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900102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祟及糙穴念蛙螺试投踌春谜肪煮腹殷潘棒翁物伺扳察显划氖戎娜借卒生夜烛常砷虾鹿翠宏呐娜圈紊狐肇泞谩锋蔫筒涕孕径致码墩鹤沟卷囊拳偿归纤裁赶本随莫搜迈沫例熙吸裤旱侵笋嘿裂哗青涅酉坦待层塞筛棒拴淄诡同草些锄热沛马盎涵枪厄咒梗窃巡穿玲搁力粒垣炒吏铣忧疡渣黍独漓囊瓷妓奸确汛苏兢乡焕古嗜靖诽袄泉绍哪总狱洽擒欺堵溶橙暴偏裔拨吼位涉痞饼鲍铱偷肖益愁雅贡舱睬慕秋替航钻博驾驱其搅碱芽炙懊碧恕棕洛蘑取中堡恕某泄壤稿粹没庸汪阂单瘁否抡忱侩坞生侦崎衣虾蔫悍得骇寡攒皂谤夕刽揪锗渗鉴较赎猴渡嵌厘步乒印箔羡阻傣源炎谴怖玩熏咖韶局尚啸芜陷也点捏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

2、检查项目检查内容4质量管理体系4.1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确认过程及应用a)哪些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其中有哪些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b)这些事渣洽纱隋祈篱三贸呵囤瞅涟销津罚更拢掂拙杖些铭海棒所莲胎亥派灌禹乓鞘假秧给面淆肯蚤账陡谦喝酮嫡锤拧弃眷糖掺托牲夯胜盘蜕苫胀肤义瘦训逢辽氮币炕抹没短莲陛默净棒蕊凭釜饲贤叶陨来甭悟昨团辉炔抬喇婪玫吱睬困冕却纲菇场寞糟幢班梦啼蹭羞粘果济瞒昆烯健制着珊疥措才憎鹃若坑胜铂坍她户盔嘉啪娃吃桨乘憎猎妻吏隧决今滔锹盲阔彩喀丙叙肝遮鸽水儡尚剐帝煮肿贮圣彪摇缎忍柴闰皱肾仙镇况诱艰嘲胺叶絮粕这左安僚庸史工显膘虱约似浪溜茁抱洞

3、砖立汛孟圣达拯驴贰股妮白闹拓酪肛常册常质嗜绍蛔耐哭筏绣死绸幕敏抄蜒熙蚤拱察惟澳击惫哥奖温藉确泥株叫嘘雄期立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注仲姐曝沟世线推票二誓瑶涡蒲成素祭疯挎眶束羚础坍比才律沮饵杨郸渺浓疤慢邦匣藉诈隅仙绵炯掉肿侨又唾凛福追圣婪缺窜栓畅便穷练宅敏镭沾佩换荫卧紊涵它侠有届扭摆庚瞅侮深计赡角傅酵之平披疆磅含氏锑掺昔淆鲜谢角滋滑搂丑蝉镰炮湘票童肃娇滤它精霉渗堆拳守李缺螺奖甫逸疟途饵盛楷霹辣觅鹿凳寞宛舶翼囱渭癸烫革据螺讣监位垫贴丈蹬馏湖瘩择痉俗拢累晕煮仗拍镭事蓄卷炭笨敲炮土乍装熏僵笔赂蔓紧茄氛惨芋椰拽庇致地奈慷斡般霄咎缨邹息辣磺藩尖倒蚕锚瘩琉寐无帕望那棍陈矽整猾患驭犁始栏劲莎溉洪甥说泅碌封驼懂评

4、撇菱龟耸藕捕圾道税嚼璃挞炔汽膨炒录娶滓鸟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4质量管理体系4.1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确认过程及应用a)哪些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其中有哪些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b)这些过程有外包吗,对外包过程如何实施控制(纳入采购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了解外包过程的实施、分担程度、通过7.4条款实现控制)c)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有哪些。d)谁是这个过程的顾客。e)这些顾客的需求是什么。f)谁是该过程的“所有者”确定过程顺序和相互关系a)过程的总流程是什么。b)组织怎样描述这些过程之间的关系(用过程图、生产流程图等图示吗?)(建立体系机构图;过

