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2006级)
教 学 大 纲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8月
目 录
1、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1
2、管理学基础/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6
3、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10
4、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2
5、数据库基础与ACCESS 15
6、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课程教学大纲 18
7、网页制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2
8、面向对象编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7
9、JAVA编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1
10、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35
11、PHP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8
12、ASP网站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42
13、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6
14、信息检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0
15、小型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54
16、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58
17、网页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60
18、企业信息管理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62
19、Linux基础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4
20、SYB个人创业培训课程 67
21、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71
22、档案管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6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 时:84
学 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 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入门性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解题的一般过程、算法概念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程序和程序设计,通过介绍C语言语法规则的使用说明能让学生知道C语言语法规则,并具有能编写不太复杂的C程序的能力,并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门算法语言和使用计算机编程的能力,为以后各专业课奠定基础,并掌握软件系统设计、分析的策略和软件开发的步骤。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C语言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C语言的简史与特点;
(2)一个简单的C程序的组成;
(3)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
(4)算法的概念、特性和表示方法;
(5)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步骤。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C语言的简史与特点;
(2)理解:算法的概念、特性和表示方法 ;
(3)掌握:一个简单的C程序的组成;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步骤。
(二)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字符集;
(2)C数据类型;
(3)常量与变量;
(4)C中的运算符及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原则;
(5)C中表达式的书写规则和数据类型的转换。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和理解C的基本语法规则、数据类型;
(2)掌握和理解C的变量、运算规则;
(3)掌握和理解C的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三)控制结构
控制结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C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顺序结构;
(4)if 语句;
(5)switch语句;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C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
(3)掌握顺序结构语句;
(4)掌握If语句;
(5)掌握switch 语句。
控制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while语句;
(2)do-while 语句;
(3)for语句;
(4)break和continue语句;
(5)循环的嵌套;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for循环;
(2)掌握while循环;
(3)掌握do…while循环;
(4)掌握循环的嵌套;
(5)理解break、continue语句的用法。
(四)数组及应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2)数组的初始化;
(3)多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4)字符数组与字符串;
(5)字符串的输入和输出函数;
(6)二维字符串数组。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一维数组;
(2)掌握二维数组;
(3)掌握字符串数组;
(五)函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概述;
(2)函数的定义;
(3)函数的返回值;
(4)函数的调用;
(5)函数的递归调用;
(6)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定义;
(2)理解参数传递中传值和传址的不同含义;
(3)掌握调用函数的方法和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用法。
(六)变量的存储类别和编译预处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2)动态变量、静态变量和寄存器变量;
(3)宏定义;
(4)文件包含;
(5)预处理。
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变量的类型和作用域;
(2)掌握宏定义、文件包含、预处理。
(七)指针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地址和指针;
(2)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3)指针与一维数组;
(4)指针与字符串;
(5)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6)指向函数的指针;
(7)指针数组;
(8)指针与多维数组;
(9)指向指针的指针;
(10)命令行参数。
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指针和地址的关系;
(2)掌握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函数的关系;
(3)掌握指针的用法。
(八)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结构体类型的定义
(2)结构体类型变量
(3)结构体数组
(4)共用体
(5)枚举类型
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自定义数据类型和自定义数据类型变量的区别;
(2)掌握结构体;
(3)掌握共用体;
(4)掌握枚举类型。
(九)文件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文件概述;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3)文件的读写操作;
(4)文件的其它常用函数。
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文件的概念;
(2)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和常用的函数。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实验
小计
1
C语言概述
2
2
4
2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0
2
12
3
控制结构
10
6
16
4
数组及应用
8
4
12
5
函数
6
4
10
6
变量的存储类别和编译预处理
2
2
7
指针
10
6
16
8
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
4
2
6
9
文件
4
2
6
合 计
56
28
84
四、课程习题要求
学生应独立完成所布置作业。为保证尽量在统一安排的上机时间内编译运行通过程序,学生应事先设计好程序。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实践操作主要看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考试成绩占总分的50%、实践占40%、平时成绩占10%。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谭浩强.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教与学的建议
1、课程教学的阶段安排
《程序设计基础》的先修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它为本课程提供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本课程又为《数据结构》等软件课程提供程序设计基础。
2、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含义大致为:了解就是掌握概念,理解就是能够理解和分析现有知识,掌握就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方法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
4、建议学生学完本课程后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C)。
制定人:杨小影
审定人:赵冬玲
批准人:郝小会
