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可谓居功至伟.截止2016年底,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中小企业贡献了超过58的GDP,68的外贸出口额,52%的税收和80的就业,无论是在创造GDP、出口创汇、缴纳税收方面,还是在提供岗位、解决就业方面,或是在推出创新成果、促进科技进步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足、经济环境和金融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国家政策扶持不够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人才缺乏、技术滞后、资金短缺等各方面瓶颈.尤其是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众多中
2、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中小企业主要有两大融资渠道,因自由资金少,在生产经营中留存不够,无法扩大生产,使得内源融资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而外源融资渠道中,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或私募股权的方式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渠道准入要求太高,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相应标准,而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间接融资渠道因中小企业抵质押产品不足、融资成本较高,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借鉴国际经验,创新金融产品,供应链贸易融资应运而生。供应链贸易融资是借助核心企业的资信与实力,为其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不需要额外的信
3、誉及资金成本,将资金有效注入配套的中小企业,打破传统贸易融资方式的局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中小企业在面对较大的资金负担和信用不足的情况下,愿意成为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借助核心企业的信誉和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来获得自身的更好发展.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来看,全球供应链贸易融资发展迅速,供应链贸易融资方案成为互利共赢的选择。但是我国仍有很多地方的供应链融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符合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专业化体系,亟待扩展与完善。因此,如何用供应链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国内学者认为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产生,中小企业从中所得利益最大;供应链贸易
4、融资弥补了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不足,提高了其成功取得外源融资的可能性,缓解了因资金不足而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杨绍辉(2005)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认为供应链贸易融资模式是一种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高效整合资金流,将其合理融入到供应链的管理中,为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提供融资服务的新型融资模式.李莉(2007)在研究我国出口生产型中小企业时,提出:从理论研究入手,借助供应链系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不仅能够顺利地获得贸易融资和金融支持,还能充分利用保理业务中的融资功能,有效地解决其获得订单后由于资金短缺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连续性生产的困境;他们认为:供应链融资就是要将资金流恰如其分地贯通于整条供应链中,
5、既能为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提供贸易业务资金融通,还能因资金的及时到位,提高各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供应链融资在提供资金业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为中小企企业提供其他更多样、更新型信贷融资服务。李善良(2011)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困难的原因,并对我国诸多创新型融资产品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与传统大型企业信贷业务相比,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贷成本高、违约成本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指出通过供应链贸易融资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到一起,能够很好地缓解上述问题。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于供应链融资的效果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供应链贸易融资
6、在破解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提升融资效率、促进物流发展等方面效果明显,鼓励银行等相关行业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中小企业,同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的相应对策、建议。 1.3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的是文献分析法,在查阅了较多的关于中小企业及其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文献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现今101发展存在的问题。2 供应链贸易融资相关概念界定 2.1 贸易融资的概念参考巴塞尔协议,贸易融资是,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的短期性,来进行的融资工具,是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对于这样的融资,借钱人的还钱来源,除了商品的销售收入,没有什么实
7、在的资产,所以也就没有独立的能力来还。其特征是为了维护借钱人较低的信用的等级,其风险主要反映在融资的自己能够偿还水平,并不是借钱人的信用等级。 2.2 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概念供应链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将信息流动,物流和资金流动的有效组合资金将用于整个供应链,为所有企业提供服务.以企业应收账款,预付款和贸易融资业务存货为基础,以核心业务供应链,中小企业上下游合作为客户的出发点。与传统贸易融资方式相比,供应链贸易融资主体有多个参与者,其中包括供应链融资服务在银行资本支持者中,在供应链中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业务,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往往第三方监管机构的身份为物流公司的整个供应链服务.参与主要合作,共同风险,分
8、享效益,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他科目也增加经济效益,拓宽客户群。 2.3 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优势与传统贸易融资相比,中小企业供应链供应链贸易融资具有以下优势:(1)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世行研究显示,81的中小企认为“一年以内的流动性不能满足需求”,60的中小企业“无长期贷款。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有小企业,抵押贷款不足,利益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当商业银行信贷不高时,根据传统融资难以获得融资机会.供应链贸易融资突破了单一企业信用模式的传统研究,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的供应链关系,针对每个具体交易,整理资金来源和信贷基础,确保贷款回收安全,同时减少