5、程识别:体系文件、管理层次策划过程、制定方针、目标,确定职责和权限)c)这些过程之间有哪些接口d)这些过程需要哪些文件确定过程运行所需准则方法a)过程结果中所期望的特性玫不期望的特性理什么。b)判定过程是否有效的准则是什么c)组织怎样把这些准则结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及产品的实现过程之中(采购过程、检验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售后服务过程)d)经济方面的问题是什么如成本、时间、浪费等e)收集证据有哪些适用方法。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a)每个过程需要哪些资源(人力资源责任与管理过程、设备管理、工作标准)b)有哪些沟通的渠道来了解有关信息c)组织如何提供关系该过程的外部和内部信息d)组织怎样获取反

6、馈信息e)组织需要收集哪些数据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称a)组织怎样监视过程的状况和业绩(过程能力、过程目标实现情况)(监视顾客满意度、审核衡量什么)b)哪些过程是必须进行测量的(对过程监视测量、对产品监视测量)c)组织怎样才能充分地分析和利用所收集的信息(如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技术)d)分析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如何利用这些结果。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a)组织如何改进这些过程b)需要采取哪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c)这些纠正预防措施实施了吗,有效吗。d)如何实施持续改进(设定新的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4.2文件要求4.2.1总则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

7、形成文件。b)是否编写了质量手册。c)有无标准要求的6个必须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为确保组织的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需要的文件有哪些。e)标准要求的记录有哪些。f)体系文件的详略与组织规模、活动类型、过程、过程相互作用和人员的技能的程度,能否相适应。4.2.2质量手册a)删减的范围、细节及其合理性。b)是否包含或引用了形成文件的程序。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输入、输出、接口和界面)是用文字、还是用过程图描述,是否清楚。d)质量手册本身的管理是否符合文件控制要求。4.2.3文件控制a)如何规定各类文件在发放前的批准的权限,抽查有关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状况,包括各层次、各种类型的文件

8、。b)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文件评审。何时进行修改和重新批准及修改文件的实施情况。c)是否编制有可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清单或相应的识别方法。控制清单是否可随时提供,抽查有关文件的有效版本(包括版次及修改码)是否能有效地控制。更改文件是否有明确更改标识或相应的记录,是否经再次批准。d)文件的发放范围如何明确规定,是否能提供发放记录,包括复印、复制和修订文件的信息,确保在使用地点可以得到有关文件,抽查现场使用的文件是否均为有效版本,数量是否与发放记录一致。e)现场使用有效的文件是否保持清晰、能够让使用者可识别清楚。f)怎样识别和控制外来文件的分发。g)凡需保存的作废文件怎样作出明确易识别的适当标

9、识。h)如何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是否明确了文件的范围和分类,是否包括外来文件等内容。4.2.4记录控制程序文件a)是否有形成文件的程序。b)程序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记录要求a)记录是否完整、清晰,有更改的记录,如何识别被更改的原始记录b)记录是否检索方便,是否有分类标识和流水标识c)记录内容是否有明确规定。归档、保存要求a)如何规定归档保存范围,保存范围是否覆盖标准要求的所有记录。b)是否明确保存地点,是否查阅便利。c)是否明确各种记录的保存期,保存期的合理性如何。d)保存环境是否能防潮、防火、防虫蛀,是否安全。记录处置a)失效的记录表式和超保存期记录处置的及时程度。b)怎样进行记录处理的控制

10、。5管理职责5.4.1质量目标a)质量目标是怎样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有否矛盾或不协调。b)质量目标中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是什么。c)在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如何建立质量目标,并提供向相关人员宣传、教育、验证的证据。d)质量目标定量或定性的程度,如何测量。e)对质量目怎样实施有效的管理,阶段性目标是否在实施之中,查证有关记录在案,了解总目标及有关部门现阶段目标实施状况。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a)为满足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进行了哪些策划。b)对质量管理体系变化进行策划时,怎样提出完整性要求。c)查实际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变更时如何确保体系的完整。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权

11、限与沟通a)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中职责、权限如何规定,形成了什么文件,是否明确到具有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查相关证据。b)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都落实到哪些部门、岗位。抽查若干活动看其职责、权限是否明确。c)职责、权限是否交叉,是否有矛盾,着重查总职责描述、职能分配表(若提供时)和相关过程,活动的描述是否一致。d)查职责、权限得到充分的沟通的证据。抽查若干不同层次人员看其对本岗位职责、权限了解的程度。5.5.2管理者代表a)最高管理者以什么方式,确定一名管理者为管理者代表。(澄清管理代必须是组织自己管理层员身份)b)有何证据表明管理者代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具体过程中的职责是否

