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15_T 101.3—2023《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3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4144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15_T 101.3—2023《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3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5115_T 101.3—2023《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3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5115_T 101.3—2023《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3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5115_T 101.3—2023《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3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5115_T 101.3—2023《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3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ICS13.220.99CCS C 835115四 川 省(宜 宾 市)地 方 标 准DB5115/T 101.32023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 3 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Battery swap station for heavy duty truckPart3:Specification of fire accident disposal2023-01-10 发布2023-02-10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115/T 101.3-2023目次前言.III引言.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15 预防准备.16 处置行动.2DB5115/T 10

2、1.3-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 5115/T 101的第3部分。DB 5115/T 10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消防安全设计规范;第2部分: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第3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智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四川翼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赛科检测

3、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卓、叶杨、何富伟、李立国、范平洪、王少波、郭安全、尹黎、李华锋、王利军、王彦奎、易光耀、陈江波、王晓、王宽文、刘飞、王珂、沈强、黄骅、张正义。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15/T 101.3-2023V引言换电是电动汽车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重卡领域,换电已成为电动重卡主流的补能方式之一,其高效专业的补能方式提高了运营效率,赢得了用户的认可。2021 年 10 月 2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宜宾市被列入全国 3 个重卡特色类应用试点城市之一。为进一步提升换电式重卡换电

4、站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宜宾市重卡换电站建设管理实际,制定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系列标准,标准拟由三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消防安全设计规范。目的是规范换电站消防安全设计管理,内容包括总体要求、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施器材、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防爆和其他。第 2 部分: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目的在于提升换电站消防安全日常管理水平。内容包括总则、管理职责、规章制度、日常管理、换电管理、运营维护、巡查检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和档案管理。第 3 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目的在于明确换电站火灾事故处置过程及要求并给出具体指导。内容包括总则、预防准备和处置

5、行动。本文件的制定对于我市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DB5115/T 101.3-20231换电式重卡换电站第 3 部分:火灾事故处置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换电式重卡换电站(以下简称“换电站”)火灾事故处置的总则、预防准备和处置行动。本文件适用于宜宾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换电站火灾事故的专业处置。其他专职消防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5115/T 101.1-2023换

6、电式重卡换电站第1部分:消防安全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DB5115/T 101.1-2023所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总则4.1树牢“救人第一,科学施救”指导思想,坚持“安全防御、控制燃烧、专业处置”原则,严防泄漏、燃烧、爆炸、触电、中毒、灼伤、腐蚀等伤害,确保人员安全和救援安全。4.2坚持“政府领导、企业主体、专家参与、专业处置”原则,由消防救援队伍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相关单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其他专业队伍协同参与处置。4.3坚持“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物资保障与技术保障相统筹”原则,做好事故处置有关事项统筹协调。5预防准备5.1场所摸底应对辖区内换电站进行逐一摸底排查,开展实地

7、调研,了解、收集下列换电站有关信息、资料:a)换电站具体位置、类型、内部结构布置、电池类型、容量规模;b)换电站火灾危险性、固定灭火设施、事故处置对策等基本情况;c)换电站平面图、装机图、设备平面布局图、控制流程图、接线图等基础资料。5.2预案5.2.1应根据换电站场所摸清排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预案。DB5115/T 101.3-202325.2.2应根据预案内容,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每年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有关人员熟练掌握。5.3战术研究5.3.1应充分利用当地行业领域专家和企业技术资源,共同开展换电站火灾事故处置技战术研究,开展教学培训、专题调研。5.3.2应邀请专业人员为救援

