钢o. 4 o. 5 0. 7 0. 7 0. 7 0. 7 奥民体钢o. 4 o. 4 0. 4 0. 4 0. 5 0. 7 注:1介于表列中间温度的Y值可用内插法计算 2 当管子的Do/S,.20 1. 07Sm 1. 09Sm 1. 12Sm 1. 16Sm 7 管道的应力计算 7.1 般规定 7. 1. 1 管道可按设备连接点或固定点分为若干计算管段,每个计 算管段应包括所有管道组成件和支吊架,并构成独立管系统一进 行应力计算。 7

43、. 1. 2 对于多个相互连接的管系应合并进行应力计算,若必须分 开计算时,应满足下列规定: I 主管和支管的刚度比宜大于10。 2 在支管应力计算时应计人主管在分支点处的附加线位移 和角位移。 3 计人分支点处的应力增加系数,该点的应力应验算合格。 7. I. 3 在进行作用力和力矩计算时,应采用右旋直角坐标系作为 基本坐标系。基本坐标系的原点可以任意选择,Z轴宜为向上的 竖直轴,X轴宜为沿主厂房纵向的水平轴,Y轴宜为沿主厂房横向 的水平轴。 7.1. 4 管道与设备或固定点相连接时,应计人管道连接点处的附 加位移,包括线位移和角位移。 7. I. 5 应力计算应计入管道上各种类型支吊装置的

44、作用,当支吊 装置的根部固定在有位移的结构上时,应计人根部结构附加位移 的影响。 7.1. 6 应力计算时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计人柔性系数和应 力增加系数。 7. 1. 7 应力计算中的任何假设与简化,不应对分析计算结果的作 用力、应力等产生不利或不安全的影响。 7.1. 8 当管系进行冷紧时,冷紧有效系数,对工作状态宜取2/3, 23 Dld Fhtt/bb i fh 对冷状态宜取L 7.1. 9 冷紧口的位置应设置在管系冷态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 地方。 7. 1. 10 除合同约定外,应力计算应计入以下偶然荷载的作用: 1 安全阀起跳排汽反力荷载。 2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的管道

45、地震荷载。 3 室外露天布置管道的风荷载。 4 600MW及以上容量机组的主蒸汽管道和再热热段蒸汽 管道的汽锤力。 5 其他可能发生的偶然荷载。 7. 1. 11 核电厂常规岛高能管道应根据厂房核安全要求计算管道 假想破裂荷载,并应设置管道防甩装置。 7. 1. 12 地震荷载、风荷载和管道假想破裂荷载可不与其他偶然 荷载一同构成组合工况。 7. 1. 13 核电厂常规岛高能管道假想破裂荷载应包括管道喷射流 冲击荷载和管道甩击荷载,荷载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水堆 核电厂假想管道破损事故防护设计准则EJ/T335的规定。 7. 1. 14 承受管道假想破裂荷载的防甩装置的设置不应影响管系 正常

46、的热态和冷态位移。 7.2 补偿值的计算 7. 2. 1 当管系端点无附加角位移时,管系的线位移全补偿值可按 下列公式计算: 24 t:.X=t:.Xa-t:.XA-t:.X/.a t:.Y=t:.Ya-t:.YA -t:.Y/.a t:.Z= t:.ZB -t:.ZA -t:.Z/.a t:.X/,a矿(X B -X A ) ( t-lamb ) t:.Y问旷(y B -y A) ( t -tomb) t:.Z/,a =a (Zs-ZA) (t-tamb) (7. 2. 1-1) (7. 2. 1-2) (7. 2. 1-3) (7. 2. 1-4) (7. 2. 1-5) (7. 2. 1-6) 式中:t:,.X,t:,.Y,t:,.Z计算管系沿坐标轴X、Y、Z的线位移全补 偿值(mm); t:,.Xs,t:,.Ys,t:,.Zs一一计算管系的末端B沿坐标轴X、Y、Z的附 加线位移(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电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