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湘教版【师说】地理总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15-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89563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湘教版【师说】地理总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15-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湘教版【师说】地理总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15-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5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世纪50年月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月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月,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月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 解析:该题考查同学读图分析力气,要求同学能理解气温距平概念和图中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可知,19世纪50年月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20世纪50年月,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低,20世纪70年月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 答案:D 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亲热,是由于温室气体(  ) A.猛烈吸取太阳辐射 B.猛烈吸取地面辐射 C.猛烈反射地面辐射 D.猛烈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温室气体猛烈吸取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保温作用增加,所以说,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亲热。 答案:B 华北某地区从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1月底持续无有效降水,创自1971年以来最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纪录。完成3~5题。 3.此次该地区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主要缘由是(  ) A.受副热带高压带把握明显 B.温带气旋活动频繁 C.地势平坦,气流难以抬升 D.暖湿气流弱,空气水汽含量少 解析:华北在10月到1月主要受冷气团把握,空气水汽含量少,降水较少。 答案:D 4.持续的干旱,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土壤含水量降低 B.林木落叶期推迟 C.来年沙尘暴减弱 D.河流结冰期延长 解析:持续的干旱,对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土壤含水量降低,来年沙尘暴可能增多。 答案:A 5.为减轻此类现象对该区域可持续进展的影响,应实行的合理措施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增加城市用水量 B.进展滴灌、喷灌,节省农业用水 C.兴修水库,调整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D.加强科研建设,实施人工降水 解析:进展滴灌、喷灌,节省农业用水,是解决干旱的重要措施。 答案:B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月里经受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6~7题。 6.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 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 解析:人类毁灭在距今1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在此时期之前人类不会影响气温的变化,故选B。 答案:B 7.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冰期雪线下降 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 D.间冰期物种锐减 解析:冰期温度低,间冰期温度高,故大冰期时雪线会降低,A正确;冰期对全球自然带由于温度降低会向低纬度方向推移,C错;间冰期时由于温度高,海平面上升,物种增多,故B、D错。 答案:A 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8~9题。 8.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  ) A.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 B.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 C.0℃等温线有渐渐北移的趋势 D.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渐渐下降的趋势 解析:图中显示南坡和北坡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依此趋势,0℃等温线有渐渐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图中显示南北坡不同年份气温有较大的波动,并不是每年都在上升,故A项错误;南北两坡平均气温变动线基本平行,说明上升幅度相当,故B项错误。 答案:C 9.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  ) A.高山林带上界上升 B.北坡雪线降低 C.南坡的降水量增加 D.动物向南迁移 解析:气温上升会使高山林带分布范围扩大,即更高海拔将拥有森林生长的热量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A 冰川是一种具有确定外形并能自行运动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自然 冰体,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压固形成的。近年来,珠峰的冰川猛烈消融。下图是1921年和2007年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绒布冰川对比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缘由有(  ) ①臭氧削减,紫外线增加 ②农业生产大量引水浇灌 ③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④过度砍伐森林 ⑤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毁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冰川溶化主要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全球变暖的主要缘由有两个:①矿物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②过度砍伐森林和破坏草原导致植被吸取二氧化碳的力气减弱。除此以外,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也会加剧冰川溶化。 答案:C 11.随着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大量消融,下列现象可能毁灭的是(  ) A.三江源湿地面积先增后减 B.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C.全球淡水资源不断增多 D.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解析: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溶化,最初造成水量增多,使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增加;随着冰川的大量消融,冰川量急剧削减,到后期溶化量削减,从而使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面积削减。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冰川溶化后随着地表径流注入海洋,使全球淡水资源不断削减。低纬度地区由于蒸发猛烈而变干,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因而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降低。 答案:A 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图反映了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动趋势。读图完成12~13题。 12.以下有关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95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 B.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C.1998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 D.1998年至2000年有西移趋势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答案:B 13.这10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动的缘由可能是(  ) 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费增加 B.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费增加 C.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快 D.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解析:留意移动的方向是西南。 答案:A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全球温度上升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相反 解析:依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会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有的地方会减产,如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部分地区。 答案:B 15.据图推断,假如全球温度上升3℃,下列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及图推断,假如全球温度上升3℃,则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西亚地区。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依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制服西北航道始终是西方航海家的幻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掩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面积最小。一般状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疆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很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答案:(1)①山地冰川溶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削减,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削减,毁灭“粮荒”;④自然灾难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2)夏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格外高。 (4)①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削减温室气体排放;②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取;③加强技术争辩,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④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⑤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备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灾难的损失。 17.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7分) 材料一 中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 材料二 中国近50年增温速率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带? (3)全球气温上升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试分析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缘由。 (4)有哪些措施可削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第(2)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第(3)题,CO2浓度上升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有关。第(4)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削减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举措。 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中高纬度地区。 (3)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二是毁林,特殊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大气中CO2增多。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省使用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