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381342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编号:ZJ-CX.08.02-02 序号:ZJ-001-2023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员时 间页 码标准条款审核要点审核方法审核记录评价4.2.1总则组织是否有文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献是否齐全?文献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质量管理体系文献是否覆盖了标准的合用过程并符合其规定?过程间互相作用关系是否给予拟定及描述?1、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献有多少?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2、与受审部门相关的文献有多少?3、组织结构图、质量方针等是否保存完好?4、质量管理体系文献的内容是否满足ISO9001的规定?5、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献的途径?6、文献是否便于查阅?4.2.2质量手册质量手

2、册的覆盖面是否完整?如对ISO9001标准有剪裁,剪裁细节说明的是否合理?质量手册的控制情况?1、质量手册是否涉及管理体系的范围?2、质量手册是否涉及任何剪裁的细节与合理性?3、质量手册是否引用或涉及程序文献?4、质量手册是否涉及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互相的表述?5、质量手册和程序是否互相协调,是否有可操作性?6、手册的发放、更改是否符合文献控制规定?4.2.3文献控制制定的文献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文献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外来文献的控制作废文献的管理1、文献控制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程序是否对文献的编制、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2、查阅部门受控

3、文献清单,抽查4-6份,检查其批准、标记、版本及受控情况,文献笔迹是否清楚。3、检查文献更改情况,失效文献的解决情况。4、文献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5、如有作废的文献,抽查3-4份检查其是否对作废文献进行标记和管理,以防止误用6、查阅文献发放回收记录,检查文献的发放是否符合规定?7、现场观测文献的保存情况是否符合规定?4.2.4记录控制是否有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记录的编号、填写、保存期限。1、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记、归档、保存、查阅、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2、检查记录清单,抽查3-4,检查记录标记是否对的?填写是否对的、笔迹是否清楚?记录是否完整,可靠?记录签字是否齐全。4、现场检查记录保管

4、情况,是否便于检索和有序。5、检查记录的处置是否符合规定。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对其建立和改善管理体系的承诺可以提供哪些证据?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并批准书面的质量方针和目的,并采用措施使员工对的理解并贯彻执行?2、是否通过培训、宣传、会议、评审、报告、文献等方式将相关方(客户)的规定、法律法规的规定传达成各阶层员工?3、员工是否充足理解这些规定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保证这些规定的实现?4、是否认期进行管理评审,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足性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是如何做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1、组织是通过什么方法掌握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规定?2、组织如何将顾客的规定转化为各项工作的

5、规定并实行,从而达成顾客的满意?5.3质量方针质量方针的制定质量方针的内容质量方针的传达与管理质量方针是否得到实行1、查文献化的质量方针,检查其质量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2、询问部门负责人是否清楚质量方针及内涵?3、询问部门负责人采用什么方式在部门传达,并查阅其相应的证据;4、询问员工,看员工是否了解质量方针?5、检查质量目的记录结果,确认方针是否得到实行?6、假如对质量方针进行了修订,查期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5.4.1质量目的组织是否设定了质量目的目的的实现情况有无目的实现的证据1、询问部门负责人部门质量目的。2、检查质量目的的制定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目的是否可测量,目的的内容是否符合

6、方针的规定,目的的内容是否涉及产品规定及满足产品规定的所需的内容,是否分解到有关的职能和层次,是否经领导批准。3、查质量目的实现的证据5.5.1职权和权限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1、查阅部门及员工质量职责及权限的规定;2、询问部门负责人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3、询问部分员工是否清楚自己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了解如何努力履行职责的情况。5.5.2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1、管理者代表是否对体系的建立、实行、保持负责?2、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营情况?5.5.3内部沟通查内部沟通的方式、内容、效果1、询问部门负责人是否了解信息沟通的职责和方法,是否使用了恰当的技

7、术和工具,信息是否被有效地运用。2、询问部分员工,了解内部沟通的效果。5.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充足管理评审的实行情况管理评审的内容是否充足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献?管理评审的后续管理抽查管理评审的全套资料,检查以下内容:1、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管理评审?2、管理评审是否由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3、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符合规定;。4、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献?5、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的其他文献?6、“管理评审报告”中有无管理体系适宜性、充足性和有效性的结论?7、有无不符合,是否提出了纠正规定?8、对管理评审中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验证?6.1资源提供组织如何拟定并提供所需的资

