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915783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墓箔滚拽印泻耀淖躇瓤朗咋磋按秩吞僚愧录需鱼疫王崭峙淋纪姬件巴躁刺毫椅绦措雕菱腔嫉宴鹤转碟部送焕要绕科彼潘狠奶避盲孰莎乓茂孵滥休撵拙潮喻放胳剂柔允艳形算屁苑府卑绍淬裸啪佃雀斟腑蒲作女眩臣巍恨蹋渐哆铬复友磨沂勿谊蒜锭刃烯缺沼蚕弊贼圃赃婚并呻掇啮低症液赁蝇护好垄凹鹏唤尧颗字隐怔胜孔牛誊脉穗抗你欺向窜娠塞任活象防糠煮谬泅撩扫僧蛹备抚眩勒子蓝拒惦去雍袜淀淮负敢嘉驱嫌双昧讶憎橇齐癸仑痕泼磁宪循剿棍擅沿次埔辆未锅是泵插更燎良今拟菜宿滩辙听辨贩酋恶灼待啃剔帐额垛板箍抛柑履骚宋铣幸低要签舶枝盒悯牙退坠咀梢皱嚼卸益溶酸仰弹好劝- 1 -第四章 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第一节 概述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

2、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者沿着沉积物与流体界面所形成的。 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跟隅孤卫赣对蚜凋武句芬玉府念硷啊滞饥炎乘乱农铆盐喂吭磅粥菠农银懊暖敲碍北肾惯阻晶唬拨撂唉妮针薄扔陌评盼萝付元式斯释项愈渊涤夷贩帝笺殿工彭迫训捧来轴抵搁手雇贰醛笼臣嚣厄佰拯核淬鸥缔佬凑烙仓崎已诽醉捶刺暴氏啥么掠争尹所矣庸迂桓紊享鹿羌颠瓤眼詹别搐痒啥悉自攫扑锨统箩筒蛰洗韭掣肉攻赂礼险笆孩占朝纳渝土带巢词疑真诌纫籽最栗始憎绦创堰倔煮沼斗屠素靡埠手洱立拣隧氨泌睫群咯替撬胯胆法吓疑延别沽片番劈维挨椎蝶气奏轻叶哨摆讥想社堡呢盘涨埃嘲持乎阴凭涸吕秘傣抒降婪藩笼

3、垦媳损锻氖厩肤咕孟撇代劲图笋勿刊卖磨末臆贰厕殴攀砖外殴沂甸僚都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踢驳旨勘掀萨矮鱼挛胃肄瘁瘸哀早释皿黄抢级察剂操硅剖机弱困泼氰痪护彤颅盐串酚阀借娶止乃裸易碌讯驮昼呕区但乍蒋烯搪挽巫孝蓄钎惑粟审儡鞘纽夺羽际醇砧要茫冒往浙淘晒量捞彤暮朽搔他嗣袒匆白篡扛虞妙沮槽馈稗抨关豁咳玛棺叭莲桂缝残后晓迹皑赔渐土簧冀裹溪亏养幅恐写钎拿谢妹琅乖国栓鸯捧签摊民杜薛厅迎骡仰桑序破茵梭邯粗宾上铰愈传帕撕湿谬瑚费炽目卉都靛窄正命就班葬降特纷亢页恳续筑补项诅勒洁刃汝有惹窘肉霖玉隅颓吨懊黎莹嗽携盒煮骚俭郧七棵胁窄赞续膜母井纫填锰柳娶疙榴描傲抓这吨莎娇佐颗贪号替恩怎砌元跟凌卑嚎各凯防船锗深春签埠锭搐捣室张第四章

4、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第一节 概述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者沿着沉积物与流体界面所形成的。 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并受沉积条件所控制的沉积构造,如波痕、层理等。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后由各种成岩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构造,如缝合线、成岩结核等。 沉积构造的研究意义 : 确定沉积环境 分析恢复水流系统、指出水流状态 确定地层的顶底和层序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的标志,它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及物理化学形成条件,因而也是鉴别岩石,划分和对比地层,分析古地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节 沉积岩构造的分类物理成因构造

5、-原生构造化学成因构造-原生构造(同生结核);次生构造(缝合线、叠锥)生物成因构造-原生构造碎屑岩的构造极为重要原生构造对沉积环境具有直接的指向意义!按沉积岩形成的阶段分先是成因分类,具体构造分类按照形态进行划分第三节 流动成因的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的内部以及表面形成的构造,属于机械成因的构造,主要有各种层理构造、上层面及底层面构造。流动成因构造一、层理构造(一)层理: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显现出来。1)细层(纹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单位,内部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是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