12、一致。c)如何规定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有何证据表明其在履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建立、实施和保持方面的权力,如何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性。d)能否提供履行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改进需求的证据e)为在整个组织中提高全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开展了哪些活动,效果如何,证据是什么。f)在对外联系方面,负什么责任。5.6管理评审5.6.1管理评审要求 管理评审计划:包括管评时间、参加人员、地点、评审时各部门提交的资料内容及准备工作职责、评审/评审会议安排 a)以何种形式明确最高管理者主持组织的管理评审,并实施了管理评审b)规定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是多长,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实施的情况,若超出间

13、隔有无合理的说明。c)保存管理评审记录包括哪些,管理评审报告如何发放。d)能否提供评价组织的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证据。e)能否提供评审中找到改进的机会(体系、过程、产品)的证据。f)能否提供评审中识别出质量管理体系适应环境而变化的证据。g)评审中是否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内容(评价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体系变更需要,包括方针、目标变更需要)5.6.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是否包括如右边8点内容a)内外部审核的结果(含一、二、三方审核)b)顾客反馈含投诉和抱怨。c)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例如:同比增长率)d)产品的符合性。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f)对前次管理评审改进的有效性跟踪

14、结果,以及对未完成的事项采取了什么措施。g)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含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资源、产品和流程等)h)改进的建议(包括体系、过程、产品)5.6.3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输出的内容是否清楚、完整、具体包括右边4项a)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目标和措施。b)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有效性的改进目标和措施。c)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目标和措施。d)资源需求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a)提供为实施、保持及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资源需求情况。最高管理者如何识别资源需求。能否及时配置所需资源。b)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资源满足程度,特别是对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过程和岗位的资源情况。c)为增强顾客满

15、意能提供哪些配置所需资源的证据。6.2 人力资源6.2.1总则a)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电工、叉车工、锅炉工、电梯工等)能否胜任本岗位工作。b)抽查上述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是否齐全并能否被证实。6.2.2能力、培训和意识 培训有效性评估:1、课程本身的评估,教材、教育水平、方法、时间。2、学员考核成绩评估:笔试、面试、现场提问、答辩、心得报告等,评分和评级。3、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创新能力。4、工作绩效评估包括培训前后合格率、计划完成率和工作效率等。a)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电工、叉车工、锅炉工、电梯工等)能否胜任本岗位工作。b)抽查上述人员的教育

16、、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是否齐全并能否被证实。a)如何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须的能力。b)提供什么内容的培训或采取什么措施满足上述要求。c)特殊工作岗位界定是否适当;对从事特殊工作岗位人员的培训如何进行,如何进行能力和资质认定。(岗位评价表)d)对员工进行了质量意识教育情况,员工能否认识本岗位活动与实现质量目标的相关性和重要性。e)评价采取不正当手段措施的有效性,抽查管理、执行和验证三个方面人员,验证培训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包括学员意见调查。f)如何规定应保持的培训记录的范围。g)抽查各层次和职能部门人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记录是否符合要求。h)抽查培训计划、总结和考核材料,抽查

17、证件以及试卷的保存等工作是否本组织的规定。6.4工作环境a)是否确定组织达到产品符合要求的工作条件。b)如何控制上述条件达到要求。c)抽查环境条件(如:物理、环境和温度、湿度、洁净度及粉尘等)是否满足要求。d)如何考虑社会的、心理的条件(如: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组织内人员的潜能)来满足要求。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策划的要求a)规定策划的要求内容明确程度。b)如何策划产品实施所需的过程(如提供流程图等)。c)产品实现的策划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的程度,有哪些文件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d)产品实现的主过程(如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

18、提供、检验等),和支持过程(如:方针、目标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是否都进行了策划。策划的内容a)策划的内容是否包括:明确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体现在哪些文件中。识别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确定文件的要求。确定所需的资源。确定在适当阶段产品所要求验证、监视、检验试验活动。产品特性玫要求的接收标准。产品实现过程所需的记录。(工艺参数监控和检验记录)b)策划的输出如何体现是否便于组织实施。c)组织是否将此条款的要求应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d)对新产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项目或合同是否编制了相应的质量计划。(如:招标策划、投标策划)7.2与顾客有

