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白雪歌练习题
精品文档
1、本诗作者为 _____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_______,与_______ 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
2、这首诗______ 与_______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________ 之情。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4、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 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
8、这首诗写出了塞外雪景什么样的特点?在诗中有何作用?
9、“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10、赏析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妙处。
11、简要品析结句中"空"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5、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案:1、唐 岑参 高适
2、咏雪 送别 惜别
3、惜别 惆怅 乐观豪迈。 情景交融。
5、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6、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7、“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8、将塞外飞雪写的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9、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一动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天气奇寒。
10、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11、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前途担忧之情;与友人离别后的惆怅之情;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凄楚之情(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2、是对行者留恋、难舍,或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或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等。
1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4、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15、(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宴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3)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l)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白草折( ) 狐裘( ) 风掣红旗( ) 锦衾薄(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即: )
⑵将军角弓不得控(控: )
⑶瀚海阑干百丈冰(阑干: )
⑷风掣红旗冻不翻(翻: )
⑸去时雪满天山路(去时: )
3、吟诵下列诗句,挑选句中的一个字仔细品味,说说它的好处。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
⑵愁云惨淡万里凝。
4、诗歌前十句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
二、同步解读
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作说明。
6、“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摘出甲乙两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说说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甲:诗句: 情感:
乙:诗句: 情感:
7、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8、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