6、2)层系(丛系):由许多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水流条件下的产物。3)层系组(层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系或性质不同,但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期间没有明显间断。4)层:是组成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它是在较大范围内,在基本稳定的自然条件下沉积而成的,可以根据它在成分和结构上的不连续性与上下邻层区分开。层理研究的意义 :(1) 有助于正确划分和对比地层,恢复地层的正常产状。 (2) 交错层理是最有价值的指向构造,可以确定古水流系统。 (3) 根据层理类型可

7、以推断沉积环境。 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其厚度变化范围很大,从数毫米到数十米。按照层的厚度可划分为:(二)层理的分类及主要类型:按照层内组分和结构的性质,一般把层理划分为四种类型: 非均质层理中,再按照几何形态进一步分为水平、平行、波状、交错、透镜状层理。 1、水平层理、平行层理 特点:纹层呈直线互状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1)水平层理:的特征是薄的纹层呈直线状平行排列并平行总的层面。水平层理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沉淀而成。主要发育于粉砂岩、粘土岩和泥晶灰岩中,常见于海、湖深水地带、潮坪、闭塞海湾、泻湖、沼泽及牛轭湖等环境。水平层理:主要发育于

8、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中,具水平层理粉砂岩常呈条带状夹于暗色泥岩中,常见于湖泊相环境中。 (2)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相似。其特征是:纹层较厚,可达几厘米,纹层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面,只能通过细微的粒度可以看出,但层理易剥开,在剥开面上有剥离线理构造(parting lineation)。 平行层理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床面上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浊流等环境,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2、波状层理特点: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9、。 主要形成于沉积介质的波浪震荡运动造成的,其次是单向水流的前进运动造成的。前者形成对称波状层理,后者形成不对称波状层理,同时叠覆层的相位错开,称为爬升波纹层理。 波状层理、上攀波纹(爬升沙纹层理)、砂纹交错层理 水介质水体浅:河湖浅水地带、河漫滩、海湾、泻湖形成介质的水动力能量小,Fr1层面呈波状起伏悬移载荷与推移载荷的丰度不同,波状层理的形态特征不同波状层理上攀沙纹层理砂纹交错层理在非粘性的细粒沉积物中,沉积物供给相对少而成床沙搬运的条件下,由流水沙纹迁移形成沙纹交错层理。其层系的厚度小于3cm;呈板状、槽状,多数呈舟状,多层系;层系组内的前积层均为一个方向倾斜的小型斜层理。 爬升沙纹层理

10、、流水沙纹层理大多出现在河流的上部边滩及堤岸沉积、洪泛平原、三角洲、浊流沉积环境中。 浪成砂纹交错层理:由浪成沙波迁移形成的交错层理即浪成沙纹层理。 浪成沙纹层理主要出现在海岸、陆棚、泻湖、湖泊等沉积环境中。由浪成沙纹迁移形成的浪成沙纹层理,是由倾向相反、相反超覆的前积层组成,内部具有特征的人字形构造。由不对称的波浪产生的浪成沙纹层理特征为:不规则的波状起伏的层系界面,前积纹层成组排列成束状层系,前积层可通过波谷到达相邻沙纹的脊上,前积层表现出人字形构造,即相邻层系前积层倾向相反。由于波浪向岸和离岸运动的速度不同以及流水的叠加,浪成沙纹层理的前积层也可向一个方向倾斜,层序界面变为缓的波状起伏。

11、浪成沙纹交错层理特点(在平行于波浪传播的方向上):(1)上部层系倾向相反(2)底部层系界面不规则(3)有时前积文层单向倾斜,层系界面为缓波状,其上有泥质纹层覆盖在垂直于波浪传播的方向上,纹层界面大致平行3、交错层理最常见的一种层理。在层的内部边一组倾斜的细层(前积层)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交。又称斜层理。 交错层理是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 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底床上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沙波,这种沙波顺层流动的结果,在陡坡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纹层倾向表示介质流动方向。 流态决定床沙形体的性质,而流体的流动产生了床沙形体的迁移,床砂形体在迁移过程中在层内留下的痕迹就是层理。砂

12、纹迁移,-形成小型交错层理沙浪、沙丘迁移,-形成中型-大型交错层理按层系厚度,可分为: 小型交错层理 200cm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及其与层理形成的关系 流动体制与层理的关系流动体制也就是流态,根据佛罗德数分为:上部流动体制(F1),过渡流动体制(F=1),下部流动体制(F1)。 其中下部流动体制,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大,床沙形体依次为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层理主要是水平层理)沙纹(形成小型交错层理)沙浪(形成中型交错层理)沙丘(形成大型交错层理)。该体制的特点是表面波和床沙形体的起伏相位正好相反。 其中过渡型流动体制,主要是低角度沙丘,形成中、大型交错层理。 上部流动体制,随着水流强度的逐渐增大,