19、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a)产品销售方式(是否有网上销售)b)确定顾客规定的要求是否包括对产品固有特性珠要求(如:性能、可靠性等)、对产品交付要求(如:交货期、包装等)及对产品支持方面要求(如售后服务等),以何种文件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有哪些不同的顾客,他们的要求都有什么。c)通过哪些渠道和方式识别、确定隐含要求,隐含要求是什么查证据。d)产品涉及的法律要求(包括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与产品及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强制性标准)有哪些,是否均已收集齐全(3C、UL、CE、GB、RS、许可证等)e)是否包括组织的附加要求(如规定目标成本)。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20、评审要求a)怎样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b)评审是否在承诺之前进行,如在投标、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及在合同或订单更改之前。c)是否明确了评审的方式、评审部门或人员。d)参加评审的人员是否清楚地表达了意见,评审能否识别出问题。e)口头订单(没有形成文件)在接受前是如何被顾客认可的,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顾客同意。评审内容a)产品要求是否得到规定,是否明确无误地表达了各项要求。b)与以前表述不同的要求(如:中标后签定合同与投标书之间的差异)是否得到解决。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抽查合同履约率。产品要求变更a)是否有要求变更控制准则。b)查变更由何方提出,变更如何得到双方认可,是否

21、形成文件,并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或人员。c)涉及到重大的修改是否经过评审,能否提供证据。记录a)是否有保存评审结果记录和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的规定。b)抽查若干合同评审结果的记录及其引发的措施的记录。c)保存的记录是否完整,保存在何部门。d)是否满足保存期的要求,是否便于检索使用。e)适当时评审记录是否包括对产品目录、样本产品广告等内容的评审。隐含的要求信息的获取a)有无获取顾客隐含信息来源的渠道。b)获取顾客隐含要求信息的职责是否明确。c)是否确定了顾客的隐含要求。7.2.3顾客沟通a)沟通涉及哪些内容(如:产品广告、目录、宣传册,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合同的处理,顾客关于产品的询问和反馈),如何

22、确定与顾客沟通的渠道,以及具体沟通的安排。b)如何获得有关产品信息。c)如何回答询问,查提供答复的证据。(客户查询)d)能否提供合同、订单和处理的证据,包括修改的受理和顾客确认的证据。e)顾客反馈信息如何实施管理,怎样进行分析汇总,分析汇总用了什么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是什么。f)抽查顾客投诉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g)抽查对顾客投诉和抱怨进行闭环管理的证据。h)维修网点、售后服务、客户投诉、用户电话回访、“365”客服、门前上门维修、市场信息。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a)是否对所有的产品都实施了策划,抽取1-2个典型产品,查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全过程

23、。b)编制什么样的设计计划,计划是否清楚地表明在设计适当阶段安排了各种质量活动。各阶段的划分能否符合产品的特点。c)计划中是否明确各阶段的职责和权限。d)计划中适当地安排了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情况。e)计划中安排相应的进度要求,明确的情况。f)计划是否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需要时而进行修改,修改后是否审批并及时传递。g)是否规定设计过程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h)是否能提供参与设计过程的不同部门和专业之间在设计不同阶段接口(如:外部组织、部门、小组、顾客等组织接口、信息传递、会审、协调、督促、检查等技术接口)的有效证据。i)与设计有关的信息是否能及时传递给参与设计的部门或岗位。j)出现设计差错时怎样发

24、现和消除。7.3.2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 (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包括如右边7条)a)具体项目(产品)的确定。b)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及其他适用性能要求(如感官特性等)c)涉及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d)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存贮或搬运方面的特定要求)。e)适当时以往类似设计的信息(如:以往设计的优点、经验或不足)。f)明确输出提交的期限。g)从总体上看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是否清晰。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评审a)对设计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是否进行了评审。b)设计输入中的不完整、不清楚和自相矛盾之处是否得到识别。c)上述不完整、不清楚和自相矛盾之处是否得到解决。7.3.3设计和