8、队伍进行专题授课,学习掌握换电站类型辨识方法、专业知识、换电模式、风险危害、处置对策和安全注意事项等。5.3.3应及时对近年来国内外换电站火灾事故典型战例进行复盘研讨,总结、吸收经验做法。6处置行动6.1处置流程换电站火灾事故处置流程如图1所示。图 1换电站火灾事故处置流程图6.2接警调度6.2.1救援指挥中心应按照接警程序,快速准确受理换电站火灾事故报警,并向报警人了解清楚换电站位置、有无人员被困、灾情发展、周边毗邻情况等信息。如报警人是换电站内部人员,还应了解清楚换电站的容量、接入电压、功能用途、电池类型,事故单位准确名称及上级隶属关系等。6.2.2应针对报警信息做出初步判断,根据灾害事故

9、类型、人员被困、建筑坍塌、毗邻建筑、交通道路等情况精准实施力量调度。6.2.3应根据现场情况调派大功率大流量大吨位水罐和泡沫消防车、高倍数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供气消防车、干粉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照明消防车等车辆,以及遥控消防水炮、水力自摆消防水炮、高倍泡沫发生器、热成像仪、消防机器人、无人机、漏电探测仪、测温仪、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电绝缘装具、绝缘剪断钳、备用气瓶等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6.2.4应及时调集能源、电力、应急、公安、住建、医疗、环保、通信、气象、重型机械、供水等联动力量,并组织建筑结构、化学、电力等行业专家以及换电站建设、维保单位、运行单

10、位管理、技术人员、电池供应商等到场协助处置。6.3现场管控6.3.1应按照“属地为主”原则,成立现场指挥部,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由在现场的最高级别指挥员统一组织和指挥救援作战行动。6.3.2应根据电池能量指标(电池化学成分、电池荷电状态、电池容量)、换电站交流供电电压、配DB5115/T 101.3-20233电容量、事故现场环境以及爆炸冲击可能产生的风险危害,实施安全管控和交通管制。6.3.3应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接近现场,在事故区域的上风向或侧上风向划定安全集结区,参战人员和车辆应在安全集结区待命,不应贸然进入事故现场。安全集结区与换电站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单个独立设置的换电站

11、不少于 100 m,2 个以上组合设置的换电站不少于 500 m;b)换电主站房集中式单层布置的换电站不少于 500 m,换电主站房集中式立体布置(2 层以上)的换电站不少于 1000 m。6.3.4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划分警戒范围、疏散围观群众、实行交通管制,并将事故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出入口,做好标识标志管理。使用测温仪、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现场进行不间断侦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6.3.5处置全程应多点设置安全员,全程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域和部位,实时监测可燃、有毒气体浓度和带电情况,及时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迹象。预先确定撤离信号,明确撤离方式和路线。6.3

12、.6应根据灾情特征严格等级防护,做好防爆炸、防中毒、防触电、防腐蚀、防灼伤等措施。救援人员应严格落实安全防护,穿戴全套灭火防护服或其他专业防护装备,佩戴空气呼吸器。当不明确情况或明确有触电危险时,救援人员应穿戴绝缘靴、绝缘服和绝缘手套,绝缘性能应符合现场最高电压适用要求。6.4灾情侦察6.4.1信息核查应及时查明、核查火灾现场有关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a)被困人员数量及伤势情况;b)换电站平面布局、设备类型、高压设备;c)电池箱的种类、型号、容量、高压部位(充电机、换电机器人、电池)、最高电压;d)换电站高/低压配电室、电容室、光伏发电进出线路断电情况;e)电池充电系统中逆变器、互感器

13、等配件完好情况;f)电站工况(试运行、正常运行、检修调试、扩能改造、梯次利用电池使用、自动灭火系统动作等)情况;g)与换电站相连的地下管线、电缆沟、外部建筑等情况。6.4.2现场侦察6.4.2.1应联合单位技术人员、技术应急处置队伍,研究制定侦察方案,明确侦察人员组成和任务分工。侦察过程中,应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为主,确保人员安全。6.4.2.2无人值守、远程控制的换电站,应优先调取上级控制系统相关数据,查明换电站爆炸可能波及的范围及对周围建筑、设备、车辆和人员威胁等情况。6.4.2.3现场情况不明的,应使用消防机器人、无人机抵近侦察;利用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仪对周边及内部进行监测;通过

