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整理)头颅CT及MRI.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963574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头颅CT及MR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整理)头颅CT及MR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神经外科学CT基础 一、基本原理 ●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GHY)简称CT 当高度准直的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作断层扫描(通常是横断面)时,部分光子被组织吸收,X线强度因而减弱,未被吸收的光子穿通人体后,被检测器接收,然后经放大并转化为电子流,作为模拟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 CT 的特点是能够分辨人体组织密度的轻微差别,所采用的标准是根据各种组织对X线的线性吸收值(μ值)决定的。为了计算和论述方便,μ值被划分为2000个单位,称为CT值。 水的CT值是 0; 最上界值是密质骨+1000(密度最高、白色); 最下界值是空气-1000(密度最低、黑色)。 ● 增强扫描 经静脉给以水溶性造影剂使病变部位组织强化。其原理与局部血流量增加或血液内含碘增高、血脑屏障被破坏、造影剂外漏等因素有关。 二、典型横断面的正常CT表现 1.颅底层面 前方见双眼对称位于锥形眼眶内,边缘呈环状,称眼环。球前晶状体呈凸透镜样致密影。球后有束状软组织条索通向眶尖,为视神经。眶内侧壁是菲薄的筛板,呈断续的细骨线样。 两眶之间是筛窦,后连蝶窦,均为CT值很低的气体影。蝶窦后方是中间相连的呈八字的骨影,为左右颞骨岩部。岩部前方是颅中窝,内含颞叶,颞叶密度不均,是由于颅底骨的伪影干扰。 岩骨后方是颅后窝,内见中央的第四脑室、其前方的桥脑和其后方的小脑。  颅底层面:EB:眼球;ES:筛窦;TL:颞叶;TB:颞骨;4V:第四脑室;C:小脑;SPHS:蝶窦   2、蝶鞍层面 前方扫描到眼眶上部,额骨常可看到额窦,其前方显示额叶的下面。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由此伸出尖突的前床突,前床突间是鞍结节,鞍结节前邻视交叉沟,后方和鞍背之间是低密度的垂体窝,内有垂体。 颅中窝可见到颞叶和岩骨。 在颅后窝,4室显得大些,境界清楚,呈凹面向后的马蹄形。后面接圆形稍高密度影的小脑蚓结节。蚓结节两旁是高密度的小脑扁桃。 增强扫描可见到桥前池中心的基底动脉呈致密圆点。 蝶鞍层面增强扫描:CG:鸡冠;GC:脑垂体;PC:桥前池;BA:基底动脉;4V:四脑室;C:小脑;OF:眶内脂肪 3、鞍上池层面 鞍上池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脚连于纵裂池,内走大脑前动脉;俩外侧角连于侧裂池,内走动脉中动脉;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内走大脑后动脉;第六个角位于后缘中央,是脚间池。 鞍上池位于中线,两侧部相互对称,池内有时可见到“V”字形的视交叉,视交叉前方的两圆点为视神经,视交叉后面有一圆点,为漏斗。 鞍上池层面 平扫:FL:额叶;ON:视交叉;M:中脑;C:小脑;ACA:大脑前动脉; MCA:大脑中动脉;PCMA:后交通动脉;PCA:大脑后动脉;ICQB:四叠体下丘;OB:枕骨 4、侧脑室体部层面 中线部见大脑纵裂池及大脑镰。脑质由额叶、顶叶和枕叶构成。脑皮质边缘见脑沟。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的镰刀状,中间隔以透明隔。两侧前角的 上部分离,胼胝体位于期间。两侧后脚更为分离,为胼胝体后部引起。侧脑室两旁呈“><”的低密度是内囊,内囊前部的 内侧夹以尾状核头,后部的内侧夹以丘脑。脑室内可见脉络从,在增强扫描时可见其强化明显。 侧脑室体部层面 平扫:FC:大脑镰;FHLV:侧脑室前角:PT:豆状核;IC:内囊;TH:丘脑;PI:松果体(已钙化);SS:直窦;CN:尾状核;LC:外囊;IL:岛叶;GV:大脑大静脉 三、常见病变的CT影像 ● CT 诊断肿瘤的主要任务: 1.确定肿瘤有无;2.肿瘤的位置;3.肿瘤的特征。 ● 颅内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 1、典型的部位 2、症状出现的年龄 3、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 4、肿瘤的结构:囊性、实性、瘤内有无出血、钙化及脂肪成分 5、肿瘤本身的形态轮廓、有无瘤周水肿等 6、主要的临床症状体征 ● 常见肿瘤的CT表现 1、镰旁脑膜瘤(钙化)  CT增强扫描示,大脑镰线样强化,右侧顶部有一略呈长圆形的增强影,边缘呈轻分叶,瘤内有多数小点状高密度致密影,为砂粒体钙化。