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文说课稿(精编)-.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946086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文说课稿(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文说课稿(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文说课稿(精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文说课稿(精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文说课稿(精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抒情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荷塘互相映衬的美丽图景。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历年来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篇文章,我紧紧扣住单元学习重点,即“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设计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是整体感知,理清线索;第二课时是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美;第三课时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内心情感。二、说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

2、“颇不宁静”的原因,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学习本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通过4-5段赏析,欣赏荷塘月色的幽美,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

3、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2.教学难点:(1)作者之所以有“颇不宁静”心情的原因.(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四、说教法:本文属于散文鉴赏单元,侧重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所谓鉴赏,马克思曾解释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教师应用恰当的教法挖掘、唤醒、鼓舞学生领悟文章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画,使鉴赏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知识领悟力也较低,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中专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

4、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五、说学法: 1、情感体会法 有感情朗读,只有体会感情,才能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也只有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才说明已充分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感情朗读中的“感情体会”和“感情朗读”的双重功能. 2、自我体验法 汉语言具有模糊性特点,有些语句由于生活阅历、理解水平、认识能力的不同,因而对语义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也存在差异。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把握学法的能力。 3、披文

5、入情 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采用多媒体展示历代文人笔下有关荷花与月色的诗句(例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荷花,说到荷花,我们还会想起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笔下的“爱莲”,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朴实无华的风姿,还有那顺乎自然的美姿.而描写月色的诗句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缠绵的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配插图伴随民族轻音乐,如春江花

6、月夜的古筝曲,以此来营造氛围,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听觉上的触动,用美的感染法让他们初步欣赏美、感知美.(此处充分利用多媒体声画结合特点,营造唯美的氛围,给学生以感染力).第一环节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 读通文句,借助工具书解释词义(完善预习笔记)。(2) 标出段落序号,找出文章哪些部分写景,哪些部分写情。(3) 小组讨论一下,把握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课文.(4) 找出你喜欢的抒情句子,好好品味,想象文章是怎样的一种抒情格调.在其中教师要注意只是大概把握,要把握得准确,但对有创意的见解要给以鼓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层理解课文更有帮助。 依据教师的自读要求,阅读文章。自读

7、后回答明确。第二环节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范读.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感受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具体过程如下:1、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 写了月下荷塘 (逐步展示课件内容)静态: 叶:田田、亭亭 花: 零星点缀 微 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 风 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形象 过 如明珠洁

8、白 处 如星星-绿叶白花 色彩 如美人-纤尘不染 动态: 花:花香,如歌声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2、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 (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3、讨论第6节 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思路,自己试着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作者笔下的荷塘

9、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节) 有远有近: 杨 柳 最 多-远 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 (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此时教师可以进行简短的小结,让学生认真体味本文通过写景营造的优美意境。4、品味语言借助图片形象直观地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充

10、分运用已有知识储备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形成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肯定为主,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体会,还要进行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较快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充满诗意. (1) 比喻和拟人例如: 第4小节写静态荷花的三个比喻 效果:这一比喻与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营造出一种纯美的非现实的境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个“泻字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荷叶荷花“像笼着轻纱的梦,表现了月下荷叶荷花轻

11、飘柔美的姿容,通过写叶和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效果:拟人的写法赋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写出荷花的神韵。 小结:比喻句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句更添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 (2)通感的运用教师向学生介绍通感修辞:(出示课件)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如:“愉快的笑声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峻青海滨仲

12、夏夜) 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个通感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小结:通感的运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另人情动神摇。 (3)动词和叠词的使用小结:动词使用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叠词运用的效果: 传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态美,色彩美; 增加了语言的音韵美: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深入细致地表现了思想感情。小结: (出示课件)1、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

13、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2、采用比较阅读体会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孙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较阅读本段与之景物的不同点,品味阳刚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别。3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在巩固上节课所学知

14、识点的基础上,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课件展示) 1、讨论以下三个问题讨论一:回想4-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 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2、谈体会明确问题答案后,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品评作者在特殊境遇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再将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请学生配乐朗诵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体味作品的语言之妙,领会作者的情感之雅。 3、做练习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

15、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限时背诵第4段 ,并把学生分成小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布置作业 提出关于语言美的思考题,让同学课下欣赏,并写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这种作业类型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形成比较缜密的思维。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散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品味作品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可以让学生真正在情感和文字上进行一次美的旅行,得到精神上的教益和愉悦,从而完成散文鉴赏课的美育功能。附板书设计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景-优雅朦胧静美高洁-巧用修辞 月下荷塘 静态: 叶:田田、亭亭 叠字 花:

16、零星点缀 开着的袅娜 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拟人 如明珠-洁白 如星星-绿叶白花 如美人-纤尘不染 比喻动态: 花:花香,如歌声 通感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塘上月色 月光:直写 如流水 (静静 泻) 雾 笼着轻纱的梦 比喻 叶子和花 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影:如名曲 通感 荷塘四周(荷塘月色) 四面的树 杨柳最多-远 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阴阴的树色 烟雾灯光 渴睡人的眼 比喻 联系现实 -高贵品格 情 -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又失宁静-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故都的秋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下面,我按高中“说课考核”七

17、个项目的顺序,把我备课的思路和设计,一一展开解说。一、教材简析故都的秋是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是散文 鉴赏教学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作者在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规定及新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本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的教学目标是

18、:(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教学难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一)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的学校,语文基础不算好,但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 ,

19、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二) 、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思想: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朗读感知法。重视诵读、美读。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较远,学生要充分把

20、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要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心意和情怀.因此要求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体会课文中美好的感情,以朗读来贯串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加强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情境教学法.本文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当中由主观感受和客观描绘的统一而形成的和谐的色彩感和画面美,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配以形象鲜明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并利用录音朗读,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和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自身

21、的语言实践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法。根据20世纪初,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遵循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的步骤,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进行了设疑讨论。问题设置的重点在于弄清其表现手法,理解描写中寄托的浓厚的思想感情,及细细品味优美、含蓄、隽永的语言。要求学生学有所疑,有疑则求解,勇于发表个人见解。激发他们学习与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法,利于突破重点

22、、难点,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四、学法辅导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以读为主,根据认读-还原移情领悟的阅读认知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1、诵读感知法 (学生先听录音范读,后反复诵读) .2、阅读学习法(阅读步骤:通读、精读、品读、研读)。3、设疑研讨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23、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解疑,发表个人观点.拓展延伸,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及完成方式,并开展学习成果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五、教学程序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及学生的情况,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导读体悟探究交流。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首先发问:“当秋天来临之际,你感受到了什么?历代文人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回忆有关秋的诗文,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并介绍作家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2、整体感知,录音朗读.让学生迅速感知把握内容和课文情感及其结构,为下面开展的鉴赏学习活

24、动作准备.3、设疑讨论,鉴赏品味。重点讲析第一幅图,其余让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发问。在讲析中也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如:1)“故都的秋味有什么特点?”2)“哪些景物画面体现出这些特点?3)“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各具怎样的特点?”等,并教给学生进行阅读鉴赏的分析学习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带着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发问的过程中掌握本文的教学重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4、学习成果、心得交流。 在课堂问题讨论告一段落后,组织学习小组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再次对课文的表现手法和优美

25、的语言作深入的探讨分析,对课文的写作特点作简要的总结。布置探究作业:1、写一篇赏析或评论故都的秋语言美和画面美的文章。2、以郁达夫的创作为题材,设置一个网页。3、写一篇表现梧州特色景观的写景抒情散文.4、郁达夫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上作业任选一题来完成)六、教学观念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3、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4、教师观念的更新(1)转换教师角色(2)改变学习方式(3)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七、创新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所建立的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念,语文学习应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语文的气息,而且培养人文精神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质疑引导过程中

26、设置以下问题和作业让学生探讨。1、亮点探究: 故都秋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红叶,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可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2、思维拓展: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3、探究作业的布置。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3。囚绿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面试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囚绿记(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时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囚绿记是人教版第2册第1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波动

27、,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为主题展开.囚绿记是写景状物散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本篇课文用一课时即可完成。本篇课文可分二、三课时完成.这是第二课时,在了解了特点及其的基础上;分析;第三课时,我们将。(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

28、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要分析“囚绿和“释绿”的原因。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即绿的象征含义以及作者借绿抒发的情感)。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解读作者抒发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由此,促使学生关爱弱小生命,同情弱势群体,学会逆境中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

29、目标:知识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借助关键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本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分析重要语句这一传统而又有效的阅读方法。因为学生在寻找关键句子、圈点评价时,往往抓不住要点,在批注当中往往只有表面的认识,不能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思考与联想,在语言表达方面许多同学可能会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发展中,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提高圈点批注的质量,把圈点批注落到实处,就成了本课的难点.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

30、一年级的学生。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一的学生对写景状物散文这种文体并不陌生,初中时,他们就学过朱自清的春等同样文体,对写景状物散文这种文体进行过初步的鉴赏,因此是熟悉的.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这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把握,既要让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的信息。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31、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新课标强调“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这一堂课,我采用了读书指导法、开放式问答法、讨论法,主要运用开放式的问答法进行教学.所谓开放式的问答法,就是根据加涅的强化理论和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在解决有参考答案的主观题时,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做出的具体答案中,提取出倾向于参考答案的信息;再根据这一类信息,反过来对全班同学进行恰到好处、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的启发和引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回答

32、行为,促使全班同学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大胆发言;将问题层层深入,开发课堂资源,挖掘全班同学的潜能,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二)学习方法: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教学理念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学法指导,包括:领悟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和矫正式指导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养成了一种良好解决问题的习惯,体会、顿悟出鉴赏这种文体的科学方法。在本节课中,先