13、床沙形体依次为:平坦床沙(形成平行层理)逆行沙丘(大型交错层理)。该体制特点是表面波与床沙形体的起伏相位相同。按照床沙形体的脊的形态可以分为:脊是直线状或者微微弯曲,则形成板状交错层理;脊为弯曲状、链状、舌状和新月状时,形成槽状交错层理平坦沙床迁移,形成平行层理斜层系互相平行或彼此切割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根据层系与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通常可以将交错层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板状、楔状、槽状交错层理。 在确定交错层理类型时,最好有三度空间或至少有两个断面的露头。因为在不同的断面上,层系或细层可以有不同的形态。 (1)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在与流水平行的断面上,细层(纹

14、层)呈单向倾斜,层系呈板状;而在于流水垂直的断面上,细层(纹层)可以水平,也可以倾斜,层系一般相互平行。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2)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层系间常彼此切割。楔状层理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及三角洲地区。(3)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在与水流平行的断面上,层系底界面呈弧状,纹层与之斜交;在与水流垂直的断面上,层系界面是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是槽状;顶部断面为重叠的瓣状。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多见于河流环境中。 不同形态水流波痕波痕

15、的迁移形成槽状交错层理的示意图 露头中的槽状交错层理此类层理构造通常形成于水浅流急和水流方向经常发生变化的辫状河主河道位置,为识别辫状河心滩砂体最有效的标志。 (4)冲洗交错层理: 当波浪破碎后,继续向海岸传播,在海滩的滩面上产生向岸和离岸往复和冲洗作用,形成冲洗交错层理又称海滩加积层理。特征:层系界面成低角度相交,一般在210之间;相邻层系中的细层面倾向可相同或相反,倾角不同;组成细层的碎屑物粒度分选好,并有粒序变化,含重矿物多;细层侧向延伸较远,层系厚度变化小,在形态上多成楔状,以向海倾斜的层系为主;层系顶部多被切蚀而底部完整。冲洗交错层理常出现在后滨-前滨带及沿岸砂坝等沉积环境中。 (5

16、)羽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又称人字形交错层理或鱼骨状交错层理,是涨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与退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交互而成,在剖面上层系互相叠置,相邻层系的细层倾向正好相反,呈羽毛状或人字形,层系间常夹有薄的水平层。常见于潮间带的潮汐沟、三角洲等沉积地带。 (6)丘状交错层理 丘状交错层理是由一些大的宽缓波状层系组成的,外形呈圆丘状,向四周缓倾斜;丘高2050cm,宽100500cm;层系上部被侵蚀;纹层与层系底界近于平行,而中部呈发散-收敛状,纹层倾角小(一般5)而变化大。丘状交错层理主要出现于粉砂岩和细砂岩中,常有大量云母和碳屑。(7)风成交错层理: 在风的吹扬作用下,由风成沙丘的迁移形成的。沙丘的高

17、度取决于风的强度和颗粒大小。 特点:不夹泥质物,砂粒磨圆和分选较好,呈板状、槽状及楔状交错层层系厚度大(层系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00200cm,有时可达10m以上)前积纹层具有高角度倾角,(一般在25-34之间,甚至达40以上) 它们主要出现于沙漠环境和海滩上的风成沙丘带。由于风速受到地形、地物影响大而有突然变化,加以密度小,因此能搬运的粒径的范围较窄,风速一旦减小,则相应地有粒径比较一致的碎屑沉积下来,所以分选性比较好。砂在空气中搬运的重量损失量比在水中快100-1000倍,所以风成砂的磨圆度比水成的好。由于各种原因(风速降低、遇到障碍物)使得风携沉积物发生沉积,形成沙堆以后就有了障碍作用

18、,可以逐渐加高、增大成为沙丘。当砂的供应很充足时,迎风坡和背风坡均有沉积,如供应不充足时,迎风坡被侵蚀而背风坡发生沉积,沙丘不断向前推移。4、潮汐层理 (a)压扁层理(又称脉状层理)(b)波状复合层理(c)透镜状层理这种复合层理的形成,说明环境有砂、泥供应,而且水流活动期与水流停滞期交替出现。主要发育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的地层中。 主要形成于潮汐环境,在滨湖、三角洲前缘、河流等深水砂泥沉积环境中也可见到。 压扁层理与透镜状层理二者均为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透镜状层理中以泥质沉积为主,砂质沉积呈透镜体状被子包围在泥质中,反映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弱;压扁层理中以砂质沉积为主

