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_T 2327-202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659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_T 2327-202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44_T 2327-202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44_T 2327-202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44_T 2327-202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44_T 2327-202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1.020 CCS C 01 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327202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Guidelines for health preservation ser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09-30 发布 2021-12-30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指导原则.2 5 任务和内容.2 6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体系.2 7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编制程序.8 8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编写要求

2、.8 9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实施与评价.1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3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慧、王洋洋、卢传坚、金世明、罗仁、田宁、谢秀丽、谢润生。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保养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医养生保健作为传统且历经历史考验的一种内容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其倡导的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中医养生保健“简便验廉”也深受居民

3、喜爱。广东地区属于岭南地区,依山傍海,长年湿气弥漫,气候炎热、湿润多雨,广东人随之形成特有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医养生保健有着较高的需求,这些都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伴随着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市场秩序混乱、行业内部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服务品质未达到相应的标准等,亟需围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制定系列相关标准,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为确保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本标准将从规划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以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效率的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医养生保

4、健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原则、任务和内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体系的结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编制程序、编写要求、实施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 130162018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201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67331997 国家

5、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 DB44/T 19512016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指南 DB44/T 14252014 中医诊疗指南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health preservation ser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中医药理论和治未病理念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标准体系 standard system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 general basic standards of

6、health preservation serv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组织内被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障标 support standard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serv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为支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安全有效提供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供标准 provision standard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serv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

7、e medicine 为满足服务对象养生保健服务的需要,规范服务供方与服务对象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活动过程的规范性文件。中医养生保健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serv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针对特定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实践主题,经系统研究后制定发布,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恰当决定的指导性意见。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technical operation standard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service in traditional Chi

8、nese medicine 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理论指导下产生,用于指导开展养生、亚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保健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检查、判别、干预的各种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应的器械和设备。4 指导原则 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有序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符合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特点与规律。以满足广东省人民群众中医养生保健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质量。保障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质量与安全。全面协调开展工作与持续改进。5 任务和内容 任务 5.1.1 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5.1.2 规划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路径。5.1.3 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要求。5.

9、1.4 建立和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体系和支撑体系。5.1.5 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建设,促进服务场所和管理规范化。内容 5.2.1 建立和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体系。5.2.2 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编制程序及编写要求。5.2.3 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实施与评价。6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总体结构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体系是由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和提供标准体系3个子体系构成的综合标准体系(见图1)。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基础,保障标准体系是支撑,提供标准体系是核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 JC10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障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10、提供标准 BZ102 TG103 图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体系总体结构图 标准体系的要求 6.2.1 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标准之间应相互协调。6.2.2 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6.2.3 根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工作需要,制修订标准,完善和优化标准体系。6.2.4 标准体系的构建和编制应符合 GB/T 130162018 和 GB/T 130172018。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6.3.1 结构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结构见图2。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JC101标准化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量值与测量标准分类与代码标

11、准评价改进与共性方法标准其他通用基础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 图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结构图 6.3.2 标准化导则 6.3.2.1 适用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要求、导则、通则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6.3.2.2 适用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3.3 术语与缩略语标准 6.3.3.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组织制定的用于信息沟通的概念定义和(或)术语含义标准,其内容应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术语定义。6.3.3.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组织可将常用的较长词句缩短省略成较短的语词并将对照关系制定成缩略语标准。6.3.4 符号与标志标准 6.3.4

12、.1 适用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组织的符号与标志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3.4.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组织对符号与标志的样式、颜色、字体、结构及其含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6.3.5 量值与测量标准 6.3.5.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管理活动中采用的量和单位相关国家标准,选用与确定量和单位的标准。6.3.5.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管理活动中采用的测量方法、程序、设备、分析标准等。6.3.6 分类与代码标准 6.3.6.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采用的分类与代码相关国家标准。6.3.6.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活动中制定的适用于本行业的分类与代码标准。6.3.7 评价改进与共性方法标准