管理学基础/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企业管理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 时:60
学 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必 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 管理基础
(一)管理系统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管理与管理系统;
(2)管理的主题——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
(4)管理的作用方式——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管理系统、管理环境、管理机制、管理方法;
(2)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的作用;
(3)理解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素质。
(二)管理思想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
(2)现代管理原理;
(3)组织文化。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人本管理、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 管理职能
(一)计划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计划职能和计划方法;
(2)创新与运筹;
(3)决策;
(4)战略与政策。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计划的目的及其种类,知道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等概念;
(2)了解计划工作的程序;
(3)理解并掌握编制计划(特别是作业计划)的方法,理解并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树型决策法等方法。
(二)组织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组织结构与设计;
(2)职权分配与职权关系;
(3)人员分配;
(4)组织协调与变革。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2)了解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3)理解并掌握人员选拔的方式与步骤,理解人员组合的综合效应。
(三)领导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
(2)权威与指挥;
(3)激励;
(4)沟通。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领导工作的作用,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
(2)了解领导的含义及实质,领导方式,激励的构成要素,沟通的类型和沟通的障碍;
(3)理解并掌握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需要层次论和双因素理论、沟通的语言艺术。
(四)控制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控制机制与控制类型;
(2)控制过程;
(3)控制技术与方法;
(4)考核与奖惩。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控制职能的涵义与作用;
(2)了解控制的基本类型和控制的过程,了解奖惩原则与方法;
(3)理解并掌握预算控制的方法和常用考核方法。
第三篇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一)企业经营管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企业;
(2)企业经营思想;
(3)企业经营战略;
(4)市场细分化与目标市场选择;
(5)营销组合策略。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经营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2)了解企业分类、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现代企业经营观念和经营目标;
(3)理解目标市场的含义,掌握市场有效细分的条件、方法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二)生产管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生产管理与生产过程;
(2)生产过程的组织;
(3)生产过程的计划与控制;
(4)当代先进制造技术;
(5)技术、物资、设备管理;
(6)质量管理。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生产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概念;
(2)了解生产管理的内容和生产过程的构成,了解当代先进制造技术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方法;
(3)理解并掌握生产过程计划与控制的要领。
(三)企业财务管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企业财务管理综述;
(2)企业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
(3)资产分析;
(4)成本与利润分析;
(5)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能力培养要求
(1)知道企业财务的概念和地位;
(2)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目标、过程;
(3)理解并掌握成本与利润分析的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小计
1
管理系统
6
6
2
管理思想
6
6
3
计划
6
6
4
组织
6
6
5
领导
6
6
6
控制
6
6
7
企业经营管理
8
8
8
生产管理
8
8
9
企业财务管理
8
8
合 计
60
60
四、课程习题要求
课程习题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把讨论经过记录下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习题详细剖析,点评。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80%。
平时成绩(作业、讨论、考勤)占总成绩的20%~30%。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朱敖荣等.管理学基础.吉林人民出版社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吴照云.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七、说明
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2、根据需要及可能的条件安排管理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管理的内涵。
3、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4、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制定人:郭飞燕
审定人:赵冬玲
批准人:郝小会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 时:20
学 分:2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 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本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并且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评价日常所见的应用文;通过对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和专用文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会写作常用的应用文。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有扎实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及常用应用文体的分析,评价及实际写作能力。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文体的独立的写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有所提高:
在强调应用写作工具性的同时,应突出人文性、使学生懂得写作与生活、做人的关系,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应用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掌握比较系统的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分析,鉴赏能力,提高实际写作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此课程。重要的是应用文产生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因此要认真研究应用文写作的理论与内在规律,更要在理论指导下多练多写,是否进行严格科学的训练,是学习此课程成败的关键。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应用文概论;
(2)行政公文;
(3)事务文书;
(4)经济文书;
(5)专用文书;
(6)对联。
2、能力培养要求
掌握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专用文书等应用文体的写作技能。
四、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
1
应用文概论
2
2
行政公文
4
3
事务文书
4
4
经济文书
4
5
专用文书
4
6
对联
2
合 计
20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建议开卷考查,以平时成绩为主占50%,考查卷面占50%。
六、参考教材
1、诸孝正,陈妙云.应用写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永贤.应用文写作.河海大学出版社
3、丁晓昌.应用写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制定人:王东霞
审定人:赵冬玲
批准人:郝小会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 时:60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 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组装与维护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本课程既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并有一定的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学习该课程可使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学会网络全程的日常操作、维护和管理,具有独立构建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ISO/OSI参考模型;