8、源?提供的资源是否满足体系的规定?1、组织是否规定了提供资源的途径?2、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如何进行培训?3、如何进行人员补充?设施、设备更新如何实行?4、是否配备足够的资源,有多少人员、计量器具、设备?6.2人力资源是否拟定了影响质量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规定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行是否对培训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培训的记录1、询问部门负责人是否获得工作岗位能力规定的文献规定?2、查阅培训的相关资料: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的有关证据,检查其是否符合规定;3、抽查3-4人,通过询问,观测,查阅记录等检查其是否具有岗位能力。6.3基础设施组织如何拟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提供的基础设施是

9、否满足规定?1、询问负责人,并查阅设施和设备台帐;2、通过现场审核,结合产品的工艺过程来评价提供的设施能否满足生产规定。3、查阅设备完好评估、检查及修理的客观证据;4、观测现场,并查阅维护记录,考察设施、设备的维护及技术状况。6.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否合适?如何管理工作环境?1、询问负责人并索取有关环境因素辨认和控制的文献;2、查阅按控制计划实行控制的记录,并现场观测控制效果;3、查阅生产现场管理及安全文明生产的有关规定,并现场观测执行情况。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否拟定了产品实现过程?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是否得到了规定?是否规定了必要的记录?是否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协议编制

10、了质量计划?是否规定了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1、审查质量手册中质量体系覆盖的过程,在现场审查时进一步确认其实际情况?2、查相关文献并结合现场审核查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必要的记录是否得到了规定?实行效果如何3、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协议(这些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协议与现有的产品不同),是否编制了质量计划,内容是否完整?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顾客规定的辨认如何拟定顾客的规定?顾客规定是否形成了文献?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是否进行了控制?1、询问部门负责人关于辨认顾客规定的相关规定,涉及职责、辨认方法、辨认结果的提供形式及实行的证据。2、从协议订单中,抽查了解部门对具体

11、产品的顾客规定的辨认结果,如协议草案、服务的公开承诺及其他证据。3、索阅部门提供的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清单,鉴定其文本的有效性。4、审核结果应能表白,部门已从明示规定、隐含规定和法律法规规定等方面辨认了顾客的规定。并出示顾客规定辨认和确认的客观证据。7.2.2产品规定的评审产品规定评审的结果和后续的跟踪措施是否进行了记录?产品规定更改后,相关文献是否被及时更改,相关人员是否了解更改情况?1、抽查4-6份产品规定评审记录,检查其是否按规定规定进行了评审,并检查其后续的跟踪措施的记录,了解产品规定评审的效果。2、是否在向顾客做了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如投标、接受协议或订单之前),对产品规定

12、进行了评审?3、询问是否存在产品规定发生变更的情况,当产品规定发生变更时,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了评审,并告知了有关部门和人员?7.2.3顾客沟通查与顾客的沟通情况组织是如何在产品提供的前、中、后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是否对沟通的方式作出了规定,是否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人员、资源配备是否合适。是否有效地进行?如何向顾客提供产品信息?如何解决顾客的询问、订单以及顾客的投诉?是否建立用户档案,是否向有关部门及传递顾客对服务规定的信息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策划是否对每项设计开发活动进行了策划?策划是否涉及了阶段的划分、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完毕设计开发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产

13、品设计开发计划?不同设计组、不同部门之间的接口是否有恰当规定?产品设计开发计划是否及时修改?1、询问负责人各设计开发组之间的接口如何规定,并检查沟通的有效性。2、查设计开发计划,检查设计开发是否按设计开发计划进行,如没有是否进行了修改。7.3.2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开发输入是否形成文献查设计开发输入的评审查设计开发输入是否完整1、查电机或平磨“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涉及法律、法规、协议等方面的规定,有无与法律、法规、协议等文献相矛盾和模糊不清之处,矛盾与模糊不清之处是否得到解决,2、查设计开发输入是否通过评审?其内容是否适当,相关部门的人员是否参与了评审?7.3.3设计和开发输出1、设计