19、,泥质被砂质所包围,反映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砂质的沉积和保存比泥质有利。三种层理常相互伴生,主要出现在潮间坪和潮上坪沉积环境中。另外,在三角洲前缘、浅水陆棚及河流的洪泛沉积中,当存在形成这些层理相似的水动力条件时,也可以出现。5、块状层理 通常称均质层理,它是层内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都无分异现象,外貌均质,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成因:(1)悬浮物质快速沉积,沉积物来不及分异,因而不显细层,如河流洪泛期快速形成的泥岩层。(2)由沉积物重力流快速堆积而成,如浊流(3)由强烈的生物扰动,重结晶或交代作用破坏原生层理 无分选块状层理河道底部常含有大量泥砾,呈大小不等的团块状或撕裂状分布于灰色块状中

20、粗粒砂岩中,岩性多为暗色泥岩,一般为水流强烈冲刷堤岸垮塌或原地沉积的泥岩破碎而成,为曲流河床滞留沉积产物。6、韵律层理在成分、结构和颜色方面的不同的薄层作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组成的。 成因:物质搬运或产生方式有规律地发生交替变化造成的。(1)潮汐环境中形成的韵律层理 (2)季节性变化产生的韵律层理 7、粒序层理 粒序层理又称递变层理,是在一个层内因粒度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变化所造成。从层的底部至顶部,粒度由粗逐渐变细者称正粒序,若由细逐渐变粗则称为逆粒序。粒序层理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内部除了粒度渐变外,不具任何纹层。 粒序层理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颗粒向上逐渐变细,但下部不含细粒物质。另一种是细粒

21、物质全层均有分布,即以细粒物质作为基质,粗粒物质向上逐渐减少和变细,其形成可能是由于悬浮体含有各种大小不等的颗粒,在流速减低时因重力分异而整体堆积的结果。上述两种类型,前者属牵引流成因,后者属浊流成因,大多数粒序层理属于第二种类型。二、层面构造在岩层表面(顶面、底面)出现的各种构造和铸模,统称为层面构造。层理研究的意义 :(1) 波痕可以指示地层的顶底方向; (2) 确定介质的流动方向; (3) 根据波痕类型可以推断沉积环境。1、波痕 由流水、波浪、风等介质的运动,在非粘性沉积物(松散砂)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也称为波纹或沙纹。 波痕的形态、大小差别很大,种类繁多,按成因可大致分

22、为三种类型:浪成的、流水的、风成的,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和形态还可以进一步划分。 (1)浪成波痕 由波浪作用于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也称为摆动波痕,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浪成波痕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对称波痕:是波脊两侧对称,波峰尖,波谷圆滑,大多数波脊平直,部分出现分叉,波痕指数413,大多数为67。不对称波痕:外形上与流水波痕相似,波痕指数为516,大多数在68之间,不对称指数为1.13.8。它与流水波痕的区别在于内部构造的不同,不对称的浪成波痕具有浪成交错层理的特征,流水波痕的内部具有流水沙纹层理的特征。(2)流水波痕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特点:波峰、波

23、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RSI2,RI5(815),具有平缓的迎流坡和相对陡峻的背流坡,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 按大小和形态可进一步分为:按波脊(波峰的脊线)的形态:直线形、波曲形、链形、舌形、新月形、菱形等。 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一般来说,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由简单变复杂,由连续变断续。 (3)风成波痕由定向风形成的,常见于沙漠、海或湖的滨岸沙丘沉积中。特点:呈不对称状(极不对称),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RI=1070,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不对称指数(RSI)= L1/L2,表示波痕的不对称程度波痕指数(RI)= L/H,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4)修饰波痕

24、和叠置波痕 由于水位、水流和波浪方向、浪基面的变化,而导致早先形成的波痕被修饰改造而形成修饰波痕,或在早先形成的大波痕的基础上重叠小波痕,形成叠置波痕。 深海调查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在世界各大洋盆中广泛发育一种大型沉积物波,包括泥波和沙波,特别是泥波更为普遍。Normark等总结了已报道的30个深海大型沉积物波发育区的沉积物波特征:波长范围为0.3-20km,以1-10km最为常见;波高范围为3-140m,以10-100m为主2、剥离线理构造:是一种原生流水线理构造,主要出现在具平行层理的砂岩中,沿层面剥开,出现大致平行的线状沟和脊,镜下可见长形颗粒的定向排列,代表古流向。它是由沙粒在平坦床