33、由老师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研读课文,自主学习;自己不能解决,小组内合作讨论;组内不能解决,全班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做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四、说教学程序设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遵循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我设计的导语是:1.你们喜欢绿色吗?2.你们又是用什么样的行动表达你们对绿色的喜爱的呢?3.有一个人,他对绿色的喜爱与你们一样强烈,可是,他的表达方式却与你们

34、迥然不同。他又是如何对待绿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囚绿记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二)熟悉作者,理解标题(5分钟)我先请同学们说出他们关于本文作者的记忆,无论说多说少都要给予鼓励,激发其更大的学习兴趣,能够融入到下一步的课堂活动中.在3个以上的同学介绍了作者后,我将用PPT软件放出作者的大幅照片和按照其人生经历、作品概述、创作风格、社会评价这样的顺序组织编排的作者介绍,我会把这个编排方法告诉给学生,潜移默化,渐渐地,学生也会用这样的顺序介绍作家,而这种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也是文学素养的一种体现。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35、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陆蠡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字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熟悉了作者,我会引导学生们分析标题,标题中有特殊问题标识的,要重点解释,作为基础知识来积累。(三)落实基础,整体感知(10分钟)首先,请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熟悉文本,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在多数同学读完之后,将播放文章中的生僻字词的PPT软件,随机抽取学生按行朗读,并进行指导。这个过程为学生阅读

36、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请学生浏览课文,或者是听范读,并思考两个问题:1、文章主旨性问题,用PPT软件播出。1.听了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文中的绿原来这么美,有着丰富的含义,那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请仔细阅读文章8至11节,并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原因。预案:原因一:作者喜欢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他把绿看作是生命、希望和快乐的象征。具体语句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等.原因二:“绿可以消除作者的孤独与陌生。具体语句有“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原因三:出于一种“私念”.具体语句有“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我要

37、借这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2.“囚绿”后,作者为什么又“释绿”?要求: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其原因。预案:原因之一:常春藤渴望阳光的执着。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动。原因之二:常春藤失去了生命的色彩。具体语句有“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原因之三:自己的南归。“卢沟桥”事件发生,时局动荡被迫南归。具体语句有“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愿它繁茂苍绿”。教师的话: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2、理清文章脉络,生成主板书。(板书)简析本文的行文

38、线索本文的行文线索是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思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发现了绿色的特征,从中得到了启示,甚至悟到了绿色的秉性与自己的心灵的相通之处,从而也使这一短文富有强烈的象征意味。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读、说和概括的能力。针对这类问题,我曾经用PPT软件展示“标准答案”;后来,我发现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文章,学生的理解和我们的“标准答案”常常是相去甚远。这样教学导致的后果是,不但我自己的授课过程变成了一个被动的解释PPT软件的过程,而且我纠正学生答案的过程也增加了

39、学生的不信任感,非常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发展.如果是下午的课,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不太高,在理清文章脉络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和竞赛的办法,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兴致,并为下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情境调动情绪,但是此处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四)研读品味,赏析文本(15分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本环节,文本的赏析和研读必然是每一堂语文新授课的重中之重.按照现在流行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求淡化背景。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地将背景淡出,又是非常不利于文本的赏析和研读的。所以,我认为背景应该在学生需要它的时候,放它出来.那么

40、,什么时候学生会需要文章的背景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没有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文本的时候就是教师不得不交代背景的时候.所以,我将背景的介绍安排在这个环节,而不是通常的介绍作者的那个环节。1931年秋,陆蠡与友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

41、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1

42、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近年,全国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他的散文集,浙江和台湾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好多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散文部分里,都写到了陆蠡;中国现代散文的各种选集,也都选进了他的许多作品.介绍了背景,用PPT软件依次出示下列一组问题,

43、请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1、深刻挖掘主题。象征意义常春藤虽然被作者“囚禁”了,但是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是这么的固执,永远朝着阳光生长,这说明它永远不屈服。最后作者想通了,放了绿,因为作者那时遇到了卢沟桥事变,他因由常春藤的不屈服的品质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对待外侵略者表现出来的固执与不屈服,和面对胜利与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这,就是常春藤所象征的意义.2、把握情感线索,生成右板书。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作者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由于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

44、生的艰辛;再加上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所以抒情上显得深沉婉转,语言上淳朴清丽,成为本文的另一个特色。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

45、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3、分析艺术手法,生成左板书。但我以为这篇散文的美妙之处不止于此,题目“囚绿记”,这个“囚”字就很值得玩味。何谓囚啊?常春藤被陆蠡幽囚在暗黑的小屋里,不能自由生长.这是囚。那陆蠡自己呢?囚住常春藤之后,他的心不曾快乐过,他怜爱却又恼怒,心中滋生了魔念。囚住的是绿,困住的却是自己的心啊!这何尝不是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