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DB6111_T 151-2020 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937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B6111_T 151-2020 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清版)DB6111_T 151-2020 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清版)DB6111_T 151-2020 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清版)DB6111_T 151-2020 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清版)DB6111_T 151-2020 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2.020.20B 16DB6111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方标准DB 6111/T 1512020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Technological regulation of integrated control of grey mould disease of cucumber inspring plastic tunnel2020-10-15 发布2020-11-01 实施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6111/T 1512020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杨凌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2、。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书霞、杨玉婷、马青、程智慧、孟焕文、潘玉朋、王阳、陈盼盼、薛婉钰、杨晓沛。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负责解释。联系人:陈书霞联系电话:18706820168DB 6111/T 15120201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春季大棚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病状、防控措施及防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杨凌示范区的塑料大棚黄瓜灰霉病的防治。生态相似地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

3、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灰霉病Botrytis cinrera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害,由于果实受害后会腐烂,菜农常称之为烂果病、霉烂病,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黄瓜的绝收。3.2发病率发病植株占所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3.3病情指数根据调查植株中不同病情级别

4、及相应级别的病株数,按照公式计算出的数值。用以衡量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4病状4.1症状与发生规律DB 6111/T 15120202详见附录A。4.2病情调查与诊断详见附录B。5防控措施5.1农业措施5.1.1清洁田园拉秧后,要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进入土壤,将棚内前茬植株茎秆移出棚外集中做无害化处理。5.1.2土壤深翻拉秧后,土壤深翻 30 cm以上。5.1.3选种消毒选择抗病黄瓜品种,选择的种子要符合GB 16715.1-2010的规定。种子用温汤浸种的方法进行表面消毒,方法是维持50 55 的水温15 min20 min后,通过搅拌使水温自然降至室温,浸种5 h6h。5.1.4培育壮苗

5、种子露白后播种,播后及时喷透水。出苗前温度控制在28 30,基质含水量保持在70%80%。幼苗出土后白天温度在25 左右,夜温在18 左右。可施用50 mg/L的复合肥或育苗专用肥促苗齐苗壮。壮苗的标准是,4 片5 片叶,茎秆粗壮,健康无病虫害,根系发达。5.1.5栽前消毒移栽前对幼苗仔细检查,除去叶上有病斑的植株,用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500倍2000倍液或65%的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等对幼苗进行喷雾。产地环境要符合NY/T 5010的要求。5.1.6合理施肥整平地面,均匀撒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肥料的使用要符合NY/T 496-2010规定。5.1.7清除病叶及时摘除发病的叶、

6、花、果及长势衰弱、衰败且仍留在果实上的花冠,拔除重病植株,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拉秧后及时清除落叶、病僵果,降低田间土壤带菌量。5.1.8轮作栽培棚室黄瓜7月上旬拔秧后,可安排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如夏玉米或韭菜、大葱等。5.2物理防治5.2.1温湿度度控制DB 6111/T 15120203晴天上午棚室温度达到30 33 时,开始缓慢通风,但应控制在25 以上,通过通风使棚室内湿度降到75%以下;午后加大通风降温排湿,下午温度20 25,湿度60%70%,夜间温度12 15。5.2.2增强光照采用透光性好的新无滴膜,及时对薄膜进行清洁。5.2.3控水覆膜适当控制浇水(忌在阴天浇水),宜

7、采用滴灌技术,禁止大水漫灌,采用起垄栽培,垄高25 cm,垄宽50 cm,覆盖地膜,膜下铺设滴灌管,减少水分蒸发和空气湿度。5.3生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7 d10 d一次,连喷 2次3次。一般每亩使用10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1.5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 200 g300 g,兑水 50 kg60 kg,均匀喷雾,每隔 5 d7 d喷一次,连续防治 2次3次。5.4化学防治5.4.1用药原则与适期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药剂选择应严格执行GB/T 8321的规定。5.4.2熏棚用15%腐霉百菌清烟剂200 g/667m2300 g/667m