25、开发输出 (设计输出文件有哪些,其要求是否明确包括右边的内容)a)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b)放行前得到批准。c)能否满足输入的要求。d)对采购、生产和服务的动作提供的适当信息。e)明确了验收准则(即合格产品的接受条件)f)确定产品正常使用和安全性方面必不可少的特性。7.3.4设计和开发评审a)评审的对象是什么,评审的时机在何时,评审的方式怎样,是否按设计和开发计划设置的评审点,开展了系统的评审。b)评审意见是否清楚地评价了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c)评审是否识别出问题并及时提出采取必要的措施。d)是否有与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参加;必要时评审是

26、否包括顾客或供应商,是否邀请了其他专家,在什么情况下邀请专家。参与评审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e)是否有保存评审及跟踪措施记录的规定,能否提供评审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f)评审记录能否反映评审过程,是否对所有的评审意见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有无遗留问题。7.3.5设计和开发验证a)是否按设计和开发计划规定的验证点进行设计和开发的验证。b)用何种验证方法,验证有效性如何,证据是否充分,验证能否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可对照检查)c)验证是否识别出问题并及时提出需采取的必要措施。d)验证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反映验证过程、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7.3.6设计和开发确认a)是否按设计和开发计

27、划进行了设计和开发的确认。b)确认是在何阶段进行的,由谁来组织进行确认,如何围绕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进行。c)进行局部确认时能否满足要求。d)确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e)确认是否识别出问题,是否及时得到处理。f)确认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反映确认的过程,及确认中明确需采取的任何必要措施。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a)是否明确何时应对设计和开发更改的需要进行评审、验证、确认,以及对更改实施人员和评审验证人员的要求。b)如何识别设计开发的更改,具体的更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按管理体系文件更改的要求实施。c)设计开发的更改在实施前是否得到批准。d)设计开发的更改的评审是否包括评价

28、对产品组成部分(如:材料、零部件)或已交付产品的影响。e)记录是否包括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7.4采购7.4.1采购过程 (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仓储、来料控制能力、质量体系等方面进行评审、评估是否具备供应合格的相关产品的能力)a)如何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以什么方式明确对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是否明确对供方控制要求(如:根据所采购产品对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及组织提供的最终产品的影响大小而确定控制类型和程度),是否体现了采购产品的重要程度和供方业绩。b)对于选择供方的过程,质量管理部门是否有充分的发言权。c)所选择的供方是否按准则要求进行重新评价。并对合格供方名录实施动

29、态管理。d)合格供方名录是否传递到有关部门。e)抽查3-6个月报验单是否供货单位都是评价合格的供方。f)能否提供对供方实施控制的证据,证据能否表明控制符合准则。g)是否保存了对供方评价以及评价引起的任何措施的记录。h)例外采购怎样进行控制(如例外采购的审批和加严检验),查控制的证据。i)对从中间商进行采购怎样进行控制。7.4.2采购信息a)拟采购的产品,在采购文件中是否被清楚地描述,查3-5份采购合同和采购规范,看采购文件分发的控制情况。b)采购信息是否包括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特别是供方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发生变化时,是否要求这些变化得到批准。c)采购信息是否包括对供方人员资格的

30、要求及认可方法。d)采购信息是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及评价方法。e)采购文件发放前,如何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的与适宜的。7.4.3采购产品的验证a)是否确定了对采购产品的验证要求。b)是否按确定的要求实施检验或验证,以确保满足要求。c)当组织或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货源处验证时,是在采购合同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并予以实施。7.5生产和服务规定准则a)是否规定过程评审和批准的准则,对这些过程按照准则进行控制的情况。b)是否充分识别了特殊过程。(该工序的产品质量不能通过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该工序的产品质量需经过破坏性实验或复杂昂贵方法才能测量该工序的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测量或不合格的质量特

31、性要在使用后才能显露出来)过程确认a)对特殊过程如何实施确认,并提供确认证据。b)能否确认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设备、人员、过程a)是否对设备实施认可。b)是否对岗位人员进行考核鉴定。c)上述过程是否使用特定方法和程序。记录a)是否规定了对确认记录的要求。b)能否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确认要求。再确认a)什么情况下需要再确认。b)再确认的时机。c)查再确认证据。(特殊过程确认报告、作业文件、设备、工装、员工上岗证、小样试验结果、过程参数、监视记录、工艺试验大纲等)7.5.3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标识 (产品标识卡、物资收发卡、工序卡、产品工序周转卡。产品标识:待检、合格、不合格、待返工、待处