13、 6.3.7.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与标准化工作的质量、效果等评价标准和持续改进方法。6.3.7.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研制、应用、评价及标准化活动中共性技术方法标准。6.3.8 其他通用基础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与标准化活动中未列入以上分类中,起通用性、基础性作用的标准,是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障标准与提供标准制定的基础依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6.4.1 结构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结构见图3。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障标准BZ102环境与卫生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信息标准设施设备与用品标准管理标准其他保障标准咨询指导类区域环境标准操作类服务区域环境标准消毒室环境标准消毒与灭菌标

14、准废弃物、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标准其他环境与卫生标准咨询指导类区域设施设备安全标准操作类服务区域设施设备安全标准消毒室设施设备安全标准安全人员配备及培训标准操作意外应急预案与处理标准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其他安全与应急标准信息应用类标准信息管理类标准其他信息类标准咨询指导类区域设备配置标准操作类服务区域设备配置标准消毒室设备配置标准使用与维护保养标准停用改造与报废标准其他设施设备与用品标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服务运行机制与质量管理标准其他管理标准中医养生保健数据元与代码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采集格式标准其他信息应用类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分类与控制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过程管理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识别与检索标准其

15、他信息管理类标准中医养生保健数据元与代码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采集格式标准其他信息应用类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分类与控制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过程管理标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识别与检索标准其他信息管理类标准咨询操作类岗位人员资质与职责标准教育和培训标准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标准顾客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他服务运行机制与质量管理标准 图3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结构图 6.4.2 环境与卫生标准 6.4.2.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不同区域空间应满足的环境要求标准。6.4.2.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消毒,灭菌及废弃物、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标准。6.4.3 安全与应急标准 6.4.3.1 中医养生保

16、健服务结构不同区域空间设施设备安全、安全人员配备及培训、消防安全管理标准。6.4.3.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过程中对各类风险控制与应急的工作预案和处理标准。6.4.4 信息标准 6.4.4.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的数据元与代码、信息采集格式等相关信息应用类标准。6.4.4.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信息分类与控制、信息过程管理、信息识别与检索等相关信息管理类标准。6.4.5 设施设备与用品标准 6.4.5.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不同区域空间相关设施设备的配置、使用、维护等标准。6.4.5.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相关用品、设备停用改造、废弃处理等标准。6.4.6 管理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

17、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服务运行机制与质量管理标准及其他相关管理标准。6.4.7 其他保障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与标准化活动中未列入以上分类中,起支撑、保障作用的标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 6.5.1 结构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结构见图4,本图中所列的养生保健指南、亚健康保健指南均属于中医养生保健指南的范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供标准TG103健康状态判定标准养生保健指南亚健康保健指南技术规范其他提供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经络评估标准脏腑功能检测标准血气状态分析标准中医心理测量标准其他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老年人养生保健指南妇女养生保健指南儿童养生保健指南其他特定人群养生保健指南躯体

18、亚健康保健指南心理亚健康保健指南社会适应亚健康保健指南其他亚健康保健指南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熏洗膏方砭术艾灸药酒穴位贴敷药膳其他技术操作规范 图4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结构图 6.5.2 健康状态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经络评估标准、脏腑功能检测标准、血气状态分析标准、中医心理测量标准等。6.5.3 养生保健指南 针对健康人的中医养生保健干预性指南。包括以下内容:a)老年人养生保健指南;b)妇女养生保健指南;c)儿童养生保健指南;d)其他特定人群养生保健指南。6.5.4 亚健康保健指南 针对特定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干预性指南。包括以下内容:a)躯体亚健康保健指南;b)心理亚