14、内部监控视频,判定电化学储能站事故类型、发展阶段和灾情等级。6.5事故处置6.5.1人员营救如有人员被困,应在初期阶段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同步利用水枪掩护,实施冷却降温、控制火势。DB5115/T 101.3-202346.5.2阵地部署6.5.2.1应视情况设置防爆炸冲击屏障,利用遥控消防水炮、水力自摆消防水炮、高喷消防车臂架水炮等远距离控制火势、冷却降温。近作业时,应优先采用消防机器人前置部署阵地。6.5.2.2未着火的建筑或区域应设置水幕分隔保护。阵地部署完毕后,人员应及时撤离至安全区域。6.5.2.3换电站不具备处置条件的,应利用消防机器人稀释、水幕分隔的方式,实施稀释降毒抑

15、爆。应第一时间疏散人员,阻截辐射热,保护周边建筑和重点目标。不应将水直接射向未着火的电池箱,避免处置不当造成电池箱短路。6.5.3火灾处置6.5.3.1应优先使用换电站自身固定消防设施实施火灾扑救。换电机器人能正常工作的,应利用换电机器人将事故电池包转运至室外安全地带进行处置。不应盲目射水灭火或使用直流水枪直接冲击电池箱接口等易引发触电事故的危险部位。6.5.3.2发生火灾时有车辆停放在换电区域的,且车辆未燃烧时,应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立即组织人员将车辆驶离换电区域;不具备安全驶离条件的,应适时关闭车辆启动开关,将具有自动启动功能的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置于距离事故车辆 100 m 之外。6.

16、5.3.3现场情况不明的,应不靠近、不处置,不应贸然进入或盲目射水灭火。应优先利用消防机器人作业,不应带电作业,核查最大电压、电流,做好安全防护。6.5.4核查排查6.5.4.1应核实换电站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防止工人误操作,导致事故扩大。在技术人员实施断电、切换电路工艺的过程中,消防力量不应与其交叉作业。6.5.4.2当换电站建筑内部突然冒出大量白色、灰色烟气或发生爆燃喷射火时,应紧急撤离至安全区域,不应在爆炸泄压的门、窗、孔洞和泄爆口等处部署阵地。撤离后应再进行风险评估,将事故电站整体纳入现场风险评估范围,充分考虑违规设计建设、电缆井地下隐蔽形式连接、企业擅自增加容量、固定设施故障等隐患问

17、题,全面预判潜在的各种风险。6.5.4.3应全程、实时监测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严格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中毒。注意换电站周边架空输电线路,部署作战阵地应与架空输电线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触电伤害。明火扑灭后,应对换电站内的电池箱进行持续冷却至正常环境温度。6.6洗消处理6.6.1应正确使用洗消药剂,对人员、车辆、器材、场地进行洗消。6.6.2对事故处置和洗消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污水等,应经环保部门检测合格后集中处理或排放。6.7战勤保障6.7.1应保证事故现场具有充足的灭火救援装备、灭火药剂、洗消药剂等。6.7.2应加强餐饮保障,特别是夜间出警和长时间作战,确保现场饮食的供给,及时补充身

18、体热量。6.7.3应视情况与器材装备生产厂家、社会维保企业等单位进行沟通,及时为救援现场扑救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6.8信息管理指挥部应实时跟进事故现场情况,及时收发和更新各类信息,协调其他救援力量,及时、准确、客DB5115/T 101.3-20235观、全面发布现场信息。6.9清理移交6.9.1事故处置结束后,应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做好移交。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人员,整理器材装备。归队后,迅速检查保养器材、补充易消耗品,恢复战备状态。6.9.2应提醒有关单位和部门妥善处理受损电池,合理采取转运方式,防止转运及后期静置过程中起火复燃。6.9.3处置结束后,应进行战评总结,制定整改措施,评估和完善相应处置预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电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