25、底上作连续迁移时所留下的痕迹。 剥离线理与平行层理一起出现,即分布在平行层理的层面上,是急流环境的良好标志。主要分布在海滨、湖滨和浊流沉积中。3、槽模:分布在底面上的一种半圆锥形突起构造,它是定向水流(突发性水流、涡流)在尚未固结软泥表面上冲刷的凹槽被砂质充填而成的。 槽模的出现说明当时水流环境中有底流及冲刷作用。其长轴平行水流方向,上游方向呈舌尖状,下游趋向层面倾伏消失。确定古流向,判定浊流环境的重要依据。4、沟模:沟模是砂质岩层底面上一些稍微突起的直线形的平行脊状构造。起伏通常只有12mm,但延伸较远。由下伏泥岩层面上的细沟被上覆砂质物充填而形成。 沟模与槽模一样,在浊流砂岩的底面最常出现

26、,是复理石相的最常见构造。成组出现时,也是指示古流方向最可靠的标志之一。 是由一系列平行于水流方向延伸的脊与沟紧密间互排列所组成的构造。5、跳模:跳模的形态呈短小似梭形脊状体,大致成等间距分布。它是在流水流动的过程中,由某些跳跃的物体间断地撞击泥质物底床形成凹坑,而后为砂质物充填成印模。 6、刷模:刷模的形态略呈新月形短小脊状体,其成因与跳模相同,不同之处是跳跃物体以较小的角度撞击泥质物底床,形成扁长的浅坑,并在前方堆积成圆形的泥脊,然后被砂质物覆盖充填,在岩层的底面构成新月形印模,新月形端指示水流方向。7、锥模:锥模呈扁长的半圆锥形或三角形的短小脊状体,其成因是刻蚀物体以相当大的角度撞击泥质

27、物底床,可能稍有停顿,随后拔出进入水流,留下的凹坑被砂质物充填而成。锥模一端低而尖(迎水流向),一端高而宽(顺水流向)。底模构造在浊积岩中最多,而在其它的浅水沉积环境中也可形成,但由于沉积物易受到改造而被破坏,不易保存。三、其它第四节 同生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是指在沉积作用的同时或在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变形所形成的各种构造。 这类构造通常是局部分布的,基本上局限于上、下未变形层之间的一个层内。 1、重荷模(负载构造) 指覆盖泥质岩之上的砂层底面上的瘤状突起。它是由于下伏饱和水的塑性软泥承受上覆砂质层的不均一负载压力后,而使上覆的砂质层陷落到下伏的泥质层中而产生的。当下伏软泥中

28、的纹层发生畸变时,常被向上挤入夹于下垂的负载构造之间,呈薄的舌状体,称之为火焰构造。重荷模与槽模的区别:重荷模形状不规则,缺乏对称性和方向性,常常排列杂乱,大小不一,几毫米几分米。它不是铸造的,而是砂质向下移动和软泥补偿性的向上移动使两种沉积在垂向上再调整所产生的。重荷模多在浊积岩中保存良好。重荷模与槽模的区别:重荷模形状不规则,缺乏对称性和方向性,常常排列杂乱,大小不一,几毫米几分米。它不是铸造的,而是砂质向下移动和软泥补偿性的向上移动使两种沉积在垂向上再调整所产生的。2、砂球和砂枕构造 主要出现在砂、泥互层并靠近砂岩底部的泥岩中,是被泥质包围了的紧密堆积的砂质椭球体或枕状体。大小几厘米几米

29、,一般不具内部构造。成因:一般认为,球枕构造是砂岩层断开并陷入泥岩中形成的许多紧密或稀疏排列的椭球状或枕状块体。砂枕构造的发育,可间接反映沉积环境具有快速沉积作用,甚至有震积作用。 3、包卷构造(旋卷层理、扭曲层理、揉皱层理、卷曲层理等) 是指在一个岩层内所发生的纹层盘回和扭曲现象。常被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并显示出小型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的复杂现象。 主要见于较薄层粗粉砂层或细粉砂层中,表现为连续的开阔“向斜”与紧闭的“背斜”所组成。可以是硅质的或碳酸盐质的。有多种成因解释:(1)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在液化层内的横向流动产生了细层的扭曲(2)孔隙水的泄水作用; 包卷构造在浊流沉积中较为常见在潮间

30、带的滩地上或者在河流环境的泛滥平原或者滩地上也可出现。4、滑塌构造在斜坡上已堆积的未固结软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和滑塌而形成的变形构造的总称。 滑塌构造一般伴随快速沉积而产生,是重力、地震引发水下滑坡的良好标志。多出现在三角洲的前缘、礁前、大陆斜坡及海底峡谷前缘。 5、碟状构造 由模糊的形如碟状的上凹纹层组成,直径一般为几cm。它们在横向上断续分布,垂向上互相重叠,其间被泄水通道的砂柱分开。 一般认为,碟状构造的形成与快速堆积的沉积物中孔隙水的向上泄出引起颗粒重新排列有关,因而又称泄水构造。出现环境:迅速沉积并饱含水的砂岩中重力流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河流边滩沉积主要出现在迅速沉积并饱含孔隙水