19、健康保健指南;c)社会适应亚健康保健指南;d)其他亚健康保健指南。6.5.5 技术规范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提供的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物或熏洗、膏方、砭术、艾灸、药酒、穴位贴敷、药膳等技术规范。6.5.6 其他提供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与标准化活动中未列入以上分类中,面向服务对象直接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标准体系编码规则 总体标准体系的子体系、标准类目和标准的分类与编码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编码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方式,其标准分类编码结构如图5所示:图5 标准体系分类编码结构图 7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编制程序 阶段划分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制修订程序的阶段划分应符合GB/T

20、167331997的规定,分为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和废止阶段。涉及的文件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涉及的文件包括标准草案(工作组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和工作文件(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等)。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应建立这些文件的分类档案,并归档。8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编写要求 目标 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目标是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明确服务内容及过程,以保障服务质量、促进技术交流,为管理提供依据。为此,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应:在其范围所规定的界限内按需要力求完整;清楚和准确;充分考虑患者需求,体现人文主

21、义精神;充分整合最新、最适宜的技术;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基本要求 8.2.1 标准的编写应符合 GB/T 1.12020 的规定。8.2.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策划和制定应遵守国家安全、卫生、环境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8.2.3 标准编写时应充分识别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过程中包括不同人群、不同体质及不同健康状态下的特殊需求。8.2.4 应根据不同的健康状态识别不同的健康状态判定及干预过程,以及每个过程所需要提供的不同内容。8.2.5 应识别关键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过程要素,包括机构、从业人员、协议、医疗卫生保健环境、设备、沟通等,并对每个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要

22、素予以规定。8.2.6 应优先采用或者结合相应的国内外先进标准,并与之协调。8.2.7 标准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8.2.8 文字表达应准确、严谨、简明、易懂,术语、符号、代号应统一。标准的名称和结构 8.3.1 标准的名称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名称的表述应符合GB/T 1.12020中6.1的规定。8.3.2 标准的结构 8.3.2.1 层次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内容的层次划分应符合GB/T 1.12020中6.2的规定。8.3.2.2 要素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中要素的分类、构成、表述、选择应符合GB/T 1.12020中6.2的规定。层次的编写 中医养生

23、保健服务标准的部分、章、条、段、列项的编写应符合GB/T 1.12020中第7章的规定。要素的编写 8.5.1 封面 应符合GB/T 1.12020中8.1的规定。8.5.2 目次 应符合GB/T 1.12020中8.2的规定。8.5.3 前言 由两部分组成,即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具体如下:特定部分包括指南的结构、版本;基本部分包括指南提案组织、批准、归口、起草单位、制订小组等。8.5.4 引言 应说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制定的原因、目的、意义、过程以及相关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对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践指南则需要再明确所制定主题指南的相关流行病学信息。8.5.5 范围 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

24、适用范围,应用领域,目标对象等,必要时还应明确不适用的范围或领域。8.5.6 规范性引用文件 应符合GB/T 1.12020中8.6的规定。8.5.7 术语和定义 符合GB/T 1.12020中8.7的规定。8.5.8 符号和缩略语 应符合GB/T 1.12020中8.8的规定。8.5.9 分类和编码或系统构成 应符合GB/T 1.12020中8.9的规定。8.5.10 总体原则和/或总体要求 应符合GB/T 1.12020中8.10的规定。8.5.11 核心技术要素 8.5.11.1 中医养生保健指南 8.5.11.1.1 健康状态判定 具体内容如下:中医体质判定:针对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指南

25、,应列出健康人群不同体质状态的判定依据,即中医体质状态相对应的临床信息。体质判定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亚健康状态判定:针对亚健康人群状态的养生保健指南,应列出不同亚健康人群状态的判定依据,即不同亚健康状态对应的临床信息。亚健康判定应该用国家规定的标准。8.5.11.1.2 中医辨证 在明确健康状态的指导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列出中医证类名称及对应的四诊信息,辨证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术语。8.5.11.1.3 干预 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辨证拟定不同保健干预措施的信息,包括名称、用量、用法(步骤)、疗程、注意事项等信息。保健干预措施有相关标准的,如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专业学会标准/国际标准/权威专著