(3)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
(4)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初步掌握OSI与TCP/IP参考模型。
(三)物理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几种常见的物理层标准;
(3)常见传输介质;
(4)工作在物理层中常见的互连设备。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物理层的概念,认识物理层中常见的连接设备;
(2)掌握双绞线和信息模块的制作方法。
(四)数据链路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2)停止等待协议;
(3)工作在数据链路中的网络互连设备。
2、能力培养要求
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认识数据链路中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网桥、网卡、以太网交换机)。
(五)网络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2)路由器;
(3)拥塞控制。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2)理解拥塞控制技术。
(六)局域网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2)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3)光纤分步式数据接口(FDDI);
(4)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
(5)交换局域网;
(6)虚拟局域网技术。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熟悉简单的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2)了解快速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局域网和虚拟局域网技术。
(七)广域计算机网络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广域网概述;
(2)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3)ATM技术。
2、能力培养要求
了解广域网的相关概念,理解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ATM技术。
(八)Internet 网络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Internet 简介;
(2)IPv4技术、IPv6技术;
(3)域名服务系统DNS;
(4)接入Internet 的方法;
(5)电子邮件、FTP、WWW。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Internet的历史和协议基础、理解IPv4和IPv6地址分配以及数据包的格式;
(2)熟悉常见的Internet应用。
(九)Internet安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安全问题;
(2)安全策略;
(3)防火墙技术。
2、能力培养
了解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防火墙技术。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小计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2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4
4
3
物理层
2
2
4
4
数据链路层
2
2
5
网络层
8
8
6
局域网
10
4
14
7
广域计算机网络
8
8
8
Internet 网络
8
8
16
9
Internet安全
2
2
合 计
46
14
60
四、课程习题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安排相应的课堂习题和课外习题。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结合实验课成绩,实验成绩计在平时成绩中。
总成绩=平时成绩(20%)十卷面考试(80%)。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陈俊良.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郑纪蛟.计算机网络.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3、周炎涛.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尚晓航.网络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
制订人:王树森
审定人:赵冬玲
批准人:郝小会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基础与ACCESS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 时:60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必 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数据库基础以及ACCESS的学习,能够了解数据库的一些基本知识。可以运用ACCESS2000建立数据库、创建表、查询、制作报表、Web访问页等操作,并配合常用技巧了解和运用ACCESS2000的数据处理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学会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最终掌握Visual Foxpro6.0 应用系统的开发技能,为以后大型项目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类和对象,事件的基本概念;
(2)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2)了解目前的数据库存类型。
(二)Access2000基础知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数据库简介,Access2000特点,Access2000的界面;
(2)Access2000的启动方式,打开数据库的方法;
(3)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库窗口简介;
(4)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保存、备份和关闭数据库。
2、能力培养要求
(1)熟悉数据库概念和Access2000特点,掌握创建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2)熟悉Access2000的界面,打开数据库,熟悉数据库窗口;
(3)掌握如何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保存、备份和关闭数据库。
(三)存储数据的仓库——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使用表向导创建一个新表,使用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创建表;
(2)数据表视图的使用,导出表、导入表和链接表,子数据表简介;
(3)修改表设计,认识主关键字和索引,保存表设计。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如何创建新表、使用表视图、修改表设计和保存表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四)数据编辑显示图像——窗体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认识查看已有窗体,使用窗体向导创建新窗体;
(2)认识窗体类型,使用窗体处理数据,控件工具箱简介;
(3)使用窗体控件,使用高级控件,定制、修改窗体。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利用窗体向导创建新窗体,查看窗体,使用窗体处理数据的方法;
(2)使用窗体控件、使用高级控件定制、修改窗体。
(五)数据的分析——查询与报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认识查询,建立表关系,使用查询向导;利用“设计视图”创建多表查询,创建带有参数的通用查询;
(2)修改已有查询,查询多个表,设置联结属性;
(3)使用报表向导,使用“自动报表”创建报表,设计报表;
(4)修改现有报表,在报表中使用表达式。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新建查询、多表查询、通用查询和修改已有查询的方法;
(2)掌握创建报表和修改已有报表的方法。
(六)Access2000高级功能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宏的创建编辑、执行调试,了解事件、集成宏、模块的概念;
(2)Access数据共享、与其它程序的数据交流,创建数据访问页、创建超级链接;
(3)设计Access数据库;
(4)创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数据库。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宏和模块;
(2)了解Access2000与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流;
(3)掌握设计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方法;
(4)了解数据的压缩修复备份、加密解密,以及数据库的转换与安全控制。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合计
1
数据库基础知识
4
4
4
2
Access2000基础知识
2
2
4
3
存储数据的仓库——表
4
4
8
4
数据编辑显示图像—窗体
8
8
16
5
数据的分析—查询与报表
8
8
12
6
Access2000高级功能
4
4
8
总 计
30
30
52
四、课程习题要求
结合每章的教学内容,对课后习题有一个熟练的掌握。 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考试采用理论+实践的考试形式,考试成绩组成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0.1+实践成绩*0.4+卷面成绩*0.5。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王 晟.Access数据库开发经典案例解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松 山.Access数据库高手.中国青年出版社
制定人:李 飞
审定人:赵冬玲
批准人:郝小会
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2000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2000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 时:80