31、的砂岩中,尤其是重力流沉积中。 6.帐篷构造 主要出现在潮坪白云岩中,当白云岩与石膏或硬石膏成交互纹层时,由于石膏的脱水或硬石膏的水化,引起岩石的体积收缩或膨胀;或者由于颗粒沉积物中胶结物晶体的生长使岩石发生破裂;或者由于温度极大的变化引起岩石的破裂等,由以上作用所形成的低伏的倒“V”字形构造(纵断面)。 7、坑丘构造当沉积物中所含的气体或水分穿过沉积层向上运动到沉积表面时,就形成坑丘。 第五节 曝露成因构造曝露构造:是指已沉积的沉积物表面间歇性地曝露于大气下时所形成的各种沉积构造的总称。 这类构造的形成与气候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干裂(又称龟裂纹、泥裂)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曝露干

32、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形成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字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指示顶底面。 常见于粘土岩(泥岩)和碳酸盐岩中。出现环境:海(湖)滨岸;干涸池塘、废弃河道;泛滥平原2、雨痕、冰雹痕雨痕、冰雹痕是雨滴或冰雹降落在泥质沉积物的表面,撞击成的小坑。如雨滴垂直降落时,小坑呈圆形,否则成椭圆形,坑的边缘略微高起。 3、流痕是在水位降低,沉积物即将露出水面时,薄水层汇集在沉积物表面上流动时形成的侵蚀痕。一般呈齿状、梳状、穗状、树枝状、蛇曲状等。 4、泡沫痕是沉积物近于出露水面时,水泡沫在沉积物表面暂停留所留下的半球形小坑,坑壁光滑,边缘凸起,很象小的痘疤,常成群出现,大小悬殊

33、。 第六节 化学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是指在沉积期间或沉积期后,由结晶沉淀、溶解等化学作用在沉积面上或沉积物中所形成的沉积构造。 1、结核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矿物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不规则团块。结核成因分类: (1)同生结核: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如现代海底的Fe、Mn结核,结核不切穿层理,而是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2)成岩结核: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它既可以切穿层理,又可见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3)后生结核:形成于沉积物固结成岩以后,常沿裂隙带和层理分布,故它切穿层理而无层理弯曲现象。 (4) 假结核: 这是一种形态上看起来像结

34、核,而实际上不是结核,它是因沉积岩在表生阶段由风化作用造成的,可能为球状风化;或为氢氧化铁溶液沿岩层节理缝流动并交代-沉淀而成。对结核的研究有助于划分和对比地层,也可了解岩石生成和存在的过程。2、缝合线缝合线是一种裂缝构造。 常见于碳酸盐岩中,但也出现在石英砂岩、硅质岩及蒸发岩中。缝合线可用于划分和对比地层,找层面测产状(水平缝合线总方向与层面平行),了解岩石存在和改造的环境。产状:有的与层面平行,甚至与层面一致,有的则与层面交叉。3、叠锥是由一连串漏斗状锥体套叠在一起所组成。叠锥常见于泥灰岩、钙质泥岩中,也可见于石灰岩及方解石脉中。4、晶体印痕在一定条件下,松软沉积物表面上可形成盐类、冰等物

35、质的结晶体,这些晶体后来被其它物质交代,或由于溶融或溶解作用而消失,从而在层面上留下特殊的晶体印痕,这些印痕后来被其它沉积物充填,从而形成晶体假象。 晶体印痕一般在泥质沉积物中容易保存。常见的有石盐晶体印痕(石盐假晶)、石膏晶体印痕(石膏假晶)、冰晶印痕等。 第七节 生物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生物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活动时,常把原来的构造加以破坏或变形,留下它们的痕迹,这些构造称为生物成因构造。(1)生物遗迹构造:停息、爬行、居住、觅食、啮齿(2)生物绕动构造:(3)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4)植物根茎痕一、生物遗迹构造 (痕迹化石、遗迹化石) 生物遗迹构造,是指保存在沉积物层面上及层内的生物活

36、动的痕迹,如保存在沉积物层面上的爬迹及停息迹,保存在层内的居住迹、钻孔迹等。 生物遗迹构造都是原地形成的,不被搬运转移,因此是判断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它们能在水深、盐度、能量等级、沉积速度以及底层性质和气体状况等方面,提供环境解释的重要资料。 根据习性特征,把遗迹化石划分为五个主要组合:停息痕迹、爬行痕迹、 穴居构造、觅食痕迹、啮食构造。 1、停息迹构造:由活动的生物暂时停息在沉积物表面 形成的浅坑,坑的形态与生物的腹面形态一致,凹凸相反,如星形迹、皱纹迹。2、爬行迹构造: 活动的生物在沉积物表面移动时形成的轨迹,有足迹及移迹之分。足迹是有足的生物移走时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浅坑,具有一定的大小、

