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226_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00604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7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26_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3.080.01CCS A 165226黔黔东东南南州州地地方方标标准准DB5226/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 10 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2023-03-10 发布2023-03-10 实施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226/T 244.10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传承内容.25传承方式.26保护内容.37保护要求.38保护措施.3DB5226/T 244.10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

2、文件是DB5226/T 244-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的第10部分。DB5226/T 24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基本服务设施设备;第2部分:政务公开;第3部分:居民公约制修订;第4部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第5部分:入学基本公共服务;第6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第7部分:就业创业服务;第8部分:物业服务;第9部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第11部分:人居环境保护;第12部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第13部分:民族地区帮扶车间管理;第14部分:志愿和慈善服务;第15部分:民族语言服务;第16部分:服务评价与改进。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3、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黔东南州生态移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黔东南州生态移民局、黔东南州乡村振兴局、贵州责诚标准化事务所、贵州省广告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元飞、姜颖、潘思竹、龙锐、石昌勇、向章培、赵勇斌、张鹏、唐文。DB5226/T 244.1020231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 10 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术语和定义、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保护内容、保护要求、保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以下简称“安置社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

4、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52/T 1239.4政府数据核心元数据第4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DB5226/T 244.1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部分:基本服务设施设备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古迹: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份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

5、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以及包括有考古地址的区域。3.2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3.3民族文化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DB5226/T 244.10202324传承内容民族文化传承的类别及内容见表1。表 1民族文化传承类别及内容序号类别传承内容1传统技艺苗族蜡染、银饰锻制、织锦、枫香印染、苗寨吊脚楼营造、芦笙制作、皮纸制作、陶器烧制和侗族木构

6、建筑营造等。2传统舞蹈苗族芦笙舞蹈、木鼓舞、铜鼓舞、踩鼓舞等。3传统音乐苗族飞歌、苗族多声部情歌,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芦笙曲等。4传统戏剧侗戏、阳戏、大戏(汉戏)、傩戏、花灯戏、彩调、桂戏等。5传统医药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九节茶药制作工艺等)、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等)、瑶族医药(药浴疗法等)等。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侗族摔跤节、龙山苗拳、畲族武术、岩英高跷等。7传统美术苗族剪纸、泥哨、刺绣等。8民间文学苗族古歌、苗族口头经典“贾”、刻道、仰阿莎、珠郎娘美等。9民俗苗年、苗族鼓藏节、苗族姊妹节、四十八寨歌节、苗族独木龙舟节、侗年、侗族萨玛节、歌会月等民族传统节日。苗族“议榔”、“栽岩

7、”,侗族“议款”、以及少数民族的成人、婚嫁等礼俗和民俗文化。10曲艺嘎百福、侗君、君琵琶等。11美食日常主食、乡场饮食、待客乡宴等(凯里酸汤鱼、牛羊瘪、炸辣粑等)。12民族语言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语言。5传承方式5.1开展文化活动5.1.1举办苗族姊妹节、苗年、赛龙舟、萨玛节、仰阿莎文化节等民俗活动。5.1.2鼓励安置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少数民族歌唱大赛、传统戏剧展演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5.2开展教学活动5.2.1支持和鼓励安置社区组织开展“双语”教学,让安置社区居民听懂普通话,同时又传承本民族语言。5.2.2鼓励以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方式,在校内开

8、展各民族文化的活动。5.2.3鼓励学校、研究院所、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等联合开展“非遗研学”活动。5.2.4鼓励学校围绕地方民族文化编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3传承人带徒传艺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5.4文化载体传承DB5226/T 244.10202335.4.1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民族节日等重要文物节庆日,通过标语、宣传单、橱窗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安置社区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度。5.4.2通过电视、网络、社交软件、报纸等媒体平台,向外宣传民族文化遗产。5.4.3以传承人表演、演示、口述等形式记录传统技艺、舞蹈、音乐、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5

9、.4.4发展体现民族文化主题的休闲旅游产业,包括但不限于民宿、旅游观光、农耕体验、传统手工艺等形式。6保护内容6.1物质文化历史遗迹、文物、民族文化村落以及体现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用具等。6.2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7保护要求7.1场所要求7.1.1场所与设施设备应符合 DB5226/T 244.1 的要求。7.1.2应合理保留部分村落建设、迁出地、民居古建筑等民族文化景观,并进行整修和保护。7.2建设要求7.2.1管护制度要求安

10、置社区应建立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管护制度。7.2.2信息化建设要求安置社区应进行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摸底调查,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清单,对文化遗产进行电子建档、记录和展示,建档内容及格式按照DB52/T 1239.4的规定进行。7.2.3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安置社区应保护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有典型的产品或技艺等应及时申请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具有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鼓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保护措施8.1提升保护意识8.1.1应规范化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培训教材,加大民族文化培训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介讲好文化故事、树立好文化形象,形成文化共识。DB5226/T 244.10202348.1.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环境中民俗及民族节日保护力度,增强民族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人民群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8.1.3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对物质文化的保护,提升安置社区居民对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8.2人才建设8.2.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应加大民族文化的传承力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8.2.2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建设和培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a)开展全民文化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宜培养一批能胜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员;b)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等机构的沟通,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人才;c)改进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完善荣誉表彰奖励制度,促进民族文化人才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d)建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帮扶车间或工作室,培育工匠。8.3传习机构建设鼓励民间艺人、民间团体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机构。8.4文化市场建设8.4.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入驻并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8.4.2加强文旅特色产品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充分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8.5加大资金投入应统筹利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加大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支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