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及答案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2.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
A.分度值是1cm、量程为5m的皮卷尺 B.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量程为3m的硬杆长尺
3。(2013,福建泉州)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
A.船 B。山 C.河岸 D。树木
4.(江西)如图1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图1
图2
5。(湖北宜昌)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图2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 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地球、
C。 “天宫一号" D.“神舟九号” X|k | B| 1 . c |O |m
图3
6.(南宁)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如图3所示,飞机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21·世纪*教育网
A.航母 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海水 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7.(上海崇明县二模)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4(A)和(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甲车速度是4米/秒
C.甲车运动4秒后路程是1。5米 D.10秒两车相距3米
8. 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
小明先到终点 B.小华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计33分)
9.在用放大倍数为2×103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白鼠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核直径约1。6cm,则该细胞核的实际直径约 m。某校一节课45min=_____h=_____s.中学生10次脉搏的时间大约为0.2_____。一般人步行10min所通过的路程最接近700 。
图5
10。(四川资阳)根据下面图5,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 。
11。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
图6
信息三: 。
12.(湖南郴州)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 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计24分)
1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图7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cm,tBC= s,vAC= m/s。X|k |B| 1 . c|O |m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四、综合应用题(14题12分,15题7分,共计19分)
14。(浙江嘉兴)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1) 行人在交通路口过马路时,应注意观察绿灯的剩余时间,否则有可能被“困”在路中央.若绿灯倒计时还剩5秒,此时行人要沿斑马线穿过宽为20米的马路,则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 红绿灯设置时间的长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需要考虑的是 ( ).
A.车流量 B.道路宽度 C人流量 D.时间段
1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100m.求:(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w W w .x K b 1 。c o M
第一章测试卷答案
1.B
2.D
3.A
4.B
5.D
6.B 点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航母、海水、航母上的工作人员都有位置的改变,飞行员是运动的;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没有位置的改变,是静止的.
7.D 点拨:甲、乙同向运动,由甲乙图象知,甲乙都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甲=0.4m/s;乙的速度:v乙=0。1m/s,所以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B错;由v=s/t得,s=vt,所以经过4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4s=1.6m;由v=s/t得,s=vt,所以经过10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
乙通过的路程:s乙= v乙t=0.1m/s×10s=1m,因甲乙同向运动,所以甲乙相距4m-1m=3m,故D正确。
8.A 点拨:设小明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v1=100m/t,张伟的速度为 v2=(100m—5m)/t=95m/t,第2次比赛时,s1′=100m+5m=105m,s2′=100m,因为速度不变;小明用时:t1′= s1′/ v1=105m/(100m/t)=21t/20,张伟用时:t2′= s2′/ v2=100m/(95m/t)=20t/19;因为21t/20<20t/19,所以t1′<t2′,因此还是小明先到达终点.
二、9.8×10-6; 0.75; 2700; min; m
点拨:
细胞核的实际直径约1。6cm÷(2×103)=0.8×10-3cm=8×10-6m;
②因为1min=1h/60,所以45min=0。75h;
因为1min=60s,所以45min=45×60s=2700s;
③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0次的时间约12s=0.2min;
④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0min=600s,通过的路程大约1.1m/s×600s=660m.
10. 2.73~2.77cm
点拨:本题属于从非零刻度线开始但是是从整刻度线开始的测量题,解此题一定不要忘差值法.xK b1。Com
11.信息二: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信息三:他们都运动了200m。
点拨:由图象可知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图象的终点纵坐标值都是200m,所以都运动了200m。
12.1。25;1 500;速度
点拨:(1)由速度公式v=s/t=100/80 m/s =1。25m/s。
(2)统一单位:20min=20×60s=1200s,由s=vt=1。25 m/s×1 200s=1 500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外,还要控制速度不变.21教育网
三、13.(1)v=s/t;刻度尺;秒表
(2)缓 (3)5。0 1 0.033 (4)大
点拨: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是根据公式v=s/t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秒表。由图可知AB、BC和AC的路程分别是5cm、5cm、10cm;AB、BC和AC所用的时间分别是2s、1s、3s.sBC=5cm,tBC=1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时间会偏小,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四、14.(1)速度至少为4m/s;
(2)A、B、C、D
点拨::(1)速度至少为v=s/t=20m÷5s=4m/s;
(2)应根据:车流量、道路宽度、人流量、时间段设置红绿灯的时间,故选A、B、C、D。
15.解:(1)由v=s/t可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
s1=v1tl=8m/s×500s=4000m;
(2)汽车以20m/s速度行驶的时间为新 课 标 第 一 网
t2=s2/v2=100m÷20m/s=5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4000m+100m=41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v=s/(t1+t2)=4100m÷(500s+5s)≈8.1m/s。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