14、开发输出的文献有哪些2、设计开发输出的文献在发放前是否进行了评审和批准3、设计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规定1、查文献总目录中列出的输入中所规定的产品性能指标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得到满足,检查测试及监控规程是否齐全,并查设计说明书中是否有安全、操作、维护等特性的说明。2、到质检部门了解设计和开发输出规定的检查验收规范是否齐全、合理,是否可以作为验证和确认的依据。3、到采购部门了解设计和开发部门是否为设计产品提供了采购材料或元器件的清单,清单是否与图纸相符。4、查3-4套设计和开发输出文献发放前的评审记录。7.3.4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1、查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的总目录,是否进行了各阶

15、段的评审;2、查有无各阶段设计评审计划;3、查参与评审的名单,是否有专家和部门 表,评审内容是否适当;4、查询评审结论是否在下阶段设计中得到贯彻,样品设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在定型设计中得到解决;7.3.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是否实行了设计和开发的验证?验证活动是否能保证输出满足输入的规定?是否记录了验证的结果及跟踪措施?1、查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设计验证记录,涉及设计计算、与类似设计比较、实验和检查。2、查设计开发验证报告。3、查验证记录中的决定是否得到了贯彻?7.3.6设计和开发确认是否进行了确认?采用何种确认方法?确认活动能否保证产品可以满足预期使用规定?确认时间、方法是否恰当?确认的结果及跟

16、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如进行局部确认,确认的范围、时间、方法是否符合标准规定?1、个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记录,记录中是否反映了满足顾客规定的问题(如使用方便、操作灵活、运营可靠、维修方便、美观、耐用等),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2、向有关部门了解设计和开发确认活动进行和情况以及顾客的规定和意见。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是否形成文献?是否对更改善行了评价?产品图纸更改如何进行了适当的验证和确认?更改实行前是否进行了批准?是否对设计更改善行了适当的验证和确认?更改实行前是否进行了批准?更改评审的结果及跟踪措施是否进行了批准?设计图纸的更改如何下达和执行?1、查数套产品设计和开发图纸

17、中更改的标记和批准情况,查看这个产品设计和开发相关文献和修改情况;2、查阅数份修改告知单以及修改后的验证和确认记录,以核算是否满足规定规定;3、到相关部门查看这套产品设计和开发文献修改后的下达情况;7.4*采购7.4.1采购控制是否规定了对供方的选择和定期评价准则?实行情况如何?对供方的控制是否体现了采购产品对随后实现过程及其产品的影响限度?是否记录了评价的结果和跟踪措施?1、向部门负责人索阅合格供方名录,从中抽查数个合格供方的有关评价记录,涉及是否都进行了评审。2、了解并查阅按采购协议规定的能力选择供方的评价方法和证据。3、查有关部门是否参与了评价,是否对其进行了有效控制,控制的方法和限度是

18、否考虑了采购产品对成品质量的影响限度以及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能力的证实情况,是否有控制记录。4、查供方业绩评价资料。7.4.2采购信息是否清楚、明确规定了采购产品的信息?采购文献发放前,是否对规定规定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评审的方式是否有效?1、询问部门负责人,具有哪些采购信息(涉及产品标准);2、抽查数份采购文献,鉴定其采购文献是否齐备、适宜,是否通过审批。3、采购文献发放前是否与供方沟通,并经部门负责人确认,审核和批准。7.4.3采购产品的验证部门是否辨认了对采购产品验证所需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否得到了实行?当顾客规定在供方的现场实行验证时,是否在采购文献中作出了符合标准规定的规定?实行情况如何

19、?1、向生产车间检查人员了解采购产品的验证情况。2、查阅有关采购产品验证的规定及验证记录,以核算是否满足规定规定。3、当存在于供方现场进行验证的情况时,查阅相应的采购协议,是否在协议中作了安排,是否保存相关的控制记录。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如何拟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是否规定了相应的信息,涉及必要的作业指导书、产品标准、图样、协议规定等?策划结果能否保证这些过程处在受控状态,贯彻实行情况如何?生产过程中,有关执行人员是否遵守工艺规程等文献的规定?设备是否符合规定,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得到配置,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是否进行了维护和保养?对过程参数和有关的质量特性是否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并