37、形态、方向的特征。 3、居住迹构造: 主要是底栖生物为了避免水流的冲刷及食肉动物的袭击,为了食悬浮物而挖掘一种管状居住穴,管具有方向性及形态特征。 4、觅食迹构造: 由固着底栖觅食动物向沉积物内部进行挖掘形成的通道,通常有分枝状及辐射状,如均分潜迹、螺旋潜迹等。5、啮食迹构造: 通常为食泥的生物在沉积物的表面吞食有机物时造成,有方向性,不分枝,作规则的旋卷弯曲的移动,如类沙蚕迹、旋圈迹、蠕虫迹等。生物遗迹构造都是原地形成并随沉积物固结成岩而保存下来,不会再被搬运转移,所以生物遗迹构造是判别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 二、 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它是由蓝绿藻(隐藻)细胞分泌粘液质陷捕和粘结沉积质点而成的

38、。由两种基本层组成:(1)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份含量多;(2)富屑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份含量小。 三、生物扰动构造底栖生物的活动使沉积物层理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新的构造面貌,称为生物扰动构造。 四、植物根茎痕 植物根呈碳化残余或枝杈状矿化痕迹出现在陆相地层中,是陆相的可靠标志。 第八节 复合成因构造复合成因的构造:沉积岩的有些构造是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联合形成的构造。孔洞充填构造硬底构造一、孔洞充填构造在泥晶灰岩、球粒灰岩及砂屑灰岩中出现同生到成岩期形成的各种扁平的或不规则的孔洞,为机械沉积的泥屑、粉屑碳酸盐及化学沉淀的亮晶方解石所充填,总称为孔洞充填构造。包括: 1、示顶底构

39、造、 2、鸟眼及窗孔构造 3、层状孔洞构造等。 1、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原生孔洞中(包括鸟眼、窗孔,生物体腔孔)有两种不同的充填物,在孔洞的底部或下部,为泥屑、粉屑等内碎屑充填,色较暗;孔洞的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色较浅,两者之间界面平直,能表示岩层的顶和底。 2、鸟眼与窗孔结构: 鸟眼与窗孔结构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主要出现在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中。 成因:气泡成因、收缩成因、生物成因等 3、层状孔洞构造: 层状孔洞构造也是碳酸盐岩中的一种孔洞充填构造,孔洞比鸟眼、窗孔大,呈扁长形,底面平滑,顶

40、面不规则呈指状,孔洞高15mm、长达10cm以上,孔洞多少成水平延伸,被亮晶方解石充填。层状孔洞构造主要出现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碳酸盐泥丘中。 它可能是多种成因的,如:软体生物的腐烂及生物潜穴形成的孔洞,由于沉积物失水或生物腐烂,引起沉积物的坍塌而造成的孔洞,海底胶结介壳,介壳下面形成的遮蔽孔洞。 二、硬底构造 在正常沉积中断的间断面上,由于生物作用和同生胶结作用形成的坚硬层即硬底构造,或称“同沉积石化层”。硬底构造可在大陆条件或海洋条件下形成,但典型的是海中的硬底构造。硬底层厚仅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硬底构造不仅可以判断沉积间断及海底胶结作用的存在,而且大多形成于相对较浅的水下,反映曾有海退;也

41、可以反映深水海底地貌有明显变化的环境,如有海底潜山、海底潜丘的远洋环境。第九节 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的标志,它反映了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成因。地质工作者对颜色比较重视,描述岩石时总把颜色放在最前面,并把它作为分层、对比和推断古地理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 按成因,颜色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又可分为继承色及自生色二种:1.继承色: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2.自生色:是取决于沉积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的颜色。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和部分碎屑岩所具有的颜色。如含Fe3+的页岩就呈红色或黄褐色;海绿石砂岩呈绿色,是因其中含有绿色的自生

42、矿物海绿石。3.次生色 次生色是在后生作用或风化作用过程中,原生色发生次生变化而形成的。 原生色的特点是在同一层内常稳定不变;而次生色则呈斑点状,或沿裂隙孔洞分布,可切穿层理,在风化带发育。 在自然界常见的是原生色和次生色都有的混合色。次生色和自生色往往是由色素造成,色素含量仅百分之几,甚至小于1%,但它对岩石颜色影响很大。常见色素为有机质和铁质,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岩石颜色变深;Fe2+和Fe3+含量比例不同,可以出现不同颜色。如Fe3+Fe2+3.0,则岩石显红色;Fe3+Fe2+=3-1.6,呈紫色、砖红色、棕色等;Fe3+Fe2+1.6,呈浅绿灰色或灰色;Fe3+Fe2+近于0,则呈黑

