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分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89788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分析 张虹【摘要】“预习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指导方案,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学习方案。由于“预习案”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应遵循目标性、简洁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否则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预习案”设计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微型教案式、照本宣科式、问题罗列式。【关键词】“预习案” 问题 分析所谓“预习案”,简言之,就是教师针对预习所进行的设计,即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下,“预习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指导方案,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学习方

2、案。设计“预习案”,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并在课标“指引”下仔细钻研教材、厘清横纵联系、准确定位本节课的研究目标与核心,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精心构思与设计。由于“预习案”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应遵循目标性、简洁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否则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预习案”中:一、微型教案式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规律考虑不周,一味贪多求全,恨不得在“预习案”中展示所有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犹如一个等待学生填空的“微型教案”,易使学生生厌生畏。【案例1】“间隔排列”预习案之案例呈现自主学习课本第4849页,并完成以下任务:1.数一数2.比一比三组物体,每组中两

3、种物体的数目各是多少?请完成表格。温馨提示:物体的排列分别属于一种间隔排列。我想问:_。我猜猜:_ 。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_。3.摆一摆质疑:是不是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排,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呢?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或者在两个圆中间摆小棒。我这样摆(请画出来)。从排列位置来看,这里的小棒是 物体,圆是 物体。这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样吗?有不一样的摆法吗?比如:_。小结:两端的物体个数=_中间的物体个数= _ 。【案例1】“间隔排列”预习案之分析反思此种案例犹如一个微型教案,呈现了教学的程序与思路,更有甚者,把设计意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也显示出来

4、,让本应稍显神奇与趣味的内容几乎一览无遗地提前暴露给了学生。这样做不仅无形加重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在“重负”下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不得不浮皮潦草、浅尝辄止应付预习,同时也可能让很多学生缺少了一份对课堂的向往与期待。最令人担忧的是长此下去他们可能会渐渐减少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逐步丧失了深度思考的习惯,甚至慢慢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或形成一种印象:数学只是一个待填的空或待算的题。另外,即使仅从操作层面来说,常态课天天这样上的可能性也几乎是微乎其微。学生要学的科目有那么多,一门数学的预习作业就占用了他们这么多时间,其他学科的学习怎么办?退一步说,就算有一点效果,但时间利用得也不科学、不经济。二

5、、照本宣科式如果说“微型教案式”预习案有点“细无边”,那“照本宣科式”预习案就显得“粗无形”了。具体表现为“预习要求”即“预习案”,目标含糊混沌,采用“万能”体例格式,几乎适合任何课型,从中丝毫看不出本节课教师与教材对话后的思考与设计。而且由于过分关注知识技能,不考虑学生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一味地照本宣科,把学生当成了“读书做题”的工具。【案例2】“找规律”预习案之案例呈现1.画一画自学书第5556页,在书上或课堂本上标注重难点,把关键句子或词语画出来,碰到不懂的,可以参考相关资料。2.试一试试做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的第12題。3.问一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和

6、同学们一起交流。4.说一说数学课前利用课余时间把预习成果写到黑板上,以便课堂上跟同学们交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派代表的形式)【案例2】“找规律”预习案之分析反思本课重点应为:引导学生在操作与探索中经历方框在数表里平移的过程,明确平移的次数及得到不同的和的个数,同时在多样化的思考与比较中体会有序思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以及平移方法的便捷性,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进而应用规律。课前预习应围绕此核心设计。但试想一下,在这个粗线条的“预习案”的导航下,又有多少学生能自觉操作实验,把静态的知识还原成动态的过程,做不到的话,那“自我发现规律”岂不就变成了照本宣科了?这样的预习,意义显然不大。再者,每个人都

7、有惰性,小学生更是如此。“预习案”的要求和目标空泛不具体,就意味着可能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预习时草草应付,使预习和反馈流于形式。非但达不到“先学”的效果,反而可能使一些学生养成敷衍甚至抄袭的坏习惯。三、问题罗列式顾名思义,明显特征即由一连串问题组成,相比“照本宣科式”,目标指向虽更明确了一些,内容也具体了一些,但是“细小琐碎、直奔主题、关注结论”。问题来自教者,而非学生尝试、比较后的体悟与思考,给学生的实践空间过小,致使学生无形中踏着教师“暗示的足迹”行走,不幸成为“答问”的机器。【案例3】“小数减法”预习案之案例呈现预习课本第48页例2和试一试后思考:1.举例一请举例说明在列竖式解决一位小数减

8、两位小数时,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2.举例二请举例说明当被减数是整数,减数是小数时,小数部分该怎样减?为什么?3.问一问请提出你的疑问。4.考一考你能编几道题考考小组的同学吗?【案例3】“小数减法”预习案之分析反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深思。的确,不能总让学生回答和解决教材、老师的问题,而是应鼓励他们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不唯上、不唯书”,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与批判精神。本“预习案”虽然在第三点设计了“请提出你的疑问”,但在前面几点明晰的暗示与铺垫下,其实也只是

9、走过场。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上述三种“预习案”的设计方式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后再完成“预习案”。可事实上由于教材的很多内容,其提示的痕迹、呈现的过程、归纳的结果等都比较详细,不由使我们心生疑问:这样的预习,学生又能产生多少自己真正的思考?没有真正的思考又怎能提出问题?即使有恐怕也比较肤浅。此外还有一点,三种“预习案”的设计均过多关注了知识与技能,却忽略了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活跃、生性好动。“预习案”能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并促使他们在较大空间里尝试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身

10、上的潜质,利用“预习案”,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新知识,自主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设计出的“预习案”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要尽可能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但主旨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指导方向,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的指向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对“预习案”设计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思考,才能让我们在“预习案”设计的正确道路上渐行渐远,真正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裴娣娜.主體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教育学报,2000(8).3陈娟.课前预习是教学环节中的基础环节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7).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