学 分:5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原理及SQL Server 2000的相关知识,主要有Transact-SQL语言基础数据库管理,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的管理、数据完整性与数据查询用户和安全管理、数据库的备份恢复等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SQL Server 2000网络数据库的安装、使用、管理、维护与应用等各个层面的知识,通过设计与管理数据库来获得实际的应用经验与技术,从而掌握一种应用普遍的中、大型数据库的管理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数据库基础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
(2)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3)数据完整性、主键、外键、字段约束及表的关联;
(4)E-R模型;
(5)数据库设计过程;
(6)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分析。
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本章所有的概念;
(2)掌握数据完整性、约束、关联等;
(3)掌握E-R图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了解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5)掌握数据库的三范式设计原则。
(二)SQL Server 2000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SQL Server 2000的介绍;
(2)SQL Server 2000的安装过程;
(3)SQL Server 2000的服务的启动;
(4)SQL Server 2000服务器的注册;
(5)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和联机丛书介绍。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2)能够独立安装SQL Server 2000;
(3)熟悉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的工作环境。
(三)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结构;
(2)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方法;
(3)数据库的维护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2)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创建和管理的方法(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句)。
(四)数据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表的概念;
(2)SQL Server 2000中的数据类型;
(3)创建表、修改表;
(4)插入记录、修改记录及删除记录。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2)掌握SQL Server中的基本数据类型的使用;
(3)掌握表的创建、修改方法;(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句)
(4)掌握表中记录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的方法。
(五)查询数据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SELECT查询语句;
(2)简单查询;
(3)连接查询;
(4)子查询。
2、能力培养要求
(1)熟练掌握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简单查询;
(2)掌握连接查询、子查询。
(六)索引与数据完整性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索引的结构与分类;
(2)创建索引的必要性;
(3)索引的创建、查看和删除;
(4)数据完整性(五种约束)。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2)掌握索引创建、查看和删除的方法;
(3)会对表使用各种约束。
(七)T-SQL 编程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常量、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
(2)函数;
(3)流程控制语句。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语法基础;
(2)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3)掌握流程控制语句。
(八)管理数据库其他对象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视图及视图与表的基本关系;
(2)视图的创建、管理和操作;
(3)存储过程、触发器。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2)掌握视图的创建、管理和操作;
(3)理解解存储过程、触发器。
(九)备份还原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备份和还原的基本概念;
(2)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方法;
(3)数据导入导出。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备份和还原数据库的方法;
(2)掌握数据导入导出。
(十)SQL Server的安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SQL Server 2000的身份认证模式;
(2)登录帐户;
(3)服务器角色和数据库角色;
(4)权限管理。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2)掌握SQL Server 2000的权限管理。
(十一)ADO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ODBC、OLEDB、ADO概述;
(2)使用ADO访问数据库。
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有关概念;
(2)掌握使用ADO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十二)SQL Server应用程序开发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使用Access开发SQL Server应用程序;
(2)使用Visual Basic开发SQL Server应用程序;
(3)使用ASP开发SQL Server应用程序。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开发SQL Server数据应用程序的方法;
(2)会用Visual Basic或ASP等作为前端开发工具来开发小型的应用程序。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小计
1
数据库基础概述
6
6
2
SQL Server 2000概述
2
2
3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6
4
10
4
数据表
6
4
10
5
查询数据
6
6
12
6
索引及数据完整性
4
4
8
7
管理数据库其他对象
2
2
4
8
T-SQL 编程
2
2
9
备份还原
4
2
6
10
SQL Server的安全
2
2
11
ADO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
4
2
6
12
SQL Server应用程序开发
6
6
12
合 计
50
30
80
四、课程习题要求
1、课后习题写作业本上。
2、课后实验实训上机练习。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笔试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上机操作由平时上机考核;期末总成绩的计算为上机和平时考勤占20%,笔试成绩占80%。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 耿文兰.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姜广坤.SQL Server 2000 实用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廖疆星,张艳钗.PowerBuilder8.0 & SQL Server 2000.冶金工业出版社
4 微软公司.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范立南,刘天惠.SQL Server 2000 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制定人:徐红霞
审核人:赵冬玲
批准人:郝小会
网页制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页制作基础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 时:60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 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与Access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本课程主要运用Dreamweaver网页设计工具,全面介绍与网页设计制作有关的HTML网页制作、Dreamweaver网页设计,向学生阐明Web基本工作机制,并使学生具有设计与制作静态网站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Web页设计技术和制作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网页设计基础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Internet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网站服务的工作模型;
(3)制作WEB页的基本方法;
(4)网页的基本组成要素。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WWW、IE、URL;
(2)了解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及网页的基本组成要素。
(二)网站构建基础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网站的规划;
(2)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
(3)常用的配色方案。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
(2)能够灵活运用常用的配色方案。
(三)HTML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HTML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2)创建和测试WEB页;
(3)设置页面属性;
(4)发布WEB页。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HTML的基本概念;
(2)掌握WEB页的创建和测试。
(四)文本及其格式化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文本分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