20、做好了记录?监控点的设立是否合理、有效?1、询问车间负责人,了解生产过程受控的策划情况,并查阅策划文献。2、生产现场抽查操作人员是否获得和清楚生产或加工的控制指标或工艺规定;3、在重要工序抽查数份作业指导书(涉及监控点和特殊过程),并观测其操作过程,对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核算其是否按规定进行操作。4、索阅设备保养计划,并在现场抽查数台设备(其中涉及重要设备)检查其维护保养情况,并核算记录。5、现场检查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齐备和有效。6、抽查数个监控点,通过查看记录,评估其是否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监测,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规定。7、现场检查产品的包装及交付是否满足规定或顾客的规定。7.5.2生产和服务

21、过程的确认组织内有哪些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是否都进行了确认?在什么情况下需对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发生问题时或过程更改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特殊过程的记录是否进行了保存?1、向车间负责人了解具有哪些特殊过程。2、查阅确认记录,评价过程能力是否符合规定规定。3、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进行再确认,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发生问题时或过程发生更改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4、查现场观测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5、抽查特殊过程的记录,检查特殊过程是否受到了控制?7.5.标记和可追溯性是否在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记?对有可追溯

22、性的场合,是否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惟一性标记?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的检查状态标记是否合适、对的?用标签、印章或区域表达产品检查状态标记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存放的方式是否能区分不同监视和测量状态的产品?标记的方法是否对的,是否随着检查和实验状态变化而更改标记?是否保护好检查状态标记?1、向部门的负责人索要相关文献,了解其实行情况。2、假如有可追溯性规定的产品,抽取数个有可追溯性规定的产品进行追溯,评估是否能达成目的。3、查现场的各种产品是否有明确的测量状态标记以及对状态标记的保护情况。4、抽取数份产品的标记记录(如入库单、过程卡、跟踪卡等),检查是否有标记记录。5、查生产现场的使用的各种物

23、料、过程中产品、成品是否有明确的测量状态标记以及对状态标记的保护情况。7.5.4顾客财产组织里有哪些是顾客的财产?顾客财产是否得了标记、验证、保护和维护?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合用情况时,是如何记录并向顾客报告的?1、向部门的负责人了解对顾客财产的管理情况,并到现场核算具体的实行情况。2、查看如何对顾客财产进行登记、标记、验证和维护,是否有适当的记录。3、当顾客财产出现问题时,如何向顾客报告,查阅处置记录。7.5.5产品防护是否对产品防护(标记、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作了具体的规定?有无包装、防护标记(如堆码标记、小心轻放标记等)的规定,是否按规定执行?现场搬运过程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做

24、致函保证产品不受损伤?包装使用的材料、标志是否符合规定?贮存库房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宜,安全措施是否适当?仓库贮存的产品是否有保护措施,如防雨、防晒、防变质等措施,是否进行了适当隔离,这些措施是否能有效地保护产品质量?1、向部门负责人了解有关采购产品和成品防护的规定,重点了解是否对标记、搬运、储存、包装和保护作了具体的规定、2、到库房和生产现场观测产品的防护情况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是否对测量和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规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了辨认?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规定?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复评以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如何评估?

25、有无防止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损坏或失效的措施(涉及工作环境、贮存条件等)?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软件,使用前是否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进行再确认?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是否满足标准规定的各项规定。1、查阅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抽查4-6件计量器具,检查其是否按周期进行了检定、校准。2、现场查阅外委检定或自行校准的合格证及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状况;3、查当其监视测量装置失准时的处置记录。4、查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无标准时是否有可依据的文献?5、查是否保存了检定、校准的记录?6、抽查3-5名校准人员有无上岗证?7、查阅测量设备台帐,抽查

26、4-6台测量设备,检查其有无校准状态标签?校准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8、查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软件,使用前是否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进行再确认8.1总则是否规定、策划和实行监视和测量活动?有哪些监视和测量活动?是否对监视和测量活动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规定?监视和测量活动能否保证符合性和实行改善(如何通过这些活动辨认改善机会)?在测量、分析和改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记录技术1、查相关文献了解对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和不断改善而规定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合理性及充足性。2、询问质量管理部门,在测量、分析和改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技术?3、询问最高管理者是如何考虑连续改善的,是如何策划的?4、是否有对连续改善机会的辨认方法

