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2435-2023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03195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8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2435-2023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41T2435-2023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41T2435-2023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41T2435-2023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41T2435-2023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99 CCS A 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4352023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2023-08-07 发布 2023-11-06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服务原则.1 5 服务目标.2 6 服务内容.2 7 服务方法.4 8 服务流程.5 9 服务管理.5 参考文献.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

2、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河南省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河南省民政厅、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许昌市社会福利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战朝、吴艳君、李沛释、王文选、张彩琴、申松毅、刘颖、王磊、苏晶晶、高然、纪文晓、张明锁、宋雯、吴晓琳。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原则、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社会工作者面向有需要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社区、组织等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

3、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MZ/T 059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MZ/T 071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 094 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 MZ/T 095 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 MZ/T 166 社会工作督导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残疾人 在精神、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障碍,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来源:GB/T 263412010,3.2 3.2 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个人、家庭、

4、社区、组织等)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和资源协调等方面的专业性服务,以协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来源:MZ/T 0592014,2.1 3.3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 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整合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协助残疾人解决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问题,改善及提高其社会功能,使其在社会生活中享受平等参与的权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服务活动。4 服务原则 4.1 尊重 尊重残疾人固有尊严和个人自主,包括自由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及个人的自立。4.2 平等和不歧视 平等对待残疾人,努力消除和预防在残疾人社会生活中各个

5、方面的区别、排斥和限制。4.3 机会均等 营造公平环境,保障所有残疾人获得的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和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4.4 保护隐私 保守秘密,尊重残疾人的个人隐私权。4.5 社会参与 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5 服务目标 5.1 促进康复 协助残疾人获得需要的照护服务,促进残疾人的康复。5.2 促进平等的社会参与 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5.3 提高社会地位 为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开展服务,努力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权益侵害等不良现象。5.4 提升抗逆力 帮助服务对象挖掘个人优势和效能,提升抗逆力。6 服务内

6、容 6.1 康复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协助开展残疾人健康监测和管理服务;为残疾人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协助开展康复评定;协助开展全面康复服务;进行信息咨询、知识普及和转介。6.2 教育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协助教育、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进行心理支持、压力舒缓、康复知识、康复技能、社会支持等教育;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进行残疾知识、专业技能、社会接纳等培训;协助开展残疾儿童融合教育。6.3 就业创业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对残疾人开展职业咨询、职业评估

7、、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对残疾人开展辅助性就业或支持性就业;协助残疾人自主创业。6.4 特需信托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支持残疾人监护人了解特需信托,进行知识普及与解说;协助残疾人家庭做特需信托个案评估,为残疾人家庭建立个案管理支持;协助残疾人家庭梳理、修改、更新服务需求清单;协助残疾人家庭筛选需求服务,为残疾人提供需求服务;协助残疾人做好服务评估、服务监督。6.5 同伴支持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提供直接服务扩大残疾人的社会交流圈,促进残疾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链接资源帮助残疾人搭建同伴支持体系。6.6 日间照料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协助残疾人家庭了解及申请日间照料服

8、务;协助开展对残疾人状况的调查评估;开展扶残助残服务活动;协助开展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6.7 托养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协助残疾人家庭了解及申请托养服务;协助开展对残疾人状况的调查评估;协助开展残疾人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协助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6.8 临终关怀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为残疾人提供情感支持、交流与陪伴服务,减少残疾人恐惧和焦虑,协助处理相关事务;为残疾人家属提供需求信息、情感慰藉、哀伤期辅导服务;链接相关资源,支持残疾人家属开展法律咨询、殡葬服务以及后事处理服务。6.9 赋能服务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为残疾人照顾者提供居家喘息服务或机构喘息服务,支

9、持照顾者获得短暂休息,减轻照顾者精神压力,支持其参与正常社会交往;为残疾人照顾者提供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照护者的能力和信心;协助残疾人照顾者搭建互助支持网络,促进残疾人照顾者之间的交流互助;为残疾人照顾者提供探访交流、社区活动、成长学习沙龙等服务,促进其自我成长。7 服务方法 7.1 基本方法 根据残疾人的需要,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直接方法和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等间接方法。7.2 针对特定需要的介入方法 7.2.1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介入单位,探索残疾人问题背后的家庭结构和互动关系,促进家庭内在系统的改变,优化服务对象的家庭环境,改变不良的家庭关

10、系,实现家庭成员的良性互动。7.2.2 叙事疗法 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重构自己的主流故事,唤起服务对象的内在力量,形成积极的力量和自我认同。7.2.3 园艺疗法 组织和协助残疾人参与园艺活动,接触自然,舒缓压力,复健心灵。7.2.4 艺术治疗 以绘画、音乐、舞蹈、影视、雕塑等艺术形式,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桥梁,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辅导,纾解其情绪、帮助其解决困难。7.2.5 生命教育 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开展生命教育,使其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与独立地发展,通过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实现自我生命的

11、最大价值。7.2.6 危机干预 针对可能危及残疾人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问题,通过多专业合作方式,协调资源实施紧急干预,进行综合援助。识别并评估残疾人所面临的危机,统筹制定危机干预计划,及时处理最迫切的问题,进行危机干预的善后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以预防同类危机的再次发生。7.2.7 农艺疗法 使残疾人有组织地参加适当劳动(农业、林业、养殖业),逐渐恢复其劳动技能、促进社会功能康复,在劳动的过程中恢复自信和获得劳动能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康复。7.2.8 生态疗法 利用大自然,帮助残疾人减少焦虑、压力和抑郁,缓解情绪,获得心理喘息。7.2.9 正念疗法 通过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和接

12、纳与承诺疗法等,治疗和缓解残疾人及其照顾者的焦虑、抑郁、强迫、冲动等情绪和心理问题。8 服务流程 8.1 个案工作服务流程 宜按MZ/T 094规定执行。8.2 小组工作服务流程 宜按MZ/T 095规定执行。8.3 社区工作服务流程 宜按MZ/T 071规定执行。8.4 社会工作督导 宜按MZ/T 166规定执行。8.5 社会工作评估 宜按MZ/T 059规定执行。9 服务管理 9.1 伦理守则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除了遵守社会工作的普遍专业伦理外,还应遵守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平等对待残疾人,维护社会正义;尊重残疾人对自己生活选择的权利;尊重其

13、他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及人员。9.2 制度建设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人社会工作项目管理规定;残疾人社会工作督导管理规定;残疾人社会工作档案管理规定;根据服务场域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建立各服务场域间对接和联动的相关制度。9.3 质量管理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对本机构内的服务进行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对社会工作服务情况进行信息公开,确保残疾人知情权;根据服务质量评估情况改进服务,完善制度。9.4 风险管理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14、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规避风险等;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应在服务策划时一并制订风险预案,对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设备、物资、处置方法及其指挥与协调等预先做出具体安排;残疾人工作者应根据风险的类型及影响程度,采取回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等处置策略;服务机构应建立服务投诉与争议处置制度,建立畅通的渠道,收集相关的投诉和改进建议,对收到的投诉和建议应及时予以回应和反馈,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9.5 人员保障 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获得国家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者具备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掌握涉及残疾人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具备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所需的残疾、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多学科合作,与其他专业人士相互尊重、共享信息并有效沟通。参考文献 1 GB/T 26341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2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的通知(民发2009123号).20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市场/行业分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