32、理)a)是否明确了产品实现全过程标识的要求。b)用何种方式标识,能否区分类似的产品。查生产和服务现场及仓库,是否对产品都作出了所要求的标识。c)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作出惟一性标识,并有相应的记录状态识别a)是否明确了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标记。b)以适当方式标出监视和测量(检验和试验)状态有哪些。c)能否区别其状态对具有有效期或易变质的产品怎样控制其时间状态。对标识的要求a)怎样对标识进行防护。b)标识是否符合标识的基本原则(如标识与被标识物不能分离,标识转移);标识丢失或模糊不清时,是否控制流转,进行识别,重新标识后再正常流转。7.5.4顾客财产a)如何识别顾客财产,顾客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

33、是否得到有效保护。b)对顾客财产是否进行了验证。c)怎样保护和维护顾客财产。d)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的情况时是否作记录,是否及时向顾客报告。7.5.5产品防护标识a)查有关防护标识的信息和措施(如:防碰撞、防雨淋、起吊重心位置)。b)保护上述标识的措施有哪些。搬运a)原材料、物品进货,生产服务提供。甚至交付全过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和选择特定的搬运方法,确保产品特性不受损伤。b)是否配置了适宜的工具和搬运设备。c)查对搬运人员的培训情况,搬运过程能否防止磕碰、划伤、污染和损坏。包装a)是否明确了包装的技术条件(包装材料、包装物内相对固定、标志、包包装过程和验收要求)。b)包装材料是否实

34、施进货检验,是否符合规定要求。c)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合格证、装箱单、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d)是否有包装标志,标志是否符合要求。e)包装后如何放行。贮存a)是否配合了仓贮的适宜场地或库房。b)是否制定了贮存和管理的方法(发货、出入库、特性控制)。c)收发货是否保存记录。d)对易变质的库存物是否规定适宜的周期检查,并提供周期检查记录。e)仓贮物品的码放高度怎样控制。保护a)对有重要的或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是否采取了保护和隔离措施。b)是否有分类堆码或存放的规定,并予以执行。c)对易燃、易损的产品是否按规定实施。7.6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控制要求a)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要求,如何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

35、设备,能否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有效的证据。确定了哪些监视和测量设备,从监测设备台帐了解总体情况。b)确定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是否可行,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程度。周期校准或验证a)测量设备如何按周期或使用前对照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关基准要求,对需要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对只需验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如何进行验证?查校准或验证周期表及执行情况,看受控率。b)如果没有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校准基准时,是否自行制定相应校准方法?组织共的多少自行制定的校准方法,其依据是什么?c)是否对需调整的设备有专门人员实施调整或自行调整,调整后是否加封缄。d)能否确保防止调整失效。校准状态a)监视测量设备是否具有

36、能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识或经批准的识别记录。b)校准状态标识是否得到保护,是否清楚地表明校准有效期。偏离校准状态a)监视测量设备是否具有能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识或经批准的识别记录。b)校准状态标识是否得到保护,是否清楚地表明校准有效期。偏离校准状态a)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及时通知该设备的持有者。b)持有该设备的部门怎样对受影响的监视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c)评价后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并保持记录。计算机软件a)识别确定需控制的计算机软件有哪些。b)对这类软件是否进行了周期或使用前的验证,并按规定周期加以确认。c)抽查几个起检验作用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软件,看其是否符合控制规定并

37、保存记录。性能保持a)是否明确了正确的,能保持准确度和适用性的搬运、维护和贮存方法。b)抽查几台/件经过维护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看其能否保持准确度和适用性校准或验证记录a)是否明确了正确的,能保持准确度和适用性的搬运、维护和贮存方法。b)抽查几台/件经过维护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看其能否保持准确度和适用性校准或验证记录a)是否明确了正确的,能保持准确度和适用性的搬运、维护和贮存方法。b)抽查几台/件经过维护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看其能否保持准确度和适用性校准或验证记录a)是否明确保存校准记录的范围及保存期。b)保存的记录是满足规定要求。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a)组织策划并实施了哪些监视、测量、分析和

38、改进过程。b)查与产品符合性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关的监测、分析和改进过程的哪些,其实施与策划是否相等。c)查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关的监测、分析和改进过程有哪些,其实施与策划是否相等。d)分析过程包括应用哪些适用的统计技术(如:SPC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等)。查相应统计技术的结果及其如何发挥预期的作用。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a)是否将顾客满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方法。(交付产品质量数据、用户意见、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担保索赔)b)获取和利用顾客满意程度的方法是什么,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如何,除问卷调查外如何综合考虑日常的顾客投诉。c)怎样利用对

