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莱芜市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节约用地的策略分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84574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芜市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节约用地的策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莱芜市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节约用地的策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莱芜市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节约用地的策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莱芜市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节约用地的策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莱芜市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节约用地的策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莱芜市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节约用地的策略分析 杨健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财富,是城市建设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只有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利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缓解我市土地供需矛盾,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闲置土地前言: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大汶河上游,辖两个区,土地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4%。莱芜市地形南缓北陡,山地多,平原少。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状。境内山地众多,共有大小山头近3000个。整个地表中山地占56.3%,丘陵占22.3%,平原占

2、21.4%。莱芜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和多种蔬菜、果品,尤其是以生产生姜、大蒜、鸡腿葱“三辣”而闻名全国,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莱芜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入山东省六大重点示范园区。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一些闲置土地的浪费以及人口的递增,人均耕地逐渐减少,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是全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市之一。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莱芜市土地资源的现状(一)城镇化建设大量占用了土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

3、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莱芜这几年的用地量也在猛增,19912004年14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11.87万亩,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8479亩;特别是19972004年8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8.37万亩,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10463亩。莱芜市城镇建设外延扩展较快。据调查,1952-2005年,莱芜市城镇土地总面积由约16平方公里扩大到69.1平方公里,规模扩大了53.1平方公里。其中,1996-2005年的10年间,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7.2平方公里扩大到54.8平方公里,增加了27.6平方公里;全市建制镇面积由2.7平方公里扩大到14.4平方公里,增加了11.7平方公里。据估计,今后十年

4、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莱芜市每年还将占用大量耕地,而期间人口仍将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递增,随着土地的占用和人口的增多,将会造成莱芜市耕地失衡的严峻现状。(二)土地结构不合理据调查,全市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下列现象:莱芜市村镇建设不合理,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占用土地面积较多,部分村镇用地面积严重超标。缺乏科学规划,闲散地多,土地利用率低;村庄建设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部改造,形成“外光内糠”的空心村;耕地特别紧缺的山区,建房占用良田,形成“种粮上山,建房下川”的格局;部分农户圈大院,或一户多宅,超标准建住宅。据调查,我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也是普遍偏高,村庄占地面积大,集约化水平低,农村居民约83.4

5、万人,人均177平方米,远远超过省政府规定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的标准。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前莱芜市人口将突破130万,人均耕地将降为0.6亩,造成接近有1/3以上的乡镇人均耕地不足0.5亩,区域性的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同时,莱芜市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贪大求多、宽打宽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土地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的问题比较突出,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破坏了土地管理秩序,而且造成全市后续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资源的迅速减少已经危及到粮食安全,莱芜市近几年粮食总产量只有23万吨左右,每年需从外地调入25万吨,缺口达一半以上。二、提

6、高土地合理利用有效措施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和供地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也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的有效途径。(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土地是不可再生、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莱芜市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将长期存在。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是落实基本国策和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环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迫切需要,也是缓解我市土地供需矛盾,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只有依法节约集约用地,才能保障发展用地”

7、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全面实现土地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的根本转变,切实把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保护耕地加强规范土地管理细节莱芜市属于人多地少,人地矛盾较突出的市份,如何在抢抓机遇搞建设、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确保全市耕地保护面积不减少,是一项相当紧迫而艰巨的任务。(1)构建耕地保护机制,将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由市至镇到村层层分解,由行政主要责任人签订保护责任书,明确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加强国土系统的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强化镇国土环境资源管理所的职能和作用,推动耕地保护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另外除了发

8、挥乡镇、国土部门的骨干作用外,还注重发挥农业、水利、交通、建设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耕地保护联席会议,明确各职能部门在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2)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耕地布局,有效缓解项目建设和占用耕地的矛盾。结合“三区两线”(城市规划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铁路、重要的公路沿线)范围内的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安排基本农田布局,保证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同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科学预测城市规划发展布局,留足建设用地空间,调整优化基本农田的布局,努力实现项目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目标,争取做到既保障发展更注重保护耕地。(

9、三)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合理处置闲置土地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推进全域化战略的实施,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目标,都需要强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因此,要充分认识今年莱芜市用地供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转变观念,努力盘活土地,合理处置闲置土地利用的新途径。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严格执行招拍挂出让制度,通过经济手段引导项目单位节约集约用地,鼓励优先开发工矿废弃地、空闲和低效用地、地上地下空间。科学编制和实施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商品住房用地需求。要加大节地挖潜工作力度,充分利用荒山荒滩等未利用地和增减挂钩政策,挖掘用地潜力,缓解用地压力。加快清理利用批

10、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使之100%利用。积极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耕地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维护子孙后代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确保莱芜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结束语: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珍惜土地,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科学发展,为实现莱芜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梁宇哲;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用地J;广东土地科学;2009年01期2王业侨;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03期3邱翔 ;莱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山东农业大学; 2010年4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5刘继田;立足基本县情节约集约用地J;山东国土资源;2005年08期6张丽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09期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