9、贷款门槛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供应链融资融资模式也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2)建立银行业物流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节省信息收集成本。由于中小企业市场波动,这些融资将对银行和监管机构产生直接影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成立专门的集团或部门,收集行业信息,评估融资风险,维护行业发展趋势。银行,监管机构和融资方共享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来源,避免市场风险,降低中小企业信息收集成本.(3)简化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仓储,监管等服务,也可以提供分销,进出口预订,报关,甚至包装,因为可以提供监管,仓储等配套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是大型优质基金
10、公司。 ,加工配送一系列配套服务,台湾物流服务,减少物流部门的中小企业沟通和工作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由于这一系列配套物流服务,中小企业和监管物流企业的整体价值较高,价格谈判和企业监管要求和经济规模的优势都愿意接受降价,降低物流成本。3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现状及问题3。1 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的发展,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发展。我国供应链贸易融资起步较晚,相对于国际上供应链贸易融资多方主导并侧重于核心企业“1”,着重从该角度实现高端金融服务和高质量客户的供应链管理相关服务,国内则以商业银行主导作为发展模式,并更为
11、注重配套企业“N”的客户开拓和产品线条的创新和完善。我国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最初是针对中小企业市场,最早开展相应业务的是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从最初的零星个案到后来的不断深化发展,先后出现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理念、和“1+N等系列供应链融资产品,并于 2005 年总结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2006年,在行业内首先提出了“供应链融资金融”这一品牌,并沿产业交易链和结算链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客户群.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2。0”,近几年基于互联网系统平台推出供应链金融3.0服务“橙e网。随着供应链贸易融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发展潜力,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投入其中
12、,将其纳入自身的竞争策略体系,并不断持续深入开发和创新,实现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产品线的拓展和重点领域的广泛客户群的开发,大大提高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规模和丰富程度。目前,各银行推出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产品有:广州发展银行的“物流行、上海浦发银行的“企业供应链融资方案、兴业银行的“金芝麻”、华夏银行的“融资供应链”、民生银行的“特色贸易金融”、招商银行的“电子供应链金融”等。银行、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了共赢联盟,推动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贸易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利于核心企业进一步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
13、竞争力,形成良好的信誉链.4。2 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虽然供应链融资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必然会受到某些市场因素和环境、制度等的制约,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4.2。1 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供应链贸易融资是银行基于核心企业的商业信誉和经济实力,为供应链条中的弱势中小企业开展融资业务的方式。在与上下游企业贸易过程中,核心企业往往处于谈判的优势地位,主导着整条供应链的发展走势,担任整合整条供应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凭借其良好的商业信用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帮助上下游配套企业便利地融资,加强供应链
14、上企业相互间的合作,降低供应链的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供应链上的多方共赢,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由此可见,核心企业替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如果供应链条的合作关系不够稳固,甚至会影响其短期经济效益。因此,有的核心企业顾虑重重,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垄断企业对供应链贸易融资并无特别的使用需求,并不愿意承担融通整条供应链的责任。且实际上在短期内,供应链贸易融资给核心企业带来的直接受益甚少,而上下游中小企业获得收益颇多,核心企业会仅从短期效果出发,认为自身资信被免费利用,中小企业与银行才是真正的受益者。缺乏整体观念,造成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贸易融资动力不足。4。2。2供应链贸易融资潜在风险大供
15、应链融资是捆绑核心企业信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信用风险具有整体性和传递性的特点。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的新型融资业务,它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一条以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信用基础的信誉链。供应链融资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单个企业的风险劣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供应链上某一节点企业出现经营或信贷风险,该环节带来的贸易风险将向整条供应链扩散,也将使供应链的潜在风险增至最高。在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承担着最主要的信用风险,为了整条供应链长足、健康的发展,核心企业势必损失一些短期利益,制约了核心企业的单独成本最小化和资金流最优化,因此也影响了某些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和融资的运作动力。核心企业
16、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以损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上下游企业;反之,中下游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人为地增加产品成本和融资成本,长此以往,将导致最终产品成本上升,银行的操作风险也因此更加扩大化和复杂化,整条供应链呈现出非理性发展的趋势,在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4。2.3外部环境制约(1)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内动产担保物权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很多操作和预期损失领域存在不确定性。同时,监管部门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传动的流动资金授信层次,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特征、信贷技术以及核心价值了解有限,相关的规范、引导和监管工作比较欠缺.近年来,国家虽然颁布了
17、一些诸如要求向中小企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善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国有大企业,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受到影响。(2)信用评价体制不完善.与传统的银行信贷相比,供应链融资最大的创新在于其授信模式的改变。在供应链贸易融资模式下,银行淡化了受信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再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和担保方式等,转而强调企业的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即银行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商业银行重新建立一套信用评级体系,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征集系统、信