瘤周轻度水肿。 2、听神经瘤                                                         CT平扫除第四脑室未显影外,未见异常。 静脉注射20ml造影剂后,CT扫描显示右桥小脑角处,见一高密度影位于右岩骨尖不均匀强化,周围伴低密度水肿影。 3、小脑幕下硬膜外血肿  左枕部、骨板下可见一20×80mm梭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密度不均,累及窦汇及右枕部,脑干及四室受压变形。 4、脑室内出血 CT平扫见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均呈高密度影,形成脑室铸形。  核磁共振基础 我国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10多年来,磁共振扫描仪在我国大、中城市医院迅速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学临床事业的发展。 一、成像原理 磁共振的成像包含着极深的核物理学知识,我们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之。 1.目前设计的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大多是采用氢质子成像的,因为氢质子是人体内最活跃、最易受外界磁场影响的原子核。 2.氢质子在外加磁场的影响下,产生磁化和进动运动。 3.氢质子在上述磁化运动的基础上,如再使用一个射频脉冲(RF)使其激发并获取能量,当RF终止后,氢质子便会逐渐地释放所获取的能量并恢复至常态。此恢复的过程称为弛豫。 ● 弛豫时间 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弛豫时间和T2弛豫时间。 1.T1或纵向弛豫时间:其定义是平行于主磁场Z轴的磁化矢量当其恢复到最大量的63%时所需 的时间。 2.T2或横向弛豫时间:是指在XY轴上的磁化矢量由最初最大值逐渐衰减到37%时所需的时间。 ● 加权成像 加权成像是指突出某种特性的成像,使其所占的分量多、比重大的意思。T1加权成像(T1WI)、T 2加权成像(T2WI)是指分别突出T1、T2特性的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可以通过调整重复激发时 间(TR)和回波时间(TE)而获得。 ● 磁共振信号强度 T1加权像上: T1越短,磁共振信号强度就越大,信号越亮;反之,T1越长,磁共振信号强度就越小,信号越暗。 T2加权像上: T2越长,磁共振信号强度就越大,信号越亮;反之,T2越短,磁共振信号强度就越小,信号越暗。 二、磁共振的检查方法 ● 常规MR扫描 T1WI图象对不同软组织结构有良好的对比度,适于观察软组织的解剖结构;T2WI对显示病变的信号变化比较敏感,利于观察病理变化。二者结合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 ● 增强MR扫描 MR增强对比剂常用者是Gd-DTPA,国产制剂如磁影葡胺等增强效果和安全指标也均已达到进口产品水平。增强MR的主要用途如下: 1.发现平扫时成等信号的病变、未显示的多发或细小的病变、未确诊或可疑病变。 2.病变的定位 3.病变的定性 增强MR可提供病变的起源情况、病变的内部结构、边缘状况,血液供应等信息,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目前,已经认为平扫加增强扫描才是完整的磁共振检查方法。 三、正常人体组织MR信号特征 了解正常人体组织的MR信号的特征是MR诊断的基础。 ● 脂肪、骨髓 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故在T1WI和T2WI图象上均是高信号,即白色。骨髓内因有较多的脂肪,在MR上亦是高信号,故MR对脊髓疾病特别敏感,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 肌肉、肌腱、韧带 肌肉组织的T1较长,T2较短,故在T1WI和T2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色或灰黑色)。 肌腱和韧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信号强度较肌肉组织略低。 ● 骨骼、钙化 骨骼和钙化内含 大量钙质,水分含量少,故其T1值很长,T2值很短。 故无论T1WI和T2WI上均呈信号缺如的无(低)信号区。 ● 软骨 软骨组织分为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的信号强度比骨髓和钙化略高,但仍呈低信号; 透明软骨的T1和T2较长,故在T1WI 图象上呈较低信号,在T2WI上呈中等灰色信号。 ● 气体 气体的T1值很长,T2值很短,故在两者图象上均呈低信号。 ● 水分 水的T1值较长,T2值明显延长,故在T1WI图象上呈较低信号,T2WI上信号明显增强,呈鲜明的高信号。 ● 血流 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在各种成像上均呈低或无信号。 而缓慢或不规则的血流如湍流、漩流等,血管内信号增加且不均匀。 注:灰度由低至高分为黑、灰黑、灰、灰白、白五级,分别表示不同组织的信号特征。 正常的T1WI矢状正中层面 1.胼胝体膝部;2.胼胝体体部;3.胼胝体压部 4.胼胝沟;5.扣带回;6.扣带回缘部 7.直窦;8.上矢状窦;9.额叶 10.板障(其上下低信号是外板和内板) 四、病变的MR信号分析 ● 水肿 无论何种类型水肿,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内的含水量增加,均使T1值和T2值延长,故在T1WI上水肿区呈低信号,而在T2WI图象上则呈明显的高信号,对比鲜明。 ● 出血 血肿的信号强度随血肿期龄而变化。一般三天以内为急性血肿期,四天至二周内为亚急性血肿,二周以上为慢性血肿。 各期的血肿的MR信号变化规律见下表。 表1-3 血肿期龄与MR信号变化规律 ● 变性 变性病变内由于含水量的增加,MR图象上呈长T1和长T2的信号特征。即T1WI 图象上呈稍低信号,T2WI图象上呈明显的高信号。 如果变性组织内脱水,例如椎间盘变性,T2WI图象上其信号强度不升反而降低。 ● 坏死 坏死病变早期由于含水量增加,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 修复期水肿消退,肉芽组织增生,呈稍长T1和稍长T2的信号特征。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晚期纤维化治愈后,则呈长T1和短T2信号特征,即在二者图象上均是低信号。 5.定性、定量评价● 囊变 含液囊肿,MR图象上呈边缘光滑的长T1和长T2信号。 囊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时,则呈短T1和长T2高信号特征。 故MR图象有助于分辨囊腔内容物的性质。 ● 梗塞 发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存在重大问题的,审查时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意见。梗塞后急性期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继发水肿、变性、坏死和囊变,MR图象上呈长T1和长T2信号变化。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新报批和重新审核后期纤维增生修复,水肿消退,则呈长T1和短的低信号改变。 1.准备阶段● 肿瘤 MR图象上信号特征与肿瘤的组织结构类型相关。 1、外伤性脑内血肿 T1平扫轴位。可见环形短T1信号,内呈等T1变化。周围见稍长T1水肿带。 T2平扫轴位病灶等。T2:周围稍长,T2水肿带围绕 2、大脑凸面脑膜瘤 B.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T1的增强冠位扫描 见强化明显的巨块圆形信号贴附于硬膜上,其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右侧脑室受压,中线左移。肿瘤基部见硬膜的鼠尾状增生。 3、颈间盘突出 颈3椎体水平椎管内占位  T1的矢状位平扫 L2-3/3-4/4-5间盘向后突出压迫脊髓,且以L4-5间盘突出最严重;L3椎体水平椎管内低信号影压迫脊髓。病理证明神经鞘瘤。 2)应用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环境功能区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分级。4、动静脉畸形    (2)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平扫轴位TIWI右顶枕叶呈斑片状短T1信号及蜂窝状长T1信号 2)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平扫轴位T2WI上述病灶呈长T2信号,流空现象十分醒目 一、安全评价增强轴位T1WI见上述病灶呈片状、扭曲条索状强化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