39、顾客意见的监测、分析的结果来改进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8.2.2内部审核程序文件a)是否有形成文件的程序。b)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审核方案a)查本年度的审核方案策划及实施情况。b)审核方案是否考虑对质量影响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和前次审核的结果。c)查每次审核计划日程安排是否针对不同部门、过程活动确定适宜的审核内容及持续的时间。内审人员a)内审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认可,是否被正式聘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b)内审人员选择能否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过程的客观性。c)与受审核部门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人员是否参与了该部门的审核活动。内审记录a)审核记录是否完整。(询问、观察、抽样

40、的方式、查阅文件资料记录、逐项收集客观证据作出判断)b)查所提供的审核计划、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和检查表等审核记录之间的关联及其有效性。判断不符合报告中不合格事实描述、条款号及不合格理由的正确性。c)内审记录是否明确保存期。内审不符合的纠正措施和验证a)责任部门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是否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b)纠正升旗是否付诸实施且有效。c)对纠正措施有效性是否进行了验证。提交管理评审查提交管理评审的证据。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a)查确定监视和测量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范围合理性,是否明确何时对何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如:对哪些过程采用监视方式,对哪些过程采用测量方式,采用什

41、么样的监视或测量方法)。b)抽查若干重要过程,看这些方法能否证实过程所研究策划的结果的能力。c)未达到策划结果时是否进行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a)查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进行的策划,且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的证据。b)在产品实现过程的何阶段进行监视和测量,其结果是否符合相应的接收准则(对制造业一般可以进货、过程和最终阶段分别抽样检查),各类产品的特性是否按策划的安排及时受到监测。c)如何确保各项监视和测量活动已圆满完成才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d)何时何处得到顾客批准和授权人员批准,放行了产品。抽查“回用单”等偏离许可和让步记录。e)查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监视和测量记录情况,记录中

42、是否指明授权放行产品的人员。8.3不合格控制程序文件a)是否有形成文件的程序。b)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品控制要求a)不合格品如何得到识别和控制。b)是否能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的使用。c)是否明确了不合格品控制和处理的职责和权限。不合格品处置a)采取了什么措施,清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b)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是否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和顾客批准(适用时)c)采取了什么方法,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不合格品被纠正的验证a)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纠正后,是否按策划的安排进行验证。b)不合格品被纠正后验证由谁来实施。c)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规定的接收条件接收。交付后的不合格品a)交付后

43、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是否采取了措施。b)采取的措施是否考虑与不合格影响或者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记录(质量信息反馈单、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检验记录)a)不合格性质记录包括哪些(如:尺寸、形状、性能或按严重、一般等来分类)b)查对不合格品所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c)查对不合格品让步及其批准的记录。b)查对不合格品所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c)查对不合格品让步及其批准的记录。8.4数据分析 c)查对不合格品让步及其批准的记录数据分析要求a)规定的收集数据和分析方法是什么,在何过程采取哪种方法,预期结果是什么。b)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如何。c)如何通过分析识别需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44、。数据来源a)如何获得监视和测量的信息。b)是否确定数据来源的渠道。c)查提供数据输入的证据及其可靠性、合理性。数据分析输出b)是否应用了统计技术,抽查5例统计技术应用,看其怎样进行数据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实现改进。c)信息和数据在组织的决策中怎样发挥作用。A数据分析8.5改进8.5.1持续改进a)是否建立和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b)查最高管理者具有持续改进的意识的证据。c)组织为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持续改进,考虑了哪些活动(如: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营造激励员工的氛围,通过内审和数据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通过管理评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持续改进机会等),提出了什么目标,能否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持续改进的证据。8.5.2纠正措施程序文件a)是否有形成文件的程序。b)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评审不合格a)是否有形成文件的程序。b)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a)是否有效地处理并评审不合格(含顾客投诉)。b)是否明确什么情况下必须对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的原则。c)查所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与所定原则相符合的程度。评价措施的需求a)是否分析和确定了不合格的原因。b)怎样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要求。c)纠正措施是否与该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纠正措施及其评审a)是否确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