26、标准等,应参照执行,并列明出处。8.5.11.2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8.5.11.2.1 适应症 符合判定的顾客未必全部适合应用本中医特色技术,因此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本疗法技术特色和优势对适宜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等进行明确规定。8.5.11.2.2 禁忌症 根据安全性评价、伦理学及法规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说明禁止和慎用本技术的特殊情况,如特殊人群及其他特殊情况。还要明确为了保证技术安全推广所需要排除的人群与健康状态情况。8.5.11.2.3 技术操作方法 具体如下:器械准备:如果技术需要器械,需逐条列示该技术操作中所需的器具、条件,包括名称、特性、性能等;详细操作步骤:明确操作技术时服务

27、对象的体位、治疗处方选穴、治疗步骤次序、操作手法、刺激量、频率、持续时间等技术关键要素,明确操作合格时的参数标准。宜根据操作流程分条目列示;疗程:包括每次保健间隔时间、一个完整周期保健的时间(或总保健次数);关键技术环节:对影响操作成效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提炼和说明;注意事项:包括应该避免的操作方法和保健服务提供人员、顾客在操作前、操作后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如调适的宜忌、饮食等;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逐条列出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8.5.11.2.4 不良反应/事件 对不良反应/事件的记录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8.5.12 其他技术要素 应符合GB/T 1.12020中8.12的规定。

28、8.5.13 参考文献 应符合GB/T 1.12020中8.13的规定。8.5.14 索引 应符合GB/T 1.12020中8.14的规定。要素的表述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要素的表述应符合GB/T 1.12020中第9章的规定。编排格式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编排格式应符合GB/T 1.12020中第10章的规定。9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的实施与评价 实施 9.1.1 基本原则 9.1.1.1 系统性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实施应坚持系统性原则,统筹兼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相关标准间的协调性,所有标准应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以保证标准实施的总体效果。9.1.1.2 有效

29、性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实施应坚持有效性原则,把保证安全、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质量作为首要目标。实施标准,应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实现效益最大化。9.1.1.3 持续性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实施应坚持持续性原则。实施标准应使各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并不断改进实施方法,提升实施效果。9.1.2 实施方法 根据标准特性不同,一般可选下列实施方法:a)过程法:按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过程实现的时间顺序来实施标准的方法。针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流程制定的有关标准,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实施。采用过程法实施标准要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b)分类法:按照标准实施中涉及的范围大小和难易程度,分类组织实施。一

30、般来说,应先组织实施涉及地区、行业、单位或部门较少、难易程度较小的标准,以此调动全体工作人员实施标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信心,避免抵触情绪的产生,确保标准实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组织实施涉及地区、行业、单位或部门较广,实施难度较大的标准;c)要素法:按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要素来分别实施标准的方法。当标准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活动或结果的各个要素给出要求时,可采用要素法实施标准。要素法实施标准应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主要采用过程法实施。9.1.3 实施主体 实施主体是指具体负责实施标准的单位、部门或职员,即指南的实际执行者。实施主体的选择根据所实施标准规定

31、的内容执行。9.1.4 实施程序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实施程序应符合DB44/T 19512016中8.1的规定。评价 9.2.1 评价基本原则 9.2.1.1 科学严谨的原则。9.2.1.2 符合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特点与规律的原则。9.2.1.3 全面准确的原则。9.2.1.4 与实践相适应的原则。9.2.2 评价基本程序 9.2.2.1 明确评价对象与内容。9.2.2.2 成立评价工作组。9.2.2.3 制定评价计划或方案,确定评价方法。9.2.2.4 实施评价。9.2.2.5 编写评价报告。9.2.2.6 评价结果处理及持续改进。9.2.3 评价内容与要求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DB44/T 14252014中第5章的规定。其中,中医养生保健指南的一致性评价应符合DB44/T 19512016中第9章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