8、2或10%速可灵烟雾剂200 g/667m2250 g/667m2进行熏棚,每隔7 d10 d施药1次,一般连续施药3 次4 次。也可选择粉尘剂进行防治。如10%灭克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1 kg/667m2左右,9 d11 d喷撒1次,一般于下午喷撒,连用2 次3 次。5.4.3化学药剂处理可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800 倍液,或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用药应在灰霉病发生初期施用,可选药剂和用量见表1。表 1防治用药常用药剂及用法药剂名称含 量用 法安全间隔期用 量(/667 m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500 g/L1500 倍2000 倍液7

9、d10 d20 mL30 mL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65%600 倍800 倍液10 d14 d75 mL100 kg咪鲜胺乳油25%2000 倍液14 d70 mL100 mL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850 倍1200 倍液5 d7 d60 g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75%3000 倍液28 d1015 g啶菌恶唑乳油25%1000 倍液7 d8 d53 mL107 mL聚砹嘧霉胺水剂41%800 倍液7 d10 d25 mL95 mL丙烷脒水剂2%1000 倍 液7 d10 d6 g12 g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26%1500 倍2000 倍 液5 d7 d100 g150 g异菌脲环己锌乳油30%

10、900 倍1200 倍液7 d50 mL100 mL烟酰胺水分散粒剂50%1500 倍液5 d7 d33 g46 gDB 6111/T 151202046防控档案种植过程中对田间灰霉病的防控时期、方法和效果等主要的生产管理技术建立档案,具体调查内容见附录C。DB 6111/T 15120205AA附录A(资料性附录)黄瓜灰霉病的识别与发生规律A.1症状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幼瓜、叶片和茎。雌花开败时,花瓣上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致幼瓜脐部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花瓣枯萎脱落。幼瓜感病后导致生长停滞,进而瓜头腐烂以致全瓜腐烂。烂瓜、烂花上的水滴落或附着在茎叶上导致茎

11、叶发病。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淡褐色,形成直径20 mm50 mm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茎节发病,病部表面灰白色,密生灰霉,病斑绕茎1圈后,茎蔓折断,整株死亡,病部可见到灰褐色的霉状物,如图A.1所示。A:灰霉病菌侵染叶片;B:灰霉病菌侵染黄瓜幼果。图 A.1灰霉病危害黄瓜植株的症状A.2病原黄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rera)引起的,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病原菌菌丝体呈透明至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7.5 m12.5 m;黑色菌核,圆形或长圆形,表面有小刺或瘤,如图A.2所示。a:灰霉

12、病菌丝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b:灰霉病原孢子在显微镜下的情况;c:灰霉菌的 PCR 扩增鉴定情况。图 A.2灰霉病病原及 PCR 鉴定DB 6111/T 15120206A.3发病规律灰霉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原菌的发育适温是18 23,相对湿度75%时病害开始发生,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严重。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和田间操作传播。春季连续阴天,棚室内气温低、湿度大,易发生灰霉病;冬春季低温阴雨天气,棚内相对湿度在90%以上,灰霉病发生早且病情严重。此外,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旺盛、田间管理不当等,都利于灰霉病的发

13、生与蔓延。光照充足对灰霉病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花期是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幼瓜膨大期如田间湿度大,为烂果高峰期。DB 6111/T 15120207BB附录B(资料性附录)黄瓜灰霉病害的病情分级与调查B.1病情分级与计算B.1.1病情指数病情指数的计算:统计植株发病率,根据灰霉病分级标准评估记载田间标样的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B.1.2病害分级标准灰霉病分级标准为:0 级,叶片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6%15%;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16%25%;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26%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1%以上。然后使用如下方法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DI)=(各病级株数该病级值)/(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代表数值)100%B.2发病率和防效计算公式发病率和防治效果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100%DB 6111/T 15120208CC附录C(资料性附录)黄瓜灰霉病害防控档案C.1黄瓜灰霉病害防控档案黄瓜灰霉病害防控档案按照表C.1记录。表 C.1黄瓜灰霉病害防控档案表日期前茬作物灰霉病害发生情况防控方法病情指数发病率(%)防控效果(%)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