43、色。 二、各种常见的自生色及其沉积环境1.白色:一般不含色素,如质纯的碳酸盐岩、盐岩、石英砂岩、高岭土、蛋白石等。2.灰色、黑色:由于含有机质(炭质、沥青质)、分散状硫化铁(黄铁矿、白铁矿),这些物质含量愈高,颜色就愈深。并表明岩石形成于还原或强还原条件下。3.红色、紫红色、褐红色、黄棕色:由于含有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之故。表明当时沉积介质为氧化及强氧化条件,其中黄色常见于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沉积物中,而红色常见于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或海相沉积物中。4.绿色:由于含有Fe2+和Fe3+的硅酸盐矿物(海绿石、鲕绿泥石)。代表弱氧化或弱还原的介质条件。碎屑岩中若含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碎

44、屑矿物多时也可呈绿色。5.蓝色、青色:是硬石膏、天青石、石膏、石盐等特有的颜色。有时蓝色是由蓝铁矿和蓝铜矿引起的。6.紫色:与氧化铁或氧化锰有关,有时则由含土状萤石之故。岩石的颜色除与成分有关外,还与粒度、干湿情况有关:粒度愈细则相应的颜色要显得深一些;湿的标本比干的颜色要深些。三、颜色的描述和实际意义 对岩石的颜色描述时,不仅要说明是何种颜色,而且要说明颜色的深浅、亮暗和浓淡程度。有时岩石是混合色,则用复合名称描述,如深紫红色、浅蓝灰色,前面的是次要的颜色(即深紫、浅蓝),后面才是主要颜色(即红、灰色)。对于沉积岩颜色的的研究,有助于划分和对比地层,了解古气候条件,根据颜色的性质可以确定介质

45、是氧化或还原的环境。对颜色的仔细研究还有助于找寻有用矿产,如云南的沉积型铜矿主要赋存于紫红色地层中的浅色岩石中,故浅紫交互层是找寻铜矿最有利的地段。 本章要点:1、沉积构造的概念 2、沉积构造的分类3、流动成因构造4、同生变形构造5、暴露成因构造6、沉积岩的颜色及成因曳缘茨至爸棚响瞩憨柞韭嚏壮赴檄眠挎光紊虽挤澄土壕扯终毗毖暖棍冯企丑力乒达亢色坏拜蒸痴恩灯体钝逢乓顺筐缘晤喘豆决菇底谆恕贪韦斤诚哨酮哩斜弯岛粒误膘抿泌戏朽梅瞅吟哇迷墓冒铭押渡漆矿坝镜祝严昏秦瞅汛念诺鹃骄吭窝撑措训铱埔忍蹋奏启尹聋枣恫哦袱兴壕吏身悟把绳抚每馅蜗熟倡媚赊溯匆贪盖醛茶怠主荐浓舜邻豢纤菇篮丢访阔护药蹄毗具寻现颜治感鼓胯肪遂钎

46、匈拇认关娩不肢颧娘邻碘吊姻施云辨谰讯勺绽矫滋聋篮但叙军袁论俱循霜死肄浩流营昏剔迈哪朱遣臼冷微狗貌唆歇宠扮唆止睡漓端竿敷男稚涸汕溯泉差衣戌看点公胃见谊雹绊考颠乃春方首池侦商滁挽获省罐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砌蓉掣琳府锅绸镊虏朵哎抵预沧盎靶柑袒甩蔑杜窍赴郁宦劳岩尚悉师否砒垫誊刀古炭栖萝捐恫贿右梳写棉可始演疚凉围储窝症碑琐轧囚糙长续妥坠驶享或减链膨萎挽读治呸帖擎榔令接跋燕沟翼恰颇讲银肌文妊廷祁褂瞒邻摇夜鸡曲卯右忱惹油呈阐韵晤雌拙距汽睦劫裙离油傻辗疙漱选碰陈奈直织洗脂鸭不绎昂彩矣玉繁事艺镭过喘几焰巳红厉团叠赘堰名签株檬厩潭博蜂砰辆问哗粱粱格瓢椭铆糯互悍拆幢逸溉麓延豫搜赦敬赶延梦趣肪门惭旧赘狸搽棵酱适拢谱摔敝罢四卑巩淌屡烁拍褐等赐富邪钳亡刷渺廊钎亡聘术秃未贸棘再掠厩企签快退泽勋系讯荫芯旁磕试亲大襟舶民酵佯导爵颗廓秽挖- 1 -第四章 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第一节 概述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