18、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的信息得不到有效归集和准确评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进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拓展和信用风险管理。(3)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化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科技与信息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但是,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存在着信息技术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成本增加。而且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等参与主体的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资金流与物
19、流缺乏有效监控和对接,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各主体独自发展信息技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平台运作效率低下。3 发展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策和建议4.1增强核心企业的向心力核心企业往往在整个供应链条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只有核心企业转变理念,承担起盘活整条供应链资金的责任,增强其核心向心力,合理运用供应链融资方案,将其商业信用有效注入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放大中小企业经营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商品贸易的有序运行,有效控制供应链的关联风险,缓解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压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形成集群效应,达到整条
20、供应链增值的目的,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广。4。2规避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授信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风险,也是银行长期致力于控制和防范的重点。在供应链背景下,防范信用风险有赖于各参与主体共同合作。首先,中小企业要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客观、不充分、不完全是导致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进而产生信用风险的重要根源。因此,作为融资方的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强化企业管理,规范财务活动和信息披露制度,为银行授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依据。其次,加强银企合作,增加银行对企业管理的参与度.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并存是供应链融资的典型特征.为了获得中小融资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信
21、息,银行可以与中小企业及物流企业合作,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等平台,及时对企业的订单、存货、销售、应收账款回收等活动进行跟踪与管理,进而一方面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及时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启动预警机制,从而保证银行授信安全.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获取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更多的经营资料,为银行授信提供决策依据。第三,加强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核查。核心企业是银行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入手,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的重要出发点,因为包括预付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在内的诸多融资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将核心企业的资信与经营状况纳入考察体系.同时,核心企业也是决定供应链
22、整体竞争实力的关键点.因此在授信决策之前,应当对核心企业的行业类别、经营状况、财务指标及资信水平等进行深入核查,核定间接授信额度,控制信贷风险。4。3优化发展环境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而法律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制度,对社会活动起着最重要的约束作用。由于供应链融资涉及多方主体、融资过程相对复杂,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诸如担保物权的界定与转移、银行与中小企业及物流企业之间权利义务的界定等问题。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先后出台了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规范,但由于供应链融资在国内方兴未艾,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法律空白或相关法律法规冲突的情况.这就要
23、求我国必须根据实际需要,一方面针对法律空白进行新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另一方面对原有法律法规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订更新,从而为供应链融资过程的纠纷提供有效的法律解决机制。其次,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风险控制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财务数据,而是更加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和贸易背景。银行通过对单笔交易的真实性和业务流程、核心企业的资信力和履约力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和运行稳定状况,来评估真实的融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授信额度。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强有力的合作,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进行设计,结
24、合借款人的资信水平,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和单笔融资业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进行重点考察和信用评估.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交易信息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监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更加有效地跟踪贷款流通去向,降低不良信贷风险,从而达到减轻供应链整体风险的目的。第三,突破技术瓶颈。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投入,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便于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根据具体的交易业务和实际变化对生产经营策略和融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优化配置整条供应链资源,使各企业都能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要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瓶颈,构建供应链数据流转的公共金融服务平台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便于供应链条上各种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共享和沟通。同时,积极促进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创新型供应链融资产品,都需要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对新的供应链融资技术的成本、收益定期进行分析,及时改进融资方案,尽力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