27、,实行情况如何?8.2.1顾客满意收集分析顾客满意度的信息有哪些方法?有无收集和分析顾客满意信息的规定。这些规定能否保证客观、公正和可信?是否得到了执行?分析中发现顾客满意限度明显下降时,是否采用了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否有效?1、询问部门负责人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收集和分析顾客满意度。2、询问部门负责人是否获得了获取和运用顾客满意信息的有关规定。3、检查部门获取的顾客满意信息后进行综合分析的证据和结果。4、查阅这些信息得到有效运用的客观证据。8.2.2内部审核文献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是否制定了内审实行计划?是否按内审计划实行了审核?内审实行计划是否覆盖所有要素和所有部门?审核员是否通过培训,

28、并取得了资格证?审核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用了纠正措施?采用的纠正措施是否按期完毕?对纠正措施的实行效果是否进行了验证,有无记录?1、询问部门负责人是否获得内审告知和内审实行计划;2、查阅内审实行计划,是否覆盖了该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合用过程;3、抽查内部审核的全套资料,了解内部审核的实行情况。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否拟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对过程连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证实?是否拟定了监视和测量活动所需的资源和装置?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行的效果如何?监视和测量结果未达成规定期,是否采用了纠正和纠正措施?1、询

29、问部门负责人监视和测量的方法;是否辨认了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环节。2、检查过程监视和测量记录,了解过程能力的实际状况;3、核对过程能力监测和评价时,是否运用了适当的记录技术;4、查阅实行纠正或防止措施的记录。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因生产急需而来不及进行进货检查的物资是如何处置的?对紧急放行的产品是如何标记和记录的?紧急放行的物资经检查不合格后,是如何追回的?是否有检查规范/作业指导书?检查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规定?检查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负责人的署名?是否项目清楚,数据齐全

30、,是否可以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规定?1、向车间负责人了解有关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策划情况,通过查阅工艺流程图,确认检测点设立是否符合控制规定。2、查阅采购产品、原辅材料、工序产品和成品检查指导文献。3、通过现场审核,观测检查人员是否遵照规定对产品特性按规定进行了监视和测量。4、检查检查记录是否能证实满足符合验收准则的规定,是否有负责产品放行责任者的署名或章印。5、如有顾客批准放行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查是如何进行控制的?8.3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文献对不合格品的标记、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告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谁负责?谁参与?哪一级解决?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

31、些?不合格品的标记、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规定?不合格解决记录中是否有参与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用了措施?是否有效实行?1、询问部门负责人,并抽查数份不合格产品处置单中是否有参与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是否有纠正后重新验证的记录?2、让步接受是否有顾客签字或授权人签字。3、查防止同类不合格再发生的措施及有效性的客观证据。4、查现场不合格品的标记、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规定。5、询问不合格品的处置有哪些方法6、如发现有交付和开始使用后产品不合格时,查是否采用了措施,措

32、施是否有效实行。8.4数据分析收集了哪些正常和异常的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是否采用了适当的记录技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进行传递和得到有效的采用?1、询问负责人,收集了哪些正常和异常的数据,是否采用适当的记录技术进行了分析。2、是否查运用数据分析的信息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寻找对体系改善的机会?3、查阅这些信息得到有效运用的证据,效果是否通过验证。8.5*改善8.5.1连续改善的策划最高管理者部门如何结识“连续改善”?是否清楚辨认连续改善的机会和方法?实行情况如何?1、询问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连续改善是我厂的永恒主题”?2、检核对连续改善机会的辨认方法和连续改善的文献规

33、定。3、检查连续改善的客观证据。8.5.2纠正措施是否对涉及顾客投诉在内的不合格按规定的规定实行了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否有效?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1、查数份不合格报告(其中涉及重大的不合格),并查相应制定的纠正措施及实行与跟踪验证资料,评估实行情况是否符合程序规定的规定,是否有效。2、查管理评审输入,是否涉及重大的纠正措施内容。8.5.3防止措施如何辨认和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实行了哪些防止措施?是否符合规定规定?对部门的改善是否起到作用?是否保存了相应的记录?重大的防止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1、询问部门负责人,重点了解如何通过收集相应的信息,制定适宜的防止措施,并查制定的防止措施报告,跟踪验证报告,评价实行情况是否符合程序规定的规定。2、查管理评审输入,是否涉及重大的防止措施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