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006464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一历史必修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土地经营方式租佃经营是小农经济的一种重要补充。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1)形成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小农经济的评价:优点: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局限: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

2、的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自然灾害容易破产。3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春秋时期各国税制改革(直接原因)(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4封建社会的土地所私有制(1)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2)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3)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

3、不安;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解决办法: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限田制(无法根本解决,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的存在)5、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1)金属冶炼业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燃料:春秋用木炭,汉代用煤,南宋用焦炭(2)纺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上古时代:养蚕缫丝西周以来,技艺突飞猛进汉代: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迅速传入内地,棉纺织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代:黄道婆推广“捍、弹、

4、纺、织之具”,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东汉生产的是青瓷,南北朝时期又烧制出白瓷;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朝:青花、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6、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原因: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商朝:出现最早的货币和职业商人,商业由官府控制; 西周:“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

5、用为货币;形成著名的大都会;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1)周秦唐代:严格控制阶段:受官府的严格控制,坊市分开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2)宋代放松管理: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街市、草市;时间界限也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城市的经

6、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现娱乐场所;沿海港口城市繁荣(3)明清: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8、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1)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3)城市: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4)货币流通: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出现纸币,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9、“重农抑商”政策 (1)发展概况:战国商鞅变法提出(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汉代继续执行中唐以来有所松动(原因:社会生产力

7、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强化(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2)评价: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10、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私营手工业)(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5)特征: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在手工工场产生1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经济: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官府

8、沉重剥削导致人民购买力低下; (2)政治: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打压;(3)思想: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本抑末、重儒轻贾的价值观的影响;12、“海禁”政策(1)原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居于社会的主体地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防范“外夷”入侵;镇压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影响:积极: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消极: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原因

9、:(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刺激了渴望得到黄金、香料的西欧商人、贵族(3)商业因素:转口贸易的高额利润;传统商路不通;(4)扩张需要:强化王权,积极扩张(5)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葡萄牙(向东):1487年 迪亚士 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 达.伽马到达印度 (2)西班牙(向西):1492年 哥伦布 抵达美洲;15191522年 麦哲伦 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欧洲的主

10、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2)对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3)对非洲: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1502年,黑奴贸易开始。(4)对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和据点;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对世界: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17世纪荷兰贸易主要手段主要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5、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1)海盗掠夺;(2)商业战争;(3)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11、;(4)黑奴贸易 6、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人口与资本流通、武力威逼(殖民扩张) 7、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西欧:西欧获得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本原始积累。(2)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3)对世界:欧洲的殖民和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8、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成就、影响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标志:蒸汽机的发明成就:(1)棉纺织业: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 (2)冶金采矿业 (3)动力及动力机器革新:蒸汽、蒸汽机 (4)交通运输业:火车、汽轮 (5)工业城市

12、兴起 影响:(1)生产力方面: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3)商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社会关系方面:进入一个争取民主的时代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成就、影响 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3)新兴的化学工业 (4)钢铁工业的发展影响:(1)生产力方面: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大企业时代到来。 (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商业革命

1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社会关系方面:进入一个相对民主的时代特点:(1)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对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4)从重工业开始。10、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兴起(包括外商企业和民族工业)11、洋务企业产生的背景、时间、设立的根本目的、口号、代表企业、作用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根

14、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军用企业);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民用企业)作用: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进程。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2、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条件、代表企业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条件: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3、民族

15、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时间:甲午战争后(19世纪90年代-一战前)或者表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条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代表人物:张謇、荣宗敬、荣德生14、19121919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产生的原因、表现条件:1、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本原因);2、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

16、一定程度的发展。15、日伪政权对中国民族经济破坏的目的、政策、影响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政策:适地适产主义(实质: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影响:给沦陷区经济带来惨重的直接损失;破坏了沦陷区民族工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严重破坏了当地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1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不利因素: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

17、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3月)背景: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内战爆发,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中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评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不是向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20年代末)背景: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没能力直接领

18、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内容: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流通:允许自由贸易。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社会生产(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作用:使俄国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斯大林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建立)表现: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以行政手(而不是靠经济手段)段管理经济成就:使苏联经济取得过突出成就,1941年苏工业欧第一,世界第二弊端:(比例失调、没有积极性)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失去积极性。 2.苏联的经济改革(原因:弊端)

19、(1)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是改革重点,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加上改革的盲目性和赫个人急躁作风失败。(2)勃涅日涅夫改革:工业是改革重点,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前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经济全面滑坡.(3)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仍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继续滑坡,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导致苏联解体。* 三夫改革失败的教训:改革缺乏科学指导,必须有计划和有重点地渐进推进。2、.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根)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直)生产相对过剩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

20、:导致国际关系紧张(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资本主义面临空前政治危机。(2)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金融财政(首要环节)调整工业生产(中心环节) 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就业)特点: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核心是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影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但使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新时代,标志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宏观调控)

21、;建立福利国家(作用:缓解社会矛盾)(2)企业内部改革:人民资本主义:企业股票分散化,但决定权仍在大股东手中;经营者革命:由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形成 新中间阶层 影响: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黄金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再调整: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胀”,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凯恩斯主义失去主流地位。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1956)1953年提出,内容:一化三改1) 工业化: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

22、化由此开端(工业化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工业基础薄弱,国防需要;苏联示范;美国孤立)2) 三改: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建立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建立 手工业合作社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三改的作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956-1976)1)正确的探索:1956“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指出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社会主要任务是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失误:1958年提出

2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 大跃进 ”和“一大二公”的 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十年文革“左倾”错误,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3)20年建设的教训: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经济体制改革1.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开了经济改革序幕2.内容:农村改革,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基础?),发展乡镇企业国企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党的十四大

24、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指出 非公有制 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019922001)1.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2.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中国: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性统一市场,是经济全球化产物,1995年成立,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世界经济接轨,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GDP迅速增长的影响: 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我国城市化进程: 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25、但也带来城市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 3、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打破常规时间和空间,改变中国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内容、影响(1)背景:战争和经济危机让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建立有效机制,规划战后混乱的世界秩序,稳定世界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美国企图确立经济霸主地位。(2)内容:两大体系三大支柱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稳定汇率,短期贷款世界银行(WB):恢复经济发展,长期贷款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26、GATT):削减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3)影响:积极:稳定世界经济秩序,2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消极:对发达国家有利,为美国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2、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大事件、影响背景:必要性:战争的惨痛教训和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可能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战后欧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地理上同处欧洲大陆大事件: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塞尔成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共体 1968年,建立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 1

27、985年,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运作于1993年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995年,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年正式启用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改变了世界格局,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3、 关于美亚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述:都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为了自身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全的需要而与周边、邻近国家建立同盟关系,东盟是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都是经济合作组织。对成员国都有优惠政策,对非成员国都有一定的排他性,但积极区域集团组织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

28、和途径,所以与经济全球化是既矛盾又促进的关系。(自己看书和学案)4、经济全球化趋势:(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2)表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加。(3)影响:有效利用世界资源,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各国经济依赖性加深 ,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 主导的发达国家将高利润、污染重的企业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5)评价:(1)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趋势,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发展本国特色经济模式,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